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炒货机的充分式翻炒转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7612发布日期:2020-02-04 09:1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炒货机的充分式翻炒转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炒货机的充分式翻炒转筒。



背景技术:

炒货是指植物果实经过晾晒,烘干,油炸等加工方法制成的供人们闲暇时食用的一类休闲食品。过去,人们通常使用人工翻炒的方式进行炒制,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导致炒货质量参差不齐。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系列的炒货机,通常是通过电机带动内部叶片在炒制锅炉内部转动以翻转食材进行炒制,且在现有的炒货机中,需要在炒制锅炉内添加翻炒介质,如砂等,将翻炒介质炒热后再放入食材以使得食材受热均匀,炒制完成后需先将翻炒介质去除,再将食材另外取出,使得食材炒制效率低下,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炒货机的充分式翻炒转筒,可以在不添加翻炒介质的情况下对食材进行充分翻动,使食材受热均匀,提高炒制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炒货机的充分式翻炒转筒,包括筒体和螺旋叶片;筒体为圆台形,筒体半径小的一端为进料口,半径大的一端为出料口;螺旋叶片的端部位于筒体的出料口的一端,边缘沿筒体内壁螺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叶片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至少为筒体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叶片的宽度从进料口到出料口方向依次递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螺旋叶片为两块,两块螺旋叶片沿筒体的旋转面呈180度旋转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筒体的出料口一端设置有与螺旋叶片的端部连接的挡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筒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向外部延伸形成凸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凸沿与筒体连接处成型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筒体之间形成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台形的筒体设计,使得转筒底部形成一高一低的倾斜结构,并将进料口设置在底部较高一端,出料口设置在底部较低一端,使得食材从转筒进料口一端翻滚至出料口一端,转筒正向旋转时,食材被固定在转筒内壁上的螺旋叶片带至高处,并沿着螺旋叶片从转筒出料口一端滑落至进料口一端,随后经重力作用再次从转筒进料口一端翻滚至出料口一端,形成三角循环,对食材进行充分翻动,使得食材受热均匀,无需添加翻炒介质,提高了炒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分式翻炒转筒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分式翻炒转筒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分式翻炒转筒的轴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分式翻炒转筒的正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叶片的展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分式翻炒转筒的左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分式翻炒转筒附加凸沿和环形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筒体,2、螺旋叶片,3、挡片,4、凸沿,5、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水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炒货机的充分式翻炒转筒,包括筒体1和螺旋叶片2;筒体1为圆台形,筒体1的两圆台面半径不一,半径较小的一圆台面上设置有进料口,半径较大的一圆台面上设置有出料口;螺旋叶片2的端部位于靠近出料口的一端,边缘沿筒体内壁螺旋设置。通过将筒体1设计成圆台形,使得转筒底部形成一高一低的倾斜结构,使得食材从筒体1进料口一端翻滚至出料口一端,筒体1正向旋转时(根据图示螺旋叶片的设置方向,以进料口方向为主视方向,转筒顺时针旋转为正向旋转,转筒逆时针旋转为逆向旋转),食材沿着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的螺旋叶片2从筒体1出料口一端滑落至进料口一端,随后经重力作用再次从筒体1进料口一端翻滚至出料口一端,形成三角循环,对食材进行充分翻动,使得食材受热均匀,无需添加翻炒介质,提高了炒制效率。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螺旋叶片2一侧与筒体1的内壁始终贴合连接,中间不存在缝隙,以此形成特殊的搅拌形状,筒体1正向旋转时,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的螺旋叶片2将食材从筒体1出料口一端带至最高处,随后沿螺旋叶片2滑落至进料口一端,然后经重力作用再次从筒体1进料口一端翻滚至出料口一端,形成三角循环;筒体1逆向旋转时,食材沿螺旋叶片2从筒体1出料口自动倒出,无需将筒体1倾斜,提高了取料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螺旋叶片2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至少为筒体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当然,螺旋叶片2设置在筒体1的内壁上,不会延伸超出筒体1。螺旋叶片2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是指如图4进行侧视时的投影长度,而非螺旋叶片2的实际长度。当螺旋叶片2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筒体1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时,食材可沿螺旋叶片2滑落至筒体1的进料口处,最大程度的延长食材翻滚距离,充分翻动食材。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5所示,螺旋叶片2的宽度从进料口到出料口方向依次递增,避免食材沿螺旋叶片2滑落至筒体1进料口一端时在中途掉落,从而影响翻炒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6所示,螺旋叶片2可设置为两块,沿筒体1的旋转面呈180度旋转对称设置。筒体1的旋转面,是以筒体1进料口方向为主视方向所看到的面。螺旋叶片2沿筒体1的旋转面呈180度旋转对称设置,可无缝衔接翻炒工序,并增加翻动次数,使食材翻炒更均匀。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6所示,筒体1的出料口一端设置有与螺旋叶片2的端部连接的挡片3,以防止翻炒过程中,食材从筒体1的出料口掉落。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筒体1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向外部延伸形成凸沿4,以在采用某些动力装置旋转筒体1时,方便支撑筒体1。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筒体1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外延形成的凸沿4与筒体1连接处成型有环形凸起5,环形凸起5与筒体1之间形成凹槽,加固凸沿4与动力装置的连接,以防止筒体1因旋转幅度太大而从动力装置上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