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4612发布日期:2019-07-24 08:3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小米发糕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米是健康食品,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品也可磨成粉,制成糕点,美味可口。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9.2%~14.7%,脂肪3.0%~4.6%及维生素,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首位。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类型的小米中变动很大,一般介于5%~20%之间,平均为10%~12%。小米中蛋白质的质量常优于小麦、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低。小米具有防治消化不良、泛胃、呕吐的功效。小米特有的滋阴养血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色氨酸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具有调节睡眠的作用。小米的另一特点它的各种营养成分均易于被人体吸收消化率达90%以上。小米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高的天然食品,其健胃益脾、补血降压、抗衰强身、延年益寿之独林功效,将成为21世纪食品─功能性食品的良好基料。

黄豆中的亚油酸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的良好食品。而且黄豆中的大豆蛋白质和豆固醇能明显地改善和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同时,黄豆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可有效保持血管弹性、健脑和防止脂肪肝形成。黄豆中富含皂角苷、蛋白酶抑制剂、异黄酮、钼、硒等抗癌成分,对前列腺癌、皮肤癌、肠癌、食道癌等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抑制作用;黄豆中的皂甙类物质能降低脂肪吸收功能,促进脂肪代谢。此外,黄豆内还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无机盐。黄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最优质的可达50%左右,属于完全蛋白,其中赖氨基酸含量较多,每一百克黄豆中约含铁质35.8毫克,含磷418毫克,还有维生素A、B、B2、D、E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黄豆不含胆固醇,并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黄豆中还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它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黄豆被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与提高,饥不择食的年代已成为历史,人们在膳食习惯与结构上有了明显改观。人类对食物有三个层次的需求,首先是吃饱,然后才是吃好,当这两个需求得到保障后,就希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要求所吃食品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小米含有的蛋氨酸较丰富,赖氨酸很少,大豆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较多,但蛋氨酸却较少,小米与大豆搭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因此营养平衡型小米发糕的开发对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增加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米发糕。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出采用该小米发糕的制备方法。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米发糕,所述小米发糕采用小麦粉、小米粉和不去渣豆浆制备而成,所述不去渣豆浆采用黄豆和水制备而成,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的质量比为100~160:50~70:20~25。

可选的,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的质量比为120~150:55~65:22~25。

本发明提出该小米发糕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米粉:将小米粉碎至70~100目;

(2)按比例称量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

(3)制备不去渣豆浆:将黄豆浸泡8~12小时后去皮,按照黄豆和水的质量比为1:4.5~5.5放入豆浆机中搅打5~10min得到所述不去渣豆浆,优选的,豆浆机的转速为12000~15300r/min;

(4)和面:将小麦粉、小米粉和豆浆混合,并加入干酵母搅拌得到面糊;

(5)发酵:发酵温度为34~36℃,发酵时间为2~3h;

(6)成型:加入小苏打,然后将面糊放入容器中成型;

(7)醒发;24~26℃静置15~30min;

(8)蒸制,即得所述小米发糕。

可选的,在步骤(4)中,干酵母的添加量为小麦粉、小米粉和豆浆的混合物质量的0.5~0.7%,优选0.6%,搅拌时间为8~15min。

可选的,在步骤(5)中,发酵后的面糊的体积是发酵前的至少1.9倍,且表面有气孔。

可选的,在步骤(6)中,小苏打的添加量为所述面糊质量的0.5~0.7%,优选0.6%。

可选的,在步骤(7)中,醒发后的面糊体积为原体积的至少1.9倍。

可选的,在步骤(8)中,蒸制的时间为12~20分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的小米发糕不仅最大限度的添加了黄豆,并且感官评价良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小米发糕,采用小麦粉、小米粉和不去渣豆浆制备而成,不去渣豆浆采用黄豆和水制备而成。小米含有的蛋氨酸较丰富,赖氨酸很少,大豆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较多,但蛋氨酸却较少,小米与大豆搭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赖氨酸是谷物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降低了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因此,在发糕中同时添加小米和大豆,可使发糕的营养成分大大提高。

