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28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的MAP包装保鲜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枇杷果实MAP包装保鲜技术。
背景技术
枇杷是我国特产水果,占世界产量的2/3,成熟于初夏,果实甜酸适度,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市场广阔,大有发展前景。但枇杷果皮薄,在采收和运输中容易受机械损伤而出现褐变、腐烂。同时随着采后时间的延长,因生理作用,其糖、酸含量急剧下降,品质变低;而低温贮藏时,还会出现果皮和果肉粘连、难以剥离、果肉由贮前的柔软多汁变为质地生硬、粗糙少汁的木质化败坏现象。以MAP包装保鲜枇杷未见研究报道和生产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枇杷保鲜技术保鲜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一种保鲜效果好、时间长、成本低的枇杷自发气调包装(MAP)保鲜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通过对枇杷采收成熟度、贮藏温度及薄膜材料、厚度和适宜透气面积的控制进行包装保鲜枇杷。它的保鲜步骤如下枇杷鲜果包装、预冷、薄膜包装、冷藏或贮运、销售。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枇杷保鲜35天,好果率在95%以上,含酸>0.20%,可溶性固形物>9.0%;贮藏43天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品质;枇杷MAP保鲜一个月的主要品质与常规低温保鲜15天的品质相当。能明显抑制果实中糖、酸的下降,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
2、枇杷MAP保鲜成本低,操作简便,技术实用、先进,可应用于枇杷的远程贮运。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枇杷鲜果→分级→包装→预冷→薄膜包装→冷藏或贮运→回温→销售。
主要技术①原料以九成熟以上的健康枇杷鲜果为原料,剔除伤果、落蒂果及病虫害果实;②包装以塑料框包装枇杷,每框9~10kg;③果实在4~8℃下预冷12~24小时后;④以每kg枇杷果实的适宜透气面积为0.16~0.28m2的0.02~0.03mm厚的PE膜对上述的塑料框包装;⑤冷藏或贮运的温度6-10℃;实施例1将100kg九成熟以上的枇杷鲜果以长×宽×高为50×34×16(cm)的塑料框分装,每框10公斤,经过24小时预冷后,用0.02mm厚的PE膜袋对塑料框包装,在透气面积为1.56m2处扎紧袋口或热合封口。放到6-10℃下进行贮藏或贮运销售。
权利要求
1.一种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它的保鲜步骤如下枇杷鲜果包装框包装、预冷、薄膜包装、冷藏或贮运、销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用于保鲜的枇杷鲜果为成熟度在9成熟的健康果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装框包装工序为以塑料框包装枇杷,每框9~10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冷工序为枇杷鲜果经过4~8℃预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薄膜包装工序为以每kg枇杷果实的适宜透气面积为0.16m2左右0.02mm厚的PE膜对上述包装框进行包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经过预冷和薄膜包装后的枇杷果实,贮藏温度控制在6-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其特征在于经过冷藏或贮运的枇杷鲜果回温后再行销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枇杷自发气调包装保鲜技术,它解决了现有枇杷鲜果保鲜难的缺陷,提供使枇杷果实在贮藏35天以上,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好果率大于95%的保鲜技术。本发明是通过采收成熟度控制、预冷、薄膜包装及低温冷藏等工序的关键技术控制进行保鲜枇杷,提供一套枇杷自发气调(MAP)保鲜技术,能使枇杷经MAP包装保鲜一个月的主要品质与常规低温保鲜15天的品质相当。应用本技术枇杷保鲜35天,好果率在95%以上,含酸>0.20%,可溶性固形物>9.0%;贮藏43天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品质。本技术保鲜枇杷,成本低,操作简便,技术实用、先进,并可应用于枇杷的远程贮运。
文档编号A23B7/159GK1602706SQ200410060858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3日
发明者何志刚, 李维新, 林晓姿, 陆东和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