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毫绿茶的加工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4386发布日期:2019-05-07 20:3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毫绿茶的加工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茶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毫绿茶的加工制作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曲毫绿茶加工制作多采用作坊式,设备智能化低,对茶鲜叶原料利用率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制出茶品的色香味形欠缺。

为了促进九华山名优茶生产,带动茶农增收和茶企增效,特开展了一种曲毫名优绿茶的研发,并发明了本项一种曲毫绿茶加工制作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与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曲毫绿茶的加工制作系统,使茶鲜叶原料得到了高效利用,制成的曲毫茶色香味形俱佳,且实现了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提高了工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曲毫绿茶的加工制作系统,由以下设备依次连接而成:摊青机、蒸青机、揉捻机组、滚形机、制形机、电热烘焙机、选毫机、提毫机、烘毫机、分级机。

进一步的,所述摊青机采用二层箱体式结构,配有一台超声波加湿器、四个吹冷风机以及智能定时与自动转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蒸青机采用6CLZTL-150型蒸青脱水冷却联合机,由蒸汽杀青和吹热、冷风装置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机组采用6CR-45型四台揉捻机串连组成,并釆用振动输送方式将揉捻叶作“解散式”输送,还设有智能加压与定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滚形机采用6CSF-80型电热滚形机,包括电热滚筒,其电热滚筒内壁安装有四根一米长螺旋状的导叶筋。

进一步的,所述制形机采用6CCGQ-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

进一步的,所述选毫机采用6CDS-81型往复振动抖筛机,设有一面八目凹凸形筛网和自动刮筛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提毫机采用FX-600型电磁振动茶叶风选机。

进一步的,所述烘毫机采用6CHCDL-20型网状电磁烘干机。

进一步的,所述分级机采用TW4R型智能光电色选分级机,通过内设的智能色选分级装置进行自动分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系统型实现了连续化、智能化生产,而且提高工效2~3倍,降低生产成本58~60﹪;制成的曲毫茶新产品具有:外形色泽翠绿,弯曲显金毫,冲泡后汤色绿黄,滋味鲜爽甘醇,含有淡雅“兰花香”等特点,属于高档优质绿茶;本实用新型不仅使茶树鲜叶原料得到高效利用,而且对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和茶企提质增效都有较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曲毫绿茶的加工制作系统,由以下设备依次布置而成:摊青机1、蒸青机2、揉捻机组3、滚形机4、制形机5、电热烘焙机6、选毫机7、提毫机8、烘毫机9、分级机10。

所述摊青机1为不锈钢材质,机长8米,宽3.5米,高2.6米的长方形,采用二层箱体式结构,配有一台超声波加湿器、四个吹冷风机(每隔1.5米配1个)以及智能定时与自动转动装置,可进行定时加湿、吹冷风,自动转动输送摊青的芽叶。

所述蒸青机2采用6CLZTL-150型蒸青脱水冷却联合机,由蒸汽杀青和吹热、冷风装置组成,可同时进行蒸汽高温杀青、热风快速脱水、冷风降温,能确保鲜叶杀均杀透。

所述揉捻机组3采用6CR-45型四台名优茶揉捻机串连组成,并釆用振动输送方式将揉捻叶作“解散式”输送,还设有智能加压与定时装置。

所述滚形机4采用6CSF-80型电热滚形机,为了提高滚形效果,在其电热滚筒内壁安装有四根一米长螺旋状的导叶筋,让滚形芽叶沿着螺旋导叶筋旋转滚动制成弯曲状的外形。

所述制形机5采用6CCGQ-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该机可随机设定炒手的炒动幅度和炒手板的炒动频率,以便制成曲形茶。

所述电热烘焙机6可智能设定烘焙温度。

所述选毫机7采用6CDS-81型往复振动抖筛机,为了提高选毫效果,设有一面八目凹凸形筛网和自动刮筛装置,使茶叶在筛网上呈蹦跳的抛动方式选毫,并自动刮掉网孔上的茶梗、茶卜、碎茶未杂物。

所述提毫机8采用FX-600型电磁振动茶叶风选机,该机通过电磁振动筛提毫,再采用浮扬吹风选方式吹去杂物,使其提毫匀净度好。

所述烘毫机9采用6CHCDL-20型网状电磁烘干机,该机为固态烘干,不会对曲毫造成损坏,同时电磁辐射可促进茶叶内含芳香物质挥发,形成“兰花香”的独特香气,又有利于形成“金毫”。

所述分级机10采用TW4R型智能色选分级机,通过内设的智能色选分级装置进行自动分级。

具体的,将采摘的茶树鲜叶原料在摊青机1中加湿摊青,再由蒸青机2脱水杀青,再放入揉捻机组3中加酶揉捻,再滚形机4中电热滚形,制形机5中电炒制形,电热烘焙机6中烘焙紧形,再由选毫机7抖筛选毫,提毫机8中风选提毫,烘毫机9中电磁烘毫,最后通过分级机10进行智能色选分级,制成不同等级的曲毫绿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