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2191发布日期:2018-09-29 00:17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制作领域,特别是一种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核桃酱中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目前常见的核桃酱基本都是由机械设备自动进行生产的,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无法保障,有时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并且一般的核桃酱采取罐装保存,其保质期同样无法保障,一旦核桃酱放置的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其口味,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原料包括核桃仁100g、豆豉100g、食盐3g、辣椒5g、花椒3粒、花生油1桶、蒜泥少许;

所述一种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核桃初步处理,选取提前买好的商洛地区的老树核桃,不使用市面上的新品种脆皮核桃,使用核桃夹将核桃夹裂,将核桃仁挑出,将核桃壳收集储存,将核桃仁压碎成小块并收集;

第二步:核桃仁翻炒处理,在烧煤炉上放上炒锅,并将烧煤炉调整为小火,在炒锅内放入适量花生油,待油烧开后,将核桃仁碎块放入炒锅中,使用锅铲将其翻炒,3分钟后,在其中加入少量食盐,再次翻炒2分钟后将炒锅取下;

第三步:核桃仁冷却处理,取出调制碗,在调制碗上放入过滤网,将炒锅内的核桃仁倒入调制碗中,过滤网将核桃仁过滤出来,将核桃仁取下,将其冷却;

第四步:豆豉制作,取出适量的黄豆,将其放到蒸锅中蒸熟,取出木桶,将蒸熟的黄豆放入木桶中,加入适量的辣椒、花椒、食用盐等辅助佐料,盖上盖子,使其在木桶中发酵;

第五步:豆豉晾晒处理,取出发酵完毕的豆豉,将其放到笸萝上,并将笸萝放到架子上进行晾晒;

第六步:豆豉研磨处理,将晾晒完毕的豆豉放到研磨碗中,将黄豆在研磨碗研磨成粉状,取出收集到盛放盒中

第七步:核桃仁研磨处理,将冷却后的核桃仁倒入研磨碗中,研磨成粉状并取出收集到盛放盒中;

第八步:核桃酱调制处理,将核桃仁粉和豆豉粉以1:1的比例分别倒入调制碗中,并根据食用者的口味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蒜泥等调味品,并在使用筷子在调制碗中进行搅拌。

所述第一步中使用核桃夹时,只将核桃壳夹裂,不要损伤到核桃内部的核桃仁。

所述第一步中收集起来的核桃壳可将其粉碎后当做花肥使用。

所述第一步中将核桃仁压碎成小块,用手将核桃仁的包膜搓掉,将核桃仁收集到收集筒中,使用筷子对其搅拌,盖上收集筒的盖子,用手晃动收集筒,静置一段时间,取下盖子,核桃仁的包膜较轻,会浮在上方,取出小型的抽风机,将其中的包膜抽走,防止影响口味。

