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495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蜜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蜂蜜是天然的防腐剂,高浓度蜂蜜千年不坏,蜂蜜中有大量的抗菌成分不利于霉菌、真菌、细菌生长,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具有美容及润肺等功能。

蜂花粉是指蜜蜂采蜜时带回的花粉团,在蜂巢内经过储藏和发酵后形成的花粉。蜂花粉是有营养价值和药效价值的物质所组成的浓缩物,它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

传统酸奶饮品口味单一,在国内,很少人会将牛奶、蜂蜜与蜂花粉同食。不少人担心将它们搭配在一起会有食物冲突,另外,其制备过程的主要困难是撑握不好比例,担心造成营养不均衡,或是温度撑握不好,会破坏牛奶、蜂花粉与蜂蜜中的营养成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蜂蜜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蜂蜜酸奶风味独特,口感细腻、均匀。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蜂蜜酸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0.9-1.5份;嗜热链球菌0.2-0.6份;乳双歧杆菌0.2-0.6份;短双歧杆菌0.2-0.6份;嗜酸乳杆菌0.2-0.6份;牛奶25000-35000份;蜂蜜2000-2800份和蜂花粉800-880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1.2份;嗜热链球菌0.4份;乳双歧杆菌0.4份;短双歧杆菌0.4份;嗜酸乳杆菌0.4份;牛奶30000份;蜂蜜2400份和蜂花粉840份。

一种所述的蜂蜜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牛奶做净乳处理,将处理后的牛奶进行巴氏灭菌处理,温度降至40-50℃,得到灭菌奶;

(2)对蜂花粉进行微波灭菌处理,研成细粉状,形成蜂花细粉;

(3)将所述灭菌奶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灭菌奶中加入蜂蜜混合均匀后进行均质处理,然后加入蜂花粉,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奶;将另一份灭菌奶降温至35-45℃,向所述另一份灭菌奶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搅拌均匀得到接种奶;

(4)将所述混合奶的温度降至35-45℃时,接种乳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形成接种混合奶;

(5)将所述接种混合奶和所述接种奶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直接灌装得到益生菌奶;

(6)将所述益生菌奶在35-45℃下发酵2.5-8小时,得到发酵奶,将所述发酵奶进行熟化处理得到蜂蜜酸奶。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巴氏灭菌的温度为62-65℃,所述巴氏灭菌的时间为25-35分钟。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微波灭菌的温度为70-85℃;所述微波灭菌的时间为90-180秒;所述蜂花细粉的粒径小于80微米。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其中一份灭菌奶为所述灭菌奶总重量的20%-30%,所述另一份灭菌奶为所述灭菌奶总重量的70-80%;所述均质处理的温度为40-50℃。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接种温度为40-43℃;所述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之前需先取部分所述灭菌奶将其活化。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乳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的接种温度为38-41℃;所述接种乳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之前需先取部分所述灭菌奶将其活化。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40-41℃,所述发酵的时间为4-6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熟化处理为在2-5℃下冷藏4-24小时;将所述发酵奶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凝固型蜂蜜酸奶;或者,将所述发酵奶先搅拌后再进行熟化处理,得到搅拌型蜂蜜酸奶。

乳杆菌(其中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代表)和双歧杆菌有一个共同功能,就是能发酵糖而获得能量,产生大量乳酸。

保加利亚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能够发酵乳糖;分解乳蛋白;使酸奶或干奶酪有一种独具的风味;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有预防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免疫力低时发生感染的作用,从而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不仅在胃中,它还是人体小肠内的主要益生菌。可以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不良微生物的增殖;对致病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能分泌抗生素类物质,对肠道致病菌产生拮抗作用等。

嗜酸乳菌和双歧乳杆菌混合组成的发酵剂,摄入含有这两种活菌的乳食品对消化器官有好处,特别是对胃肠功能失调的婴幼儿和一些长期口服抗菌素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的病人,食用含有这两种活菌的发酵乳后,可以迅速使肠道内的菌群恢复正常平衡,抑制腐败菌的增殖,所以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嗜热链球菌属于链球菌属,来源于乳制品,是制作酸奶的必需材料,能帮助乳糖不耐受的人们消化乳糖,因为此菌都可以产生乳糖酶;具有改善肠道微环境,调节血压,抗癌,延缓衰老,缩短酸奶凝乳时间,增加酸奶粘性等作用。

