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化龙顶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9906发布日期:2018-12-19 05:38阅读:1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茶叶加工技术,尤其涉及开化龙顶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开化龙顶茶最初产于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大龙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该茶采于清明、谷雨间,选取长势旺盛健壮枝梢上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原料。开化龙顶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等五道工序。

开化龙顶品质特点:外形——紧直挺秀,银绿披毫;香气——馥郁持久,分别是兰花香、板栗香,尤以兰花香为上品;滋味——鲜醇爽口,回味甘甜;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肥嫩、匀齐、成朵。内质香高持久、鲜醇甘爽、杏绿清澈、匀齐成朵的独特风格,置入杯中后,载沉载浮颇为生动。

常见的制茶工艺有:在清明至谷雨前,选用长叶形、发芽早、色深绿、多茸毛、叶质柔厚的鲜叶,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经采摘—摊青—杀青—理条—搓揉—烘干至茸毛略呈白色,100℃斜锅炒至显毫,再烘至足干而成,从而造就了其“三绿”:干茶翠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三绝”:香高持久、味甘爽口、形体竖立的特色,又以其干茶的“针形”成为中国针形绿茶的代表。

机械化工艺普及之后,市场上的开化龙顶茶多采用机械工艺炒制,可以很好的控制时间,色泽、香味、成型等指标,同时可以节省劳动力。但是机械化炒制工艺常出现茶叶闷黄、破损、茶叶苦味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化龙顶茶的制作工艺,采用新工艺加工的开化龙顶茶,外形圆结挺直,色泽鲜活翠绿,青香略带花香且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极大下降了传统工艺加工造成的苦涩味。

一种开化龙顶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摊放

采用室内摊放,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度,摊放间通过排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除湿设备保持室内干燥,处理至鲜叶含水率69~70%;

2)杀青

使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所述滚筒杀青机1区、2区、3区温度分别设置为250℃、230℃、210℃,待显示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鲜叶进入滚筒杀青机作业,杀青时间1分50秒,出叶后冷却、回潮;

然后进行杀青理条作业,温度设置210℃~230℃;茶叶在通过高温的杀青理条一体机时,温度急剧上升,茶叶迅速收缩紧结变直,形成条形茶外形紧直的特色;茶叶出一体机后摊凉冷却;

3)初烘

采用烘焙机进行初烘作业,烘焙机温度设置70℃,烘焙机温度达到设置温度时杀青叶进入烘焙机初烘,待含水率35%左右出叶,摊凉冷却;

4)冷色

将含水率35%左右的冷却初烘叶倒入炒干机作业,不加温去毫,时间以去除初烘叶90%茶毫为准;

5)复烘

把烘焙机温度设置为70℃,待烘培机温度达到设置温度后,将冷色叶进入烘焙机进行复烘作业,时间30分钟±2分钟,出叶后冷却、回潮;

6)辉干

采用滚筒辉干机,第一次将滚筒辉干机温度设置为220℃~230℃,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复烘叶进入辉干机,作业时间15~20分钟;

出叶冷却后进行第二次辉干,将滚筒辉干机温度设置为260℃~280℃,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将茶叶倒入辉干机,作业时间10~15分钟;

7)提香

将烘焙机温度设置为130℃,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将辉干叶放入烘焙机进行提香作业,时间3~6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3)和步骤5)全过程保持烘焙机机门微敞。

优选的,所述杀青理条作业通过杀青理条一体机进行杀青理条作业,温度设置210℃~

230℃。

优选的,所述烘焙机为cs-90xz型烘焙机。

优选的,步骤3)初烘时间10分钟左右。

优选的,步骤4)中炒干机为加装棱骨的100型瓶式炒干机。

优选的,步骤4)将含水率35%左右的冷却初烘叶冷锅滚20分钟左右出锅。

优选的,步骤4)中冷色叶出锅后摊放回潮30分钟,待水分重新分布后进入复烘工序。

优选的,采用室内摊放,摊放间封闭,四周放置除湿机和空调,靠近顶部安装排风扇。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

1.采用室内摊放,摊放间封闭,四周放置除湿机和空调,靠近顶部安装排风扇,保持室内温度为22-25度,这样即排除了茶叶摊放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持摊放间空气新鲜,也通过除湿和加温逐步降低茶叶的含水率,保持茶叶在摊放过程中的新鲜度。

2.初烘步骤:为有效提升龙顶茶色泽及滋味,初烘必须注意:一是烘箱温度必须达到设置温度时杀青叶才能进入,改变传统的先入叶再加温方式,实现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叶温、促进茶叶水分及时散发的目的;二是在初烘过程中,烘箱机门必须一直微敞,不能关闭,避免烘箱内茶叶应透气性差而造成闷黄。

