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续翻炒功能的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5354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具有连续翻炒功能的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连续翻炒功能的炒茶机。



背景技术:

在制茶过程中,炒干是重要工序,主要起去水、紧条、定型和提香等作用。传统的手工炒茶方式过程复杂,人工操作炒制的茶叶量也很少,浪费人力物力,所以需要炒茶机械来代替人工炒茶。现有的炒茶设备功能单一,炒茶完成后需要清空容器才能进行下一轮炒茶作业,在投放新鲜茶叶和收集炒干茶叶的过程中需要停机一段时间,频繁启停既损耗设备,又耽误了生产时间,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连续不停机炒茶的设备成为了一种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炒茶机不能连续炒茶、频繁启停损耗设备、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连续翻炒功能的炒茶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具有连续翻炒功能的炒茶机,包括平行设置的主动辊轴和从动辊轴、放置在主动辊轴和从动辊轴上的炒茶筒、设在炒茶筒下方的加热炉、伸入炒茶筒入口的投茶传送带、以及设在炒茶筒出口下方的取茶传送带;上述主动辊轴与减速电机连接;上述炒茶筒为圆柱形筒体,上述炒茶筒的中心轴线与上述主动辊轴的中心轴线平行,上述炒茶筒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板;上述加热炉位于上述主动辊轴与上述从动辊轴之间。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上述炒茶筒内,靠近上述炒茶筒入口设有圆环形的入口挡板;上述导向板的首端与上述入口挡板连接,上述导向板的末端延伸至上述炒茶筒出口。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上述导向板相邻板面之间,上述炒茶筒内壁设有弧形的分茶板,上述分茶板与上述导向板之间保持间距,上述分茶板沿上述导向板的螺旋方向均匀排布。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分茶板的弧面凸向上述炒茶筒的旋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上述导向板相邻板面之间,上述炒茶筒内壁设有斜板;上述斜板的首端与靠近炒茶筒入口的导向板板面连接,上述斜板的末端延伸至上述分茶板上方;沿竖直方向,上述斜板的首端高于其末端;沿上述导向板的螺旋方向,上述斜板与上述分茶板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还设有中央控制器,上述减速电机、上述投茶传送带的主动轮电机、上述取茶传送带的主动轮电机分别与上述中央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

主动辊轴和从动辊轴对炒茶筒起到支撑和带动转动的作用。减速电机转动时,主动辊轴同步转动,在摩擦力作用下,主动辊轴带动炒茶筒转动,从动辊轴跟随炒茶筒转动。加热炉对炒茶筒进行加热。将新鲜茶叶通过投茶传送带送入炒茶筒入口,在炒茶筒转动过程中,新鲜茶叶随着炒茶筒翻滚炒制,在螺旋形导向板的导引作用下,茶叶被传送到炒茶筒出口,最终,被炒干的茶叶从炒茶筒出口落出并用取茶传送带传送到指定地点。

入口挡板对翻滚中的茶叶起到阻挡作用,防止茶叶从炒茶筒入口掉出。

分茶板对翻滚中的茶叶起到分散的作用,使每一颗茶叶都能够充分与炒茶筒内壁紧触,避免茶叶与炒茶筒内壁接触时间过长被炒糊,也避免茶叶与炒茶筒内壁接触时间过程炒不干。

分茶板的弧面凸向炒茶筒的旋转方向,使茶叶在重力作用下沿炒茶筒内壁滑下时,茶叶能够与分茶板的弧面碰撞,从而产生良好的分散效果。

斜板对紧贴导向板滑动的茶叶起到进一步导引、分散的作用,避免茶叶一直紧贴导向板滑落造成炒不干。

可以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利用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减速电机、投茶传送带主动轮电机、取茶传送带主动轮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炒茶量、茶叶炒干程度等参数。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达到一项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实现连续炒茶,投茶传送带连续不断送入的新鲜茶叶在炒茶筒中翻炒后,被连续不断地炒干并从炒茶筒出口落出,炒茶过程不中断,克服了现有炒茶机械频繁启停的缺陷,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2.具有良好的分散茶叶的作用,避免茶叶被炒糊或者炒不干的情况发生;

3.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节工艺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炒茶筒、投茶传送带和取茶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及其对应名称如下:

主动辊轴1、从动辊轴2、炒茶筒3、加热炉4、投茶传送带5、取茶传送带6、导向板7、入口挡板8、分茶板9、斜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平行设置的主动辊轴1和从动辊轴2、放置在主动辊轴1和从动辊轴2上的炒茶筒3、设在炒茶筒3下方的加热炉4、伸入炒茶筒3入口的投茶传送带5、以及设在炒茶筒3出口下方的取茶传送带6。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主动辊轴1与减速电机连接;炒茶筒3为圆柱形筒体,炒茶筒3的中心轴线与主动辊轴1的中心轴线平行,炒茶筒3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板7;加热炉4位于主动辊轴1与从动辊轴2之间。