众所周知,发糕由于其含水率高、气孔多,对发酵效果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发面蒸制品,例如馒头、花卷等,要高的多。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要制备同时含有小米和黄豆成分的发糕,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当在小麦粉中添加小米粉后,由于小米粉中不含面筋蛋白质,因此添加小米粉后发酵性能就较纯小麦粉有所降低,当进一步添加黄豆后,由于黄豆中含有的油脂和蛋白质影响面筋网络的形成,使面团的发酵性能进一步降低,同时使面团的其他品质受到影响。同时黄豆中还含有其他成分,例如多酚和植酸物质等物质也会对发酵性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如果要制备同时含有小米和黄豆的发糕,在实际制作中是很困难的。而本发明创新性的改进了发糕原料的处理方式,采用将黄豆处理成不去渣豆浆的形式添加,不去渣的豆浆所含的营养成分更多,除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豆渣中的食物纤维,食物纤维有预防肠癌及减肥的功效,营养价值更高,制作成豆浆进行和面,增加了豆与酵母菌接触的表面积,更加有利于酵母菌的利用,因此可以大大改善发酵效果,并且可以大大提高黄豆的添加量。发明人过多次实验,发现在制作发糕时,如果利用黄豆粉直接进行和面发酵,要达到较好的发酵效果,黄豆的添加量最多为总量的8%,并且当达到8%后,发糕的组织结构已经较差,难以满足人们对口味的需求。并且用生的黄豆粉蒸制的发糕豆腥味比用豆浆蒸制出来要大。为了兼顾口味和营养,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不出渣的豆浆和面,黄豆的添加量可达到了10%以上,不出渣的豆浆最大限度保存了黄豆的营养,黄豆用量的增加更有利于小米发糕产品的营养互补作用的发挥。

本发明实施例小米发糕的原料中,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的质量比为100~150:50~65:20~22。随着小米粉用量的增加,发糕外观颜色逐渐变为金黄色,小米香味渐渐出来。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小米发糕采用不去渣豆浆和面,因此,小米粉用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发糕变得不松软,细腻度下降,口感粗糙;发糕的气孔大而不均匀。从营养方面说,小米含量越多越好,但从口感、色泽、硬度等方面综合品质考虑,小米粉的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本发明实施例在兼顾口感的前提下,摸索出小米粉添加的最大限度。随着小麦粉的增加,发糕的发酵性能变好,但小米和黄豆特有的香味逐渐减弱。因此为了让小米发糕保留住小米和黄豆特有的香味,并且使营养价值不降低,小麦粉的添加量也不能超过一定限度。随着不去渣豆浆用量的增加,黄豆特有的豆香味逐渐增加,随着不去渣豆浆中黄豆含量的增加蒸出的发糕蓬松程度降低,气孔变小且不均匀,光滑的表面也变得有塌陷。这是因为黄豆中含有的油脂和蛋白质影响面筋网络的形成,使面团的发酵性能降低,黄豆中的多酚和植酸物质使发糕略带苦味、涩味。因此为了使发糕的口感更加良好,黄豆用量也不能超过一定限度。

进一步优选的,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的质量比为120~150:60~65:22,更优选的,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的质量比为120~150:65:22,最优选的,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的质量比为130:65:22。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该小米发糕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小米粉:将小米粉碎至70-100目;

(2)按比例称量小麦粉、小米粉和黄豆;

(3)制备豆浆:将黄豆浸泡8~12小时后去皮,按照黄豆和水的质量比为1:4.5~5.5放入豆浆机中搅打5~10min得到所述豆浆,优选的,豆浆机的转速为12000~15300r/min;

优选的,黄豆和水的质量比为1:4.8~5.2,更优选的,黄豆和水的质量比为1:5;此处黄豆的重量为泡发后黄豆的重量;

(4)和面:将小麦粉、小米粉和豆浆混合,并加入干酵母搅拌得到面糊;

(5)发酵:发酵温度为34~36℃,发酵时间为2~3h;

(6)成型:加入小苏打,然后将面糊放入容器中成型;

(7)醒发;24~26℃静置15~30min;

