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8954发布日期:2019-05-17 20:53阅读:10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粗糠树为紫草科厚壳树性下植物,其果实又称为野枇杷,经加工后可作为药食两用食品,民间用以缓解咽炎、咳嗽等疾病。在野枇杷产地之一的湖南衡阳地区,人们通常会将野枇杷鲜果煮粥,用作食疗,也常把果实采收后制成果干,果干呈棕黑色,煮水作茶,茶色棕黄,味清香微甘,具有润喉止咳的作用,民间常用以治疗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咳嗽、哮喘等病。

野生枇杷,个头小,鲜果直接烘干后打碎处理,几乎没有营养价值,没有热处理,黄酮提取不出来,可以缓解咽炎、咳嗽等疾病,特别是对雾霾天以及抽烟地区的人士非常有效。四种加工方式(鲜果、蒸果、干制鲜果、干制蒸果)对野枇杷样品总多酚、总黄酮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蒸制加热后的野枇杷鲜果具有最高的多酚含量及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加热处理能减少后续干燥过程中酚类物质的损失。现有两种加热方法:烫和蒸对野枇杷样品的作用,经热处理后野枇杷鲜果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使野枇杷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保留较好,营养成分损失较小的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优质野枇杷鲜果,清洗并沥干水分;

2)将野枇杷鲜果在-40℃~-35℃温度条件下冷冻60~120分钟;

3)将冷冻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解冻,完全解冻后,隔水蒸4~6分钟;

4)将蒸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在55℃~65℃温度条件下烘干70~75小时;

5)将烘干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用高分子料理机打碎;

6)将打碎后的野枇杷鲜果通过包装机准确称量包装,即得野枇杷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2)中,将野枇杷鲜果在-40℃温度条件下冷冻90分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3)中,隔水蒸5分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4)中,在60℃温度条件下烘干72小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5)中,用高分子料理机打碎成80~150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6)中,包装机为超声波包装机。

所述的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在总多酚和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使野枇杷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保留较好,营养成分损失较小,不含激素及化学合成类药物,保健效果较好,经实验研究证实有效,未发现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优质野枇杷鲜果,清洗并沥干水分;

2)将野枇杷鲜果在-40℃温度条件下冷冻60分钟;

3)将冷冻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解冻,完全解冻后,隔水蒸4分钟;

4)将蒸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在55℃温度条件下烘干70小时;

5)将烘干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用高分子料理机打碎成80目;

6)将打碎后的野枇杷鲜果通过超声波包装机准确称量包装,即得野枇杷茶。

实施例2

一种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优质野枇杷鲜果,清洗并沥干水分;

2)将野枇杷鲜果在-35℃温度条件下冷冻120分钟;

3)将冷冻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解冻,完全解冻后,隔水蒸6分钟;

4)将蒸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在65℃温度条件下烘干75小时;

5)将烘干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用高分子料理机打碎打碎成150目;

6)将打碎后的野枇杷鲜果通过超声波包装机准确称量包装,即得野枇杷茶。

实施例3

一种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优质野枇杷鲜果,清洗并沥干水分;

2)将野枇杷鲜果在-40℃温度条件下冷冻90分钟;

3)将冷冻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解冻,完全解冻后,隔水蒸5分钟;

4)将蒸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在60℃温度条件下烘干72小时;

5)将烘干后的野枇杷鲜果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冷却,完全冷却后,用高分子料理机打碎成120目;

6)将打碎后的野枇杷鲜果通过超声波包装机准确称量包装,即得野枇杷茶。

野生枇杷果的分离实验:在果皮、果肉和果核中,果皮的黄酮和植物多酚含量是最高的,并且在氮气环境下提取营养成分比空气中更高,空气中糖苷更衣氧化。

采用四种加工方式(鲜果、蒸果、干制鲜果以及干制蒸果)实验对样品中总黄酮的影响,干制蒸果是干制鲜果的3倍;说明干燥过程会降低原料中总黄酮含量;鲜果是否经过加热处理能更好地保护干燥阶段中原料中总黄酮含量,经过蒸制处理后的干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仅降低了30%,而未经加热直接干燥则使总黄酮损失了70%。

可以发现,经过加热处理后的粗糠树果总酚含量更高,蒸制鲜果为鲜果的1.9倍,而干制蒸果为干制鲜果的3倍,说明经热处理后果实中总酚含量更高。同时,未经热处理的干燥过程使总酚含量下降了58%,而经过蒸制处理后的干燥过程中总酚含量降低了32%,说明热处理能减少干燥过程中样品总酚的损失。

通过与总分酚总黄酮含量的对比,发现经过干燥过程后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有所降低,而未经加热处理直接干燥的野枇杷果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有很大损失。而经过热处理后的野枇杷果具有最高的总酚总黄酮以及最强的抗氧化活性。

蒸气加热5分钟总酚含量达到最高值为5250mg,抗氧化活性达到了3310,蒸汽处理不同时间野枇杷果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热处理使组织中多酚氧化酶失活。另一方面,加热时间过长会导致野枇杷果中水溶性的化合物溶出,尤其是在烫漂过程中,而蒸汽蒸制过程则可以避免这一影响。

经实验发现:鲜果沸水烫3分钟或者隔水蒸5分钟,总植物多酚含量比直接原料加工提高了2.6倍,经过高温热处理使组织氧化酶先失去活性,再提取破碎,保护不催化氧化,加热时间过长,营养成分损失很大,沸水烫3分钟后冷却、干燥,在冷却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很大,因此摒弃。

该野枇杷茶的制作工艺,使野枇杷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保留较好,营养成分损失较小,不含激素及化学合成类药物,保健效果较好,经实验研究证实有效,未发现毒副作用。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