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荞叶复合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4491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苦荞叶复合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苦荞和桑叶均属于药食同源,并且苦荞叶和桑叶均含有较高的黄酮类物质。苦荞叶一般会被丢弃,为了节约资源,而且有研究发现,苦荞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仅次于苦荞花,并且高于苦荞籽粒。苦荞叶中功能活性成分有黄酮类物质、酚酸类、γ-氨基丁酸、d-ci等成分。其中黄酮类物质以芦丁为主,其能有效软化血管,改善体内微循环并且能降血脂、消炎、抗过敏等作用。据研究表明,苦荞叶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硒、铁、镁、钙等,长期饮用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具有抗癌作用。桑叶,在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又被广泛利用,其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桑叶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相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k和ca。同时,生物碱dnj是桑叶独有的活性成分,其能明显抑制餐后血糖升高现象;桑叶中的植物甾醇比一般植株都要高,能显著抑制对胆固醇的吸收;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最为丰富,其能有效抑制神经元活性,从而起到镇静神经以及抗焦虑的作用;桑叶中的黄酮是所有茎叶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防癌、清除羟自由基、降血压等等功效。

据研究报道,文冠果叶可作为药物治疗风湿类疾病,其含有12种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含量丰富,为255.5μg/g。同时含有较多的功能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物质、甾体类物质,在降血压、抗炎、祛风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楂味酸性温,化瘀而不伤新血,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使血管扩张,降血压,降血糖并促进消化。同时,山楂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其在医药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以苦荞叶、桑叶和文冠果叶为原料制备的茶,但是尚未见以三者的混合物为主要原料并以山楂和红枣为辅料的复合保健袋泡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苦荞叶复合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苦荞叶复合袋泡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苦荞叶40-60份、桑叶10-30份、文冠果叶10-30份、山楂0.5-2份和红枣0.1-0.5份。

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苦荞叶复合袋泡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苦荞叶50-60份,桑叶20份,文冠果叶20份,山楂1.0-1.5份和红枣0.2-0.3份。

更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苦荞叶复合袋泡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苦荞叶60份、桑叶20份、文冠果叶20份、山楂1份和红枣0.2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苦荞叶复合袋泡茶,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1)分别采摘苦荞叶、桑叶及文冠果叶;

2)将采摘后的苦荞叶、桑叶及文冠果叶清洗并沥干水分;

3)对沥干水分的苦荞叶、桑叶及文冠果叶进行摊青处理;

4)对摊青后的叶片进行杀青处理;

5)对杀青后的叶片进行揉捻处理;

6)对揉捻好的苦荞叶、桑叶及文冠果叶进行烘焙处理;并将山楂和红枣去囫分成两半烘干;

7)将经过上述处理的苦荞叶、桑叶及文冠果叶以及山楂和红枣粉碎,过筛,得到苦荞叶粉、桑叶粉、文冠果叶粉、山楂粉和红枣粉;

8)将上述苦荞叶粉、桑叶粉、文冠果叶粉、山楂粉和红枣粉混合,搅拌,得到苦荞叶复合茶;

9)将上述苦荞叶复合茶袋装,即可。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苦荞叶一般是在苦荞生长第58-60d时采摘;

桑叶,春季可从顶芽至第六片之间采摘,秋季从第2-4片之间采摘;

文冠果叶为新鲜的文冠果叶;

所有原料均不带叶柄,采摘时选择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新鲜叶子。

上述方法步骤3)中,所述摊青处理的具体操作为:将沥干水分的苦荞叶、桑叶和文冠果叶摊放于室外进行轻度萎凋,其中所述摊放的厚度以不超过2cm为宜,摊放的时间可为1-3h,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调整;原料的失水率控制在10%-40%左右。

