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赏虾虾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2261阅读:16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虾粮,尤其涉及一种观赏虾虾粮,属于饲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观赏虾以其体色鲜艳、花纹精致、个体小巧、行为独特而深受水族爱好者的喜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水族爱好者的欢迎,共有38个品种。虽然观赏虾体型都较小,但它们的食量却相当大,且是杂食性的,基本上以“素”为主:粒粮、片粮、红虫、丰年虾、苔藓、水藻、水草、泥中矿物质、淡水虾专用粮、有机波菜等都可食用,但是忌食死鱼。虽然观赏虾的食物主要以素食为主,但是全面的营养对虾类相当有益处。因而,适当肉食的摄入对于补充观赏虾的营养很关键。但是,在市面上并没有一款专业为观赏虾所设计专属饲料。与此同时,虾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对甲壳动物特别是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观赏虾生长、抗疾病的观赏虾虾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观赏虾虾粮,所述观赏虾虾粮中含量凝集素。

在上述的一种观赏虾虾粮中,所述凝集素在虾粮中的含量为0.5-3wt%。

在上述的一种观赏虾虾粮中,所述凝集素为c-型凝集素。

在上述的一种观赏虾虾粮中,所述c-型凝集素从观赏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

在上述的一种观赏虾虾粮中,所述含有从观赏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的虾粮应用于对应的观赏虾,如:虾粮中含有从黄金米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则虾粮用于黄金米虾的饲养;同理,虾粮中含有从龙纹螯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则虾粮用于龙纹螯虾的饲养,以此内推,否则,会发生排斥反应,导致观赏虾死亡。

作为优选,所述观赏虾虾粮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虾粉:10-15%,蚯蚓粉:15-18%,鸡肝粉:13-18%,拉丝粉:18-25%,棒子面:5-15%,c-型凝集素:0.5-3%,余量为面粉及其它微量成分。所述微量成分包括速溶蒙脱石、钙尔奇d、善存片、虾红素、菠菜、麦秆菌、螺旋藻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抵御外来病原入侵,甲壳动物的免疫系统主要依赖模式识别蛋白(prps)识别微生物表面的保守性分子结构,这种可以被识别的外源分子结构被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通过模式识别蛋白(prps)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的识别,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将被激活并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侵害。目前已有大量的模式识别蛋白(prps)被发现,如: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含硫脂键蛋白(teps),革兰氏阴性结合蛋白(gnbp),c-型凝集素(ctl),清除受体(scrs)和硫依赖型凝集素等(gale)。

凝集素作为prrs中的一员,其功能通常是识别并作用于暴露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多糖。c-型凝集素含有特征性的结构:糖类识别功能域(crd),crd通过两至三对二硫键形成稳定的特征性结构。一般来说c-型凝集素通常只含有一个crd,但也有一些该家族的成员含有二个或更多的crds。

c-型凝集素的crd是一个与已知的蛋白结构均不类似的压缩球状结构,这一功能域被命名为c-型糖类识别结构域,也称c-型凝集素结构域,该结构通过折叠形成一个由n-端和c-末端β链(β1,β5)形成双环结构,其中第二环为长形并延伸到结构域中心部位crd结构域存在由保守的由4个半胱氨酸(c1-c4)形成的二硫桥。

c-凝集素通常依赖钙离子行使其功能性,crd的羧基端存在钙离子依赖的特征性的基序可在钙离子的辅助下参与单糖识别。常见的有‘epnmotif’、‘wndmotif’两种。‘长环crd’的长环区还存在保守的顺式脯氨酸(cis-proline)结构,参与钙离子的结合。crd中结合半乳糖的ca2+依赖性基序均为:‘epn’,结合甘露糖的ca2+依赖性基序均为:‘qpd’。

从结构分析的结果可知,凝集素的作用是结合糖蛋白并使不同的细胞发生聚集,故而可知其在对‘非己’物质的识别上起着重要作用。节肢动物的凝集素通过对糖蛋白多样性和特异性的识别来分辨‘非己’物质。目前已有众多的凝集素包括大量的甲壳动物中的凝集素被发现并研究,不同的凝集素在先天免疫系统中行使着多样的功能,如促进细菌的清除,凝集细菌,激活酚氧化酶原活化系统,促进血细胞的凝集与黑化等等。

