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0926发布日期:2020-10-17 00: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豆传输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豆制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把大豆放置到泡料池内进行浸泡,浸泡后需要将浸泡后的大豆运输到下一个工序。但是,大豆经过了长时间浸泡,浸泡大豆的水容易变酸,若不对大豆进行进一步清洗,大豆表面附着的酸液会与大豆一起被研磨制浆,影响豆制品的品质。现有技术通常将清洗后大豆直接放在筛网上进行沥水,沥水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浸泡后的大豆表面附着的酸液和沥水时间长的现象导致的豆制品品质降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沥水装置,包括沥水筐,还包括水管、通风管以及设置在沥水筐下方的水槽,所述沥水筐底面设置有滑轮,所述水槽侧壁上沿上设置有与滑轮对应的滑轮导轨;所述沥水筐的右侧壁与长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长连杆另一端与短连杆的一端铰接,且短连杆另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沥水筐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间隔平行设置有通风管与水管,所述通风管一端延伸到鼓风机且与鼓风机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沥水筐上方的通风管上均匀分布有通风口,位于所述沥水筐上方的水管上均匀分布有喷水口。

工作原理:

上一输料装置将大豆送入沥水筐,向沥水筐上方水管通入清水并通过喷水口将清洗喷洒到沥水筐中的大豆上,对大豆进行清洗,可以除去大豆表面的酸水,提高大豆的品质;之后喷出的清水可以通过沥水筐中筛网的空隙流入水槽中,使厂房保持清洁;当酸液被去除后,停止喷水;然后使用鼓风机向通风管送风,通风管通过通风口将风吹到沥水筐中的大豆上,通风口送出的风可以快速吹干大豆表面多余的水,增加沥水效率;在清洗和风干的同时由电机驱动短连杆,短连杆带动长连杆使沥水筐底壁上的滑轮在水槽上的导轨上产生滑动,大豆在沥水筐中一边滑动一边沥水,滑动增加了沥水框的沥水效率。待沥水筐中的水分沥干后,便继续进行下一工序。

进一步,所述通风口数量为4-6个,可以更好的除去大豆表面的水分。

进一步,所述喷水口数量为4-6个,可以更好的除去大豆表面的酸液。

进一步,所述水槽下方设置一个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延伸到水槽外部,可以将水槽中的水排出,便于清洗水槽。

进一步,所述沥水筐包括上部开口的框体和设置在框体底部的筛网,筛网的空隙可以拦截大豆而滤过水分,不易被杂质堵住影响沥水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沥水筐左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活动隔板,可以快速将沥水筐中的大豆送入接料槽,便于下一工序的进行;位于所述活动隔板的下方的沥水筐壁上设置有一个两侧高中间低的引导板,防止大豆进入接料槽的过程中偏离接料槽。

进一步,所述引导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宽度是沥水筐宽度的1.2-1.5倍,便于收集沥水筐中沥干后的大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鼓风机、通风管以及通风口,可以快速吹干大豆表面多余的水,增加沥水效率;

2.通过设置水管及喷水口,可以将大豆表面的酸液清洗干净,提高大豆品质;

3.设置出料口,可以将大豆送入沥水筐,装置简单,节约成本;

4.电机驱动沥水筐,使沥水框滑动,一边滑动一边沥水,增加了沥水框的沥水效率;

5.设置一个排水口,可以将水槽中的水排出,装置简单,便于清洗水槽;

6.设置有一个接料槽,可以将沥水筐中的大豆送入接料槽,便于下一工序的进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沥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鼓风机、通风管、水管及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管,2-固定支架,3-通风管,4-通风口,5-喷水口,6-沥水筐,61-框体,62-筛网,63-活动隔板,7-引导板,8-接料槽,9-水槽,10-排水口,11-长连杆,12-电机,13-滑轮,14-短连杆,15-导轨,16-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沥水装置,包括沥水筐6,还包括水管1、通风管3以及设置在沥水筐6下方的水槽9,所述沥水筐6底面设置有滑轮13,所述水槽9侧壁上沿上设置有与滑轮13对应的滑轮13导轨15;所述沥水筐6的右侧壁与长连杆11的一端连接,所述长连杆11另一端与短连杆14的一端铰接,且短连杆14另一端与电机12固定连接;所述沥水筐6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的顶部间隔平行设置有通风管3与水管1,所述通风管3一端延伸到鼓风机16且与鼓风机16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沥水筐6上方的通风管3上均匀分布有通风口4,位于所述沥水筐6上方的水管1上均匀分布有喷水口5。

上一输料装置将大豆送入沥水筐6,向沥水筐6上方水管1通入清水并通过喷水口5将清洗喷洒到沥水筐6中的大豆上,对大豆进行清洗,可以除去大豆表面的酸水,提高大豆的品质;之后喷出的清水可以通过沥水筐6中筛网62的空隙流入水槽9中,使厂房保持清洁;当酸液被去除后,停止喷水;然后使用鼓风机16向通风管3送风,通风管3通过通风口4将风吹到沥水筐6中的大豆上,通风口4送出的风可以快速吹干大豆表面多余的水,增加沥水效率;在清洗和风干的同时由电机12驱动短连杆14,短连杆14带动长连杆11使沥水筐6底壁上的滑轮13在水槽9上的导轨15上产生滑动,大豆在沥水筐6中一边滑动一边沥水,滑动增加了沥水框的沥水效率。待沥水筐6中的水分沥干后,便继续进行下一工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通风口4数量为4-6个,可以更好的除去大豆表面的水分。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喷水口5数量为4-6个,可以更好的除去大豆表面的酸液。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所述水槽9下方设置一个排水口10,所述排水口10延伸到水槽9外部,可以将水槽9中的水排出,便于清洗水槽9。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所述沥水筐6包括上部开口的框体61和设置在框体61底部的筛网62,筛网62的空隙可以拦截大豆而滤过水分,不易被杂质堵住影响沥水的效率。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沥水筐6左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活动隔板63,可以快速将沥水筐6中的大豆送入接料槽8,便于下一工序的进行;位于所述活动隔板63的下方的沥水筐6壁上设置有一个两侧高中间低的引导板7,防止大豆进入接料槽8的过程中偏离接料槽8。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引导板7的下方设置有一个接料槽8,所述接料槽8的宽度是沥水筐6宽度的1.2-1.5倍,便于收集沥水筐6中沥干后的大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