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9008发布日期:2018-11-09 17:32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饲料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



背景技术:

牦牛是我青藏高原和川西北牧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但由于当地对先进的管理理念接受较慢,对牦牛的饲养管理没有补饲育肥观念,仅是饲以当地特色植被芫根,因此牦牛的生长较慢,由于能量与蛋白缺乏,在冬季产奶量极低。发酵饲料在内陆已经开始广泛的用于奶牛奶羊的养殖育过程当中,有利于提高动物对日粮的利用程度,提高生长性能和产奶量,改善体内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营养全面、有利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抗缺氧状态的微生物发酵日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全面、有利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抗缺氧状态的微生物发酵日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芫根35-45份,青稞15-25份,麦麸5-15份,棉粕15-25份,党参3-7份,川芎3-7份。其中芫根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藏语名为“纽玛”,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古老植物。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芫根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对人体非常有益。芫根由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总酸等基本营养组成。是一种高植物蛋白作物;各矿物质含量均偏高,属于典型的高钾低钠植物;芫根的氨基酸含量以脂肪族为主,占氨基酸总量的90.0%;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达0.43mg/l00g,vc含量分别达78.65mg/100g;芜根的有机酸可能以草酸和l—苹果酸为主。芫根功能性成分包括黄酮、三菇、总糖、还原糖和多糖,通过hplc扫描芜根中黄酮和酚酸的种类,结果表明芜根中蛋白质、三菇和多糖含量较高。其中,党参和川芎均为补气养血,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行气开郁,利于产后乳少,乳汁不下,通经下乳。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芫根40份,青稞20份,麦麸10份,棉粕20份,党参5份,川芎5份。

所述的主要原料还添加发酵菌。

所述的发酵菌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乳酸菌混合菌种,添加比例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菌2‰、乳酸菌1‰,蛋白酶添加量为2‰,主要原料1kg时,需要1g枯草芽孢杆菌、2g酵母菌,1g乳酸菌,2g蛋白酶。

所述的芫根选取需要含有氨基酸总量的90.0%;b族维生素含量为0.43mg/l00g,vc含量为78.65mg/100g材料。

所述的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由准备工序、发酵工序和出料工序组成,准备工序为菌种活化,发酵工序为接种发酵、盖膜和翻抛,出料工序为烘干,其特征在于加工步骤如下:

步骤1:菌种活化: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分别按照1g:100ml的比例加水活化0.5h,乳酸菌于mrs液体培养基培养;

步骤2:接种发酵:将芫根、麦麸、青稞、棉粕、党参、川芎粉碎过30-50目,按比例混合均匀,形成发酵初料,发酵初料按比例接入1g枯草芽孢杆菌、2g酿酒酵母菌、1ml乳酸菌的发酵菌群,充分混匀后形成发酵料;

步骤3:盖膜:将菌种与发酵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后,盖上塑料膜,以控制水分;

步骤4:翻抛:发酵过程中,每隔1天翻抛一次,控制温度恒定在30±1度;

步骤5:烘干:发酵结束后,130度烘干2-3小时,水分控制10%以下,装袋。

所述的菌种活化时间为72h,温度控制在30℃,初始水分38%。

所述的接种发酵的发酵料温度控制在32±1度静置30min后,加入蛋白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添加剂,能充分有效帮助动物对植物性原料的消化,提高对植物性原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并且酵母菌细胞表面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有效防治细菌性腹泻、营养性腹泻等,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生长性能;经过发酵后可以有效提高芫根中营养和功能性成分含量,粗蛋白、总糖、还原性糖、总酸、黄酮、总酚、三萜、多糖等,有效提高动物耐缺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可知,本发明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芫根40份,青稞20份,麦麸10份,棉粕20份,党参5份,川芎5份,芫根选取需要含有氨基酸总量的90.0%;b族维生素含量为0.43mg/l00g,vc含量为78.65mg/100g材料,主要原料还添加发酵菌,发酵菌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乳酸菌混合菌种,添加比例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1‰、酿酒酵母菌2‰、乳酸菌1‰,蛋白酶添加量为2‰,主要原料1kg时,需要1g枯草芽孢杆菌、2g酵母菌,1g乳酸菌,2g蛋白酶。

具体实施例2:

参见图1可知,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步骤如下:步骤1:菌种活化: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分别按照1g:100ml的比例加水活化0.5h,乳酸菌于mrs液体培养基培养,菌种活化时间为72h,温度控制在30℃,初始水分38%;接种发酵:将芫根、麦麸、青稞、棉粕、党参、川芎粉碎过40目,按比例混合均匀,形成发酵初料,初料按比例接入1g枯草芽孢杆菌、2g酿酒酵母菌、1ml乳酸菌,充分混匀后,形成发酵初料,发酵初料温度控制在32度静置30min后,加入蛋白酶;盖膜:将菌种与发酵原料充分混合均匀后,盖上塑料膜,以控制水分;翻抛:发酵过程中,每隔1天翻抛一次,控制温度控制恒定;烘干:发酵结束后,130度烘干2-3小时,水分控制10%以下,装袋。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牦牛产奶量的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原料按重量份数计为:芫根35‑45份,青稞15‑25份,麦麸5‑15份,棉粕15‑25份,党参3‑7份,川芎3‑7份。本发明所述的添加剂,能充分有效帮助动物对植物性原料的消化,提高对植物性原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并且酵母菌细胞表面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有效防治细菌性腹泻、营养性腹泻等,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生长性能;经过发酵后可以有效提高芫根中营养和功能性成分含量,粗蛋白、总糖、还原性糖、总酸、黄酮、总酚、三萜、多糖等,有效提高动物耐缺氧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魏玉婷;侯宝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侯宝良
技术研发日:2018.05.21
技术公布日:2018.11.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