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及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3582发布日期:2019-08-30 22:18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及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发明涉及福鼎白茶粉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及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白茶生产工艺鲜叶经萎凋,干燥之后验收入库,这样形成的成品白茶未被充分微粒化,其细胞壁没有完全破开,白茶茶叶中的各项功能性成分与外界接触面积较小,白茶中的各项功能性成分不易充分析出,从而导致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效率较低。传统的饮茶是用开水冲泡茶叶,但是人体并没有大量吸收茶的营养成分,大部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部分矿物质、维生素等都存留于茶渣中;若将茶叶在常温、干燥状态下制成粉茶,可提高人体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超微粉碎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工方法,因其制造的超微粉食品的溶解性、吸附性、分散性好,容易消化吸收从而受到普遍关注,如何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出充分微粒化的白茶,开发出更易于人体吸收,能充分发挥茶叶功效的白茶产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489990.0的发明专利所公布的“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冲泡方法”以及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814318.7的发明专利所公布的“一种超细微白茶的制备方法”,其中成品茶叶制成茶粉的工序步骤均采用粉碎设备一次性加工,然而在实际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发现,粉碎工序一次性加工的制备方法会导致新鲜茶叶中夹带的异物杂质随同茶叶一起被加工为粒径极小的粉末并相互混合,并且很难在粉末状态后进行提纯筛分,因此,采用一次性粉碎加工制备方法的白茶粉存在由于夹杂异物降低纯度的技术缺陷。

此外,传统用于粉碎加工茶粉的研磨设备通过将茶叶倒入设备粉碎腔体后,通过磨辊结构高速旋转碾压形成细粉,通过此类粉碎设备加工过程中,大小不一的茶叶碎粒在研磨时需要人工去控制研磨时间,并且通过人工去控制研磨时间,仍然存在研磨产品粗细均一性不高的问题,即在先已达到标准粒径细度的茶粉持续碾压后颗粒大小将小于理想粒径范围,而原本较为粗大、在后达到标准粒径细度的茶粉碾压后颗粒大小仍大于理想粒径范围,因此容易出现研磨筛选后落在理想粒径范围区间的产品量减少,导致产品良品率不高的问题。

基于此,发明设计了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及其加工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及其加工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其步骤如下:

1)采摘: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采摘后的新鲜茶叶采用竹篓盛装、竹筐贮运,并轻采轻放。

2)摊青、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

3)烘干:将摊青、萎凋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进行初步烘干;烘干时间为10分钟,烘干后茶叶取出摊凉,将初步烘干并摊凉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烘干后茶叶取出摊凉。

4)初步粉碎:将成品白茶倒入粉碎机中进行初步粉碎,粉碎后取出并拣出异物杂质,得到碎粒白茶;

5)研磨过滤:将碎粒白茶倒入离心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加工,研磨后排入粉末过滤机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微粉化白茶粉;

6)收集装袋: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装。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初步烘干工序烘干机温度设定为105-115℃,二次烘干工序烘干机温度设定为80-90℃。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摊凉时间为15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研磨、过滤工序所采用的设备为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加工设备,主要包括离心研磨机和设置于所述离心研磨机底部粉末过滤机,所述离心研磨机包括离心研磨仓,所述离心研磨仓为陀螺状双层侧壁回转体结构,所述离心研磨仓的下方内壁斜面设置有筛离网膜,所述离心研磨仓的上下两端分别为进料口和排料口、且分别通过轴承与机架转动安装,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内腔最大径向截面平面内设置有两组研磨轮,所述研磨轮通过单作用常缩液压杆安装于油气输送机构两侧,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排料塞,所述排料塞顶部与单作用常伸气压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单作用常伸气压杆安装于油气输送机构的底部,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底部排料口内腔设置有分散器,所述油气输送机构整体为与所述离心研磨仓同轴设置的柱状结构,所述油气输送机构上端位于所述离心研磨仓外侧且与机架固定安装,所述油气输送机构下端伸入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内腔,所述离心研磨仓的顶部进料口处且套设于所述油气输送机构外侧设置有内部进料仓,所述内部进料仓的侧上方设置有外部注料仓,所述离心研磨仓的排料口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离心研磨仓旋转的伺服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粉末过滤机包括十字通道管,所述十字通道的顶部端口间隔套接于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底部排料口,所述十字通道的底部通过固定架与机架连接,所述十字通道的右侧端口安装有过滤风机,所述十字通道的右侧端口与过滤风机之间设置有防尘滤网,所述十字通道的左侧端口连接有粉末收集室。

