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活熟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2825发布日期:2019-12-17 20:4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活熟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活熟化装置,可用于饲料的高温灭活熟化和干燥冷却,属于饲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应用于农业、养殖业或畜牧业的饲料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饲料生产企业需要对原辅料进行生产前的灭活处理,杀菌的目的就是减少或灭除原辅料中的有害菌,保证饲料生产的质量。

此外随着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单纯的饲料已经不能满足饲喂要求,越来越多的饲料开始添加各种营养物质。采用各种配方饲料,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但是在添加混合的过程中,往往会混入各种细菌及微生物,尤其是国外原料会携带各种境外细菌,当动物食用饲料之后会引发各种疾病,造成用户的各种损失,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现有的饲料杀菌装置在杀菌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导致外界细菌继续污染,并且多数利用紫外线等外界条件进行杀菌,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容易造成饲料原料的分子结构破坏,影响饲料的生产质量与饲料的观感强度。目前,饲料的搅拌和干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一般饲料的干燥都是在烘干箱内进行的,饲料在烘干箱内缺少搅拌,导致加热不均匀,干燥效果差,原来中的养分部分缺失,同时大部分烘干箱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产量低,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当饲料原料或加入的辅料为生料时,目前的烘干设备不带有熟化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灭活熟化装置,可以利用密闭空间对饲料进行间接加热灭活,提高饲料的安全性,熟化饲料的营养、口感和观感均更好,且从设备出来即可打包,避免二次污染。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灭活熟化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总出料口,沿筒体轴线设有主轴,筒体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由夹层塔盘分隔而成的间接加热层、热风层和冷风层,其中间接加热层至少设有两层,各夹层塔盘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搅拌翅,各搅拌翅分别连接在所述主轴上,各夹层塔盘上分别设有塔盘出料口;相邻间接加热层的塔盘出料口安装有气动下料门,底层间接加热层的塔盘出料口安装有旋转出料阀,各间接加热层的筒壁上分别设有负压抽气口,各负压抽气口的外端口分别与总抽气管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各间接加热层的圆周上分别连接有蒸汽供给管和冷凝水排放管,饲料从进料口进入筒体内腔,主轴由筒体下方的主减速机驱动,主轴驱动各搅拌翅旋转,在搅拌翅的推动下,平铺在第一间接加热层的塔盘上,蒸汽进入夹层塔盘的内腔对饲料进行间接加热,饲料被搅拌翅一边搅拌一边干燥,干燥后的饲料从第一层塔盘出料口落入第二间接加热层的塔盘上,继续进行加热和搅拌。可根据饲料的性质及产量,串联多层间接加热层,通常间接加热层需要设置三层,底层间接加热层上的饲料已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及已满足足够的灭活熟化时间,各间接加热层的负压抽气口将饲料加热灭活过程中产生的水汽抽走,并汇入总抽气管,防止水汽在设备内部冷凝滋生细菌,促进降低饲料中的水分,减小干燥负荷。熟化后的饲料落至热风层干燥,干燥后的饲料落至冷风层冷却,冷却后的饲料从冷风层的总出料口排出,排出后即可打包。该装置集灭活熟化、干燥、冷却为一体,大大减少了设备使用数量,节约成本,减少污染源,避免其他细菌二次污染,保证了产品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热风层的夹层塔盘的圆周上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热风进口,所述热风层夹层塔盘的内腔设有热风层井字形支撑架,所述热风层井字形支撑架的上方设有热风栅板,所述热风层的筒壁上部设有热风出口。热风从热风进口进入热风层的夹层塔盘内腔,从热风栅板的各热风喷孔均匀向上吹出,对饲料进行干燥,吸湿后的热风从热风层上部的热风出口排出。热风层井字形支撑架可以稳定支撑热风栅板,使其保持平整不变形,保证搅拌翅的刮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间接加热层的筒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根插入筒体内腔的直接蒸汽喷射管,各直接蒸汽喷射管上分布有多个蒸汽喷射孔。