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6006发布日期:2020-04-17 22:0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食用菌很多用来制备酱料进行食用。

经检索,公开号为cn10809504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酱香辣椒酱及其制作方法,其辣椒酱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作而成:大豆油20份、干辣椒10份、番茄酱10份、豆瓣酱10份、大蒜10份、麦芽糊精15份、味精5份、白砂糖5份、小麦粉5份、食用盐5份、鸡粉2份。其制作方法包括:1)大蒜处理;2)豆瓣酱处理;3)干辣椒处理;4)炒制;5)搅拌;6)灌装入库。本发明通过精选原料,采用打浆、炒制等步骤,该方法不能充分利用食用菌进行制备食用菌酱,而且制备食用菌酱口味较差,所以现提出了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主要为解决不能充分利用食用菌进行制备食用菌酱,而且制备食用菌酱口味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筛选,选择猴头菇20份、块菌20份、香菇20份、茶树菇20份、草菇10份、姬菇8份、红菇15份、黑平菇10份、松口蘑13份、双孢菇24份,选择菇体完整、无虫害的食用菌;

s2:原料处理,进行初步清洗操作,然后烘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完全浸泡于浓度为0.5%-0.7%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在0.2-0.4mpa压力下将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加热至36-38℃,并保温保压30分钟;

s3:捞出收集,把浸泡后的食用菌捞出沥水;

s4:切丁处理,把沥水后的食用菌放在专门的切丁机中对其进行切丁处理;

s5:制备辣椒油,以大豆色拉油、鲜姜、花椒、八角以及芝麻为原料,通过炒制制备获得所述调味辣椒油;

s6:混合炒制,取40份s5中制得的调味辣椒油倒入锅中,然后分别将s4中制备的食用菌粒倒入锅中,进行混合炒制,炒制的时间为10-15分钟;

s7:装罐杀菌:将s6中炒制的食用菌酱获趁热装入罐中,经90℃水浴加热,保持中心温度88℃以上,然后排气处理,将玻璃罐在1.2mpa,110℃条件下,杀菌20分钟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s1原料筛选时包括,重量筛选、完整度筛选和虫害筛选,对于重量小于20克的猴头菇、香菇、草菇、姬菇、红菇、黑平菇、松口蘑和双孢菇进行筛选去除,对于重量小于40克的块菌进行筛选去除,然后对于表面有损坏有虫害的食用菌也进行去除,防止未发育成熟的食用菌影响口感,防止有虫害的食用菌影响人们食用的健康。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4中辣椒油的制备包括选料、称量、炒制、冷却、过滤、混合、浸渍、加热、再次浸渍、过滤,具体为取大豆色拉油80份,鲜姜8份,花椒4份,八角5份按照顺序加入锅中,炒制5-7分钟,停火冷却,待油温冷却至四五成热,过滤,获得冷却油;称取干红辣椒1份粉碎,将干红辣椒碎片以及1-2份芝麻加入所述冷却油中混合,搅动,浸渍2小时,然后微火加热,至辣椒呈浅褐色时停火;室温浸渍,20-24小时,过滤,获得所述调味辣椒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原料处理时在清洗时需要使用毛刷对其伞部进行仔细的清洁,保证清洁的效果。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2在清洁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甩去表面的水珠,然后进行烘干处理,而且食用菌在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浸泡时要间歇搅动,间隔时间为1.5-2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s6炒制时加入5份豆豉,进行混合炒制,对其进行提味处理。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4切丁时需要用到专门的切丁设备对其切割,而且控制切丁的规格为正方体结构,边长为0.5-1厘米。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6炒制时加入大蒜3份、豆瓣酱7份,进行混合炒制,利用大蒜的杀菌功能保证人们食用的健康,而且大蒜的香味融入食用菌酱里面,用豆瓣酱进行补充提味,提高了食用菌酱的口感。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6熄火后加入味精2份、食用盐5份、白砂糖3份、鸡粉6份、南德3份,然后进行混合搅拌,混合均匀。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通过重量筛选、完整度筛选和虫害筛选步骤的设置能够对重量小于40克的块菌进行筛选去除,对于表面有损坏有虫害的食用菌进行去除,防止未发育成熟的食用菌影响口感,防止有虫害的食用菌影响人们食用的健康,而且利用食用菌制作酱料,多种食用菌混合,避免人们食用时单品种的菌块口感不够好的问题,而且在制作时猴头菇、块菌、香菇、茶树菇的成分比例稍高,能够降低成本,而且其体积较大,容易切割。

2、该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通过把原料完全浸泡于浓度为0.5%-0.7%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在0.2-0.4mpa压力下将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加热至36-38℃,并保温保压30分钟设置能够使得食用菌进行充分的发酵,使其营养物质能够得到更好保护,防止营养的流失,而且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能够对食用菌进行初步的杀菌处理,更加健康。