优选的,所述油气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立柱,所述输送立柱的内腔沿轴向开设有气路通道和两组油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居中设置,且气路通道顶端设置有气管接头、底端与所述常伸气压杆连接,两组所述油路通道对称分布于所述输送立柱两侧,且两组油路通道上端通过油路铜管连接于三通分流器、下端分别与两组所述常缩液压杆连接,所述三通分流器的顶部设置有油路接头。

优选的,所述分散器包括分散主体,所述分散主体中部向上突起形成圆形锥状导流部,所述分散主体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落料孔,所述落料孔的顶部端缘均通过倒圆角处理,所述落料孔以分散主体轴线为圆心沿径向等距扩散分布。

优选的,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内外两层侧壁的空隙底部与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底部排料口管壁对应处开设有落料口,所述落料口在排料塞闭合状态下为封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离心研磨仓为陀螺状的回转体结构,所述离心研磨仓的内侧周壁中部为与所述研磨轮周壁相切的圆弧结构,所述离心研磨仓的竖立截面中两侧母线之间的夹角α=135°±10°。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发明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区别于传统采用成品茶叶一次性粉碎的加工制备方法,本制作工艺中将成品白茶粉碎分为精细两道工序,先将成品白茶倒入粉碎机中进行初步粉碎,粉碎后取出并拣出异物杂质,得到碎粒白茶,再将碎粒白茶倒入离心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加工,研磨后排入粉末过滤机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微粉化白茶粉。通过上述工艺制程的白茶粉末,在初步粉碎后,韧度大于成品茶叶的异物就能够在初步破碎工序中保持完整形态,与碎粒状态的茶叶形成明显外形大小的差异,通过简单滤除即可将碎粒状态茶叶中的绝大部分异物拣出,以有效提高最终白茶粉的纯度。

二、本发明由于为陀螺状双层侧壁回转体结构,离心研磨仓的下方内壁斜面设置有筛离网膜以及特殊的斜面研磨腔壁结构,研磨过程中采用间歇式研磨法,初次研磨时,茶叶碎粒先汇集至圆弧研磨区域进行研磨,接着控制伺服驱动机构短暂停歇使经过初次研磨的茶叶碎粒和粉末贴壁下滑,经过筛离网膜时,已达到研磨粒径要求的茶叶粉末通过筛离网膜网孔落入的侧壁空隙中并暂存,接着再次开启继续研磨,使在初次研磨后未达到研磨粒径要求的茶叶粉末和碎粒重新汇集至圆弧研磨区域进行研磨第二次研磨、于此循环往复进行;如此,可有效使未研磨充分的茶叶碎粒更有效占用研磨区域,同时可防止绝大部分已达到研磨粒径要求的茶叶粉末不再继续被研磨而导致粒径过小,而原本较为粗大的茶粉可继续被研磨至趋近于理想粒径范围,这样研磨筛选后落在理想粒径范围区间的产品量增多,即有利于提升研磨茶粉的粒径均匀度和良品率。

三、本发明制备工艺中的研磨工序采用本发明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加工设备中的离心研磨机进行加工,离心研磨机中的研磨机构主要由研磨轮和离心研磨仓构成,研磨加工时,将半成品茶叶碎粒放入离心研磨仓中,通过伺服驱动机构带动离心研磨仓快速旋转,半成品茶叶碎粒在离心力作用下汇集至研磨轮与离心研磨仓接触区域,进而被充分碾压研磨,研磨过程中可用过外部液压供能推动常缩液压杆带动研磨轮与离心研磨仓内腔充分贴合接触,通过控制液压供能压力,即可在粉碎过程中呈动态式调节研磨力度,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研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加工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粉末过滤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油气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分散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离心研磨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离心研磨机,2-粉末过滤机,3-离心研磨仓,4-研磨轮,5-单作用常缩液压杆,6-油气输送机构,7-排料塞,8-单作用常伸气压杆,9-分散器,10-内部进料仓,11-外部注料仓,12-伺服驱动机构,13-筛离网膜,14-落料口;