在炒茶筒3内,靠近炒茶筒3入口设有圆环形的入口挡板8;导向板7的首端与入口挡板8连接,导向板7的末端延伸至炒茶筒3出口。

在导向板7相邻板面之间,炒茶筒3内壁设有弧形的分茶板9,分茶板9与导向板7之间保持间距,分茶板9沿导向板7的螺旋方向均匀排布。

分茶板9的弧面凸向炒茶筒3的旋转方向。

在导向板7相邻板面之间,炒茶筒3内壁设有斜板10;斜板10的首端与靠近炒茶筒3入口的导向板7板面连接,斜板10的末端延伸至分茶板9上方;沿竖直方向,斜板10的首端高于其末端;沿导向板7的螺旋方向,斜板10与分茶板9交替设置。

还设有中央控制器,减速电机、投茶传送带5的主动轮电机、取茶传送带6的主动轮电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通过电信号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主动辊轴1与减速电机连接;炒茶筒3为圆柱形筒体,炒茶筒3的中心轴线与主动辊轴1的中心轴线平行,炒茶筒3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板7;加热炉4位于主动辊轴1与从动辊轴2之间。

在炒茶筒3内,靠近炒茶筒3入口设有圆环形的入口挡板8;导向板7的首端与入口挡板8连接,导向板7的末端延伸至炒茶筒3出口。

在导向板7相邻板面之间,炒茶筒3内壁设有弧形的分茶板9,分茶板9与导向板7之间保持间距,分茶板9沿导向板7的螺旋方向均匀排布。

分茶板9的弧面凸向炒茶筒3的旋转方向。

在导向板7相邻板面之间,炒茶筒3内壁设有斜板10;斜板10的首端与靠近炒茶筒3入口的导向板7板面连接,斜板10的末端延伸至分茶板9上方;沿竖直方向,斜板10的首端高于其末端;沿导向板7的螺旋方向,斜板10与分茶板9交替设置。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主动辊轴1与减速电机连接;炒茶筒3为圆柱形筒体,炒茶筒3的中心轴线与主动辊轴1的中心轴线平行,炒茶筒3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板7;加热炉4位于主动辊轴1与从动辊轴2之间。

在炒茶筒3内,靠近炒茶筒3入口设有圆环形的入口挡板8;导向板7的首端与入口挡板8连接,导向板7的末端延伸至炒茶筒3出口。

在导向板7相邻板面之间,炒茶筒3内壁设有弧形的分茶板9,分茶板9与导向板7之间保持间距,分茶板9沿导向板7的螺旋方向均匀排布。

分茶板9的弧面凸向炒茶筒3的旋转方向。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主动辊轴1与减速电机连接;炒茶筒3为圆柱形筒体,炒茶筒3的中心轴线与主动辊轴1的中心轴线平行,炒茶筒3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板7;加热炉4位于主动辊轴1与从动辊轴2之间。

在炒茶筒3内,靠近炒茶筒3入口设有圆环形的入口挡板8;导向板7的首端与入口挡板8连接,导向板7的末端延伸至炒茶筒3出口。

在导向板7相邻板面之间,炒茶筒3内壁设有弧形的分茶板9,分茶板9与导向板7之间保持间距,分茶板9沿导向板7的螺旋方向均匀排布。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主动辊轴1与减速电机连接;炒茶筒3为圆柱形筒体,炒茶筒3的中心轴线与主动辊轴1的中心轴线平行,炒茶筒3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板7;加热炉4位于主动辊轴1与从动辊轴2之间。

在炒茶筒3内,靠近炒茶筒3入口设有圆环形的入口挡板8;导向板7的首端与入口挡板8连接,导向板7的末端延伸至炒茶筒3出口。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主动辊轴1与减速电机连接;炒茶筒3为圆柱形筒体,炒茶筒3的中心轴线与主动辊轴1的中心轴线平行,炒茶筒3内壁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板7;加热炉4位于主动辊轴1与从动辊轴2之间。

以实施例1为例,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主动辊轴1和从动辊轴2对炒茶筒3起到支撑和带动转动的作用。减速电机转动时,主动辊轴1同步转动,在摩擦力作用下,主动辊轴1带动炒茶筒3转动,从动辊轴2跟随炒茶筒3转动。加热炉4对炒茶筒3进行加热。将新鲜茶叶通过投茶传送带5送入炒茶筒3入口,在炒茶筒3转动过程中,新鲜茶叶随着炒茶筒3翻滚炒制,在螺旋形导向板7的导引作用下,茶叶被传送到炒茶筒3出口,最终,被炒干的茶叶从炒茶筒3出口落出并用取茶传送带6传送到指定地点。

入口挡板8对翻滚中的茶叶起到阻挡作用,防止茶叶从炒茶筒3入口掉出。

分茶板9对翻滚中的茶叶起到分散的作用,使每一颗茶叶都能够充分与炒茶筒3内壁紧触,避免茶叶与炒茶筒3内壁接触时间过长被炒糊,也避免茶叶与炒茶筒3内壁接触时间过程炒不干。

分茶板9的弧面凸向炒茶筒3的旋转方向,使茶叶在重力作用下沿炒茶筒3内壁滑下时,茶叶能够与分茶板9的弧面碰撞,从而产生良好的分散效果。

斜板10对紧贴导向板7滑动的茶叶起到进一步导引、分散的作用,避免茶叶一直紧贴导向板7滑落造成炒不干。

可以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利用中央控制器用于控制减速电机、投茶传送带5主动轮电机、取茶传送带6主动轮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炒茶量、茶叶炒干程度等参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