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仔猪代乳粉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0458发布日期:2020-01-07 11:17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源仔猪代乳粉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牧畜饲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源仔猪代乳粉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兴起仔猪早期断奶的生产方式。由于早期断奶可以显著提高母猪年产窝数和年总产仔数。早期断奶使母猪哺乳期缩短,同时也缩短了母猪的产仔间隔,可显著提高母猪的年产窝数和年产仔数。断奶日龄由35天缩短到14天,则产仔间隔由156天缩短到135天,年产窝数由2.34窝增加到2.70窝,以窝产仔数10头计算,平均每年每头母猪可多产仔猪3.6头,经济效益尤为可观。

但是由于断乳过早,仔猪会产生强烈的断乳应激,仔猪断奶时因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严重腹泻、掉膘、成活率降低,饲料利用率差,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的现象,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在仔猪生产过程中还经常面临母猪的有效乳头数小于产仔数,造成个别仔猪无奶可吃。且由于每个仔猪会固定乳头哺乳,而母猪乳头奶产量不一致(前面的乳头产奶量大,后面的乳头奶量小)造成仔猪断奶时体重差别很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多采用代乳粉,作为仔猪母乳外的补充饲料,应用代乳粉后会显著提高仔猪的整齐程度,降低无乳头仔猪的死亡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与乳来源相比,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和能源物质不宜消化。因此市场上多数代乳粉都是以牛乳来源的饲料原料配合而来(如奶粉、乳清粉、酪蛋白以及乳糖等等)。而我国乳资源紧张,造成代乳粉价格昂贵(大多代乳粉在2万-3万元/吨),由于价格原因多数饲养场都未采取代乳粉对仔猪进行补饲,这也是我国仔猪成活率低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源仔猪代乳粉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植物源仔猪代乳粉,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组分:能量强化玉米45%,发酵玉米20%,烘干发酵豆粕6%,大豆浓缩蛋白13%,低蛋白乳清粉6%,蔗糖4.7%,石粉1%,赖氨酸盐酸盐0.6%,蛋氨酸0.2%,磷酸氢钙1.2%,氯化钠1%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1%,诱食剂0.3%;还包括益生菌发酵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强化玉米的制备方法为将椰子油、玉米油、棕榈油和硬脂酸钠、吐温60混合后得到的混合油脂喷涂到膨化玉米上,得到能量强化玉米。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油脂中椰子油、玉米油、棕榈油和硬脂酸钠、吐温60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9%、50%、30%、0.5%和0.5%。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油脂与所述膨化玉米的用量质量比为1:9。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玉米的制备方法为将玉米粉碎后浸泡并120℃蒸汽调制;待温度降至40-50℃时,接入菌种根霉菌,储存24h后经膨化得到发酵玉米。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为在120℃将去皮豆粕调制含水量为50%,待温度降至40℃时接入菌种s-8,搅拌发酵30h后,烘干至含水量低于8%,得到烘干发酵豆粕。

进一步地,所述益生菌发酵产品的制备方法为利用120℃蒸汽将大米调质为含水量为40-45%,待温度降至35℃时混入鲜发酵豆粕,混合均匀后,接入酿酒酵母、植物乳酸杆菌,密封包装72h后,得到益生菌发酵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鲜发酵豆粕的制备方法为在120℃将去皮豆粕调制为含水量50%,后待温度降至40℃时,接入筛选菌种s-8,拌料发酵24h后得到鲜发酵豆粕。

如上述的一种植物源仔猪代乳粉在制备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方法对植物能源、氮源进行有效转化从而制作一种植物成分为主的仔猪代乳粉。同时本产品还含有大量益生菌可以利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防止仔猪腹泻提高仔猪免疫力,降低仔猪细菌性腹泻和过敏性腹泻的发病几率,断奶后腹泻率下降10%以上,显著低于未使用代乳粉组(p<0.01);同时提高断奶窝重,可以提高断奶窝重8%以上,显著高于未使用代乳粉组(p<0.05)。因此应用此代乳粉可以提前适应植物日粮降低断奶应激。

附图说明

图1是腹泻率的检测结果;

图2是断奶窝重的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各实施例及试验例中所用的设备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植物源仔猪代乳粉及其应用,具体如下各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1仔猪代乳粉的制备