(8)蒸制,即得小米发糕。

为了最大限度保存豆浆中的营养,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不去渣豆浆制备小米发糕,为了保证小米发糕的口感以及发酵性能,对豆浆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豆浆不出渣,为了保证口感,将黄豆浸泡去皮后再制备豆浆,黄豆皮中有大量的粗纤维,蛋白质含量低,且不易打碎,如连皮制备豆浆会影响小米发糕的口感,且去皮对营养价值的损失有限。其次,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黄豆与水的比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果水过多不利于黄豆用量的筛选;水太少,不利于豆浆的制备。最后,本发明选用了高速豆浆机对黄豆进行搅打,转速高的豆浆机打出来的豆浆更为细腻,增加了豆与酵母菌接触的表面积,更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改善对小米发糕的发酵效果。

可选的,在步骤(4)中,干酵母的添加量为小麦粉、小米粉和豆浆的混合物质量的0.5~0.7%,优选0.6%。如果干酵母添加量过小则发酵不完全,添加量过大则发酵过度,体积变小,产生大量酸味,不利于最终产品的品质。

可选的,在步骤(4)中,搅拌时间为8~15min,搅拌成均匀糊状,面糊能流动,用筷子能捞起来。搅拌一定的时间使面糊更加均匀,有利于发酵进行。

可选的,在步骤(5)中,发酵后的面糊的体积是发酵前的至少1.9倍,且表面有气孔。为了保证发酵效果,优选覆盖保鲜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以保证面糊的湿度。本发明实施例对发酵条件进行了摸索,发现当面糊膨胀到原体积至少1.9倍时,发酵效果较好,制备得到的小米发糕的外形和组织结构良好。更优选的,发酵后的面糊的体积是发酵前的2倍。如果发酵后的体积不足,发酵不完全,影响最终产品的口感和外形;如体积过大,则发酵过度,最终产品会产生不愉快的酸味。

可选的,在步骤(6)中,小苏打的添加量为所述面糊质量的0.5~0.7%,优选0.6%。如果小苏打添加量过小则产品会有酸味;如果添加量过大,则产品会有碱味。

可选的,在步骤(7)中,醒发后的面糊体积为加入小苏打搅拌好的面糊的至少1.9倍。

可选的,在步骤(8)中,蒸制的时间为12~20分钟,优选15分钟。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1)小米粉的制备:选用颗粒饱满、无虫蛀的小米,粉碎过筛100目。

(2)称量:选择优质高筋小麦粉,选取颗粒饱满、无虫蛀、无机械损伤的黄豆;并按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60:22称量。

(3)和面:用黄豆水冲洗干净,浸泡过夜,将泡发好的黄豆去皮,再进行清洗,按照泡发后大豆和水1:5的比例放入豆浆机中搅打5min,转速为15300r/min豆浆不去渣,直接加入到已混合好的小米粉和面粉中,并加入占总量0.6%的干酵母,搅拌10min,搅拌成糊状(面糊能流动,用筷子能捞起来),盖上保鲜膜。

(4)发酵:将和好的面糊放入恒温箱内,发酵温度35±1℃,发酵时间2.5h,发酵到面糊的体积是发酵前的2倍,表面有气孔为止。

(5)成型:将占总量0.6%的小苏打溶化加入发酵好的面糊中搅拌,将糊状面团放入容器中成型。

(6)醒发:用保鲜膜盖好,在恒温培养箱内25℃静止20min,醒发至原体积的2倍。

(7)蒸制:醒发好的糊状面团置于蒸锅大火汽蒸15min。

实施例2

(1)小米粉的制备:选用颗粒饱满、无虫蛀的小米,粉碎过筛70目。

(2)称量:选择优质高筋小麦粉,选取颗粒饱满、无虫蛀、无机械损伤的黄豆;并按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55:25称量。

(3)和面:用黄豆水冲洗干净,浸泡过夜,将泡发好的黄豆去皮,再进行清洗,按照泡发后大豆和水1:5.1的比例放入豆浆机中搅打7min,转速为12000r/min豆浆不去渣,直接加入到已混合好的小米粉和面粉中,并加入占总量0.6%的干酵母,搅拌10min,搅拌成糊状(面糊能流动,用筷子能捞起来),盖上保鲜膜。