于是,本发明结合观赏虾的生理习性及其独特的免疫系统,重组表达观赏虾体内的c-型凝集素,并应用于传统虾粮,配伍得到本发明的虾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虾粮非常适合观赏虾生长和抗疾病,降低了观赏虾的饲养难度,提升了水族箱造景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c-型凝集素是一类可以和糖类结合的蛋白质,现有技术中的获得重组表达蛋白的途径可以分为体外方法和体内方法。本发明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体内方法重组表达得到c-型凝集素,主要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连接有可以翻译成c-型凝集素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之后将其转入可以表达c-型凝集素的相应观赏虾的体内从而表达得到相应的c-型凝集素,含有该重组表达得到的相应的c-型凝集素的观赏虾虾粮用于相应的观赏虾的饲养。如,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连接有可以翻译成c-型凝集素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之后将其转入可以重组表达c-型凝集素的龙纹螯虾体内从而重组表达得到龙纹螯虾的c-型凝集素,含有从龙纹螯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的观赏虾虾粮用于龙纹螯虾的饲养,以此内推。获得重组表达c-型凝集素的体内方法本发明不再重复赘述,与现有技术通用。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的观赏虾虾粮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虾粉:10%,蚯蚓粉:16%,鸡肝粉:13%,拉丝粉:20%,棒子面:5%,从黄金米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0.5%,速溶蒙脱石:0.3%,钙尔奇d:0.3%,虾红素:0.2%,螺旋藻粉:0.2%,余量为面粉。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的观赏虾虾粮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虾粉:11%,蚯蚓粉:15%,鸡肝粉:15%,拉丝粉:18%,棒子面:8%,从龙纹螯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1%,速溶蒙脱石:0.3%,钙尔奇d:0.3%,善存片:0.2%,菠菜粉:0.2%,余量为面粉。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的观赏虾虾粮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虾粉:13%,蚯蚓粉:16%,鸡肝粉:15%,拉丝粉:20%,棒子面:10%,从樱花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1.5%,速溶蒙脱石:0.3%,钙尔奇d:0.3%,虾红素:0.2%,螺旋藻粉:0.2%,余量为面粉。

实施例4:

该实施例的观赏虾虾粮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虾粉:13%,蚯蚓粉:16%,鸡肝粉:16%,拉丝粉:23%,棒子面:12%,从黑壳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2%,速溶蒙脱石:0.3%,钙尔奇d:0.3%,善存片:0.2%,麦杆菌:0.2%,余量为面粉。

实施例5:

该实施例的观赏虾虾粮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虾粉:15%,蚯蚓粉:18%,鸡肝粉:18%,拉丝粉:25%,棒子面:15%,从白玉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3%,速溶蒙脱石:0.3%,钙尔奇d:0.3%,虾红素:0.2%,螺旋藻粉:0.2%,余量为面粉。

应用实施例1:

取100只黄金米虾幼虾,体长分布在1.5~1.6cm,平均体长1.56cm,置于饲养池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使用实施例1的虾粮进行喂养。虾的饲养密度为200只/m3;水温20~23℃,ph6.5~7.5;每7d使养殖用水循环交换1~3次,每次交换量控制在10%~35%;饲料每天投放三次,时间分别是8:30、13:30、18:30,每次投喂量为幼虾体重的3%。30d,体长分布在3.4~3.7cm,平均体长3.65cm,白斑病患病率21%,存活率76%;60d,体长分布在5.4~5.9cm,平均体长5.78cm,白斑病患病率19.7%,存活率78.9%;90d,体长分布在7.8cm~9.6cm,平均体长9.26cm,白斑病患病率18.3%,存活率80%。

应用实施例2:

取100只龙纹螯虾幼虾,体长分布在1.6~1.7cm,平均体长1.66cm,置于饲养池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使用实施例2的虾粮进行喂养。虾的饲养密度为200只/m3;水温20~23℃,ph6.5~7.5;每7d使养殖用水循环交换1~3次,每次交换量控制在10%~35%;饲料每天投放三次,时间分别是8:30、13:30、18:30,每次投喂量为幼虾体重的3%。30d,体长分布在3.5~3.9cm,平均体长3.77cm、白斑病患病率27%,存活率70%;60d,体长分布在5.6~6.2cm,平均体长5.83cm,白斑病患病率21.4%,存活率71.4%;90d,体长分布在8.2~9.4cm,平均体长8.68cm,白斑病患病率14%,存活率86%。

应用实施例3:

取100只樱花虾幼虾,体长分布在1.3~1.5cm,平均体长1.39cm,置于饲养池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使用实施例3的虾粮进行喂养。虾的饲养密度为200只/m3;水温20~23℃,ph6.5~7.5;每7d使养殖用水循环交换1~3次,每次交换量控制在10%~35%;饲料每天投放三次,时间分别是8:30、13:30、18:30,每次投喂量为幼虾体重的3%。30d,体长分布在2.7~3.2cm,平均体长3.04cm、白斑病患病率30%,存活率70%;60d,体长分布在5.5~5.8cm,平均体长5.67cm,白斑病患病率22.8%,存活率74.3%;90d,体长分布在7.6~8.4cm,平均体长8.36cm,白斑病患病率23.6%,存活率76.4%。

应用实施例4:

取100只黑壳虾幼虾,体长分布在1.5~1.6cm,平均体长1.53cm,置于饲养池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使用实施例4的虾粮进行喂养。虾的饲养密度为200只/m3;水温20~23℃,ph6.5~7.5;每7d使养殖用水循环交换1~3次,每次交换量控制在10%~35%;饲料每天投放三次,时间分别是8:30、13:30、18:30,每次投喂量为幼虾体重的3%。30d,体长分布在3.6~3.8cm,平均体长3.77cm、白斑病患病率25%,存活率69%;60d,体长分布在5.8~6.1cm,平均体长5.94cm,白斑病患病率20.3%,存活率79.7%;90d,体长分布在7.6~7.8cm,平均体长7.69cm,白斑病患病率8.9%,存活率85.7%。

