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大麦若叶的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79544发布日期:2020-07-31 21:50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大麦若叶的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得到的固体饮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口感,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大麦若叶是大麦生长到20-30公分的幼苗,富含天然维生素、叶绿素、食物纤维、活性酵素、矿物质以及多种活性成分,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转羟酶等20多种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改善细胞营养的作用,可全面增强体质和提高肌体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大麦若叶粉是纯天然食物,是一种碱性食物,无任何有害的副作用,能强化我们正常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抵制致癌细胞的产生,有效地阻断致癌细胞转型与恶化。而且,大麦若叶粉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减轻胰腺负担,是糖尿病人及高血脂患者的食用佳品。同时由于大麦若叶粉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其对调节肠胃功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大麦若叶粉主要是通过大田种植大麦苗,当大麦苗高20-30cm时采收地上部分,经过清洗、晾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得,或者经过清洗、甩干、湿法粉碎提取、过滤、滤液浓缩、喷雾干燥而得到大麦若叶青汁粉。

由于大麦若叶粉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大麦若叶粉或大麦若叶青汁粉固体饮料。

cn106879902a提供了一种大麦苗粉固体饮料,除了大麦苗粉外,还包括海带粉、西兰花粉、香菇粉、柠檬果粉、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等,此固体饮料食用时口感较差,有苦涩味,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口感,不得不加入一些矫味剂,冲调时还要添加果汁或奶制品。

cn105077029a涉及一种富锌大麦苗晚餐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配方中包含大量的菌菇酵素粉、水果酵素粉、大米粉、熟坚果碎等,由于是代餐粉,大麦苗粉在其中所占质量较少,而且富锌大麦苗培育较为麻烦。

cn101214079a公开了一种大麦嫩苗固体饮料及其生产工艺,其中包括大麦嫩苗粉、大麦芽粉、螺旋藻、黄原胶、蔗糖酯、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无定形二氧化硅等,为了解决产品的口感细腻、冲调性问题,配方和工艺非常复杂,使用到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乳化剂和稳定性,效果也不是特别好。

cn107279743a描述了一种大麦若叶青汁粉及其制备方法,将大麦若叶和猕猴桃果肉低温榨汁,加入稳定剂,均质处理,真空干燥,碾碎,气流粉碎等,最终得到青汁粉,在此过程中要用到高耗能的真空冷冻干燥过程,而且要将最终青汁粉粉碎至1000-1600目的粉末,能耗很高,最终产品溶解时容易结团。

总的来说,利用大麦若叶粉(也称“大麦苗粉”,“大麦嫩苗粉”,“大麦青汁粉”等)作为主要原料的固体饮料较多,但这些固体饮料配方或工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或者口感不佳,存在口感粗糙不细腻、青草味(草腥味)较浓;或者冲调性不好,冲调时易结块,搅拌均匀后易迅速沉淀分层等缺陷。消费者体验感较差。而且这些固体饮料的口感与冲调性往往互为矛盾,为了使固体饮料口感细腻,要求大麦若叶粉粒径尽量细,往往要求粒径在10微米左右,而细的粒径对固体饮料的冲调性不利,冲调时易结块、粘结,而且要达到这么小的粒径,对粉碎的要求和能耗都很高;粗的粒径虽然有利于冲调时分散,但冲调后的饮料静置时易分层,口感也不好。

先前技术中为了解决大麦若叶固体饮料口感上草腥味的问题,一般通过添加其它果汁粉或矫味剂的方式,同时通过降低大麦若叶粉的细度来克服口感粗糙的缺陷,而且往往要求大麦若叶粉的粒径在10微米(1250目)左右才能消除口腔中粗糙感。但如果大麦若叶粉的粒度细至10微米,一方面要达到此粒度能耗很高,另一方面其在溶解冲调时由于表面张力等作用很容易结团,搅拌时也易粘附在搅拌棒和杯壁上,造成饮用上的不便。

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含大麦若叶粉的固体饮料,能同时满足具有良好口感,特别是没有粗糙感,以及具有良好冲调性能两个条件,从而使消费者具有良好的消费体验,本发明正是基于这个目的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麦若叶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固体饮料中除大麦若叶粉外,还含有利于肠道健康的菊粉、魔芋粉等,为了克服大麦若叶固体饮料冲调后口腔中粗糙感,以及冲调时易结块、粘壁等缺陷,先将固体饮料配方中部分组分预先混合制粒,再与其它组分混合成最终产品。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产品易于冲调,溶解快,不分层,而且口感细腻润滑,具有良好的消费体验感。

