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779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以茶树菇、甜角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制得的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



背景技术:

茶树菇,原为江西广昌境内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经过优化改良的茶树菇,鲜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其营养价值超过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属高档食用菌类。茶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其菇柄脆嫩爽口,味道清香。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铁、钾、锌、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性平甘温,无毒,具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主治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小儿低热等症。

甜角,又称罗望子为酸豆属植物,其成熟果实褐色、味甜,类似干桂圆的味道,猫哆哩的原料。甜角果肉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其中含钙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甜角含蛋白质3.1%,碳水化合物71.8%,纤维3.0%,维生素C、A、B1、B2,钙,磷,铁。甜角果实饱满,味道微酸多甜,口味胜于酸角。甜角对补脑和头发很有好处,具有清凉解暑,开胃健脾的功效,主治腹泻、气胀、麻痹、瘫痪、坏血病,杀死人体寄生虫,减缓酒精、曼陀罗中毒等症。

伸筋草,又名狮子草,舒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5mm ,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无臭,味淡。性味苦,辛温,入肝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等症。

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O.5-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O.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味甘、涩,性平,归心、肺经,具有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自汗,盗汗等症。

豆干,是豆腐干的简称,汉族传统豆制品之一,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是中国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被誉为“素火腿”。以茶树菇、甜角为主要原料,伸筋草、麻黄根为保健原料,生产出一种营养保健型豆干,目前还未见报道和产品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以茶树菇、甜角为原料,同时添加伸筋草、麻黄根开发出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豆干的一项空白。

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茶树菇预处理:取成熟干燥的茶树菇,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放入装有60-80目网筛进行打浆,制得茶树菇浆;

B.甜角预处理:选取成熟的甜角,清洗干净,去皮,放入装有80-100目网筛的制浆机进行打浆,制得甜角果浆;

C.中药材预处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药材伸筋草、麻黄根,加入原料中药材重8-15倍的水,浸泡2-3小时,再煎煮30-60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煮浆:取茶树菇肉浆5-25重量份、甜角黄豆浆80-100重量份、中药汁3-8重量份,搅拌均匀,放入煮浆机进行煮浆,制得茶树菇甜角混合豆浆;

E.凝固:待茶树菇甜角混合豆浆冷却至75-85℃,加入适量食用石膏粉,沿同一方向搅拌,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止,盖上盖静置30-40分钟;

F.成型:当浆温降至65-75℃,把豆腐划碎,倒入包布包好,再放入豆干成型机,加压压制55-65分钟,再将豆干剥开,放入清水中浸泡25-35分钟;

G.浸泡:取食盐15-25重量份,水120-150重量份,混合拌匀,将冷却的豆干倒入盐水中浸泡10-14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H.煮干:取水250-350重量份、食盐3.5-5重量份、酱油8.5-12.5重量份、桂皮0.5-0.75重量份、姜丁0.85-1.25重量份,香葱0.5-0.75重量份,味精0.35-0.5重量份等,混合均匀,制成卤水,放在锅中烧开,倒入沥干的豆干,煮30-40分钟,即得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

I.包装、贮存:待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冷却,放入真空包装、杀菌设备中进行真空包装、杀菌,检验合格后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一定比例的中药材为以下原料重量比: 伸筋草50-60%、麻黄根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成型的豆干厚度保持在0.5-0.8厘米之间。

本发明的作用机理:

茶树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甜角,健脾补肺、固肾益脑;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麻黄根,固表止汗;利用以上四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肺的肃降,肝的升发,促进脾的健运,以达理气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以茶树菇、甜角为原料,同时添加伸筋草、麻黄根,制作出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其充分利用茶树菇、甜角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具有理气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成品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吃不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易保存,便于携带,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食积饱胀,饮食不佳人群的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市场前景广阔。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茶树菇预处理:取成熟干燥的茶树菇,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放入装有60目网筛进行打浆,制得茶树菇浆;

