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7914发布日期:2019-01-08 20:03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黄茶杀青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
背景技术
:杀青是黄茶加工主要工序,传统英红九号黄茶制作存在的技术主要有二,其一,黄茶加工工艺过程的杀青工序所用的设备、机械均为滚筒杀青机或锅式杀青机,对大叶品种的英红九号鲜叶而言,由于芽叶粗大、茶多酚丰富,杀青叶不易杀匀杀透,现有滚筒杀青、锅式杀青由于是杀青叶与金属壁直接接触,金属壁温度在200℃以上,温度高容易产生焦边、黄变差;温度不够,杀青叶没杀熟、红梗,由于英红九号茶树芽叶粗大杀青叶普遍红梗红叶或叶子焦边而嫩梗没杀透的缺点,这类杀青不好把握,杀青质量差,质量不稳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加工的黄茶色泽偏绿、香淡薄;其二,采用传统杀青技术,鲜叶失水多而且快,制作的黄茶苦涩味较重、醇甘不足,品质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采集,采摘英红九号茶树1芽2叶的嫩梢,鲜叶匀净、新鲜;步骤二、萎凋,在萎凋槽自然萎凋摊叶厚15-20cm,萎凋叶含水率要求控制在65%-70%;步骤三、鲜叶杀青,采用6ch-20型茶叶翻板式烘干机杀青,温度设置100-110℃,转速800转/min;步骤四、将第一次杀青后的茶叶通过输送带传送到热风箱内,热风箱内从下向上输入热风,热风的温度为90-100℃,处理时间为2-5min;优选的,步骤二中的萎凋叶含水率为67%。优选的,步骤三中的杀青温度为105℃。优选的,步骤四中的热风温度为9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黄茶制作过程的杀青用6ch-20型翻板式烘干机代替传统的杀青机杀青,烘干机杀青是热风杀青,茶叶通过输送带传送到热风箱内,热风箱内从下向上输入热风,杀青叶无红梗红叶和焦边,质量稳定,设备操作简单,可数字化设置、连续化操作,劳动强度低,无需另购置杀青机费用,一机两用;杀青效果好,加工出的黄茶质量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无需另购置杀青机费用,减少设备运作费,一机两用。本发明独特烘干机杀青技术,能够促进茶叶内的各种相应底物,如蛋白质、果胶的水解,纤维素分解,儿茶素的氧化在酶系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生化变化,形成优异的黄茶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采集,采摘英红九号茶树1芽2叶的嫩梢,鲜叶匀净、新鲜;步骤二、萎凋,在萎凋槽自然萎凋摊叶厚18cm,萎凋叶含水率要求控制在67%;步骤三、烘干机杀青,采用6ch-20型茶叶翻板式烘干机杀青,温度设置100℃,转速800转/min,上机摊叶厚度约2cm,杀青温度作用时间6min,杀青适度标准:叶色暗绿、手握能成团、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熟香,杀青叶含水量58%。;步骤四、第一次闷堆,边杀青边将杀青好的叶子装入大布袋中,为提高闷堆温度装叶量每袋的为25kg,放置在避风而易保温的地方,天气干燥并盖上湿棉布,以保持叶片湿度及温度,叶温60℃,闷堆时间5h;步骤五、揉捻,用55型的揉捻机,采用温揉30℃,揉捻时间50min;前期轻揉,后期中压,出茶空揉时间6min。下机解块进入第二次闷堆;步骤六、第二次闷堆,将揉捻叶放入直径90cm的竹制簸箕中,茶叶摊放厚度20cm,室温在28℃以上时,堆闷时间7h,然后初烘;步骤七、初烘温度设置128℃,转速400转/min,上叶厚度约1.5cm,初烘后茶含水量28%,得初烘叶;步骤八、将初烘叶自然条件摊放60min,然后进入复烘,复烘温度125℃,转速250转/min,烘干时间20min,复烘茶叶含水量小于6%,得英红九号黄茶成品茶。实施例二: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采集,采摘英红九号茶树1芽2叶的嫩梢,鲜叶匀净、新鲜;步骤二、萎凋,在萎凋槽自然萎凋摊叶厚18cm,萎凋叶含水率要求控制在67%;步骤三、第一次杀青,采用6ch-20型茶叶翻板式烘干机杀青,温度设置110℃,转速800转/min,上机摊叶厚度约2cm,杀青温度作用时间6min,杀青适度标准:叶色暗绿、手握能成团、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熟香,杀青叶含水量60%。