应用实施例5:

取100只白玉虾幼虾,体长分布在1.4~1.7cm,平均体长1.56cm,置于饲养池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使用实施例5的虾粮进行喂养。虾的饲养密度为200只/m3;水温20~23℃,ph6.5~7.5;每7d使养殖用水循环交换1~3次,每次交换量控制在10%~35%;饲料每天投放三次,时间分别是8:30、13:30、18:30,每次投喂量为幼虾体重的3%。30d,体长分布在3.5~3.7cm,平均体长3.67cm、白斑病患病率26%,存活率72%;60d,体长分布在5.8~6.2cm,平均体长6.08cm,白斑病患病率20.8%,存活率76.4%;90d,体长分布在8.5~9.3cm,平均体长8.84cm,白斑病患病率21.8%,存活率69%。

应用对比例1-5:

应用对比例1-5与应用实施例1-5的区别仅在于,应用对比例1-5的虾粮中不含从观赏虾体内重组表达得到的c-型凝集素。

30d,应用对比例1的黄金米虾的平均体长3.25cm、患病(虾白斑)率30%、存活率65%;应用对比例2的龙纹螯虾的平均体长3.43cm、患病(虾白斑)率34%、存活率62%;应用对比例3的樱花虾的平均体长2.89cm、患病(虾白斑)率32%、存活率68%;应用对比例4的黑壳虾的平均体长3.65cm、患病(虾白斑)率36%、存活率59%;应用对比例5的白玉虾的平均体长3.62cm、患病(虾白斑)率43%、存活率52%;

60d,应用对比例1的黄金米虾的平均体长5.47cm、患病(虾白斑)率33.3%、存活率62.1%;应用对比例2的龙纹螯虾的平均体长5.63cm、患病(虾白斑)率24.2%、存活率72.6%;应用对比例3的樱花虾的平均体长5.41cm、患病(虾白斑)率29.4%、存活率66.2%;应用对比例4的黑壳虾的平均体长5.32cm、患病(虾白斑)率33.9%、存活率59.3%;应用对比例5的白玉虾的平均体长5.69cm、患病(虾白斑)率44.2%、存活率55.9%;

90d,应用对比例1的黄金米虾的平均体长9.03cm、患病(虾白斑)率28.6%、存活率65.4%;应用对比例2的龙纹螯虾的平均体长8.44cm、患病(虾白斑)率33.3%、存活率55.6%;应用对比例3的樱花虾的平均体长8.03cm、患病(虾白斑)率35.6%、存活率57.8%;应用对比例4的黑壳虾的平均体长7.51cm、患病(虾白斑)率28.6%、存活率71.4%;应用对比例5的白玉虾的平均体长8.33cm、患病(虾白斑)率21.7%、存活率65.2%。

应用对比例6:

应用对比例6与应用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应用对比例6使用的虾粮为实施例2的虾粮。30d,平均体长2.98cm、患病(虾白斑)率42%、存活率54%;60d,平均体长5.12cm、患病(虾白斑)率38.9%、存活率57.4%;90d,平均体长8.82cm、患病(虾白斑)率36.1%、存活率61.3%。

应用对比例7:

应用对比例7与应用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应用对比例7使用的虾粮为实施例3的虾粮。30d,平均体长3.22cm、患病(虾白斑)率39%、存活率56%;60d,平均体长5.42cm、患病(虾白斑)率39.2%、存活率57.1%;90d,平均体长8.25cm、患病(虾白斑)率34.4%、存活率53.1%

应用对比例8:

应用对比例8与应用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应用对比例8使用的虾粮为实施例4的虾粮。30d,平均体长2.70cm、患病(虾白斑)率41%、存活率51%;60d,平均体长5.21cm、患病(虾白斑)率41.2%、存活率56.9%;90d,平均体长7.92cm、患病(虾白斑)率37.9%、存活率58.6%。

应用对比例9:

应用对比例9与应用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应用对比例9使用的虾粮为实施例1的虾粮。30d,平均体长3.23cm、患病(虾白斑)率45%、存活率50%;60d,平均体长5.15cm、患病(虾白斑)率40%、存活率56%;90d,平均体长7.29cm、患病(虾白斑)率39.2%、存活率60.7%。

应用对比例10:

应用对比例10与应用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应用对比例10使用的虾粮为实施例1的虾粮。30d,平均体长3.51cm、患病(虾白斑)率44%、存活率49%;60d,平均体长5.53cm、患病(虾白斑)率46.9%、存活率55.1%;90d,平均体长8.21cm、患病(虾白斑)率37.0%、存活率63.0%。

鉴于本发明方案实施例众多,各实施例实验数据庞大众多,不适合于此处逐一列举说明,但是各实施例所需要验证的内容和得到的最终结论均接近。故而此处不对各个实施例的验证内容进行逐一说明,仅以实施例1-5和应用实施例1-5作为代表说明本发明申请优异之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