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豆腐裹灰沤制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7788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灰豆腐裹灰沤制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灰豆腐裹灰沤制线。



背景技术:

灰豆腐是将已经制成的豆腐经过裹灰沤制制成,裹灰通常是由人工完成,裹灰完成后再进行沤制。

授权公告号为CN205082596U,名称为“一种灰豆腐果恒温沤制装置”中提出了一种在烤箱中设置支撑网架,中支撑网架上包裹棉布,再中棉布上铺放草木灰的沤制装置,保证豆腐沤制过程中的透气与易于水分散失,但是这种装置还是没有解决灰豆腐制作过程中人工裹灰浪费人力和豆腐裹灰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灰豆腐裹灰沤制线,以解决灰豆腐制作中人工裹灰浪费人力还裹不均匀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灰豆腐裹灰沤制线,包括送料带和电机,还包括连接有电机的具有储存灰功能的中空侧壁的第一灰槽、第二灰槽和第三灰槽,所述第一灰槽、第二灰槽和第三灰槽由电机带动振动,所述第一灰槽一端靠近送料带的出料端,所述第二灰槽一端铰接第一灰槽,另一端铰接第三灰槽,所述第一灰槽、第二灰槽和第三灰槽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三灰槽连接有沤制箱,所述沤制箱与第三灰槽连接处的上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放置有多片豆叶,所述一片豆叶的叶尖咬接另一片豆叶的叶柄,所述豆叶的叶尖朝上。

本方案的原理是:将豆腐切块,把豆腐块从送料带送入到第一灰槽,豆腐从第一灰槽滚入第二灰槽,豆腐再从第二灰槽滚入第三灰槽,豆腐再从第三灰槽滚入沤制箱中,豆腐在三个灰槽上滚动时,豆腐裹上灰槽上的灰,豆腐同时滚上多层灰,三个灰槽保证豆腐块从一个灰槽滚入另一个灰槽时,翻转一面并将另一面裹上灰;豆腐块滚入沤制箱中时,由于豆叶间是咬接的,豆腐块会拉动豆叶并裹上豆叶;豆腐块状向下滚动过程中,豆腐块的端面由灰槽的侧壁裹上灰;电机能够让三个灰槽轻微的抖动,以抖出灰槽的中空侧壁中的灰。

豆腐块经过三个倾斜灰槽,保证豆腐块能够滚动,而且在滚动过程中能翻转到另一面,保证豆腐块的侧面均裹上灰;三个灰槽的侧壁能够储存灰,豆腐块滚动过程中,豆腐块的端面能在侧壁上裹上灰,保证豆腐块所有面都裹上灰;豆腐块滚入沤制箱中时,能裹上豆叶,使豆腐块在沤制时,增加豆腐块的豆叶香味;一片豆叶的叶尖咬接另一片豆叶的叶柄,方便豆腐块滚入沤制箱时能裹上豆叶,还能同时拉下另一片豆叶,以让后面的豆腐块也能裹豆叶。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豆腐自动从三个灰槽上滚动下来的同时裹上灰,节省了人力;2.豆腐在灰槽上滚动一圈就裹一层灰,由于豆腐含水量较多,豆腐滚动过程中水分也流出豆腐,在豆腐滚动时能裹上多层灰,让豆腐泡发更迅速;3.抖动的灰槽使灰被抖出中空侧壁,补充灰槽中的灰和给豆腐块端面裹灰。

进一步,所述第一灰槽、第二灰槽和第三灰槽的两槽壁上均设有多个灰孔。

灰可以从灰孔中被抖出,保证每次抖出灰的量不会太多。

进一步,所述凹槽表面铺放有一层豆叶,所述豆叶上面铺放有桐子灰。

豆叶表面有细毛,将桐子灰铺放在豆叶表面,豆腐在凹槽上滚动时,桐子灰不会向下滑动并堆积在凹槽底部,保持了桐子灰均匀铺放在凹槽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灰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第一灰槽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让豆腐快速滚下第一灰槽的同时,能让豆腐中的水分同时向豆腐表面运动以裹上灰。