为了克服先前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大麦若叶的固体饮料及其工艺,其中添加了一定量的菊粉、魔芋粉,并经造粒步骤,得到的固体饮料易冲调,不会结团和粘壁,且冲调后不易分层,口感佳,细腻且无青草腥味。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含大麦若叶的固体饮料,所述固体饮料包括如下组分:大麦若叶微粉15-60wt.%,木糖醇颗粒10-50wt.%,抹茶粉5-20wt.%,菊粉1-10wt.%,魔芋粉0.5-4.0wt.%,二氧化硅0.2-3.0wt.%,三氯蔗糖0.1-3.0wt.%。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含大麦若叶的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大麦若叶微粉、菊粉、魔芋粉、抹茶粉混合后进行湿法造粒,以得到造粒粉;b)将步骤a)中的所述造粒粉干燥后通过20目筛,以得到整粒;以及c)将步骤b)中的所述整粒与木糖醇颗粒、三氯蔗糖、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分装后得到固体饮料。优选地,所述大麦若叶微粉的粒径为15-50微米。

菊粉是植物中储备性多糖,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几乎不被胃酸消解和消化,只有在结肠被有益微生物利用,从而改善肠道环境,所以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肠道健康,防止便秘功效,另外还有控制血脂、降低血糖、促进矿物质吸收等功能。同时由于菊粉中果糖含量丰富,口感清凉,与木糖醇复合使用时能显著降低大麦若叶微粉带来的粗糙感。市场上菊粉粒径一般在70-420微米之间。

魔芋粉也称为“魔芋微粉”、“纯化魔芋粉”、“纯化魔芋微粉”等,具有降脂、降糖、防癌、通便等功效。魔芋粉中含有的葡甘聚糖,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体积可膨胀80-100倍,食后不易被消化吸收,并能吸附胆固醇和胆汁酸,对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作有一定效用。魔芋粉(粒径一般小于125微米)易于造粒,溶解后粘度大,水溶液稳定性好,不易分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润滑爽口的感觉,这些对大麦若叶粉的水分散液的稳定性和口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抹茶是迄今为止,最新鲜、最营养的一种茶品。因其天然的鲜绿色泽,增强消费欲望,而且其有着天然的清香,很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上抹茶粉的粒径一般在80-250微米之间。

将大麦若叶微粉、菊粉、魔芋粉、抹茶粉混合后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湿法造粒,湿法造粒时的润湿剂为乙醇水溶液,粘合剂为魔芋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或减少上述少量的粘合剂的引入影响终产品固体饮料的口感,可以将部分魔芋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溶于乙醇水溶液中用作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的浓度在1-15wt.%之间。

将上述物料湿法造粒后烘干,过20目筛整粒后与颗粒木糖醇、三氯蔗糖、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分装后得固体饮料成品。整个操作在d级洁净区中进行,防止了微生物污染。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菊粉与木糖醇、抹茶粉、魔芋粉以一定的量配合使用能有效地消除大麦若叶微粉的粗糙感和青草腥味,反而有一种细腻、润滑、清香的感觉,三氯蔗糖的加入使固体饮料溶液甜度适中,口感很好。而且将大麦若叶微粒、菊粉、魔芋粉等预先湿法造粒,后与颗粒木糖醇、三氯蔗糖、二氧化硅混合,能保证终产品固体饮料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溶解分散很快,而且溶解时不会成团和粘壁。更进一步地,菊粉和魔芋粉的加入,它们溶解后加大了溶液的粘度,具有一定的溶液稳定效果,从而使溶解分散后的饮料不容易由于沉降而分层。因此,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易冲调,不会结团和粘壁,且冲调后不易分层,口感佳,细腻且无青草腥味。这些优点使得本发明中的终产品固体饮料具有良好的消费体验。本发明中所有物料为市场可以采购到的常规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制作工艺:将大麦若叶微粉(粒径15微米)、抹茶粉(市售粒径80-250微米)、菊粉(市售粒径70-420微米)、部分魔芋粉(0.07kg,市售粒径小于125微米)混合均匀,另外将0.05kg魔芋粉溶解于500g75%乙醇中作为粘结剂溶液,经过湿法制粒,干燥,过20目筛整粒;再与颗粒木糖醇(市售食品级)、二氧化硅(市售食品级)、三氯蔗糖(市售食品级)混合均匀,经分装后得固体饮料。整个操作在d级洁净区操作。