该工序利用烘焙机取代传统龙顶工艺中的理条机,避免了因理条机炒制过程中茶叶与槽体不停碰撞出现的叶面破损及闷黄,有效改善龙顶茶滋味。

3.冷色步骤:开化龙顶茶树品种以多毫的翠峰及福鼎品种为主,加工过程中产品去毫一直是个难题。传统加工方法是理条机加温去毫,茶芽与理条机壁反复撞击,理条时间偏长,容易造成茶叶细胞破损导致苦涩味加重,茶叶色泽偏黄偏暗。

本发明采用冷色工艺,以滚代炒,不加温,茶叶在滚筒通过棱骨翻动,促进茶叶与茶叶之间产生相互摩擦,一方面能把茶毫除去,另一方面类似手工理条,将茶叶理直,慢慢理紧。此工艺既可把茶叶细胞破损率降到最低,又能防止温度对茶叶色泽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改进干茶滋味及色泽。技术关键是要掌握好入叶含水率,太湿达不到去毫目的,太干茶叶色泽易灰白。

4.辉干步骤:采用二次辉干方式,第一次辉干作用是干燥和去一些少量的毫,第二次辉干作用是继续逐步散发水分,并通过滚筒形成茶叶外形紧结光滑、色泽翠绿油润的品质特色。分二次辉干可避免一次性辉干由于时间长导致茶叶气孔被堵,芽叶里面水份出不来,造成茶叶外干内湿且易闷黄的弊病。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开化龙顶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摊放

采用室内摊放,摊放间封闭,四周放置4个除湿机和2个立式空调,靠近顶部安装4个排风扇,空调温度设置为22-25度,具体时间以处理至鲜叶含水率69~70%为准,这样即排除了茶叶摊放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持摊放间空气新鲜,也通过除湿和加温逐步降低茶叶的含水率,保持茶叶在摊放过程中的新鲜度。

2)杀青

先用电磁滚筒杀青机杀青,1区、2区、3区温度分别设置为250℃、230℃、210℃,待显示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鲜叶从上料提升机进入电磁滚筒杀青机作业,时间1分50秒,出叶后立即进入空调间冷却、回潮1小时。

再上杀青理条一体机进行杀青理条作业,温度设置210℃~230℃。茶叶在通过高温的杀青理条一体机时,温度急剧上升,茶叶迅速收缩紧结变直,形成条形茶外形紧直的特色。茶叶出一体机后摊凉冷却。

3)初烘

先把cs-90xz型烘焙机温度设置为70℃,然后启动加温,待烘箱温度达到设置温度时杀青叶进入烘焙机初烘,全过程保持机门微敞,时间10分钟左右,允许有±1-2分钟误差,待含水率35%左右出叶,摊凉冷却。

4)冷色

将含水率35%左右的冷却初烘叶,倒入加装棱骨的100型瓶式炒干机,不加温,冷锅滚20分钟左右出锅,以去除初烘叶90%茶毫为准。

5)复烘

冷色叶出锅后摊放回潮30分钟,待水分重新分布后进入复烘工序。先把cs-90xz型烘焙机温度设置为70℃,待烘培机温度达到设置温度后,将冷色叶进入烘焙机进行复烘作业,机门微敞,时间30分钟。出叶后冷却、回潮1小时。

6)辉干

采用二次辉干方式,第一次将六角滚筒辉干机温度设置为220℃~230℃,待显示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复烘叶进入辉干机,时间15~20分钟;

出叶冷却后进行第二次辉干,将六角滚筒辉干机温度设置为260℃~280℃,待显示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将茶叶倒入辉干机,时间10~15分钟。

第一次辉干作用是干燥和去一些少量的毫,第二次辉干作用是继续逐步散发水分,并通过滚筒形成茶叶外形紧结光滑、色泽翠绿油润的品质特色。

7)提香

先把cs-90xz型烘焙机温度设置为130℃,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将辉干叶放入烘焙机并关紧机门进行提香作业,时间3~6分钟。

下面通过几组实施例,对上述工艺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3采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新工艺,并严格遵照上述流程操作,差别在于通过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中的茶叶的感官性对相应的时间做出调整。

实施例1中:

杀青理条作业,温度设置210℃,第一次辉干时间15-17分钟,第二次辉干10分钟,提香时间5分钟。

实施例2中

杀青理条作业,温度设置220℃,第一次辉干时间17-18分钟,第二次辉干15分钟,提香时间5分钟。

实施例3

杀青理条作业,温度设置230℃第一次辉干时间19-20分钟,第二次辉干10分钟,提香时间5分钟。

上述时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1-2分钟的时间差,在此不一一例举。

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为其他传统机械工艺的数据。

一、理化对比:

1.新工艺:

2.传统工艺

二、感观审评

1.新工艺成品茶感观审评:

2.传统工艺成品茶感观审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