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粉制品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593238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绵状粉制品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生产领域。
以豆类或薯类淀粉加工生产的对虾片(龙虾片)粉丝、粉条、粉皮和凉粉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不但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而且每年都有大量出口。泡司是国外淀粉制品的名称。这些产品原则上是以淀粉(主要是直链淀粉)分子间重新排列形成氢链,为βr化,俗称老化,即淀粉老化制成的粉制品。以粉丝生产技术为例,经过下列工序成型打糊→和面→温锅→漏粉→捋粉→浆粉→晾粉→洗粉→晒粉→包装→成品,(孙林、郭兰堂等编著粉丝生产技术 中国食品出版社北京1987年第一版28-31页)。上述资料还介绍晒粉时尘土影响质量,晒粉绳高低有要求,也比较费劳动力。室外晒粉,天气对粉丝影响很大,如日光、风力、风向、温度等对成品率有影响。温度低、风速低的阴天出现三等品或等外品。目前,有此企业生产条件差,卫生指标不好,机械化程度不够都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这些产品形成后的干品,例如干粉丝和干粉皮必须用温水浸泡30分钟以上,才能食用。干对虾片必须油炸才能食用,有时,虾片中央炸不透形成硬结。此外,这些产品亦缺少多种花色品种。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海绵状淀粉制品的加工方法。传统产品有以下缺点(1)费劳动力;(2)尘土大,影响卫生;(3)机械化程度低;(4)凉晒技术要求高,不易干燥;(5)不易泡开,食用前费时间;(6)品种和形状单调;(7)生产周期长。
本发明的特征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制成老化淀粉半成品后,对湿淀粉制品采用冷冻、复温、脱水、成形、干燥的方法,生产一种海绵状多孔的淀粉制品。本发明对上述淀粉制品加工后与传统产品比较其品味不变、颜色洁白、经久耐煮、方便快熟、口感更好,是一种新型食品。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技术过程本发明方法的原料是以绿豆、蚕豆、豌豆、木薯、马铃薯、红薯淀粉等,按一般方法生产的湿淀粉产品,例如湿粉丝、湿粉条、湿粉皮、湿凉粉、湿虾皮、湿泡司或其他几何形状的湿淀粉制品。按常规工艺操作过程,调糊、加温、成形、摊晾,使淀粉老化后,得到片状、丝状、条状、雨滴状、元宝形、半圆形、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葫芦形、等不同几何形状以及喜字形、双喜形、福字形、寿字形各种汉字组成的二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词组,可单立或凸字版状;采用冷冻技术加工成的海绵状淀粉制品。或采用自熟式粉皮、粉条机生产的湿淀粉制品,以及其它涂布式、喷嘴式或滚桶式机械生产的湿淀粉制品。如以粉丝为例捋粉、浆粉后直接冷冻处理或在晾粉、洗粉后进行冷冻处理。其特征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按常规工艺或机械生产的湿淀粉老化产品,在冷冻条件下形成冻豆腐似的海绵状多孔结构。本发明其特征还在于以湿淀粉不同形状产品为原料采用-80℃到0℃冷冻,最适温度为-30℃-5℃,温度小于-80℃,也可以形成海绵结构,但低温能耗大复温慢。冷冻后形成海绵状结构在解冻后易脱水干燥。当恢复到零度以后,水份从空隙中流出。本发明特征是采用升温(复温)的方法解冻,可采取加水解冻,尤其是采用15-50℃的水解冻。利用沥干或离心力脱水。这时的湿粉丝含水量从80%下降到30-40%左右。本发明工艺中的成形技术,其特征是对粉制品加工成丝状、条状、片状,不同几何形状或文字状,即成形工艺;本工艺可在冷冻前成形,亦可在脱水后成形,都不影响产品质量。发明方法其特征是对解冻后的海绵状(蜂窝状)湿淀粉采用沥干甩干或离心的方法脱水。此时,淀粉纤维呈海绵状。容易成型,可按要求摆成条状、团状或块状,再用自然温度晾干、晒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使含水量达到15%以下,即为合格干粉丝,即可上市销售。这种粉丝易熟耐煮,无论是炒粉、凉拌、油炸或下火锅都很方便,清洁卫生,别具风味。所以,本发明特征是脱水后的海绵状粉制品,采用通风干燥、晒干、烘干、红外或微波干燥的方法,使之成为含水量在15%以下,可以上市的商品。
本发明的应用以淀粉为主,添加蛋白质、海味品、蔬菜汁等生产的海绵状多孔的虾片或泡司等淀粉食品。加入上述添加成分,经过加工制作形成老化湿淀粉半成品后,由于淀粉粘稠、导热性差、不易干燥;如果用冷冻处理后,脱水干燥就容易多了。尤其是本发明技术使用冷冻脱水,而海绵状产品易干燥,所以特别适合室内GMP厂房生产。选用冷冻-复温-脱水离心-干燥成为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特别适合机械化批量生产。冷冻方法同上,采用-30℃--5℃条件下冻透。冷冻时间根据机器功率,样品多少及容器大小决定,技术要求是冻透就行,得到海绵状多孔的虾片、泡司、粉皮及其他粉制品。
粉皮和凉粉在夏天经常食用,市售产品在个体加工时,有部分人未能按质量要求制作,卫生指标也不合格。所以,机械化批量生产方便粉皮和凉粉很有必要。采用本发明生产的海绵状干粉皮和凉粉,可以达到卫生、方便、品种丰富的要求,产品可打入国内外市场。
