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60532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枣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果品,具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但是目前人们能吃到的仍然是红枣原产品和干枣浸提成的枣汁或者烘干研碎成的枣粉产品,由鲜枣直接加工成为枣粉还是市场空白。随着我国近年来红枣栽培的规模化发展,红枣产量逐年提高及人民对红枣产品的更高需求,红枣深加工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在市场已经有多个企业生产出少量由制干红枣通过烘干技术生产的枣粉,但其口味及其营养成分和鲜枣比较降低很多,所以由鲜枣直接加工成为鲜枣粉是今后 红枣深加工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ー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干枣生产的枣粉ロ味及其营养成分和鲜枣相比差距很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ー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将选好的红枣用清水清洗、去除杂质及烂果,其特征在干,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皮肉分离用自制专用设备将新鲜枣果的皮与果肉分离;
2、核肉分离用自制专用设备将鲜枣肉与枣核分离;
3、精磨将去核去皮后的鲜枣肉直接进行研磨成浊汁,即带枣肉的枣汁,
4、喷雾干燥将已经研磨后,细度达到标准的带枣肉的枣汁经过喷雾干燥处理,成为干燥的枣粉;喷雾干燥用的喷雾器选用离心式喷雾器,主件是高速旋转的有切向叶片的圆盘,其转速为3000 50000r/min,将料液送入圆盘中心,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被抛出,形成雾滴,喷雾干燥时,雾化液滴直径约100微米左右,热空气进ロ温度为150 250摄氏度,出ロ排湿温度为80 95摄氏度。5、加入枣粉总重量20%的木薯粉混合;
6、包装充分干燥后,将干燥的枣肉粉包装成为枣肉粉产品。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优点如下
1、不需要制干再制粉,保证了鲜枣营养成分最大化;
2、生产过程不需要高温,在10度左右的常温下进行即可,避免了高温造成的养分损失和鲜枣香味的改变;
3、掺入20%的木薯粉以达到速溶的效果;
4、用自制去皮去核机械,避免用化学剂脱皮。5、该方法能很好的保留红枣的Vc、总酚等多种营养成分,并且保留本身固有的特色香味,エ艺流程完善,制作出的果粉营养齐全、速溶性好、口味具有鲜枣的清香原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ー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将选好的红枣用清水清洗、去除杂质及烂果,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皮肉分离用自制专用设备将新鲜枣果的皮与果肉分离;
2、核肉分离用自制专用设备将鲜枣肉与枣核分离;
3、精磨将去核去皮后的鲜枣肉直接进行研磨成浊汁,即带枣肉的枣汁,
4、喷雾干燥将已经研磨后,细度达到标准的带枣肉的枣汁经过喷雾干燥处理,成为干燥的枣粉;喷雾干燥用的喷雾器选用离心式喷雾器,主件是高速旋转的有切向叶片的圆盘,其转速为3000 50000r/min,将料液送入圆盘中心,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被抛出,形成雾滴,喷雾干燥时,雾化液滴直径约100微米左右,热空气进ロ温度为150 250摄氏度,出ロ排湿温度为80 95摄氏度。5、加入枣粉总重量20%的木薯粉混合;
6、包装充分干燥后,将枣肉粉包装成为枣肉粉产品。 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红枣鲜果粉经试验检测的參数如下
用红枣鲜果100kg,去皮去核后有果肉46kg,含糖量(Brix) : 13,鲜枣汁Vc含量91. 9mg /IOOg0枣粉各指标參数
权利要求
1.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将选好的红枣用清水清洗、去除杂质及烂果,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皮肉分离用自制专用设备将新鲜枣果的皮与果肉分离; 2)核肉分离用自制专用设备将鲜枣肉与枣核分离; 3)精磨将去核去皮后的鲜枣肉直接进行研磨成浊汁,即带枣肉的枣汁; 4)喷雾干燥将已经研磨后,细度达到标准的带枣肉的枣汁经过喷雾干燥处理,成为干燥的枣粉;喷雾干燥用的喷雾器选用离心式喷雾器,主件是高速旋转的有切向叶片的圆盘,其转速为3000 50000r/min,将料液送入圆盘中心,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被抛出,形成雾滴,喷雾干燥时,雾化液滴直径约100微米左右,热空气进口温度为150 250摄氏度,出口排湿温度为80 95摄氏度; 5)加入枣粉总重量20%的木薯粉混合; 6)包装充分干燥后,将枣肉粉包装成为枣肉粉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水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服现有技术干枣生产的枣粉口味及其营养成分和鲜枣相比差距很大。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鲜枣果粉加工方法,将选好的红枣用清水清洗、去除杂质及烂果,具体制备步骤如下1)皮肉分离;2)核肉分离;3)精磨;4)喷雾干燥;5)加入枣粉总重量20%的木薯粉混合;6)包装充分干燥后,将干燥的枣肉粉包装成为枣肉粉产品。本发明工艺流程完善,制作出的果粉营养齐全、速溶性好、口味具有鲜枣的清香原味。
文档编号A23L2/52GK102657360SQ20121016719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
发明者冀小龙, 国旭丹, 徐变娜, 李翠丽, 汪有科, 王敏, 高清菡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