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9245发布日期:2018-06-12 17:1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剁椒,又称剁辣子、坛子辣椒,是以红辣椒、食盐等为材料制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辣椒食品。剁椒口感偏重,出坛即食,是饭桌上的佐菜佳品。且剁椒易于储存,容易制得,所以广受欢迎。

但是传统制得的剁椒含水分较多,使得剁椒在食用的过程中容易二次发酵,造成变味;且市面上的剁椒品种单一,还有很大的空间供研究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使得剁椒不易产生二次发酵而变味,味道更加长久;具有豆鼓风味,口味独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准备材料,将重量份的95-105份的新鲜红辣椒洗净后置于温度为23-27℃环境下晾晒4-6h,3-6份的姜和去壳后的9-13份的蒜洗净后晾干备用;(2)切剁加工,将晾干后的姜切成姜丝,晾干后的蒜切成米粒大小的蒜末,清洗晾晒后的红辣椒剁碎成长宽度小于10mm;(3)搅拌,将剁碎的红辣椒以及姜丝、蒜末加13-19份的食盐、22-26份的干豆鼓、7-11份的米酒、5-9份的茶籽油搅拌均匀,得初料;(4)晾晒,将初料置于阳光下暴晒2-4h,温度范围为26-30℃;(5)发酵,将晾晒后的初料装入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发酵,环境温度范围为12-16℃,发酵时间为14-16天,即得。

前述的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所述步骤(1)中的蒜选用红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通过多次晾晒控制剁椒内的含水量,使得所制备的豆鼓剁椒更加稳定,不易产生二次发酵而变味,味道更加长久;同时添加豆鼓使剁椒具有豆鼓风味,口味独特。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准备材料,将重量份的100份的新鲜红辣椒洗净后置于温度为25℃环境下晾晒5h,4份的姜和去壳后的11份的蒜洗净后晾干备用;(2)切剁加工,将晾干后的姜切成姜丝,晾干后的蒜切成米粒大小的蒜末,清洗晾晒后的红辣椒剁碎成长宽度小于10mm;(3)搅拌,将剁碎的红辣椒以及姜丝、蒜末加16份的食盐、24份的干豆鼓、9份的米酒、7份的茶籽油搅拌均匀,得初料;(4)晾晒,将初料置于阳光下暴晒3h,温度范围为28℃;(5)发酵,将晾晒后的初料装入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发酵,环境温度范围为14℃,发酵时间为15天,即得。

所述步骤(1)中的蒜选用红蒜。

实施例2:

一种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准备材料,将重量份的95份的新鲜红辣椒洗净后置于温度为27℃环境下晾晒4h,3份的姜和去壳后的9份的蒜洗净后晾干备用;(2)切剁加工,将晾干后的姜切成姜丝,晾干后的蒜切成米粒大小的蒜末,清洗晾晒后的红辣椒剁碎成长宽度小于10mm;(3)搅拌,将剁碎的红辣椒以及姜丝、蒜末加13份的食盐、22份的干豆鼓、7份的米酒、5份的茶籽油搅拌均匀,得初料;(4)晾晒,将初料置于阳光下暴晒2h,温度范围为30℃;(5)发酵,将晾晒后的初料装入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发酵,环境温度范围为12℃,发酵时间为16天,即得。

所述步骤(1)中的蒜选用红蒜。

实施例3:

一种豆鼓剁椒的加工方法,步骤包括如下:(1)准备材料,将重量份的105份的新鲜红辣椒洗净后置于温度为23℃环境下晾晒6h,6份的姜和去壳后的9-13份的蒜洗净后晾干备用;(2)切剁加工,将晾干后的姜切成姜丝,晾干后的蒜切成米粒大小的蒜末,清洗晾晒后的红辣椒剁碎成长宽度小于10mm;(3)搅拌,将剁碎的红辣椒以及姜丝、蒜末加19份的食盐、26份的干豆鼓、11份的米酒、9份的茶籽油搅拌均匀,得初料;(4)晾晒,将初料置于阳光下暴晒4h,温度范围为26℃;(5)发酵,将晾晒后的初料装入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发酵,环境温度范围为16℃,发酵时间为14天,即得。

所述步骤(1)中的蒜选用红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