;步骤四、第一次闷堆,边杀青边将杀青好的叶子装入大布袋中,为提高闷堆温度装叶量每袋的为25kg,放置在避风而易保温的地方,天气干燥并盖上湿棉布,以保持叶片湿度及温度,叶温60℃,闷堆时间5h;步骤五、揉捻,用55型的揉捻机,采用温揉30℃,揉捻时间50min;前期轻揉,后期中压,出茶空揉时间6min。下机解块进入第二次闷堆;步骤六、第二次闷堆,将揉捻叶放入直径90cm的竹制簸箕中,茶叶摊放厚度20cm,室温在28℃以上时,堆闷时间7h,然后初烘;步骤七、初烘温度设置128℃,转速400转/min,上叶厚度约1.5cm,初烘后茶含水量28%,得初烘叶;步骤八、将初烘叶自然条件摊放60min,然后进入复烘,复烘温度125℃,转速250转/min,烘干时间20min,复烘茶叶含水量小于6%,得英红九号黄茶成品茶。对比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采集,采摘英红九号茶树1芽2叶的嫩梢,鲜叶匀净、新鲜;步骤二、萎凋,在萎凋槽自然萎凋摊叶厚18cm,萎凋叶含水率要求控制在67%;步骤三、杀青方法用6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机械操作,金属壁温200~260℃,先高后低。透闷结合,适当多闷。杀青时间为10min。当叶色转暗绿、有黏性、手握能成团、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熟香时起锅,杀青叶含水量58%;步骤四、第一次闷堆,边杀青边将杀青好的叶子装入大布袋中,为提高闷堆温度装叶量每袋的为25kg,放置在避风而易保温的地方,天气干燥并盖上湿棉布,以保持叶片湿度及温度,叶温60℃,闷堆时间5h;步骤五、揉捻,用55型的揉捻机,采用温揉30℃,揉捻时间50min;前期轻揉,后期中压,出茶空揉时间6min。下机解块进入第二次闷堆;步骤六、第二次闷堆,将揉捻叶放入直径90cm的竹制簸箕中,茶叶摊放厚度20cm,室温在28℃以上时,堆闷时间7h,然后初烘;步骤七、初烘温度设置128℃,转速400转/min,上叶厚度约1.5cm,初烘后茶含水量28%,得初烘叶;步骤八、将初烘叶自然条件摊放60min,然后进入复烘,复烘温度125℃,转速250转/min,烘干时间20min,复烘茶叶含水量小于6%,得英红九号黄茶成品茶。对比例二:一种英红九号黄茶杀青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采集,采摘英红九号茶树1芽2叶的嫩梢,鲜叶匀净、新鲜;步骤二、萎凋,在萎凋槽自然萎凋摊叶厚18cm,萎凋叶含水率要求控制在67%;步骤三、杀青方法用锅式杀青,金属壁温200~260℃,先高后低。透闷结合,适当多闷。杀青时间一般12min。当叶色转暗绿、有黏性、手握能成团、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熟香时起锅,杀青叶含水量60%;步骤六、第一次闷堆,边杀青边将杀青好的叶子装入大布袋中,为提高闷堆温度装叶量每袋的为25kg,放置在避风而易保温的地方,天气干燥并盖上湿棉布,以保持叶片湿度及温度,叶温50℃,闷堆时间5h;步骤七、揉捻,用55型的揉捻机,采用温揉30℃,揉捻时间50min;前期轻揉,后期中压,出茶空揉时间6min。下机解块进入第二次闷堆;步骤八、第二次闷堆,将揉捻叶放入直径90cm的竹制簸箕中,茶叶摊放厚度20cm,室温在28℃以上时,堆闷时间7h,然后初烘;步骤九、初烘温度设置128℃,转速400转/min,上叶厚度约1.5cm,初烘后茶含水量28%,得初烘叶;步骤十、将初烘叶自然条件摊放60min,然后进入复烘,复烘温度125℃,转速250转/min,烘干时间20min,复烘茶叶含水量小于6%,得英红九号黄茶成品茶。对比试验结果将实例一、实施例二中得到的黄茶与对比例一以及对比例二得到的黄茶进行感官品质对比,评分结果见下表。其中评分权数分配按干茶色泽(20)、香气(20)、汤色(15)、滋味(30)、叶底(15)。干茶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总分实施例一919090918990.35实施例二929291929091.55对比例一838380818281.8对比例二828480818281.8从上表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二得到的英红九号黄茶在杀青过程采用翻板式烘干机杀青制作的黄茶干茶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方面比对比例一(滚筒杀青加工)、二(锅式杀青加工)更佳。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