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1561发布日期:2018-09-29 00:0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沙棘红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沙棘是地球上生存超过两亿年的植物,能够在沙漠和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完全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世界植物群体中公认的vc之王,被中国中医药典和世界药典广泛入药,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的植物。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沙棘红茶的主要成分是沙棘叶,目前沙棘叶在原料到生产过程再到成品上始终无法分离沙棘鳞片,致使生产的沙棘红茶色泽不理想,有浑浊物,影响茶的味道和销售量。

(2)沙棘是一种多刺树种,在采摘沙棘叶过程中特别困难,如何机械化采摘沙棘叶是有待解决技术难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难度在于没有先进技术和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后有助于提升产量,同时有助于提高农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包括:

(1)沙棘鲜叶的选料,确保产品质量;采摘沙棘鲜叶的芽叶要求一芽三至五叶,长度2-6厘米,叶面均净匀寸,无病虫害;

(2)萎凋,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温度22-30℃的通风环境下晾晒6-8小时,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待水分散失10-12%后采用鲜叶分级机对鲜叶分级;

(3)将红茶在常温下揉捻20-30分钟使红茶形成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揉捻的成条率要达到70%以上,空气的含水量为10-20%;

(4)在正常的萎凋和揉捻的基础上进行发酵,发酵的温度为22-30℃;直至红茶达到九成发酵,发酵程度看发酵叶的标明变化来判断发酵程度;

(5)将发酵好的茶坯放置在烘干机中并在14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烘焙10-20分钟;

(6)将烘焙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100分钟-120分钟;

(7)将茶叶再放置于烘干机中并在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复烘;

(8)将复烘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270分钟~300分钟;

(9)将茶叶进行割末挑选;挑选标准为:

一级:

外形:条索:壮实、紧结;

色泽:绿油润、砂绿明;

整碎:匀整;

净度:净;

内质:香气:清香、持久;

滋味:清醇甘鲜、音韵明显;

汤色:金黄明亮;

叶底:软亮、尚匀整、有余香;

二级:

外形:条索:卷曲、结实;

色泽:绿油润、有砂绿;

整碎:尚匀整;

净度:尚净,稍有细嫩梗;

内质:香气:清香;

滋味:尚鲜醇爽口、音韵尚明;

汤色:金黄;

叶底:尚软亮、尚匀整、稍有余香;

(10)将茶叶分级包装。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中采用鼓风机吹晾或自然摊晾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萎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生产的沙棘红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理化工艺,无任何添加剂,且采用国外最先进的三角包技术包装,隔离沙棘鳞片,口感怡人,药用价值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沙棘叶在原料到生产过程再到成品上始终无法分离沙棘鳞片,致使生产的沙棘红茶色泽不理想,有浑浊物,影响茶的味道和销售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科技查新报告编号:2014-03-0320;

项目名称:吴起沙棘红茶发酵关键技术

委托方:延安圆方集团公司

委托日期:2014-03-04

查新机构: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中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目前沙棘叶在原料到生产过程再到成品上始终无法分离沙棘鳞片,致使生产的沙棘红茶色泽不理想,有浑浊物,影响茶的味道和销售量。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沙棘鲜叶的选料,确保产品质量;

s102:萎凋,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温度22-30℃的通风环境下晾晒6-8小时,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待水分散失10-12%后采用鲜叶分级机对鲜叶分级;

s103:将红茶在常温下揉捻20-30分钟使红茶形成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揉捻的成条率要达到70%以上,空气的含水量为10-20%;

s104:在正常的萎凋和揉捻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直至红茶达到九成发酵,发酵的温度为22-30℃;

s105:将发酵好的茶坯放置在烘干机中并在14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烘焙10-20分钟;

s106:将烘焙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两小时;

s107:将茶叶再放置于烘干机中并在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复烘;

s108:将复烘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五小时;

s109:将茶叶进行割末挑选;

s110:将茶叶分级包装。

步骤s102中采用鼓风机吹晾或自然摊晾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萎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包括:

(1)沙棘鲜叶的选料,确保产品质量;采摘沙棘鲜叶的芽叶要求一芽三至五叶,长度2-6厘米,叶面均净匀寸,无病虫害;

(2)萎凋,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温度22℃的通风环境下晾晒6-8小时,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待水分散失10%后采用鲜叶分级机对鲜叶分级;

(3)将红茶在常温下揉捻20分钟使红茶形成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揉捻的成条率要达到70%以上,空气的含水量为10%;

(4)在正常的萎凋和揉捻的基础上进行发酵,发酵的温度为22℃;直至红茶达到九成发酵,发酵程度看发酵叶的标明变化来判断发酵程度;

(5)将发酵好的茶坯放置在烘干机中并在14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烘焙10-20分钟;

(6)将烘焙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100分钟;

(7)将茶叶再放置于烘干机中并在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复烘;

(8)将复烘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270分钟;

(9)将茶叶进行割末挑选;

(10)将茶叶分级包装。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包括:

(1)沙棘鲜叶的选料,确保产品质量;采摘沙棘鲜叶的芽叶要求一芽三至五叶,长度2-6厘米,叶面均净匀寸,无病虫害;

(2)萎凋,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温度30℃的通风环境下晾晒6-8小时,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待水分散失112%后采用鲜叶分级机对鲜叶分级;

(3)将红茶在常温下揉捻30分钟使红茶形成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揉捻的成条率要达到70%以上,空气的含水量为20%;

(4)在正常的萎凋和揉捻的基础上进行发酵,发酵的温度为30℃;直至红茶达到九成发酵,发酵程度看发酵叶的标明变化来判断发酵程度;

(5)将发酵好的茶坯放置在烘干机中并在14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烘焙10-20分钟;

(6)将烘焙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120分钟;

(7)将茶叶再放置于烘干机中并在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复烘;

(8)将复烘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300分钟;

(9)将茶叶进行割末挑选;

(10)将茶叶分级包装。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沙棘红茶的生产方法,包括:

(1)沙棘鲜叶的选料,确保产品质量;采摘沙棘鲜叶的芽叶要求一芽三至五叶,长度2-6厘米,叶面均净匀寸,无病虫害;

(2)萎凋,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在温度25℃的通风环境下晾晒6-8小时,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待水分散失11%后采用鲜叶分级机对鲜叶分级;

(3)将红茶在常温下揉捻25分钟使红茶形成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揉捻的成条率要达到70%以上,空气的含水量为15%;

(4)在正常的萎凋和揉捻的基础上进行发酵,发酵的温度为25℃;直至红茶达到九成发酵,发酵程度看发酵叶的标明变化来判断发酵程度;

(5)将发酵好的茶坯放置在烘干机中并在14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烘焙10-20分钟;

(6)将烘焙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110分钟;

(7)将茶叶再放置于烘干机中并在12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复烘;

(8)将复烘过的茶叶进行自然摊晾,持续时间280分钟;

(9)将茶叶进行割末挑选;

(10)将茶叶分级包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