为了提高本发明新产品的质量,在原料中添加碳酸盐、钙剂、明矾、食品增稠剂等制成的海绵状淀粉制品。碳酸盐在原料中形成气泡促进气孔物质形成;钙盐在海绵状粉制品中起到促进淀粉老化的作用。食品增稠剂在海绵状粉制品中起到增加拉力强度和韧性的作用,其品种有角叉菜胶、黄原胶、琼脂、明胶、海藻酸钠、海藻酸、纤维素、半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钙等)、果胶、海藻酸丙二酯、阿拉伯胶、酷朊酸钠等。这些技术符合已知的粉制品工艺。当然采用无矾湿淀粉原料按本工艺方法生产也可获得高品味的商品。同时可以装成每袋25、50、75、100、125、150克或更重一些海绵粉制品的快餐食品。配以海鲜或羊杂或鸡汁、排骨汤(酱)等成为海绵状快餐粉皮(丝、疙瘩)。其特征是上述海绵状淀粉制品配以调料包灌装成袋,形成各种口味的方便快餐。淀粉制品在内外都有生产,夏季凉粉丝、凉粉皮、凉粉块、凉粉块经常食用;冬季是汤粉、火锅粉丝消耗量最大的季节;日常生活中油炸虾片、油炸粉丝、粉丝纱肉等必不可少。本发明对老化淀粉的半成品进行冷冻处理形成海绵状多孔淀粉制品,稳定老化程度,加强韧性,增加口感,具有多种品味和多种形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本方法对北京某粉丝厂出产的干粉丝浸泡后进行冷冻处理,对比,方法如下称取100克干粉丝温水浸泡12小时后,沥干水份,再干燥,重复试验,结果见下表海绵状粉丝 未处理干粉丝色泽一度洁白,不透明半透明,三度洁白,放大镜下呈多孔丝状 放大镜下无海绵状结构。开水煮沸5分钟 粉丝透明粉丝透明无明矾涩味 有显著明矾涩味口感韧性强无硬心口感韧性强有硬心口感好 不宜食用煮沸30分钟后不透明,不断条 不透明,不断条有咀嚼感咀嚼感差有一定韧性 韧性稍弱上述研究表明经低温冷冻处理以后,促进了淀粉老化,使粉纤维重组,增加了韧性和口感,排出了多余的明矾,有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引入冷冻技术改变了产品特性,有重大的生产价值和经济意义。
下面通过实例加以说明例一
经过调糊、糊化、成形的湿粉皮500克,置清水中冷却后,沥去水份,置-20℃冷冻12小时,变成洁白的冰冻粉制品。由于水份和粉纤维的冰点不同,冻结后形成海绵状多孔粉制品。在零度以上水中复温,水份从孔隙中流,沥尽水份,约200克,常温干燥或烘干,得80克干粉皮成为方便粉皮。
例二经过配料、调制、糊化成形的对虾片(龙虾片),置平皿中,置-20℃冰冻6小时,形成洁白的海绵状对虾片(或者龙虾片),干燥后产品100克,油炸时迅速膨胀,不易形成硬结。虾片洁白,略有淡黄色豆油附着。
例三经漏粉等传统工艺形成的湿粉丝5000克,以这种半成品分置器皿中,在-20℃冷柜中冷冻12小时,取出后水洗解冻,粉制品呈海绵状(蜂窝状),沥干水份,甚至可以用手挤压去水。还可用洗衣机离甩干脱水,得2650克左右。分成10块置干燥箱中,60℃约5小时左右即得干品85*10块,分别装入食品袋中,配以不同调料包,即成海绵状快餐粉丝。以此类推可装入海绵状粉皮、粉疙瘩等,配以酸辣包、羊肉包、鸡汁包、麻辣包、排骨包、牛肉包、蔬菜包、海鲜包等成为酸辣海鲜粉丝(粉皮)麻辣羊杂方便粉丝等快餐食品。
权利要求
1.海绵状淀粉制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老化淀粉半成品,对湿淀粉制品采用冷冻、复温、脱水、成形、干燥的方法,生产一种海绵状多孔的淀粉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按常规工艺生产成湿淀粉老化产品,采用冷冻技术形成海绵状多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80℃到0℃冷冻,最佳条件为-30℃到-5℃冷冻技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升温(复温)的方法解冻,以水解冻,最好是采用15℃-50℃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对解冻后的海绵状(蜂窝状)湿淀粉采用沥干、甩干或离心的方法脱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对粉制品加工成丝状、条状、片状,不同几何形状或文字状,即成形工艺;本工艺可在冷冻前成形,亦可在脱水后成形,都不影响产品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对解冻后的海绵状(蜂窝状)湿淀粉采用沥干、甩干或离心的方法脱水。
8.根据权利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采取晒干、热风干燥或红外、微波干燥的方法使成品干燥的技术,成品干燥后,即可上市销售。
9.根据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海绵状淀粉制品配以调料包灌装成袋,形成各种口味的方便快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在传统淀粉制品工艺过程中加入低温冷冻新技术,使之成为海绵状多孔食品。从而,促进淀粉老化,增强韧性,显著改变了它们的特性。本发明新产品,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了机械化程度,海绵状粉制品方便易熟,同样经久耐煮,增加了各种形状和风味的淀粉品种。安全卫生,明显改善口感,是凉拌、热炒、下火锅、汤锅和油炸的新型食品,同时,配以调料包灌装成袋,即为快餐酸辣粉丝(条),快餐羊肉粉丝等方便食品。本发明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文档编号A23L3/36GK1370434SQ01140448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7日
发明者陈顺志 申请人:陈顺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