双歧杆菌属有32个亚种,含有双歧杆菌的生物制剂多达70种,婴儿双歧杆菌占总肠道菌的百分之六十,60岁以上老人双歧杆菌只占百分之七点九。双歧杆菌能够为婴幼儿的肠道健康提供独特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减少婴幼儿肠道感染的发病率,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实验,已确认双歧杆菌是肠内最有益的菌群,双歧杆菌数量的减少乃消失是“不健康”状态的标志,双歧杆菌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具有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等;抗肿瘤;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改善乳制品的耐乳糖性,提高消化率;增强人体免疫机能,预防抗生素的副作用,抗衰老,延年益寿;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控制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提高宿主对放射线的耐受性的作用。

短双歧杆菌是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出两株厌氧无芽孢杆菌,经鉴定为短双歧杆茵。经驯化,此菌由厌氧生长,被驯化为在牛乳中生长良好,并使牛乳在10小时内迅速凝固的菌种。它与酸奶常规菌种混合发酵后,可制得凝固良好、风味适宜、双歧杆菌达标的保健双歧酸奶。

乳双歧杆菌,即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b-12,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是世界上临床研究最为充分的双歧杆菌菌株,其保健作用已经在胃肠健康和免疫功能的许多临床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作为冻干粉稳定性也很高,在世界各地被用于婴儿配方、辅食以及发酵奶制品。

蜂花粉既是极好的天然营养食品,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的滋补品,并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其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美容养颜,防治脑心血管疾病,调节肠胃功能,保肝护肝等。虽然蜂花粉具有一层耐酸、耐碱、耐腐蚀的坚硬外壁,将花粉进行破壁处理后,可以使花粉的营养物质充分发挥其效用,但食用的蜂花粉不需要破壁,因为花粉在胃肠中经胃液作用后,其内含物完全能从萌发孔或萌发沟中自发地释放出来。本发明使用的原料为未破壁的新鲜蜂花粉。未破壁蜂花粉经酸奶发酵过程后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更具保健价值。蜂花粉、蜂蜜和牛奶协调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明显提高脑记忆力。

净乳一般采取过滤法和离心净乳法。过滤法是通过过滤除去混入牛乳中的机械杂质;离心净乳法是借助于净乳机的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把牛乳中比重大的杂质(体细胞,白细胞等)甩向离心机分离钵的周壁,然后派出,从而达到净乳的目的。

巴氏灭菌: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微波灭菌是使食品中的微生物,同时受到微波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其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动物质发生变异,而导致微生物体生长发育延缓和死亡,达到食品灭菌、保鲜的目的。其优点是时间短、速度快;低温杀菌保持营养成份和传统风味,操作方便。

将混合蜂蜜后的灭菌奶进行均质处理是因为蜂蜜的密度较牛奶大,牛奶密度约为1.0288g/ml,蜂蜜密度为1.357-1.417g/ml;而且蜂蜜中含有酶类物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产生大量的羟基甲糖醛,使蜂蜜中的蛋白质、维生素、苹果酸等营养物质受到严重的破坏,仅维生素就损失1/5,甚至1/2;但在低温下蜂蜜与牛奶溶合性不好,所以要用40-50℃的巴氏奶将蜂蜜进行稀释,得到的牛奶蜂蜜混合液体更容易与牛奶溶合。

步骤(5)中得到的益生菌奶可以直接饮用或灌装成成品进行销售。牛奶经过发酵,改善了营养成分并提高了利用率,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抑制有害的细菌和有毒物质,保护了人体健康。

本发明中未对蜂蜜单独做灭菌处理,未处理的天然成熟蜂蜜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在室温下密封好放置数年,甚至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败变质,人们常常应用蜂蜜来治疗烧伤、创伤、胃肠炎、胃溃疡、皮肤溃疡等疾患。若对蜂蜜进行灭菌反倒会破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

