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球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4373发布日期:2020-01-07 07:5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球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球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与可可、以及咖啡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深受人们喜爱。传统的茶叶种类很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花茶、黑茶等。不过在中国南方的江门地区出现了一种新茶,名为柑普茶,这种茶需要先将新会柑的果肉去除,然后将云南普洱茶装入新会柑制内作而成。其中,新会柑即为茶球原料的一种,茶球可以用柑橘属类水果、或百香果等作为原料。中国专利201621484057.4公开的无盖茶球中,在茶球容器上设置造型气孔,以便于在晒制过程中上下透气、易于水分与杂质的排出。但目前造型气孔一般是工人手持利器进行打孔,这样一来由于工人操作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就造成茶球在打孔处破裂,并且工人纯手工操作打孔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球打孔装置,其能提高茶球的打孔效率,并且减少茶球在打孔处破裂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球打孔装置,包括:底座、转动手柄、弹性件、下模具、以及上模具;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转动手柄;所述下模具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上模具连接于所述转动手柄,且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相对设置,当所述下模具与所述上模具合模时,所述弹性件适于提供使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分离的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包括支撑杆、连接杆、以及凸模,所述支撑杆沿所述转动手柄的转动方向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连接杆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手柄的转动方向设置,且所述连接杆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第二端与所述凸模连接,所述上模具为凹模,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孔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茶球打孔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的轨迹方向与所述转动手柄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转动手柄适于在所述条形开口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弹簧柱,所述弹簧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弹簧柱上,所述转动手柄上设置有弹簧套,所述弹簧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弹簧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转动手柄连接处距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二端距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一端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二端设置有防滑橡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转动手柄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底座,下模具连接于底座,上模具连接于转动手柄,且上模具与下模具相对设置,需要了解的是,茶球在制作过程中,第一步是需要将茶球原料的果肉去除,所以在茶球的表面上会有一个用于果肉排出的开口,那么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茶球打孔装置进行打孔时,只需要将茶球的开口对着下模具,使茶球的内壁与下模具抵接,然后转动转动手柄,使上模具与茶球的外壁抵接,即这时候下模具与上模具合模了,这样便完成了在茶球上打孔的操作。由于借助了转动手柄,这样一来工人在操作的时候就更加方便,增加了打孔的效率,并且转动手柄在转动的时候,对茶球施加的力是逐渐增大的,打孔时比较平稳不易损伤茶球,而通过上下模具的配合进行打孔,相比于手持利器进行打孔更加稳妥,可以减少茶球在打孔处破裂的可能。另外,通过弹性件提供使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的弹力,即弹性件可以使上下模具自动复位,省去了手动复位的步骤,同样也能提高茶球打孔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球打孔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球打孔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弹簧柱;2、转动手柄;21、弹簧套;3、弹簧;4、下模具;41、支撑杆;42、连接杆;43、凸模;5、上模具;6、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球打孔装置,包括:底座1、转动手柄2、弹性件、下模具4、以及上模具5;转动手柄2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弹性件连接底座1与转动手柄2;下模具4连接于底座1,上模具5连接于转动手柄2,且上模具5与下模具4相对设置,当下模具4与上模具5合模时,弹性件适于提供使上模具5与下模具4分离的弹力。

需要了解的是,茶球在制作过程中,第一步是需要将茶球原料的果肉去除,所以在茶球的表面上会有一个用于果肉排出的开口。那么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茶球打孔装置进行打孔时,只需要将茶球的开口对着下模具4,使茶球的内壁与下模具4抵接,然后转动转动手柄2,使上模具5与茶球的外壁抵接,即这时候下模具4与上模具5合模了,这样便完成了在茶球上打孔的操作。由于借助了转动手柄2,这样一来工人在操作的时候就更加方便,增加了打孔的效率,并且转动手柄2在转动的时候,对茶球施加的力是逐渐增大的,打孔时比较平稳不易损伤茶球,而通过上下模具4的配合进行打孔,相比于手持利器进行打孔更加稳妥,可以减少茶球在打孔处破裂的可能。另外,通过弹性件提供使上模具5与下模具4分离的弹力,即弹性件可以使上下模具4自动复位,省去了手动复位的步骤,同样也能提高茶球打孔的效率。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下模具4包括支撑杆41、连接杆42、以及凸模43,支撑杆41沿转动手柄2的转动方向连接于底座1,连接杆42沿垂直于转动手柄2的转动方向设置,且连接杆42第一端与支撑杆41连接,连接杆42第二端与凸模43连接,上模具5为凹模,凸模43与凹模相对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当茶球需要在侧壁上打孔时,可以将茶球的开口对准凸模43,然后将连接杆42置于茶球内部,这样一来就能非常方便的使茶球的内侧壁与凸模43抵接,从而在茶球的侧壁上打出孔来。

优选地,底座1上设置有转动支架,转动支架上开设有转动孔,转动手柄2的第一端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转动孔可转动连接。即转动手柄2具体是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与底座1的可转动连接的。

优选地,茶球打孔装置还包括限位件6,限位件6连接于底座1,限位件6上开设有条形开口,条形开口的轨迹方向与转动手柄2的转动方向相同,转动手柄2适于在条形开口内转动。通过设置限位件6,以及在限位件6上开设条形开口,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转动手柄2在转动时,不容易偏离,从而能保证上模与下模能准确的合模,保证本实用新型茶球打孔装置使用的可靠性。

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3,底座1上设置有弹簧柱11,弹簧3的第一端套设在弹簧柱11上,转动手柄2上设置有弹簧套21,弹簧3的第二端设置在弹簧套21内。即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转动手柄2向着底座1转动,使弹簧3被压缩,打完孔后,工人只需要松手,转动手柄2就会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自动复位到转动前的位置。

优选地,弹性件与转动手柄2连接处距转动手柄2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转动手柄2的第二端距转动手柄2的第一端的距离。通过这样可以使得转动手柄2的第二端到转动手柄2的第一端的力臂更长,这样一来在转动的时候就能更加省力。

优选地,转动手柄2的第二端设置有防滑橡胶。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可以避免工人在操作的时候转动手柄2的第二端在手中打滑。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