21-十字通道管,22-固定架,23-过滤风机,24-粉末收集室,25-防尘滤网;

61-输送立柱,62-气路通道,63-油路通道,64-气管接头,65-油路铜管,66-三通分流器,67-油路接头;

91-分散主体,92-落料孔,93-导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其步骤如下:

1)采摘: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采摘后的新鲜茶叶采用竹篓盛装、竹筐贮运,并轻采轻放。

2)摊青、萎凋: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

3)烘干:将摊青、萎凋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进行初步烘干;烘干时间为10分钟,烘干后茶叶取出摊凉,将初步烘干并摊凉后的茶叶放入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烘干后茶叶取出摊凉。

4)初步粉碎:将成品白茶倒入粉碎机中进行初步粉碎,粉碎后取出并拣出异物杂质,得到碎粒白茶;

5)研磨过滤:将碎粒白茶倒入离心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加工,研磨后排入粉末过滤机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微粉化白茶粉;

6)收集装袋:达到规定粒度的超细微白茶通过分级器由收集器把成品超微茶粉收集袋装。

进一步的,步骤2)中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初步烘干工序烘干机温度设定为105-115℃,二次烘干工序烘干机温度设定为80-9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摊凉时间为15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6)中研磨、过滤工序所采用的设备为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加工设备,主要包括离心研磨机1和设置于离心研磨机1底部的粉末过滤机2,离心研磨机1包括离心研磨仓3,离心研磨仓3为陀螺状双层侧壁回转体结构,离心研磨仓3的下方内壁斜面设置有筛离网膜13,筛离网膜13的孔径应与茶粉粒径大小区间最大端值相配合,离心研磨仓3的上下两端分别为进料口和排料口、且分别通过轴承与机架转动安装,离心研磨仓3的内腔最大径向截面平面内设置有两组研磨轮4,研磨轮4通过单作用常缩液压杆5安装于油气输送机构6两侧,离心研磨仓3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排料塞7,排料塞7顶部与单作用常伸气压杆8可转动连接,单作用常伸气压杆8安装于油气输送机构6的底部,离心研磨仓3的底部排料口内腔设置有分散器9,油气输送机构6整体为与离心研磨仓3同轴设置的柱状结构,油气输送机构6上端位于离心研磨仓3外侧且与机架固定安装,油气输送机构6下端伸入离心研磨仓3的内腔,离心研磨仓3的顶部进料口处且套设于油气输送机构6外侧设置有内部进料仓10,内部进料仓10的侧上方设置有外部注料仓11,离心研磨仓3的排料口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离心研磨仓3旋转的伺服驱动机构12;

其中,单作用常缩液压杆5和单作用常伸气压杆8均通过内置压簧作为复位件,单作用常缩液压杆5与外部液压供能系统连接,外部液压供能系统未供能状态下,单作用常缩液压杆5为收缩状态,且单作用常缩液压杆5伸展量随外部液压供能系统供能大小变化而变化;

单作用常伸气压杆8与外部真空发生系统连接,外部真空发生系统未产生负压吸力状态下,单作用常伸气压杆8为伸展状态,且单作用常伸气压杆8伸展量随外部真空发生系统负压吸力大小变化而变化;

伺服驱动机构12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主动伞齿轮和被动伞齿轮,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和被动伞齿轮啮合传动,且被动伞齿轮套接于离心研磨仓3底部排料口外壁。

进一步的,粉末过滤机2包括十字通道管21,十字通道21的顶部端口间隔套接于离心研磨仓3的底部排料口,十字通道21的底部通过固定架22与机架连接,十字通道21的右侧端口安装有过滤风机23,十字通道21的右侧端口与过滤风机23之间设置有防尘滤网25,十字通道21的左侧端口连接有粉末收集室24。