B.甜角预处理:选取成熟的甜角,清洗干净,去皮,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制浆机进行打浆,制得甜角果浆;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伸筋草45%、麻黄根55%,加入原料中药材重8倍的水,浸泡2小时,再煎煮30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煮浆:取茶树菇浆5kg、甜角黄豆浆50kg、中药汁2.5kg,搅拌均匀,放入煮浆机煮浆,制得茶树菇甜角混合豆浆;

E.凝固:待茶树菇甜角混合豆浆冷却至75-85℃,加入适量食用石膏粉,沿同一方向搅拌,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止,盖上盖静置30分钟;

F.成型:当浆温降至65-75℃,把豆腐划碎,倒入包布包好,再放入豆干成型机,加压压制60分钟,厚度保持在0.5厘米,再将豆干剥开,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

G.浸泡:取食盐12kg,水75kg,混合拌匀,将冷却的豆干倒入盐水中浸泡10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H.煮干:取水180kg、食盐2.5kg、酱油6.5kg、桂皮0.32kg、姜丁0.625kg,香葱0.32kg,味精0.35kg等,混合均匀,制成卤水,放在锅中烧开,倒入沥干的豆干,煮30分钟,即得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

I.包装、贮存:待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冷却,放入真空包装、杀菌设备中进行真空包装、杀菌,检验合格后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实施例2,一种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茶树菇预处理:取成熟干燥的茶树菇,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放入装有60目网筛进行打浆,制得茶树菇浆;

B.甜角预处理:选取成熟的甜角,清洗干净,去皮,放入装有100目网筛的制浆机进行打浆,制得甜角果浆;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伸筋草18%、麻黄根25%、葛根15%、假苹婆20%、半夏22%,加入原料中药材重8倍的水,浸泡2小时,再煎煮30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煮浆:取茶树菇浆10kg、甜角黄豆浆70kg、中药汁3kg,搅拌均匀,放入煮浆机煮浆,制得茶树菇甜角混合豆浆;

E.凝固:待茶树菇甜角混合豆浆冷却至75-85℃,加入适量食用石膏粉,沿同一方向搅拌,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止,盖上盖静置35分钟;

F.成型:当浆温降至65-75℃,把豆腐划碎,倒入包布包好,再放入豆干成型机,加压压制65分钟,厚度保持在0.4厘米,再将豆干剥开,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

G.浸泡:取食盐15kg,水108kg,混合拌匀,将冷却的豆干倒入盐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H.煮干:取水220kg、食盐3.5kg、酱油7.5kg、桂皮0.45kg、姜丁0.75kg,香葱0.45kg,味精0.3kg等,混合均匀,制成卤水,放在锅中烧开,倒入沥干的豆干,煮35分钟,即得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

I.包装、贮存:待茶树菇风味甜角豆干冷却,放入真空包装、杀菌设备中进行真空包装、杀菌,检验合格后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粗壮藤本,长可达8米,全体被黄色长硬毛,茎基部木质,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托叶线状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较长;小叶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宽 卵形或斜卵形,长8-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长渐尖,侧生小叶斜卵形,稍小,上面被淡黄色、平伏的蔬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 被黄揭色绒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8-11毫米,扁平,被褐色长硬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或生于海拔1000-3200米的山沟林中。味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升阳止泻的功效,主治表证发热,麻疹不透,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等症。

假苹婆,为梧桐科苹婆属半落叶乔木,由于其结果的时间与中国七姐诞辰相近,故称为七姐果、赛苹婆、鸡冠皮等。叶子呈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钝圆,边全缘,叶柄肿胀。在露地其花期为4-5月份,在温室里3月初就有花。圆锥花序,腋生,密集且多分枝,花淡红色,萼片5枚,仅基部相连,向外开展如星状,其花为单性,雄花的雌雄蕊柄长2-3毫米,向内弯曲,花药大约10个,雌花的子房圆形,花柱弯曲。根、叶:味甘,微温,假苹婆的叶片性味辛、温、肝经,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活血的功效,主治于风湿痛,产后风瘫,跌打损伤,腰腿痛,黄疸,外伤出血等症。

