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红螯螯虾蜕壳的辣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6984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饲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善红螯螯虾蜕壳的辣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螯螯虾,又叫“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其个体一般在50-100克,个别最大的可达600克,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淡水虾类,由于食性很广,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很受市场欢迎。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也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且耐长途运输,近年来其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基本是供不应求。然而其在繁养殖过程中也有不少技术问题仍需研究突破,比如说寸片培育难问题、产后种虾死亡率高问题、肿尾病及纤毛虫病等疾病问题、蜕壳不遂等问题。

辣木又称鼓槌树,白花菜目辣木科,属于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原产于印度,最近几年我国也有大规模种植。其能适应砂土及壤土等且喜光耐旱,因其适应性强等特点,所以近年来在我国规模化种植的发展速度很快。辣木种子含丰富的营养成分,根据计算,约25克的辣木叶干粉中就含有幼儿所需270%的维生素a、125%的钙、70%的铁、42%的蛋白质,22%的维生素c。辣木叶中每100克含维生素c是柑橘的7倍,铁是菠菜的3倍,维生素a是胡萝卜c的4倍,钙是牛奶的4倍,钾是香蕉的3倍。由此可知,辣木的营养价值在植物中是非常高的,而且营养元素也是相对平衡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红螯螯虾蜕壳的辣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辣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遵照其生物学习性且适当的从水环境(外泼多维及复合菌)及营养吸收两方面将蜕壳素、微生物、生物酶、诱食剂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复配,通过多种原料之间的相互协同与配合来减少红螯螯虾因蜕壳不遂及免疫力低下导致死亡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红螯螯虾蜕壳的辣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辣木叶处理:将采摘好的辣木叶用清水冲洗干净,除去杂质,然后用打草机将辣木叶切成1.8-2.2cm一段,再将切好的辣木叶置于冷冻风干机中风干,使得辣木叶中的含水量为3%-10%,将风干好的辣木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并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辣木叶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步骤2:饲料原料处理:将豆粕、菜粕、米糠粕、淀粉分别置于粉碎机中粉碎,然后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各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步骤3:混合:将步骤1、2中处理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混合,再在混合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中加入鱼粉、豆油、大豆磷脂、预混料、氯化胆碱、三氧化二钇、维生素c、蛋氨酸、赖氨酸进行充分混合;步骤4:制粒风干:将步骤3中的混合料移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中温度为85-95℃,制粒混合时间为50-150s,制粒结束后,将制成颗粒状的辣木饲料风干包装;步骤5:发酵:步骤4中风干包装后的辣木饲料颗粒取出,加入微生物制剂发酵4小时;步骤6:加混合料搅拌:将蜕壳素、血粉、甜菜碱、酶制剂、肽聚糖、高筋面粉融于水中制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均匀喷洒在步骤5中发酵好的辣木饲料中并搅拌均匀;步骤7:二次风干:将步骤6中处理好的辣木饲料常温下风干15分钟后投喂螯虾。因为这样的辣木饲料中既含有鱼粉等动物性蛋白,也含有辣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所以较大程度上平衡了饲料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同时由于辣木原料的营养价值高且易得,所以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饲料,节约原料成本;因为饲料中辣木原料本身含较高浓度的钙,同时又适量添加了蜕壳素,由此可以很好的减小因蜕壳不遂引起的死亡数;因为饲料中加入血粉及甜菜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鳌虾摄食,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沉入池底造成浪费,同时鳌虾对这种饲料的嗅觉和味觉均比较灵敏,所以这种饲料有较好的诱食力,一般在投喂后2.5-3h之间可摄食完全;因为饲料中添加了肽聚糖,所以用这种饲料投喂鳌虾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加强红螯鳌虾自身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和自身的免疫力,降低红螯鳌虾对额死亡率;因为饲料中添加了适当的蛋白酶等混合酶制剂可促进鳌虾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减小饲料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混合的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辣木叶粉末5%、豆粕粉末20%、菜粕粉末33%、米糠粕粉末6.5%、淀粉26.9%、鱼粉2%、豆油1%、大豆磷脂1%、预混料1.09%、氯化胆碱0.2%、三氧化二钇0.01%、维生素c0.1%、蛋氨酸0.1%、赖氨酸0.1%。选择这样的重量比例来配制辣木饲料,可以使辣木饲料的营养价值最高,同时成本低,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进一步的,所述预混料中包括: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所述维生素预混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2.2%,所述矿物质预混料的重量百分比为47.8%。预混料选择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混合搭配,使得辣木饲料的营养价值更高,动物可以充分的营养。

