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油茶籽壳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8370发布日期:2019-06-11 22:4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油茶籽壳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茶果剥壳后的油茶籽壳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油茶籽壳分离机。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木本油科植物,由果皮和茶籽组成,鲜果刚采摘下来含水率较高,不及时脱壳易霉变,影响到油茶籽后续的干燥、储存和加工,进而影响茶油的品质和出油率。目前在油茶籽壳分离后的籽中含有20%左右的壳,需要经过再次的油茶籽壳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紧凑、油茶籽壳分离效果好的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油茶籽壳分离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它包括齿辊,所述齿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上设有若干个沿辊体轴向等间隔排列的环形槽,相邻两个环形槽之间的凸棱构成环状的齿板。

优选的,所述齿板的两侧面呈直边且齿板的顶面为平面;所述环形槽的宽度b为 0.4-0.6cm,所述齿板的宽度a为0.4-0.6cm,所述环形槽的深度c为0.4-0.6cm。

优选的,所述齿板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环形槽底部的宽度f为0.2-0.3cm,环形槽顶部的最大宽度e为0.4-0.6cm,所述齿板的最上端宽度为0.4-0.6cm,所述环形槽的深度c为0.4-0.6cm,所述齿板左右两侧的侧面与纵向线的夹角d为15°-30°。

优选的,所述齿板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环形槽底部的宽度f为0.2-0.3cm,环形槽顶部的最大宽度为0.4-0.6cm,所述环形槽的深度c为0.4-0.6cm,所述齿板左右两侧的侧面与纵向线的夹角d为15°-30°。

还设计了一种油茶籽壳分离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还包括光辊,所述光辊设置于齿辊侧部并与齿辊间隔设置,且一个所述光辊与一个所述齿辊构成分离单元,还包括机壳,机壳内若有若干组所述分离单元,若干组分离单元并列依次等间隔呈平面或线形排列设置,所述分离单元中的齿辊和光辊与机壳的底部间隔设置。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分离单元中的齿辊和光辊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相邻的光辊与齿辊之间的间距h为0.4-0.6cm。

优选的,所述机壳倾斜设置,且若干个所述分离单元所在的平面通过机壳倾斜后亦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齿辊和光辊分别通过对应端部的轴承安装于机壳上,且位于机壳同一侧的齿辊和光辊的端部伸出至机壳外侧,并在位于机壳外部的齿辊和光辊端部上分别设有齿辊齿轮和光辊齿轮,相邻设置的齿辊齿轮和光辊齿轮啮合,位于最前端齿辊的端部上还设有主动力轮,主动力轮与动力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紧凑,实施中通过齿辊和光辊的配合可对油茶籽、壳进行有效的油茶籽壳分离处理,同时,采用倾斜排列的设置方式可将剥壳后的油茶籽和壳及时的排出并实现有效的分离,避免油茶籽、壳长时间停留在齿辊和光辊之间对油茶籽造成损伤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齿辊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齿辊和光辊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槽及齿板的局部剖面状态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槽及齿板的局部剖面状态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槽及齿板的局部剖面状态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槽及齿板的局部剖面状态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油茶籽壳分离机侧视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油茶籽壳分离机中的齿辊和光辊设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油茶籽壳分离机侧视状态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10为油茶籽壳分离机中的齿辊和光辊动力传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参见图1。

它包括齿辊1,所述齿辊1包括辊体3;所述辊体3上设有若干个沿辊体轴向等间隔排列的环形槽4,相邻两个环形槽4之间的凸棱构成环状的齿板5。

如图4所示,所述齿板5的两侧面呈直边且齿板的顶面为平面;此时,所述环形槽 4的宽度b为0.4-0.6cm,所述齿板5的宽度a为0.4-0.6cm,所述环形槽3的深度c为 0.4-0.6cm。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4。

所述齿板5的截面呈梯形结构;所述环形槽4底部的宽度f为0.2-0.3cm,环形槽4 顶部的最大宽度e为0.4-0.6cm,所述齿板5的最上端宽度为0.4-0.6cm,所述环形槽4 的深度c为0.4-0.6cm,所述齿板5左右两侧的侧面与纵向线的夹角d为15°-30°。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5。

所述齿板5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环形槽4底部的宽度f为0.2-0.3cm,环形槽 4顶部的最大宽度为0.4-0.6cm,所述环形槽4的深度c为0.4-0.6cm,所述齿板5左右两侧的侧面与纵向线的夹角d为15°-30°。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6。

所述齿板5的一侧呈斜面,另一侧呈垂直的直面。

其中斜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5度,且各齿板上的斜面的倾斜方向一致;同时,所述环形槽4最底部的宽度p为0.2-0.3cm,环形槽4顶部的最大宽度o为0.4-0.6cm,所述环形槽4的深度q为0.4-0.6cm,齿板的顶部为平面且宽度n为0.2-0.3cm。

实施例5:一种油茶籽壳分离机,参见图2、图7至图10。

本设计的油茶籽壳分离机它包括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3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油茶籽壳分离用辊杆结构,还包括光辊2,所述光辊2设置于齿辊1侧部并与齿辊间隔设置,且一个所述光辊2与一个所述齿辊1构成分离单元。

具体的,本油茶籽壳分离机它还包括机壳6,机壳6内若有若干组所述分离单元,若干组分离单元并列依次等间隔呈平面或线形排列设置,所述分离单元中的齿辊和光辊与机壳的底部7间隔设置,且若干个所述分离单元中的齿辊和光辊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本设计中相邻的光辊与齿辊之间的间距h为0.4-0.6cm。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倾斜设置,且若干个所述分离单元所在的平面通过机壳倾斜后亦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齿辊2和光辊1分别通过对应端部的轴承安装于机壳6上,且位于机壳6同一侧的齿辊和光辊的端部伸出至机壳外侧,并在位于机壳外部的齿辊和光辊端部上分别设有齿辊齿轮8和光辊齿轮9,相邻设置的齿辊齿轮8和光辊齿轮9啮合,位于最前端齿辊的端部上还设有主动力轮10,主动力轮与动力电机连接。

本油茶籽壳分离机在使用中,动力电机带动主动力轮10转动,并通过主动力轮10 依次带动依次啮合的齿辊齿轮8和光辊齿轮9转动,以此可实现光辊和齿辊的转动,转动时,光辊和齿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油茶籽、壳分离时,剥壳后的油茶籽和壳从最高端处下落光辊和齿辊上,随着光辊和齿辊的转动,壳通过光辊和齿辊之间的间隙向下掉落、油茶籽向前输出,采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任一所述齿板和环形槽可避免环形槽内卡壳的现象,再者,由于倾斜的设置,在油茶籽和壳从最高端在光辊和齿辊上向最低端下落时,壳逐渐的下落至机壳的底部,油茶籽从最低端处掉落,通过上述动作可完油茶籽壳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