半夏,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等症。

本发明实施例2的作用机理:

茶树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甜角,健脾补肺、固肾益脑;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麻黄根,固表止汗;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假苹婆,舒筋通络,祛风活血;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利用以上七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肺的肃降,肝的升发,促进脾的健运,以达理气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2经19位饮食不佳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3人,有效率为68.42%;连续食用20天,每日3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6人,有效率为84.21%。

实施例3,一种三棱风味甜角豆干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三棱预处理:取除去杂质,浸泡,切薄片,放入装有60目网筛进行打浆,制得三棱浆;

B.甜角预处理:选取成熟的甜角,清洗干净,去皮,放入装有80目网筛的制浆机进行打浆,制得甜角果浆;

C.中药材预处理:按重量比例取中药材伸筋草15%、麻黄根13%、葛根15%、假苹婆10%、半夏15%、茯神15%、矮地茶17%,加入原料中药材重8倍的水,浸泡2小时,再煎煮30分钟,除去中药渣,制得中药汁;

D.煮浆:取三棱浆20kg、甜角黄豆浆70kg、中药汁3kg,搅拌均匀,放入煮浆机煮浆,制得三棱甜角混合豆浆;

E.凝固:待三棱甜角混合豆浆冷却至85-87℃,可加入适量食用石膏粉,沿同一方向搅拌,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止,盖上盖静置40分钟;

F.成型:当浆温降至68-72℃,把豆腐划碎,倒入包布包好,再放入豆干成型机,加压压制60分钟,厚度保持在0.4厘米,再将豆干剥开,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

G.浸泡:取食盐20kg,水140kg,混合拌匀,将冷却的豆干倒入盐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H.煮干:取水300kg、食盐4kg、酱油10kg、桂皮0.6kg、姜丁1kg,香葱0.6kg,味精0.4kg等,混合均匀,制成卤水,放在锅中烧开,倒入沥干的豆干,煮35分钟,即得三棱风味甜角豆干;

I.包装、贮存:待三棱风味甜角豆干冷却,放入真空包装、杀菌设备中进行真空包装、杀菌,检验合格后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状茎圆柱形,横走于泥中,块茎膨大。茎直立,圆柱形。叶丛生,排成2列,长条形,长60-95厘米,宽8-14毫米,先端钝,全缘,中脉在下面突出成棱,基部鞘状,三棱形,抱茎。6-7月间从叶丛间生出花萼,不分枝或分枝,具叶状苞片,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密集成圆头状,排成疏离穗状花序,雄花具有3雄蕊,雌花具单心皮雌蕊,或少为2个离生的单雌蕊。果为核果状,具棱角。辛、苦,平,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主治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症。

茯神,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的菌核,原物种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中间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茯神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气味。性味甘、淡平。具有渗水利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主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矮地茶,全株长21.5-25厘米。多附有匍匐根茎。茎圆柱形或稍扁,直径2-5毫米,表面暗红棕色,具细纵纹及突起的叶痕,基部疏生须状不定根;顶端有时可见花梗或暗红色皱缩的球形小果。质脆易折断,断面暗红棕色,中央有白色髓。叶常三五枚集生于茎顶,叶片稍卷曲或破碎,展平后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至棕褐色,嫩叶附生腺毛,边缘具细齿,网脉明显。味微涩。性平,味辛、微苦。归肺、肝经,具有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的功效,主治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扑损伤等症。

本发明实施例3的作用机理:

三棱,养血补气、调理身心;甜角,健脾补肺、固肾益脑;伸筋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麻黄根,固表止汗;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假苹婆,舒筋通络,祛风活血;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茯神,渗水利湿、健脾宁心;矮地茶,化痰止咳、利湿活血;利用以上九味中药相互配伍,协同生效,通过调节肺的肃降,肝的升发,促进脾的健运,以达理气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

本发明实施例3经23位食欲不振的人群,连续食用10天,每日30克,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18人,有效率为78.26%;连续食用20天,每日30克以上,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为20人,有效率为86.96%。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