进一步的,所述维生素预混料,1千克维生素预混料中含有维生素a:3200000iu,维生素d:31600000iu,维生素e:16g,维生素k:4g,维生素b1:4g,维生素b2:8g,维生素b6:4.8g,烟酸:28g,叶酸:1.28g,泛钙酸:16g,肌醇:40g,维生素b12:16mg,生物素:64mg。

进一步的,所述矿物质预混料,1千克矿物质预混料中含:钙:230g,钾:36g,镁:36g,铁:10g,锌:8g,锰:1.9g,铜:1.5g;钴:250mg,碘:32mg,硒:50mg。

进一步的,所述辣木饲料与微生物制剂的重量比为10:1。选择这样的重量比例进行发酵可以使得辣木饲料的发酵效果达到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制剂中光合细菌的重量百分比为25%,红芽芽孢杆菌的重量百分比为75%。微生物制剂选择光合细菌、红芽芽孢杆菌。在投喂饲料前选择光合细菌、红芽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制剂将辣木饲料进行发酵,可优化肠道菌群,使之成为优势种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的混合料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蜕壳素9%、血粉18%、甜菜碱18%、酶制剂9%、肽聚糖9%、高筋面粉18%、水19%。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辣木叶采用太阳风干。选择这种方式风干辣木叶成本低。

本发明一种改善红螯螯虾蜕壳的辣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成本低、鳌虾存活率高、水产品质量更高;因为这样的辣木饲料中既含有鱼粉等动物性蛋白,也含有辣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所以较大程度上平衡了饲料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同时由于辣木原料的营养价值高且易得,所以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饲料,节约原料成本;因为饲料中辣木原料本身含较高浓度的钙,同时又适量添加了蜕壳素,由此可以很好的减小因蜕壳不遂引起的死亡数;因为饲料中加入血粉及甜菜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鳌虾摄食,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沉入池底造成浪费,同时鳌虾对这种饲料的嗅觉和味觉均比较灵敏,所以这种饲料有较好的诱食力,一般在投喂后2.5-3h之间可摄食完全;因为饲料中添加了肽聚糖,所以用这种饲料投喂鳌虾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加强红螯鳌虾自身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和自身的免疫力,降低红螯鳌虾对额死亡率;因为饲料中添加了适当的蛋白酶等混合酶制剂可促进鳌虾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减小饲料系数;在投喂饲料前选择光合细菌、红芽芽孢杆菌作为微生物制剂将辣木饲料进行发酵,可优化肠道菌群,使之成为优势种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步骤1:辣木叶处理:将采摘好的辣木叶用清水冲洗干净,除去杂质,然后用打草机将辣木叶切成1.8cm一段,再将切好的辣木叶置于冷冻风干机中风干,使得辣木叶中的含水量为3%,将风干好的辣木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并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辣木叶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

步骤2:饲料原料处理:将豆粕、菜粕、米糠粕、淀粉分别置于粉碎机中粉碎,然后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各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

步骤3:混合:将步骤1、2中处理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混合,再在混合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中加入鱼粉、豆油、大豆磷脂、预混料、氯化胆碱、三氧化二钇、维生素c、蛋氨酸、赖氨酸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4:制粒风干:将步骤3中的混合料移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中温度为85℃,制粒混合时间为50s,制粒结束后,将制成颗粒状的辣木饲料风干包装;

步骤5:发酵:步骤4中风干包装后的辣木饲料颗粒取出,加入微生物制剂发酵4小时;

步骤6:加混合料搅拌:将蜕壳素、血粉、甜菜碱、酶制剂、肽聚糖、高筋面粉融于水中制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均匀喷洒在步骤5中发酵好的辣木饲料中并搅拌均匀;

步骤7:二次风干:将步骤6中处理好的辣木饲料常温下风干15分钟后投喂螯虾。

实施例2

步骤1:辣木叶处理:将采摘好的辣木叶用清水冲洗干净,除去杂质,然后用打草机将辣木叶切成2cm一段,再将切好的辣木叶置于冷冻风干机中风干,使得辣木叶中的含水量为7%,将风干好的辣木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并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辣木叶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

步骤2:饲料原料处理:将豆粕、菜粕、米糠粕、淀粉分别置于粉碎机中粉碎,然后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各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