牛奶与蜂蜜的共同点是:牛奶pH值约6.5-6.8,蜂蜜pH值约为3.2-4.5,霉菌、真菌、细菌和其它微生物都不能在其中生长(pH值的范围是1-14,pH7时呈中性),但是,蜂蜜的酸性特征却没有其它pH值在3.2-4.5左右的食物明显。蜂蜜之所以具有较低的pH值是因为含有很少可使pH升高的缓冲剂,只要加入少量的酸或碱就可使蜂蜜的pH值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牛奶与蜂蜜不会发生冲突。

牛奶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

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总和占蜂蜜糖分的85%-95%。铁、铜、钾、钠、钨、锰、镁、磷、硅、铅、铬、镍和钴等,维生素;含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烟酸、泛酸、生物素、菸酸等。

牛奶与蜂蜜从测得的PH值上看它们都显酸性,但它们都是碱性食品,因为决定食品的酸性或碱性是以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量为标准,牛奶与蜂蜜物理结合不会出现化学反应发生质变,两者结合能更好的为人体补充营养,利于吸收,而且口感更好。

将牛奶、蜂花粉与蜂蜜按一定比例结合并加入有益菌,有效的保留牛奶、蜂花粉与蜂蜜中的营养,添加的有益菌对人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发酵后的酸奶高血压病人也可饮用。口感会明显的感到纯正牛奶中带有浓郁的花香、营养丰富、回味无穷。另外牛奶含钾多,蜂蜜含镁丰富。钾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并减少经期失血量。镁能起到心理调节作用,有助于身体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

制备方法中,蜂蜜和牛奶混合后需先进行均质处理,均质是食品或化工行业生产中经常要运用的一项技术。食品加工中的均质就是指物料的料液在挤压,强冲击与失压膨胀的三重作用下使物料细化,从而使物料能更均匀的相互混合,比如奶制品加工中使用均质机使牛奶中的脂肪破碎的更加细小,从而使整个产品体系更加稳定。牛奶会看起来更加洁白。本发明中的均质是通过均质机来进行的。

本发明是将生牛奶经巴氏杀菌将后将温度降至合适温度,用一部分牛奶稀释蜂蜜并加入蜂花粉然后接种双歧杆菌,另一部分接种乳酸菌和其他有益菌,在进行混合处理,让均匀的液体经过发酵、冷藏熟化后就制成酸奶。因为双歧杆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将蜂蜜、牛奶和蜂花粉混合后加入,另外经多次试验将双歧杆菌加入稀释的蜂蜜中比加在牛奶中的菌数高很多。

蜂蜜有天然的抗菌特性,另外在发酵过程中,蜂蜜中含有“益生元”能够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所以在酸奶发酵过程中更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长,使酸奶中有益菌数量增多,更具保健效果,使得到的酸奶发酵更彻底,口感更细腻。

蜂蜜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且含有较高的热能:牛奶营养价值高,热能低。两者结合再添加有益菌能达到补充能量与营养的最佳效果。

本发明的蜂蜜酸奶按照国家发酵乳的检验标准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酸度、大肠菌群、致病菌均符合GB19302-2010发酵乳国家标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蜂蜜酸奶将蜂蜜、蜂花粉和牛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添加益生菌使其发酵制成酸奶,本发明的蜂蜜酸奶为纯天然绿色营养食品,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或防腐剂,风味独特,具有淡淡的花香,口感细腻、均匀,保留了蜂蜜和蜂花粉所具有的活性成分,提高了酸奶的营养价值,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保肝护肝等保健功能。蜂蜜和蜂花粉均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使得到的酸奶发酵更彻底,口感更细腻;蜂花粉经酸奶发酵过程后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更具保健价值。蜂花粉、蜂蜜和牛奶协调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明显提高脑记忆力;本发明采用嗜酸乳菌和双歧乳杆菌混合组成的发酵剂进行发酵,食用含有这两种活菌的发酵乳后,可以迅速使肠道内的菌群恢复正常平衡,抑制腐败菌的增殖,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无特别意外说明,本发明中使用的各原料皆为行业通用原料。