首先,将玉米利用粉碎机破碎,破碎粒度要求为95%通过12目筛,40%通过16目筛。然后对玉米进行浸泡24h,120℃蒸汽调制,待温度降至40-50℃时,接入菌种根霉菌(购自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接种量1‰,干粉重量百分比。储存24h(铺料厚度为1米,中间每隔20cm打孔,孔直径为5cm,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要保温)。处理后的玉米经膨化处理后进入后续加工步骤,此成分称为发酵玉米。

在120℃将去皮豆粕调制为含水量50%,后待温度降至40℃时,接入筛选菌种s-8(来源于土壤),接种量5%,体积重量比,s-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s-8,保藏起始日期为2014年11月2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9915;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4h拌料一次,15℃以下时需要保温,或者加热,高于30摄氏度需要降温,发酵30h后,利用温度低于120℃烘干(入口温度120℃,出口80℃)至含水量低于8%,此成分称为烘干发酵豆粕。

在120℃将去皮豆粕调制为含水量50%,后待温度降至40℃时,接入筛选菌种s-8(来源于土壤),s-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s-8,保藏起始日期为2014年11月2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9915;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4h拌料一次,发酵24h后称为鲜发酵豆粕待用。

利用120℃蒸汽将大米调质为含水量为40-45%,后待温度降至35℃时按照10%比例混入混入鲜发酵豆粕,混合均匀后,接入酿酒酵母(购自于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或其他公司产品)、植物乳酸杆菌(购自青岛诺和诺康实业有限公司),酵母菌接种量为2%,植物乳酸杆菌2%,利用有单向排期装置的密封袋中包装,发酵72h后方可使用,此产品称为益生菌发酵产品,此产品可储存一年以上。

采用椰子油19%、50%玉米油、30%棕榈油与0.5%硬脂酸钠和0.5%吐温60混合,此成分称为混合油脂。

将混合油脂采用喷头在混合机内喷涂到膨化玉米上,喷涂比例为10%的油脂,喷涂到90%的膨化玉米,膨化玉米粉碎质至80目。得到能量强化玉米。

将能量强化玉米45%,发酵玉米20%,烘干发酵豆粕6%,大豆浓缩蛋白13%,低蛋白乳清粉6%,蔗糖4.7%,石粉1%,赖氨酸盐酸盐0.6%,蛋氨酸0.2%,磷酸氢钙1.2%,氯化钠1%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1%,诱食剂0.3%,除已经披露制备的方法的物料外,其余都是常见饲料原料可以在市场采购。投入到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包装待用,包装袋采用带有防潮功能包装袋,此产品称为干料。

饲喂时采用洁净温水将干料调成含水量80%的糊状后,按照3%比例添加益生菌发酵产品后饲喂。现用现配,剩料及时清理。

实施例2仔猪代乳粉的应用

取12头健康状况良好以及遗传差异一致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经产母猪,产活仔数为10头。

试验在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动物试验基地进行,按照日常管理,进入预饲期前对猪舍进行全面清扫,用水冲洗食槽和地面。同时采用稀释的84消毒液对猪舍和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试验期间仔猪自由采食、鸭嘴式饮水器自由饮水。每天早8:00、午12:30,晚5:00分三次饲喂。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饲喂常规玉米豆粕鱼粉酪蛋白型日粮、普通生长猪日粮、氨基酸释放平衡日粮。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人工乳饲喂方式,仔猪自由采食。

(1)断乳窝重

断乳后记录每头母猪的仔猪总重量为断乳窝重。

(2)断乳后腹泻率

断乳后记录7日仔猪腹泻率。

腹泻率=腹泻天数/7

(3)断乳活仔数

断乳后记录每头母猪获得的活仔数。

结果见图1和图2显示:

本发明的仔猪代乳粉能够提高仔猪免疫力,降低仔猪细菌性腹泻和过敏性腹泻的发病几率,断奶后腹泻率下降10%以上,显著低于未使用代乳粉组(p<0.01);同时提高断奶窝重,可以提高断奶窝重8%以上,显著高于未使用代乳粉组(p<0.05)。因此应用此代乳粉可以提前适应植物日粮降低断奶应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