(4)发酵:将和好的面糊放入恒温箱内,发酵温度35±1℃,发酵时间2.5h,发酵到面糊的体积是发酵前的2倍,表面有气孔为止。

(5)成型:将占总量0.6%的小苏打溶化加入发酵好的面糊中搅拌,将糊状面团放入容器中成型。

(6)醒发:用保鲜膜盖好,在恒温培养箱内25℃静止20min,醒发至原体积的2倍。

(7)蒸制:醒发好的糊状面团置于蒸锅大火汽蒸15min。

实施例3

(1)小米粉的制备:选用颗粒饱满、无虫蛀的小米,粉碎过筛70目。

(2)称量:选择优质高筋小麦粉,选取颗粒饱满、无虫蛀、无机械损伤的黄豆;并按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20:65:20称量。

(3)和面:黄豆用水冲洗干净,浸泡过夜,将泡发好的黄豆去皮,再进行清洗,按照泡发后大豆和水1:4.8的比例放入豆浆机中搅打5min,转速为12000r/min豆浆不去渣,直接加入到已混合好的小米粉和面粉中,并加入占总量0.6%的干酵母,搅拌10min,搅拌成糊状(面糊能流动,用筷子能捞起来),盖上保鲜膜。

(4)发酵:将和好的面糊放入恒温箱内,发酵温度35±1℃,发酵时间2.5h,发酵到面糊的体积是发酵前的2倍,表面有气孔为止。

(5)成型:将占总量0.6%的小苏打溶化加入发酵好的面糊中搅拌,将糊状面团放入容器中成型。

(6)醒发:用保鲜膜盖好,在恒温培养箱内25℃静止20min,醒发至原体积的2倍。

(7)蒸制:醒发好的糊状面团置于蒸锅大火汽蒸15min。

实验例1

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小米发糕,称取面粉100g,干黄豆22g制成豆浆,再分别称取小米粉的质量为30g、40g、50g、60g、70g制作发糕进行感官评定。感官评价表如表1所示。

表1感官评价表

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小米粉的用量对小米发糕感官品质的影响

通过表2可知,随着小米粉的增加,发糕外观颜色逐渐变为金黄色,小米香味渐渐出来。但小米粉用量达到一定限度时发糕变得不松软,细腻度下降,口感粗糙;发糕的气孔大而不均匀。从营养方面说,小米含量越多越好,但从口感、色泽、硬度等方面综合品质考虑,小米的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所以优选60g左右的小米粉。

实验例2称取小米粉60g,干黄豆22g制成豆浆,再分别称取面粉的质量为100g、130g、160g、190g、220g制作发糕按照表1所示的感官评价表进行感官评定。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面粉的用量对小米发糕感官品质的影响

通过表3可知,随着面粉的增加,发糕的发酵性能变好,颜色变浅,由原先的米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小米和黄豆特有的香味逐渐减弱。因此为了让发糕保留住小米和黄豆特有的香味,并且使营养价值不降低,所以面粉的用量优选130g左右。

实验例3

称取小米粉60g,面粉130g,再分别称取干黄豆的质量为10g、15g、20g、25g、30g制成不去渣豆浆,用不去渣豆浆代替水进行和面,再蒸制发糕按照表1所示的感官评价表进行感官评定。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豆浆中黄豆含量对小米发糕感官品质的影响

通过表4可知,随着豆浆用量的增加,黄豆特有的豆香味逐渐增加,随着豆浆中黄豆含量的增加蒸出的发糕蓬松程度降低,气孔变小且不均匀,光滑的表面也变得有塌陷。这是因为黄豆中含有的油脂和蛋白质影响面筋网络的形成,使面团的发酵性能降低,同时使面团的其他品质受到影响。黄豆中还含有多酚和植酸物质,还会使发糕略带苦味,涩味。因此为了使发糕的口感更加良好,制成豆浆的黄豆用量优选25g左右。

实验例4

对比例1: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采用生黄豆直接磨粉,过100目筛,按照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65:18的比例制备发糕。

对比例2: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采用生黄豆直接磨粉,过100目筛,按照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65:20的比例制备发糕。

对比例3: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采用生黄豆直接磨粉,过100目筛,按照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65:22的比例制备发糕。

对比例4: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采用烘烤过的黄豆(170℃烘烤8分钟)直接磨粉,过100目筛,按照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65:18的比例制备发糕。

对比例5: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采用烘烤过的黄豆(170℃烘烤8分钟)直接磨粉,过100目筛,按照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65:20的比例制备发糕。