3、该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通过大蒜和豆瓣酱的加入能够利用大蒜的杀菌功能保证人们食用的健康,不同于其他的食用菌酱,而且在切丁后辣椒油炒制过后再进行加入加入,不会影响调味辣椒油的调味效果,大蒜的香味融入食用菌酱里面,用豆瓣酱进行补充提味,提高了食用菌酱的口感。

4、该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通过辣椒酱的加入能够提升辣度,而且辣椒酱的加工工艺也能充分的提出辣椒的香味,提高了装置的口感,在加入的时候可以控制加入量,来适应不同的人群,熄火后加入味精2份、食用盐5份、白砂糖3份、鸡粉6份、南德3份,然后进行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口味更重,可以根据不同人群来调节原料的份数,制定清淡、一般和重口味等多种风格的食用菌酱,口味种类更加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的原料筛选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辣椒油制备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筛选,选择猴头菇20份、块菌20份、香菇20份、茶树菇20份、草菇10份、姬菇8份、红菇15份、黑平菇10份、松口蘑13份、双孢菇24份,选择菇体完整、无虫害的食用菌;

s2:原料处理,进行初步清洗操作,然后烘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完全浸泡于浓度为0.5%-0.7%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在0.2-0.4mpa压力下将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加热至36-38℃,并保温保压30分钟;

s3:捞出收集,把浸泡后的食用菌捞出沥水;

s4:切丁处理,把沥水后的食用菌放在专门的切丁机中对其进行切丁处理;

s5:制备辣椒油,以大豆色拉油、鲜姜、花椒、八角以及芝麻为原料,通过炒制制备获得所述调味辣椒油;

s6:混合炒制,取40份s5中制得的调味辣椒油倒入锅中,然后分别将s4中制备的食用菌粒倒入锅中,进行混合炒制,炒制的时间为10-15分钟;

s7:装罐杀菌:将s6中炒制的食用菌酱获趁热装入罐中,经90℃水浴加热,保持中心温度88℃以上,然后排气处理,将玻璃罐在1.2mpa,110℃条件下,杀菌20分钟即可。

s1原料筛选时包括,重量筛选、完整度筛选和虫害筛选,对于重量小于20克的猴头菇、香菇、草菇、姬菇、红菇、黑平菇、松口蘑和双孢菇进行筛选去除,对于重量小于40克的块菌进行筛选去除,然后对于表面有损坏有虫害的食用菌也进行去除,防止未发育成熟的食用菌影响口感,防止有虫害的食用菌影响人们食用的健康,s4中辣椒油的制备包括选料、称量、炒制、冷却、过滤、混合、浸渍、加热、再次浸渍、过滤,具体为取大豆色拉油80份,鲜姜8份,花椒4份,八角5份按照顺序加入锅中,炒制5-7分钟,停火冷却,待油温冷却至四五成热,过滤,获得冷却油;称取干红辣椒1份粉碎,将干红辣椒碎片以及1-2份芝麻加入冷却油中混合,搅动,浸渍2小时,然后微火加热,至辣椒呈浅褐色时停火;室温浸渍,20-24小时,过滤,获得调味辣椒油。

s2原料处理时在清洗时需要使用毛刷对其伞部进行仔细的清洁,保证清洁的效果,s2在清洁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甩去表面的水珠,然后进行烘干处理,而且食用菌在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浸泡时要间歇搅动,间隔时间为1.5-2小时,s6炒制时加入5份豆豉,进行混合炒制,对其进行提味处理,s4切丁时需要用到专门的切丁设备对其切割,而且控制切丁的规格为正方体结构,边长为0.5-1厘米,s6熄火后加入味精2份、食用盐5份、白砂糖3份、鸡粉6份、南德3份,然后进行混合搅拌,混合均匀。

实施例2

参照图1-3,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筛选,选择猴头菇22份、块菌18份、香菇20份、茶树菇20份、草菇10份、姬菇8份、红菇15份、黑平菇10份、松口蘑13份、双孢菇24份,选择菇体完整、无虫害的食用菌;

s2:原料处理,进行初步清洗操作,然后烘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完全浸泡于浓度为0.5%-0.7%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在0.3-0.5mpa压力下将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加热至36-40℃,并保温保压25分钟;

s3:捞出收集,把浸泡后的食用菌捞出沥水;

s4:切丁处理,把沥水后的食用菌放在专门的切丁机中对其进行切丁处理;

s5:制备辣椒油,以大豆色拉油、鲜姜、花椒、八角以及芝麻为原料,通过炒制制备获得所述调味辣椒油;

s6:混合炒制,取40份s5中制得的调味辣椒油倒入锅中,然后分别将s4中制备的食用菌粒倒入锅中,进行混合炒制,炒制的时间为10-15分钟;

s7:装罐杀菌:将s6中炒制的食用菌酱获趁热装入罐中,经90℃水浴加热,保持中心温度88℃以上,然后排气处理,将玻璃罐在1.2mpa,110℃条件下,杀菌25分钟即可。

