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544发布日期:2019-07-19 22:0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薯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等,常被加工成各类食品。由于红薯生长在土里,所以在红薯收获时,其表面难免沾染泥土、砂石等杂质,因此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清洗。然而通过人工清洗的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不高。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清洗红薯的设备,以代替采用人工清洗红薯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红薯清洗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开有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壳体、设置于壳体下端的废水收集箱、设置于壳体内的传送装置和喷淋装置,壳体底部开有与废水收集箱相连的出水口,其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辊和电机,传送辊沿入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设置,传送辊的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上;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器、储水箱和水泵,喷淋管设置于传送辊的上方,并沿入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均匀设置,水泵连接于喷淋管与储水箱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辊包括转动轴和传递板,所述传递板安装于转动轴上,并沿转动轴周向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传递板之间设置有清洁刷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刷头沿转动轴的轴向设置有多块,相邻清洁刷头之间成一定间隔等距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刷头为海绵刷头或丝瓜络刷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递板上开有条状的滤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滤水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面朝出水口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红薯清洗装置能够连续清洗红薯,清洗效率高,清洗效果好,降低了红薯清洗的人力消耗,减少了清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递辊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入料口-11;出料口-12;接料斗-13;出水口-14;废水收集箱-2;传送辊3;转动轴-31;传递板-32;清洁刷头-33;电机-4;喷淋器-5;储水箱-6;水泵-7;滤水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包括两端分别开有入料口11和出料口12的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下端的废水收集箱2、设置于壳体1内的传送装置和喷淋装置,壳体1底部开有与废水收集箱2相连的出水口14,其中:

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辊3和电机4,传送辊3沿入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设置,传送辊3的一端与电机4相连,另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壳体1上;

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器5、储水箱6和水泵7,喷淋管5设置于传送辊3的上方,并沿入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均匀设置,水泵7连接于喷淋管5与储水箱6之间。

传送辊3包括转动轴31和传递板32,传递板32安装于转动轴31上,并沿转动轴31周向均匀分布,传递板32上开有条状的滤水孔。在相邻传递板32之间设置有清洁刷头33,清洁刷头33沿转动轴31的轴向设置有多块,相邻清洁刷头33之间成一定间隔等距设置。清洁刷头33可优选为海绵刷头或丝瓜络刷头,这两种材质的刷头不但清洗能力强,而且对红薯表面的伤害较小。

出水口14处设置有滤水板8,能够防止红薯不慎掉入废水收集箱中。

入料口处11设置有接料斗13,能够更方便的朝设备内添加红薯。

壳体1的底面朝出水口14倾斜,能够促使清洗过后的水朝废水收集箱中流动汇集,避免淤积在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需要清洗的红薯由接料斗13加入至清洗装置内,电机4带动传送辊3转动,红薯随着传送辊3的转动方向移动,水泵7将储水箱中的水由喷淋管5排出,对红薯进行冲洗。同时传送辊3上的传递板32能够带动红薯翻滚,清洁刷头33能够对红薯表面进行刷洗,最后清洗完毕的红薯由出料口12送出,清洗的废液经过出水口14汇集到废水收集箱2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