进一步,所述第二灰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第二灰槽与水平面的夹角减小能降低豆腐滚动的速度,保证豆腐在滚动过程中的完整。

进一步,所述第三灰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

第三灰槽进一步降低豆腐的滚动速度,保证豆腐平缓地滚入沤制箱中。

进一步,所述沤制箱内底面铺放有一层甘蔗渣,所述甘蔗渣表面铺放有桐子灰。

甘蔗渣的吸水性好,而且甘蔗渣表面的桐子灰不会向下漏,保证了豆腐沤制时的水分被充分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灰槽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灰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沤制箱1、桐子灰2、甘蔗渣3、第一灰槽4、第二灰槽5、第三灰槽6、送料带7、豆腐块8、豆叶9、空腔11、灰孔41。

如图1所示:沤制箱1内底面铺放一层甘蔗渣3,甘蔗渣3上面铺放一层桐子灰2,沤制箱左侧连接倾斜水平面10°的第三灰槽6的下端,第三灰槽6上端与第二灰槽5下端连接,第二灰槽5上端与第一灰槽4下端连接,第一灰槽4上端连接到送料槽7的出料端,送料槽7上放置豆腐块8,第三灰槽6与沤制箱1连接处上部设有空腔11。

解释:本专利中灰槽的倾斜角度均以水平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度。

如图2所示:第一灰槽4内的两侧壁上开设有灰孔41,凹槽内铺放豆叶9,豆叶9上面铺放桐子灰2,图1中的第二灰槽5和第三灰槽6的横截面结构与第一灰槽4的横截面结构相同。

如图3所示:第一灰槽4的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灰孔41,图1中的第二灰槽5和第三灰槽6的侧壁与第一灰槽4的侧壁结构相同。

如图4所示:第三灰槽6与沤制箱1的连接处上部设有空腔11,空腔11中放置有多片豆叶9,一片豆叶9的叶尖与另一片豆叶9的叶柄处咬接,豆叶9的叶尖朝向上方。

制作灰豆腐时,由送料带7把豆腐块8送到第一灰槽4上,豆腐块8沿第一灰槽4上的凹槽向下滚动,豆腐块8再滚动到第二灰槽5上,豆腐块8最后滚动到第三灰槽6上,由第三灰槽6滚入沤制箱1中的桐子灰2表面。

豆腐块8一个灰槽上滚动另一个灰槽上时,会翻转一面,让豆腐块8的另一面也裹上灰;豆腐块8在滚动过程中,豆腐块的两端面会在灰槽的侧壁上裹上灰,保证豆腐块8每面都能裹上灰。

豆腐块8在第一灰槽4上滚动时裹上一层桐子灰2,豆腐块8再滚过第二灰槽5并裹上第二层桐子灰2,豆腐块8经过第三灰槽6后裹上第三层桐子灰2并滚入沤制箱1中,最后停留在沤制箱1内底面的桐子灰2上,豆腐块8张沤制箱1中沤制,豆腐块8内的水分逐渐渗透出桐子灰并由甘蔗渣3吸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豆腐通过倾斜设置的灰槽自动向下滚动并裹上桐子灰,无需再人工裹灰,节省了人力;2.灰槽中由豆叶稳住桐子灰,让豆腐滚动时,桐子灰始终均匀分布在灰槽上,豆叶天然易得,成本低,又合理利用了资源;3.沤制箱中的豆腐中沤制时由于甘蔗渣中存在少量的糖汁,让沤制出来的豆腐具有焦糖的香味;4.抖动的灰槽使灰从灰孔中被抖出中空侧壁,能够补充灰槽中的灰和给豆腐块端面裹灰,使豆腐块各个面都能裹上灰;5.豆腐块滚入沤制箱时可以裹上豆叶,使沤制后的豆腐具有豆叶的香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