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5434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溉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属于农业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自动化滴灌系统是世界先进国家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以色列、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都已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制度。由传统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发展,通过采用遥感,传感器来监测土壤墒情和作物生长,对灌溉区用水进行监测预报,实现水管理的自动遥控,对灌溉区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的自动化。在农业灌溉区域合理地推广自动化控制系统,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曰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的成本。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水源开发、输配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降雨、蒸发、土壤墒情和农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统一考虑,综合多种因素合理调配水资源。因此,研制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控制新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工程技术和农艺节水相结合的一项节水新技术,通过滴灌枢纽将水、肥、农药等按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要量加以混合,借助管道系统使之以滴状、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有效的改善了土壤水、热、气、肥条件。
[0003]自动化滴灌系统的应用是实施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精准农业的精细农业的前提条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为自动化滴灌系统提供了有力保证。许多新的灌溉技术由于没有良好的技术管理措施,其灌溉节水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者根本无法大面积推广。实际生产上很少有自动化灌溉系统配备完善的自动控制装置,灌溉过程仍然凭管理人员的经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包括首部设备和田间设备,所述首部设备包括自动反冲洗过滤器、自动施肥灌设备、滴灌首部、中央控制系统和气象观测站,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主计算机、控制柜和触摸屏,所述田间设备包括田间控制器、田间湿度传感器和土壤水分张力计,所述田间控制器连接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支管和滴管带。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滴灌系统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每个控制单元控制着一至四个所述电磁阀。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首部设备控制连接所述田间设备,所述田间设备反馈连接所述首部设备。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田间湿度传感器是一种体积非常小,灵敏度高且响应速度快氧化铝湿度计。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滴灌系统网络结构主要由主计算机和以太网组成第一层控制中心,第二层为GPRS无线控制器,第三层为阀门控制器,阀门与RTU远程控制器连接,RTU选用低耗能工作部件,采用太阳能供电。
[0011]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对采集传回的气象资料、田间土壤湿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足不出户的对整个自动化滴灌系统进行轮灌灌溉。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查询系统和打印系统,随时记录、查询、打印整个系统区域的气象资料、土壤湿度、灌溉设置、灌溉进程、灌水历史记录等数据。结合作物不同灌溉期需水量的不同和各种作物的需水规律,实现系统自动、适时、适量灌溉和施肥,既节省了以往滴灌人工开、关阀门的繁琐工序,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实施精准灌溉,使滴灌这一先进灌溉技术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首部设备;2、田间设备;3、自动反冲洗过滤器;4、自动施肥灌设备;5、滴灌首部;6、中央控制系统;7、气象观测站;8、主计算机;9、控制柜;10、触摸屏;11、田间控制器;12、田间湿度传感器;13、土壤水分张力计;14、电磁阀;15、支管;16滴管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包括首部设备I和田间设备2,首部设备I包括自动反冲洗过滤器3、自动施肥灌设备4、滴灌首部5、中央控制系统6和气象观测站7,中央控制系统6包括主计算机8、控制柜9和触摸屏10,田间设备2包括田间控制器11、田间湿度传感器12和土壤水分张力计13,田间控制器11连接电磁阀14,电磁阀14连接支管15和滴管带16。
[0018]进一步,自动化滴灌系统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每个控制单元控制着一至四个电磁阀14。首部设备I控制连接田间设备2,田间设备2反馈连接首部设备I。田间湿度传感器12是一种体积非常小,灵敏度高且响应速度快氧化铝湿度计。自动化滴灌系统网络结构主要由主计算机8和以太网组成第一层控制中心,第二层为GPRS无线控制器,第三层为阀门控制器,阀门与RTU远程控制器连接,RTU选用低耗能工作部件,采用太阳能供电。
[0019]工作时,用户坐在首部控制室里,自动化滴灌系统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每个控制单元控制着I一4个电磁阀,每个控制单元为一个灌水小区。利用GPRS/GSM网路或UHF开放频段,由中央计算机统一管理。田间控制器RTU实现首部中央主控系统控制指令以电信号的方式接收与运行状态的上传,田间温、湿度传感器把结果送入计算机,通过传感器采集来的多路数据,进行信息交换,电信号处理后,在微机处理器中,根据不同作物需求,确定灌溉量,然后控制信号输出,结合中央控制系统的指令,控制阀门的开关。在计算机进行灌溉参数设置时,操作人员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现轮灌自动控制编程、灌溉管理和系统运行及调整操作,即可以实现自动灌溉,实施田间监控、异常报警、田间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分析,又可及时对灌溉情况进行统计,并可通过专用软件在计算机上存储,显示数据和图表,同时可以人工进行特殊操作,通过互联网获取天气信息,有预见性地实施灌溉,计算机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保存,直观的反映给用户。
[0020]对采集传回的气象资料、田间土壤湿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足不出户的对整个自动化滴灌系统进行轮灌灌溉。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查询系统和打印系统,随时记录、查询、打印整个系统区域的气象资料、土壤湿度、灌溉设置、灌溉进程、灌水历史记录等数据。结合作物不同灌溉期需水量的不同和各种作物的需水规律,实现系统自动、适时、适量灌溉和施肥,既节省了以往滴灌人工开、关阀门的繁琐工序,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实施精准灌溉,使滴灌这一先进灌溉技术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包括首部设备(I)和田间设备(2),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设备(I)包括自动反冲洗过滤器(3)、自动施肥灌设备(4)、滴灌首部(5)、中央控制系统(6)和气象观测站(7),所述中央控制系统(6)包括主计算机(8)、控制柜(9)和触摸屏(10),所述田间设备(2)包括田间控制器(11)、田间湿度传感器(12)和土壤水分张力计(13),所述田间控制器(11)连接电磁阀(14),所述电磁阀(14)连接支管(15)和滴管带(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滴灌系统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每个控制单元控制着一至四个所述电磁阀(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设备(I)控制连接所述田间设备(2),所述田间设备(2)反馈连接所述首部设备(I)。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间湿度传感器(12)是一种体积非常小,灵敏度高且响应速度快氧化铝湿度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滴灌系统网络结构主要由主计算机(8)和以太网组成第一层控制中心,第二层为GPRS无线控制器,第三层为阀门控制器,阀门与RTU远程控制器连接,RTU选用低耗能工作部件,采用太阳能供电。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包括首部设备和田间设备,所述首部设备包括自动反冲洗过滤器、自动施肥灌设备、滴灌首部、中央控制系统和气象观测站,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主计算机、控制柜和触摸屏,所述田间设备包括田间控制器、田间湿度传感器和土壤水分张力计,所述田间控制器连接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支管和滴管带;该种自动化滴灌系统对采集传回的气象资料、田间土壤湿度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手动或自动方式,足不出户的对整个自动化滴灌系统进行轮灌灌溉。结合作物不同灌溉期需水量的不同和各种作物的需水规律,实现系统自动、适时、适量灌溉和施肥,既节省了以往滴灌人工开、关阀门的繁琐工序,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IPC分类】A01G25/02, A01G25/16
【公开号】CN205337105
【申请号】CN201620154500
【发明人】王志家
【申请人】王志家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