步骤3:混合:将步骤1、2中处理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混合,再在混合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中加入鱼粉、豆油、大豆磷脂、预混料、氯化胆碱、三氧化二钇、维生素c、蛋氨酸、赖氨酸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4:制粒风干:将步骤3中的混合料移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中温度为90℃,制粒混合时间为100s,制粒结束后,将制成颗粒状的辣木饲料风干包装;

步骤5:发酵:步骤4中风干包装后的辣木饲料颗粒取出,加入微生物制剂发酵4小时;

步骤6:加混合料搅拌:将蜕壳素、血粉、甜菜碱、酶制剂、肽聚糖、高筋面粉融于水中制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均匀喷洒在步骤5中发酵好的辣木饲料中并搅拌均匀;

步骤7:二次风干:将步骤6中处理好的辣木饲料常温下风干15分钟后投喂螯虾。

实施例3

步骤1:辣木叶处理:将采摘好的辣木叶用清水冲洗干净,除去杂质,然后用打草机将辣木叶切成2.2cm一段,再将切好的辣木叶置于太阳下风干,使得辣木叶中的含水量为10%,将风干好的辣木叶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并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辣木叶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

步骤2:饲料原料处理:将豆粕、菜粕、米糠粕、淀粉分别置于粉碎机中粉碎,然后过80目筛,测定粉碎好的各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后待用;

步骤3:混合:将步骤1、2中处理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混合,再在混合好的辣木叶粉末、豆粕粉末、菜粕粉末、米糠粕粉末、淀粉中加入鱼粉、豆油、大豆磷脂、预混料、氯化胆碱、三氧化二钇、维生素c、蛋氨酸、赖氨酸进行充分混合;

步骤4:制粒风干:将步骤3中的混合料移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中温度为95℃,制粒混合时间为150s,制粒结束后,将制成颗粒状的辣木饲料风干包装;

步骤5:发酵:步骤4中风干包装后的辣木饲料颗粒取出,加入微生物制剂发酵4小时;

步骤6:加混合料搅拌:将蜕壳素、血粉、甜菜碱、酶制剂、肽聚糖、高筋面粉融于水中制成混合料,再将混合料均匀喷洒在步骤5中发酵好的辣木饲料中并搅拌均匀;

步骤7:二次风干:将步骤6中处理好的辣木饲料常温下风干15分钟后投喂螯虾。

将以上3个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所制得辣木饲料进行对照试验。

试验对象:选择300只产后母虾,每只虾的平均体重为75.5g,其中随机取150只母虾分成两组只投喂冰鲜,设为对照组,另外150只母虾也分成两组只投喂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辣木饲料,设为试验组。

试验饲料配置:对照组:因目前市面上无红螯鳌虾的专用饲料,所以在查询红螯鳌虾营养相关文献等资料后再结合自身多次营养试验初步确定其饲料配方为:鱼粉2%、去皮豆粕23%、菜粕35%、面粉26.9%、米糠粕6.5%、淀粉3%、豆油1%、大豆磷脂1%、预混料1.09%、氯化胆碱0.2%、三氧化二钇0.01%、维生素c0.1%,蛋氨酸0.1%、赖氨酸0.1%;试验组:选择实施例1中配置的辣木饲料喂养。

试验方法:养殖试验用水均通过紫外线消毒、生化环过滤且都充分曝气的自来水,每周换约15cm高度的水,每5天测一次水质常规指标,试验期间水温为23-28℃,ph7.5-8.5.利用两台海利牌aco-318增氧机24小时增氧,保证溶氧不少于5mg/l、总氨氮不超过0.5mg/l、亚硝酸盐均小于0.1mg/l。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水环境及其他因子基本一致,试验母虾的投喂根据水温、体重与摄食情况等进行调整,一般是每天投喂2次,饲料日投喂量均为5%,分别为8:00和18:00,达到饱食投喂,投喂均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原则,试验为期60d;同时记录明天的投喂量以及4组母虾的存活数量、重量,并统计抱蛋数经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关系数对比

从表1中可知,经过两个月的养殖试验,在生长性能上,添加辣木叶粉的试验组b比未添加辣木叶粉的对照组a平均增重率高4.47%—14.52%;饲料系数上,试验组b比对照组a更小;抱蛋率上,试验组b显著比对照组a高出约12.3。成活率上试验组b也比对照组a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澳洲淡水龙虾饲料中适当添加辣木叶粉,可显著提高澳洲龙虾的生长性能,提高抱蛋率,降低饲料系数,提高产后母虾的成活率,减少产后虾的损耗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