对比例6: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采用烘烤过的黄豆(170℃烘烤8分钟)直接磨粉,过100目筛,按照小麦面:小米面:干黄豆=150:65:22的比例制备发糕。

制备得到的发糕按照表1所示的感官评价表进行评价,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发现,黄豆中含有的油脂和蛋白质影响面筋网络的形成,使面团的发酵性能进一步降低。在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三组试验中,由于在发面时直接添加生黄豆粉,生黄豆粉豆腥味比较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发酵的效果越来越差,产品的豆腥味越来越浓。在对比例4、对比例5和对比例6三组试验中,采用烘烤过的黄豆直接磨粉,豆腥味去除了一部分,相对产品的豆腥味少了,但发酵性能仍然不佳。六组试验利用直接添加黄豆粉和面进行发酵,相对添加豆浆进行和面发酵,制备发糕发酵效果不太理想。

实验例5

对比例7: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豆浆机中搅打3min。

对比例8: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豆浆机中搅打15min。

对比例9: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豆浆机转速为10000r/min。

对比例10: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按照大豆和水1:4的比例放入豆浆机中搅打,然后在和面时再补足水。

对比例11: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浸泡过的黄豆不去皮。

制备得到的发糕按照表1所示的感官评价表进行评价,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发现,对比例7黄豆在豆浆机中搅打3min制成豆浆,制成的豆浆口感粗糙,不利于产品形成良好的品质;对比例8黄豆在豆浆机中搅打15min制成豆浆,和搅打5min的豆浆效果没有增加;对比例9中豆浆机转速为10000r/min,搅打5min,转速小,豆浆的口感不细腻影响发酵效果,最终影响成品的品质;对比例10中大豆和水1:4的比例放入豆浆机中搅打,由于加水量不足,在同样的时间和转速下搅打不均匀,影响发酵效果,最终影响成品的品质;对比例11中浸泡过的黄豆不去皮,黄豆皮经过浸泡具有一定的韧性,影响发酵效果,由于含有粗糙的黄豆皮,对发糕的口感带来不良的影响。

实验例6

对比例12: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干酵母的添加量为小麦粉、小米粉和豆浆的混合物质量的0.45。

对比例13: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干酵母的添加量为小麦粉、小米粉和豆浆的混合物质量的0.75。

对比例14: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小苏打的添加量为面糊质量的0.45。

对比例15: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发糕,区别在于:小苏打的添加量为面糊质量的0.75。

制备得到的发糕按照表1所示的感官评价表进行评价,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发现,干酵母添加量为小麦粉、小米粉和豆浆的混合物质量的0.45时,同样的时间和温度下发酵不完全;添加量为0.75时,则发酵过度,体积变小,产生大量酸味,不利于最终产品的品质。小苏打的添加量为面糊质量的0.45时,产品有酸味;添加量为0.75时,则产品有碱味。

实验例7

通过实验例1~3可知,选定小米粉用量、面粉用量和制成豆浆的干黄豆用量是影响小米发糕感官评定的主要因素。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选出三个主要因素中的得分较高的三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和结果评分分别如表8和表9所示。

表8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表9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结果表

上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米发糕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制成豆浆的干黄豆,小米粉和面粉,即制成豆浆的干黄豆对小米发糕效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小米粉,影响最小的因素为面粉。通过正交试验,对不同产品分别从色泽,外形,组织结构和口感气味进行打分,分析得出A3B3C1为最佳水平组合,但得分最高的是A2B3C1,即分别为小米粉用量65g,面粉用量150g,制成豆浆的干黄豆用量22g;和小米粉用量60g,面粉用量为150g,制成豆浆的干黄豆用量为22g。

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再次对着两组作对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评分结果见表10。

表10对照试验结果

根据表9选择A3B3C1为最佳水平组合即小米粉用量为65g,面粉用量为150g,制成豆浆的干黄豆用量为22g。若以此配方生产的小米发糕,香味浓郁,口感松软,蓬松程度良好,表面光滑,色泽良好。

通过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的方法测得所制作的最佳组合A3B3C1的蛋白质含量为9.5%;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测得发糕的赖氨酸含量是小麦发糕的赖氨酸的2.1倍。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都可以做出若干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