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冲调性好,不结团,不粘壁,不会迅速分层,口感非常细腻润滑,无不良后感,有自然清香,体验感较好。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实施例2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制作工艺:将大麦若叶微粉(粒径50微米)、抹茶粉(市售粒径80-250微米)、菊粉(市售粒径70-420微米)、魔芋粉(市售粒径小于125微米)混合均匀,另外将0.03kg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于3000g75%乙醇中作为粘结剂溶液,经过湿法制粒,干燥,过20目筛整粒,再与颗粒木糖醇(市售食品级)、二氧化硅(市售食品级)、三氯蔗糖(市售食品级)混合均匀,经分装后得固体饮料。整个操作在d级洁净区操作。

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冲调性好,不结团,不粘壁,不会迅速分层,口感较丰满,无不良后感,有自然清香,体验感好。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实施例3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制作工艺:将大麦若叶微粉(粒径25微米)、抹茶粉(市售粒径80-250微米)、菊粉(市售粒径70-420微米)、魔芋粉(市售粒径小于125微米)混合均匀,另外将0.5k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于2800g75%乙醇中作为粘结剂溶液,经过湿法制粒,干燥,过20目筛整粒,再与颗粒木糖醇(市售食品级)、二氧化硅(市售食品级)、三氯蔗糖(市售食品级)混合均匀,经分装后得固体饮料。整个操作在d级洁净区操作。

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冲调性好,不结团,不粘壁,不会迅速分层,口感较丰满,无不良后感,有自然清香,体验感好。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实施例4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制作工艺:将大麦若叶微粉(粒径35微米)、抹茶粉(市售粒径80-250微米)、菊粉(市售粒径70-420微米)、魔芋粉(市售粒径小于125微米)混合均匀,另外将0.5kg甲基纤维素溶解于3300g70%乙醇中作为粘结剂溶液,经过湿法制粒,干燥,过20目筛整粒,再与颗粒木糖醇(市售食品级)、二氧化硅(市售食品级)、三氯蔗糖(市售食品级)混合均匀,经分装后得固体饮料。整个操作在d级洁净区操作。

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冲调性好,不结团,不粘壁,不会迅速分层,口感较丰满,无不良后感,有自然清香,体验感好。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实施例5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制作工艺:将大麦若叶微粉(粒径45微米)、抹茶粉(市售粒径80-250微米)、菊粉(市售粒径70-420微米)、魔芋粉(市售粒径小于125微米)混合均匀,另外将0.03k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解于600g50%乙醇中作为粘结剂溶液,经过湿法制粒,干燥,过20目筛整粒,再与颗粒木糖醇(市售食品级)、二氧化硅(市售食品级)、三氯蔗糖(市售食品级)混合均匀,经分装后得固体饮料。整个操作在d级洁净区操作。

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冲调性好,不结团,不粘壁,不会迅速分层,口感较丰满,无不良后感,有自然清香,体验感好。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实施例6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制作工艺:将大麦若叶微粉(粒径15微米)、抹茶粉(市售粒径80-250微米)、菊粉(市售粒径70-420微米)、魔芋粉(市售粒径小于125微米)混合均匀,另外将0.03k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产自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型号:lh21)溶解于300g30%乙醇中作为粘结剂溶液,经过湿法制粒,干燥,过20目筛整粒,再与颗粒木糖醇(市售食品级)、二氧化硅(市售食品级)、三氯蔗糖(市售食品级)混合均匀,经分装后得固体饮料。整个操作在d级洁净区操作。

本发明得到的固体饮料冲调性好,不结团,不粘壁,不会迅速分层,口感较丰满,无不良后感,有自然清香,体验感好。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比较实施例7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各种辅料为市售,工艺为按先前文献,将各主料和辅料直接混合后包装。得到的产品易分层,青草味较浓,口感不佳。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比较实施例8

一种含大麦若叶微粒的固体饮料,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各种辅料为市售,工艺为按先前文献,将各主料和辅料直接混合后包装。得到的产品溶解时很容易结团,不易分散,溶解后放置2小时分层。此固体饮料的冲调性能和口感评价见表1。

表1各产品的溶解性和口感评价

本发明通过上面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殊实例和实施方案。在这里包含这些特殊实例和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帮助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实践本发明。任何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很容易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因此本发明只受到本发明权利要求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其意图涵盖所有包括在由附录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备选方案和等同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