上述方法步骤4)中,所述杀青可在滚筒机中进行。

所述杀青的温度可为125-140℃,时间可为2-5min。

上述方法步骤5)中,在对叶片进行揉捻处理之前,还可包括将杀青后的叶片风干的操作,所述风干的时间可为30s。

所述揉捻处理在揉捻机中进行。

所述揉捻处理采用逐步加(减)压法进行。所述揉捻处理的时间可为8-10min。

上述方法步骤6)中,所述烘焙处理可在热风干燥机进行,温度可为75-90℃,具体可为85℃,时间可为4-5h。

烘焙期间需要翻倒多次,具体可为2次,以便加快烘干速度。

上述方法步骤7)中,所述过筛为过80目筛网,收集筛下物。

上述方法步骤8)中,所述搅拌的时间可为25-35min,具体可为30min。

上述方法步骤9)中,所述袋装为按照每袋3-4g苦荞叶复合茶进行包装。

本发明以富含黄酮类物质以及其它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能成分的文冠果叶、苦荞叶和桑叶为原料,参考绿茶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制成了一种新型袋泡茶。不仅丰富了袋泡茶的种类,而且本产品在降血压、降血脂、抗癌等方面符合人类的健康需求。并且加入了山枣和红枣来掩盖文冠果叶、苦荞叶和桑叶的苦味,获得口感更佳的袋泡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苦荞叶复合袋泡茶及其制备

(1)采摘:苦荞叶,一般是在苦荞生长第58-60d时采摘;桑叶,春季可从顶芽至第六片之间采摘,秋季从第2-4片之间采摘;文冠果叶,采摘新鲜的即可;同时,所有原料的采摘需在晴朗天气的上午7:30-9:00或者下午5:00-7:00,所有原料均不带叶柄,不同时间段采摘的叶片避免混杂,采摘时要选择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新鲜叶子。

(2)清洗沥干:将采摘后的苦荞叶、桑叶和文冠果叶用清水洗净并沥干水分。

(3)摊青:将沥干水分的苦荞叶、桑叶和文冠果叶放于室外进行轻度萎凋,摊放厚度以不超过2cm为宜,控制原料的失水率,其中苦荞叶失水率控制在35%、桑叶失水率控制在20%、文冠果失水率控制在20%,时间应掌握在1-3h之间,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调整。

(4)杀青:将摊青后的叶片采用滚筒机杀青,杀青温度125-140℃,时间以2-5min为宜。

(5)揉捻:将杀青后的叶片风干30s,随即放入揉捻机,采用逐步加(减)压法,揉捻8-10min左右。

(6)烘焙:将揉捻好的苦荞叶、桑叶和文冠果叶放入热风干燥机干燥,干燥温度85℃左右,时间4-5h,期间需要翻倒2次,以便加快烘干速度,同时,按权利要求1所示,称取0.5-2份的山楂和0.1-0.5份的红枣,将其去囫掰两半烘干。

(7)粉碎:采用食品级粉碎机将苦荞叶、桑叶、文冠果叶、山楂和红枣进行粉碎,并过80目筛网,制得苦荞叶粉、桑叶粉、文冠果叶粉、山楂粉和红枣粉。

(8)配料:按一定比例称取苦荞叶粉、桑叶粉、文冠果叶粉、山楂粉和红枣粉,其中:苦荞叶粉60份、桑叶粉20份、文冠果叶粉20份、山楂粉1份和红枣粉0.2份,将混合料搅拌30min即可。

(9)分装:以每袋3g进行包装。

(10)测得成品中ace抑制率为60%、黄酮含量为5.39%,γ-氨基丁酸含量为2.16%,口感微甜,香气较好。

二、文冠果叶茶主辅剂配比的确定

将破碎好的苦荞叶、桑叶、文冠果叶与山楂、红枣按不同比例配成具有不同保健功效的苦荞叶茶,以20g成品,加入200ml沸水冲泡5min,通过感官指标进行产品综合评定,见表1.

表1文冠果叶茶用料配比确定感官评定

经过感官评定(见表1),由以上数据可见,主辅剂的重量比例在苦荞叶40-60、桑叶10-30、文冠果叶10-30、山楂0.5-2、红枣0.1-0.5之间时,感官评价的总分均可以达到70分以上,根据数据选择苦荞叶茶调配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苦荞叶:桑叶:文冠果叶:山楂:红枣的重量比例是60:20:20:1.0:0.2,口感:微甜带酸,有香味,而且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

