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茶叶生产气候箱的风道循环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1623发布日期:2019-04-30 18:1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茶叶生产气候箱的风道循环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栽培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茶叶生产气候箱的风道循环室。



背景技术:

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深受喜爱的饮料,随着饮茶消费越来越多,传统低效率的手工制茶越来越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增长,机械设备制茶也越来越常见,为了在保证茶叶风味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制茶效率,就需要模拟传统工艺进行制茶,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茶叶风味品质,要求制茶设备对影响制茶的各项空气参数进行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茶叶生产气候箱的风道循环室,可以调节制茶设备内部的空气参数,使制茶不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可以全天候制茶,通过精准调节制茶相关的空气参数,还可进一步提升茶叶风味和品质,并且风道设计合理,确保工作室内部风力分布均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茶叶生产气候箱的风道循环室,包括箱体、隔板、物料架、风幕机、温湿度控制装置,所述隔板将箱体内部隔离为循环风道和工作室两部分,所述物料架设置于所述工作室内,所述风幕机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道的入风口或出风口处,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道内,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下方设置有接水槽。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空调蒸发器和加热装置,所述空调蒸发器和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道内。

优选的,还包括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置于循环风道出风口处。

优选的,所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可开关的进气管,从所述进气管进入的气体可通往所述循环风道内。

优选的,还包括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所述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通过第一进气管与所述循环风道内部联通。

优选的,还包括氧气发生装置,所述氧气发生装置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所述循环风道内部联通。

优选的,所述风幕机采用竖直安装的方式驱动空气循环。

优选的,所述风幕机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工作室内设置有若干个监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的探头。

优选的,所述空调蒸发器的结构为管道竖直排列的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实现了制茶过程中空气参数的精确调控,使得制茶过程中的空气参数可控,制茶不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制约,可以全天候制茶,根据不同茶种的需要调节制茶过程中相关的空气参数,还可进一步提升茶叶风味和品质,并且风道设计合理,确保工作室内部风力分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箱体,2-隔板,3-物料架,4-工作室,5-循环风道、51-循环风道入风口、52-循环风道出风口,6-风幕机,7-温湿度控制装置,8-加热管,9-加湿装置,10-氧气发生装置,11-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2-第一进气管,13-第二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人工茶叶生产气候箱的风道循环室,包括箱体1、隔板2、物料架3、工作室4、循环风道5、风幕机6、空调蒸发器7、加热管8、加湿装置 9。隔板2将箱体1内部隔离为循环风道5和工作室4两部分,物料架3设置于工作室4内,风幕机6设置于循环风道5的入风口51处,空调蒸发器7和加热管8设置于循环风道5内,加湿装置9设置于循环风道出风口52处。

优选的,空调蒸发器7为管道竖直排列的结构。

优选的,空调蒸发器7下方设置有接水槽。

优选的,箱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12和第二进气管13。

优选的,第一进气管12连接有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1可往循环风道5中输送二氧化碳或空气。

优选的,第二进气管13连接有氧气发生装置10可往循环风道5中输送氧气或空气。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优选采用将风幕机6竖直安装在循环风道入口处51 的方式驱动空气流动。

优选的,风幕机6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

优选的,工作室4内设置有监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的探头,电脑根据探头反馈的数据,调节空调蒸发器7、加热管8、加湿装置9、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1、氧气发生装置10的工作状态,相互配合实现精准、稳定地控制工作室的空气参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现空气参数控制的过程为:

将茶叶摊薄在篾笆上,将装有茶叶的篾笆摆放在物料架2的上,关闭箱体1,设置好工作室4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即可实现制茶过程空气参数的稳定保持。空调蒸发器7可以在温度较高时冷却空气和在湿度较高时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干燥空气,加热管8可以在温度较低时加热空气,加湿装置9可以在湿度较低时增加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发生装置11可调节二氧化碳浓度,氧气发生装置10可调节氧气浓度,各装置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制茶过程中空气参数的精确控制。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