实施例1

一种蜂蜜酸奶,由以下原料制成:保加利亚乳杆菌1.2g;嗜热链球菌0.4g;乳双歧杆菌0.4g;短双歧杆菌0.4g;嗜酸乳杆菌0.4g;牛奶30kg;蜂蜜2.4kg和蜂花粉0.84k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牛奶做净乳处理,将处理后的牛奶进行巴氏灭菌处理,温度降至45℃,得到灭菌奶;

(2)对蜂花粉进行微波灭菌处理,研成细粉状,形成蜂花细粉;

(3)将灭菌奶分成三份,向其中一份灭菌奶中加入蜂蜜混合均匀后进行均质处理,然后加入蜂花粉,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奶;待另外两份灭菌奶降温至40℃时,向另外两份灭菌奶中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搅拌均匀得到接种奶;

(4)待混合奶的温度降至40℃时,接种乳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形成接种混合奶;

(5)将接种混合奶和接种奶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直接灌装得到益生菌奶;

(6)将益生菌奶进行发酵,40℃下发酵6小时,得到发酵奶,将发酵奶进行熟化处理得到凝固型蜂蜜酸奶。

实施例2

一种蜂蜜酸奶,由以下原料制成:保加利亚乳杆菌1.5g;嗜热链球菌0.6g;乳双歧杆菌0.6g;短双歧杆菌0.6g;嗜酸乳杆菌0.2g;牛奶25kg;蜂蜜2.8kg和蜂花粉0.88kg。

一种的蜂蜜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牛奶做净乳处理,将处理后的牛奶进行63℃巴氏灭菌处理30分钟,然后待温度降至40℃,形成灭菌奶;

(2)对蜂花粉进行80℃微波灭菌处理120秒,研成细粉状,形成粒径小于80微米的蜂花细粉;

(3)将灭菌奶分成三份,向其中一份灭菌奶中加入蜂蜜混合均匀后进行均质处理,然后加入蜂花粉,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奶;待另外两份灭菌奶降温至35℃时,向另外两份灭菌奶中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搅拌均匀得到接种奶;

(4)待混合奶的温度降至35℃时,接种乳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形成接种混合奶;

(5)将接种混合奶和接种奶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直接灌装得到益生菌奶;

(6)将益生菌奶进行发酵,35℃下发酵8小时,得到发酵奶,将发酵奶先搅拌后再进行熟化处理,熟化处理为在3℃下冷藏24小时,得到搅拌型蜂蜜酸奶。

实施例3

一种蜂蜜酸奶,由以下原料制成:保加利亚乳杆菌0.9g;嗜热链球菌0.2g;乳双歧杆菌0.2g;短双歧杆菌0.2g;嗜酸乳杆菌0.6g;牛奶35kg;蜂蜜2kg和蜂花粉0.8k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牛奶做净乳处理,将处理后的牛奶进行62℃巴氏灭菌处理35分钟,然后待温度降至40℃,形成灭菌奶;

(2)对蜂花粉进行85℃微波灭菌处理90秒,研成细粉状,形成粒径小于80微米的蜂花细粉;

(3)将灭菌奶分成三份,向其中一份灭菌奶中加入蜂蜜混合均匀后进行均质处理,然后加入蜂花粉,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奶;待另外两份灭菌奶降温至43℃时,向另外两份灭菌奶中接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搅拌均匀得到接种奶;

(4)待混合奶的温度降至41℃时,接种乳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形成接种混合奶;

(5)将接种混合奶和接种奶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直接灌装得到益生菌奶;

(6)将益生菌奶进行发酵,41℃下发酵4小时,得到发酵奶,将发酵奶先搅拌后再进行熟化处理,熟化处理为在2℃下冷藏15小时,得到搅拌型蜂蜜酸奶。

对实施例3得到的搅拌型蜂蜜酸奶进行理化和微生物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蜂蜜酸奶检验结果

结果表明,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酸度、大肠菌群、致病菌均符合GB19302-2010发酵乳国家标准。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