进一步的,油气输送机构6包括输送立柱61,输送立柱61的内腔沿轴向开设有气路通道62和两组油路通道63,气路通道62居中设置,且气路通道62顶端设置有气管接头64、底端与常伸气压杆9连接,两组油路通道63对称分布于输送立柱61两侧,且两组油路通道63上端通过油路铜管65连接于三通分流器66、下端分别与两组常缩液压杆5连接,三通分流器66的顶部设置有油路接头67。

进一步的,分散器9包括分散主体91,分散主体91中部向上突起形成圆形锥状导流部93,分散主体91沿其轴向开设有若干落料孔92,落料孔92的顶部端缘均通过倒圆角处理,落料孔92以分散主体91轴线为圆心沿径向等距扩散分布。

进一步的,离心研磨仓3的内外两层侧壁的空隙底部与离心研磨仓3的底部排料口管壁对应处开设有落料口14,落料口14在排料塞7闭合状态下为封闭状态。

进一步的,离心研磨仓3为陀螺状的回转体结构,离心研磨仓3的内侧周壁中部为与研磨轮4周壁相切的圆弧结构,离心研磨仓3的竖立截面中两侧母线之间的夹角α=135°±10°。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实施例1:

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及其加工设备,制作过程按上述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制作工艺步骤进行,尤其步骤6研磨过滤时,采用上述微粉化福鼎白茶粉的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先将半成品的茶叶碎粒从外部注料仓11和内部进料仓10倒入离心研磨仓3中,通过伺服驱动机构12驱动离心研磨仓3旋转,同时通过外部液压供能系统驱动研磨轮4径向伸展至与离心研磨仓3内壁抵接接触,研磨过程中采用间歇式研磨法,研磨完成后,通过外部真空发生系统产生吸力带动单作用常伸气压杆8回缩,使排料塞7抬起与离心研磨仓3底部排料口分离,同时打开启落料口14,进而茶粉自动下落至分散器9顶部,由于导流部93的作用,下落的茶粉被分散并通过各个落料孔92下落至粉末过滤机2的十字通道管21中,在过滤风机23的作用下,质量较轻的合格茶粉被吹送至粉末收集室24中,其余未研磨完全进而少量合格茶粉从十字通道管21底部落入外部承接容器中,便于通过二次研磨过滤回收。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上述研磨工序中,采用间歇式研磨法,初次研磨时,茶叶碎粒先汇集至圆弧研磨区域进行研磨,接着控制伺服驱动机构12短暂停歇使经过初次研磨的茶叶碎粒和粉末贴壁下滑,经过筛离网膜13时,已达到研磨粒径要求的茶叶粉末通过筛离网膜13网孔落入3的侧壁空隙中并暂存,接着再次开启继续研磨,使在初次研磨后未达到研磨粒径要求的茶叶粉末和碎粒重新汇集至圆弧研磨区域进行研磨第二次研磨、于此循环往复进行;如此,可有效使未研磨充分的茶叶碎粒更有效占用研磨区域,同时可一定程度防止已达到研磨粒径要求的茶叶粉末不再继续被研磨而导致粒径过小,即有利于提升研磨茶粉的粒径均匀度和良品率。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上述研磨工序中,研磨过程中可用过外部液压供能推动常缩液压杆5带动研磨轮4与离心研磨仓3内腔充分贴合接触,通过控制液压供能压力,经实际生产测试即可获得最佳研磨力度,即可在粉碎过程中呈动态式调节研磨力度,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研磨效果。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得益于本装置间歇研磨法,每次研磨后产生能够达到粒径标准的茶粉占比较小,可有效防止一次性茶粉过量将筛离网膜13网孔封堵,并且基于装置离心研磨仓3离心式研磨方式,每次间歇研磨时,均包括茶叶旋转爬升和旋转下降的过程,该茶叶运动过程经过筛离网膜13时,可起到有力的冲刷作用,进一步防止筛离网膜13网孔堵塞。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