为证实本发明的功效,根据具体实施案例所制的一种苦荞叶复合袋泡茶的提取液进行了如下实验,这些实验是为了证实本发明的保健价值,不对本发明内容构成任何限制。

1实验材料

1.1受试物及主要试剂

1.1.1受试品

苦荞叶复合袋泡茶(实施例制备的苦荞叶复合袋泡茶)的提取物,理化性质:浅棕色膏状物,临用时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

1.1.2对照品

阴性对照品:0.5%的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方法:临用前用蒸馏水配成0.5%浓度。

阳性对照品:氨氯地平;生产单位:浙江新赛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1174;配制方法:临用前用0.5%的cmc溶液配成所需浓度。

1.2实验动物

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及正常wistar大鼠;性别:雄性;体重、周龄范围:体重200~240g;数量:正常wistar大鼠1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60只;来源:大鼠为spf级动物;等级:spf级动物;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京)2007-0001;适应3~5天,期间,对于外观、一般状态观察出现异常,可能对试验有影响的动物在试验时不得使用。另外,在购入日进行体重测定。环境等级:屏障系统;清扫及消毒:试验期间每日消毒地面、台面和墙面,消毒剂为新洁而灭、来苏尔、乙醇交替使用;饲料:鼠全价颗粒饲料,真空包装spf级大鼠料,符合gb14924.3-2001标准,给料方法:自由摄取;饮用水种类:无菌水;供水方法:由动物饮水瓶自由摄取。

2实验方法

2.1实验标记

组数:6组;各组动物数:12只;

分组方法:根据血压高低,在适应期结束时,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为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单独分组。

试验笼子的标记方法:分组后,用不同颜色笼卡进行组别区分,并注明组别、试验编号、供试品名称、供试品浓度、动物号、性别等信息。

表2抗高血压实验动物的分组识别

2.2剂量设计依据

根据苦荞叶复合茶最大配制浓度20%(溶媒0.5%cmc)作为药效学研究的最高给药浓度,中、低组分别为10%和5%的浓度,给药体积均为10ml/kg,给药剂量分别为2g/kg、1g/kg、0.5g/kg。

2.3给药途径及次数

给药途径:依据拟临床给药途径,采用灌胃给药。抗高血压实验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期间每周监测血压1次。

2.4实验步骤

雄性wistar大鼠12只,测量其血压值并作为空白对照组,雄性shr大鼠60只,测量其血压值,根据血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氨氯地平)、苦荞叶复合茶高剂量组、苦荞叶复合茶中剂量组、苦荞叶复合茶低剂量组。分组当天开始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溶液,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氨氯地平混悬液(5mg/kg),苦荞叶复合茶高剂量组灌胃给予苦荞复合悬液(2g/kg),苦荞叶复合茶中剂量及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苦荞复合悬液(1g/kg、0.5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期间每周测量动物血压1次,于给药结束当天动物眼眶静脉丛采血、3000转/分,离心10分钟,然后取上清冻存。

检测指标:

(1)给药后的第1、2、3及4周检测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bp)。

(2)血清甘油三脂(tg)和血清胆固醇(cho)含量的测定。

3实验结果

实验分别于给药后1周、2周、3周、4周测量各组动物血压值,模型对照组动物的血压(sbp、dbp和mbp)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氨氯地平对照组(5mg/kg)在给药观察期间能够持续稳定地显著降低动物的sbp、dbp和mbp(p<0.01、p<0.01、p<0.01);苦荞叶复合茶在给药3周后血压开始明显降低,4周后各剂量组(2g/kg、1g/kg、0.5g/kg)sbp、dbp和mbp非常显著下降(p<0.01、p<0.05、p<0.05),同时血脂t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均有p<0.01),详见表3-7。

表3给药一周后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对比δp<0.05,δδp<0.01表4给药二周后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对比δp<0.05,δδp<0.01表5给药三周后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对比δp<0.05,δδp<0.01

表6给药四周后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对比δp<0.05,δδp<0.01

表7给药四周后对大鼠tg和cho的影响(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对比δp<0.05,δδp<0.01

同时,测得成品中ace抑制率为60%、黄酮含量为5.39%,γ-氨基丁酸含量为2.16%

以上具体实施证明:综合口感以及功能活性成分等指标,该方法制备的袋泡茶拥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