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带熟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59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面带熟成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带熟成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面带熟成机稳定性差,加工过程中容易因将面带拉伸过长而出现断裂,如果拉伸过短又无法提升面带的韧性和口感,很难达到一个平衡点,导致加工过程需要频繁调节,大大降低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面带熟成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面带熟成机,包括自前向后依次排列的多个压延装置以及位于末端的制条装置;所述压延装置包括一对转向相反的压延辊,两压延辊之间的间距为3~5mm,并且其中一个压延辊位于压延辊的斜后上方;每个压延装置的后方均设置有位于面带上方的接近传感器。

进一步的,位于最后端的压延装置上的压延辊表面为平滑表面,其余压延装置上的压延辊表面均为波浪状结构。

进一步的,位于压延装置的后方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套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上穿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连杆,所述接近传感器安装于第二连杆端部上;滑块与第一连杆之间以及第二连杆与滑块之间通过螺钉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制条装置上包括位于上部的一对转辊和位于转辊下方的一对转筒,两转筒相切并且一前一后并排设置,所述转筒上沿轴向紧密排列有环形槽,两转筒上的环形槽相配合切出面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面带熟成机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加工效率高,能够自适应调整面带的拉绳长度,即避免发生断裂又保证面带具有良好的韧性、劲道和口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延辊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筒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面带、2-压延装置、3-制条装置、4-压延辊、5-接近传感器、6-第一连杆、7-滑块、8-第二连杆、9-转辊、10-转筒、1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面带熟成机,包括自前向后依次排列的多个压延装置2以及位于末端的制条装置3;所述压延装置2包括一对转向相反的压延辊4,两压延辊4之间的间距为3~5mm,并且其中一个压延辊4位于压延辊4的斜后上方;每个压延装置2的后方均设置有位于面带上方的接近传感器5,接近传感器5感应与面带之间的距离,当距离过近时,位于该接近传感器后方的压延装置上的压延辊转速加快或者位于其前方的压延装置上的压延辊转速变慢;反之,当距离过大时,位于该接近传感器后方的压延装置上的压延辊转速变慢或者位于其前方的压延装置上的压延辊转速加快;以此实现自适应调节面带的张紧度,进而起到调整面带的韧性,同时又能够避免面带拉伸过长而发生断裂。

所述压延辊均有伺服电机驱动转动,所述接近传感器5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最后端的压延装置2上的压延辊4表面为平滑表面,其余压延装置上的压延辊表面均为波浪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压延装置的后方连接有第一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6上套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块7,所述滑块7上穿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连杆8,所述接近传感器5安装于第二连杆8端部上;滑块7与第一连杆8之间以及第二连杆8与滑块7之间通过螺钉锁紧固定,松开螺钉,便可进行接近传感器的上下左右位置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条装置上包括位于上部的一对转辊9和位于转辊9下方的一对转筒10,两转筒10相切并且一前一后并排设置,所述转筒上沿轴向紧密排列有环形槽11,两转筒上的环形槽相配合切出面条。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