所述第二步中烧煤炉为老式的风箱煤炉,可由风箱调整火的大小。

所述第三步中将炒完的核桃仁过滤后放到干燥的盛放盘中,将其散开摆放,并将盛放盘放入凉水盆中,加速其冷却的过程。

所述第四步中豆豉在木桶内发酵时应保证其所处的环境处于避光处,不可由阳光直接照射。

所述第四步中豆豉在木桶的发酵时间大概在10到15天之间,视情况而定。

所述第六步中研磨碗研磨完豆豉或核桃仁后取出滤网,将符合要求的粉末状颗粒取出,不符合的则继续研磨。

所述第七步中研磨碗在研磨完豆豉后,将其清洗后再研磨核桃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核桃初步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核桃仁翻炒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核桃仁冷却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豆豉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核桃仁研磨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核桃酱调制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7所示,一种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原料包括核桃仁100g、豆豉100g、食盐3g、辣椒5g、花椒3粒、花生油1桶、蒜泥少许;所述一种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核桃初步处理,选取提前买好的商洛地区的老树核桃,不使用市面上的新品种脆皮核桃,使用核桃夹将核桃夹裂,将核桃仁挑出,将核桃壳收集储存,将核桃仁压碎成小块并收集;第二步:核桃仁翻炒处理,在烧煤炉上放上炒锅,并将烧煤炉调整为小火,在炒锅内放入适量花生油,待油烧开后,将核桃仁碎块放入炒锅中,使用锅铲将其翻炒,3分钟后,在其中加入少量食盐,再次翻炒2分钟后将炒锅取下;第三步:核桃仁冷却处理,取出调制碗,在调制碗上放入过滤网,将炒锅内的核桃仁倒入调制碗中,过滤网将核桃仁过滤出来,将核桃仁取下,将其冷却;第四步:豆豉制作,取出适量的黄豆,将其放到蒸锅中蒸熟,取出木桶,将蒸熟的黄豆放入木桶中,加入适量的辣椒、花椒、食用盐等辅助佐料,盖上盖子,使其在木桶中发酵;第五步:豆豉晾晒处理,取出发酵完毕的豆豉,将其放到笸萝上,并将笸萝放到架子上进行晾晒;第六步:豆豉研磨处理,将晾晒完毕的豆豉放到研磨碗中,将黄豆在研磨碗研磨成粉状,取出收集到盛放盒中;第七步:核桃仁研磨处理,将冷却后的核桃仁倒入研磨碗中,研磨成粉状并取出收集到盛放盒中;第八步:核桃酱调制处理,将核桃仁粉和豆豉粉以1:1的比例分别倒入调制碗中,并根据食用者的口味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蒜泥等调味品,并在使用筷子在调制碗中进行搅拌;所述第一步中使用核桃夹时,只将核桃壳夹裂,不要损伤到核桃内部的核桃仁;所述第一步中收集起来的核桃壳可将其粉碎后当做花肥使用;所述第一步中将核桃仁压碎成小块,用手将核桃仁的包膜搓掉,将核桃仁收集到收集筒中,使用筷子对其搅拌,盖上收集筒的盖子,用手晃动收集筒,静置一段时间,取下盖子,核桃仁的包膜较轻,会浮在上方,取出小型的抽风机,将其中的包膜抽走,防止影响口味;所述第二步中烧煤炉为老式的风箱煤炉,可由风箱调整火的大小;所述第三步中将炒完的核桃仁过滤后放到干燥的盛放盘中,将其散开摆放,并将盛放盘放入凉水盆中,加速其冷却的过程;所述第四步中豆豉在木桶内发酵时应保证其所处的环境处于避光处,不可由阳光直接照射;所述第四步中豆豉在木桶的发酵时间大概在10到15天之间,视情况而定;所述第六步中研磨碗研磨完豆豉或核桃仁后取出滤网,将符合要求的粉末状颗粒取出,不符合的则继续研磨;所述第七步中研磨碗在研磨完豆豉后,将其清洗后再研磨核桃仁。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原料包括核桃仁100g、豆豉100g、食盐3g、辣椒5g、花椒3粒、花生油1桶、蒜泥少许;一种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核桃初步处理,选取提前买好的商洛地区的老树核桃,不使用市面上的新品种脆皮核桃,使用核桃夹将核桃夹裂,将核桃仁挑出,将核桃壳收集储存,将核桃仁压碎成小块并收集;第二步:核桃仁翻炒处理,在烧煤炉上放上炒锅,并将烧煤炉调整为小火,在炒锅内放入适量花生油,待油烧开后,将核桃仁碎块放入炒锅中,使用锅铲将其翻炒,3分钟后,在其中加入少量食盐,再次翻炒2分钟后将炒锅取下;第三步:核桃仁冷却处理,取出调制碗,在调制碗上放入过滤网,将炒锅内的核桃仁倒入调制碗中,过滤网将核桃仁过滤出来,将核桃仁取下,将其冷却;第四步:豆豉制作,取出适量的黄豆,将其放到蒸锅中蒸熟,取出木桶,将蒸熟的黄豆放入木桶中,加入适量的辣椒、花椒、食用盐等辅助佐料,盖上盖子,使其在木桶中发酵;第五步:豆豉晾晒处理,取出发酵完毕的豆豉,将其放到笸萝上,并将笸萝放到架子上进行晾晒;第六步:豆豉研磨处理,将晾晒完毕的豆豉放到研磨碗中,将黄豆在研磨碗研磨成粉状,取出收集到盛放盒中;第七步:核桃仁研磨处理,将冷却后的核桃仁倒入研磨碗中,研磨成粉状并取出收集到盛放盒中;第八步:核桃酱调制处理,将核桃仁粉和豆豉粉以1:1的比例分别倒入调制碗中,并根据食用者的口味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蒜泥等调味品,并在使用筷子在调制碗中进行搅拌;一种可以自己制作、使用的原料简单、制作方法简单的即食核桃酱及其制备方法,保障了核桃酱的口味和人体的健康。

在本实施方案中,将买好的商洛地区的老树核桃使用核桃夹夹裂,然后通过手工将核桃仁取出,将核桃壳进行收集,粉碎后可当做花肥,取出的核桃仁放入案板上,使用刀的侧面将其压碎,用手将压碎的核桃仁捡起,并将其散落的包膜进行摘除,将压碎的核桃仁收集到收集筒中,使用筷子对其进行搅拌,搅拌完毕后,盖上搅拌筒进行晃动,一端时间后,取下盖子,使用小型抽风机,将浮在上方的包膜抽走,在煤炭炉内填入适量的煤炭,使用风箱将煤炭炉控制为小火,在煤炭炉上放上炒锅,加入适量的花生油,待油烧开后,将核桃仁碎块放入炒锅中,使用锅铲将其翻炒,3分钟后,在其中加入少量食盐,再次翻炒2分钟后将炒锅取下,取出调制碗,加工炒锅内的原料倒入调制碗中,调制碗上的过滤网会将核桃仁拦截,熟油落入调制碗中,将核桃仁放入盛放盘中,并使用筷子将其分散摆放,将盛放盘放入凉水盆中,加速其冷却的过程,与此同时,取出蒸锅,放入适量的水,放到天然气灶上,取出适量的黄豆,将黄豆均匀分布放在蒸锅中,盖上盖子,点燃天然气灶,将其蒸熟,将蒸熟的黄豆冷却后放到木桶中,加入适量的辣椒、花椒、食用盐等辅助佐料,盖上盖子,将其放到避光处,使其在木桶中发酵10到15天,当其发酵完毕后,将其取出来,放在笸萝上,将笸萝放在架子上在太阳光下进行晾晒,晾晒完毕后,将豆豉倒入研磨碗中,进行研磨,一段时间后,停止研磨,取下研磨棒,盖上滤网,将研磨碗内的豆豉粉倒入调制碗中,并晃动滤网,加速豆豉粉放入掉落进程,被滤网拦截的豆豉粉回到滤网中继续研磨,直到完全合格为止,研磨完后,将研磨碗和研磨棒清洗,将冷却后的核桃仁重复研磨操作,并将其倒入调制碗中,按照核桃仁粉和豆豉粉以1:1的比例添加,将提前准备好的配料食盐、辣椒、花椒、蒜泥等调味品根据食用者的口味进行酌量添加,使用筷子对其进行搅拌,完成核桃酱的制作,此核桃酱有拌面、夹馍、炒菜、调凉皮、调凉菜等多种食用方式。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