s1原料筛选时包括,重量筛选、完整度筛选和虫害筛选,对于重量小于20克的猴头菇、香菇、草菇、姬菇、红菇、黑平菇、松口蘑和双孢菇进行筛选去除,对于重量小于40克的块菌进行筛选去除,然后对于表面有损坏有虫害的食用菌也进行去除,防止未发育成熟的食用菌影响口感,防止有虫害的食用菌影响人们食用的健康,s4中辣椒油的制备包括选料、称量、炒制、冷却、过滤、混合、浸渍、加热、再次浸渍、过滤,具体为取大豆色拉油80份,鲜姜2份,花椒3份,八角5份按照顺序加入锅中,炒制5-7分钟,停火冷却,待油温冷却至四五成热,过滤,获得冷却油;称取干红辣椒1份粉碎,将干红辣椒碎片以及1-2份芝麻加入冷却油中混合,搅动,浸渍2小时,然后微火加热,至辣椒呈浅褐色时停火;室温浸渍,20-24小时,过滤,获得调味辣椒油。

s2原料处理时在清洗时需要使用毛刷对其伞部进行仔细的清洁,保证清洁的效果,s2在清洁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甩去表面的水珠,然后进行烘干处理,而且食用菌在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浸泡时要间歇搅动,间隔时间为1.5-2小时,s6炒制时加入5份豆豉,进行混合炒制,对其进行提味处理,s4切丁时需要用到专门的切丁设备对其切割,而且控制切丁的规格为正方体结构,边长为0.5-1厘米,s6炒制时加入大蒜3份、豆瓣酱7份,进行混合炒制,利用大蒜的杀菌功能保证人们食用的健康,而且大蒜的香味融入食用菌酱里面,用豆瓣酱进行补充提味,提高了食用菌酱的口感,s6熄火后加入味精2份、食用盐5份、白砂糖3份、鸡粉6份,然后进行混合搅拌,混合均匀。

实施例3

参照图1-3,一种混合食用菌酱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筛选,选择猴头菇20份、块菌20份、香菇20份、茶树菇20份、草菇10份、姬菇8份、红菇15份、黑平菇10份、松口蘑13份、双孢菇24份,选择菇体完整、无虫害的食用菌;

s2:原料处理,进行初步清洗操作,然后烘干表面的水分,然后完全浸泡于浓度为0.5%-0.7%的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在0.2-0.4mpa压力下将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加热至36-38℃,并保温保压30分钟;

s3:捞出收集,把浸泡后的食用菌捞出沥水;

s4:切丁处理,把沥水后的食用菌放在专门的切丁机中对其进行切丁处理;

s5:制备辣椒油,以大豆色拉油、鲜姜、花椒、八角以及芝麻为原料,通过炒制制备获得所述调味辣椒油;

s6:混合炒制,取40份s5中制得的调味辣椒油倒入锅中,然后分别将s4中制备的食用菌粒倒入锅中,进行混合炒制,炒制的时间为10-15分钟;

s7:装罐杀菌:将s6中炒制的食用菌酱获趁热装入罐中,经90℃水浴加热,保持中心温度88℃以上,然后排气处理,将玻璃罐在1.2mpa,110℃条件下,杀菌20分钟即可。

s1原料筛选时包括,重量筛选、完整度筛选和虫害筛选,对于重量小于20克的猴头菇、香菇、草菇、姬菇、红菇、黑平菇、松口蘑和双孢菇进行筛选去除,对于重量小于40克的块菌进行筛选去除,然后对于表面有损坏有虫害的食用菌也进行去除,防止未发育成熟的食用菌影响口感,防止有虫害的食用菌影响人们食用的健康,s4中辣椒油的制备包括选料、称量、炒制、冷却、过滤、混合、浸渍、加热、再次浸渍、过滤,具体为取大豆色拉油80份,鲜姜8份,花椒4份,八角5份按照顺序加入锅中,炒制5-7分钟,停火冷却,待油温冷却至四五成热,过滤,获得冷却油;称取干红辣椒1份粉碎,将干红辣椒碎片以及1-2份芝麻加入冷却油中混合,搅动,浸渍2小时,然后微火加热,至辣椒呈浅褐色时停火;室温浸渍,20-24小时,过滤,获得调味辣椒油。

s2原料处理时在清洗时需要使用毛刷对其伞部进行仔细的清洁,保证清洁的效果,s2在清洁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甩去表面的水珠,然后进行烘干处理,而且食用菌在半胱氨酸盐酸盐水溶液中浸泡时要间歇搅动,间隔时间为1.5-2小时,s6炒制时加入8份豆豉,进行混合炒制,对其进行提味处理,s4切丁时需要用到专门的切丁设备对其切割,而且控制切丁的规格为正方体结构,边长为0.5-1厘米,s6熄火后加入味精5份、食用盐8份、白砂糖3份、鸡粉6份、南德3份,然后进行混合搅拌,混合均匀。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