某些情况下,通过直接蒸汽喷射管可以对间接加热层的饲料进行直接加热,可以配合间接加热同步进行;在出现火情时,可以从直接蒸汽喷射管喷人蒸汽进行灭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间接加热层的筒壁上分别盘绕有蒸汽伴热管。蒸汽伴热管不仅可以使筒壁升温对饲料进行辅助加热,还能防止筒壁上面的水汽冷凝,减少饲料与冷凝水粘在筒壁上滋生细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搅拌翅呈中心对称结构,各搅拌翅靠近主轴轴线的顶面上设有三角形鳍片,各搅拌翅远离主轴轴线的顶面上设有可拆卸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板的上端向搅拌翅前进方向的后侧倾斜。三角形鳍片可以增加搅拌翅的强度,提高中心区域搅拌效果,推料板可以增加对外周饲料的搅拌力度,同时便于饲料从各塔盘出料口下落;推料板迎着搅拌方向均为斜面,不仅能对搅拌翅起到加强作用还能向上松动饲料。可拆卸的推料板不仅磨损后方便更换,而且更换时可以调整高度大小,可以稳定可靠地带动自动料门浮子及料位检测器浮子摆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轴的上部为空心轴,所述主轴的顶部安装有蒸汽旋转接头,所述蒸汽旋转接头的上端设有主轴蒸汽入口;各间接加热层搅拌翅的三角形鳍片为空腔结构,所述三角形鳍片前进方向的背侧分别有多个鳍片喷射孔,各三角形鳍片的内腔通过蒸汽孔道与所述主轴的中心孔道相连通。蒸汽从主轴蒸汽入口进入主轴内腔,然后进入各搅拌翅,从三角形鳍片上的鳍片喷射孔喷出,对间接加热层的饲料一边搅拌一边进行直接加热;且加热均匀无死角,从而进一步保证饲料灭活熟化的效果;鳍片喷射孔设置在三角形鳍片前进方向的背侧,可以避免鳍片喷射孔堵塞。在出现火情时,从主轴蒸汽入口通入直接蒸汽可作为消防蒸汽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动下料门包括气动下料门框、气动下料门扇和气动下料门轴,所述气动下料门轴位于气动下料门框的一侧且气动下料门轴中段固定有气动下料门转臂,所述气动下料门转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气动下料门扇的背面,所述气动下料门轴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气动下料曲柄,所述气动下料曲柄的自由端与气动下料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所述气动下料门框的下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上溜框,所述上溜框与气动下料门轴相邻的侧壁设有门转臂避让槽;所述上溜框的下部外周套装有向下延伸的下溜框,沿下溜框的高度方向设有多排下溜框调节孔,螺栓穿过某排下溜框调节孔将下溜框与上溜框固定连接,所述气动下料门扇远离气动下料门轴的一侧连接有向外延伸的门扇限位板。气动下料门框焊接在间接加热层上,下溜框与上溜框通过螺栓连接,上溜框与气动下料门框通过螺栓连接,在磨损后方便拆卸更换,同时减小拆卸物的尺寸,方便从人孔取出,避免在浸出车间切割动火。立式蒸脱机开机时,气动下料门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气动下料门扇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层料层达到一定高度及停留时间达到工艺要求后,气动下料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气动下料门扇打开,物料落入第二层,这样刚开机时的物料依然能达到需要的蒸脱及熟化停留时间。正常生产时,气动下料门扇保持在打开状态,上溜框与下溜框形成一个溜管,物料从第一层直接落入第二层,当第二层的料层顶部达到下溜框的下缘时,物料开始堵实下溜框的出口,第二层料层高度开始稳定,不再升高,上下层之间实现闭气;第二层的物料被搅拌翅带走落入第三层,使下溜框的下缘不再处于堵实状态,第一层的物料得以继续向第二层流动。各层搅拌翅不停地转动,物料不停地向下一层下落,各层下料量与设备最终出料口的出料量保持一致,下层出料口的下料量加快,上一层下料门的下料量也加快;下层出料口不下料,上一层下料门也不下料。这样正常生产时,采用本气动下料门的每一层料层高度始终是恒定的,不会超过下溜框的底边,不用担心料层波动;而且上溜框与下溜框相当于一个溜管,无需担心机械结构失效,也不会像旋转阀那样容易被铁块卡住。设置多排下溜框调节孔,可以调节下溜框与上溜框的相对高度,以调节料层高度。当气动下料门扇到达水平位置时,门扇限位板会阻止气动下料门扇继续向上转动,避免与上层的搅拌翅发生干涉。该气动下料门无需人工参与,减少了人工成本及减少了产品品质的不确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风层和冷风层的塔盘出料口安装有自动料门,所述自动料门包括感应料层高度的自动料门浮子,所述自动料门浮子固定在上轴的一端且顶部为锥形,所述上轴的外端通过两个上轴承座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上轴上固定有上曲柄且位于两上轴承座之间,所述上曲柄的自由端铰接有可调连杆,所述可调连杆的下端与下曲柄的自由端相铰接,所述下曲柄固定在下轴上且位于两个下轴承座之间,两下轴承座固定在下支架上,所述下轴的内端头固定有弧形下料门,所述下曲柄的下端安装有下配重块;所述上曲柄的上部固定有上配重杆,所述上配重杆的自由端向上轴的另一侧下方伸出且安装有上配重块。热风层和冷风层采用自动料门下料,本层的料位升高时,自动料门浮子向上浮起,带动上轴逆时针转动,上轴通过上曲柄带动可调连杆上行,可调连杆的下端带动下曲柄向上摆动,下轴和弧形下料门同步逆时针转动,使料门的开度增大,加快下料。反之,弧形下料门顺时针转动使料门的开度变小,减缓下料。自动料门能够根据本料层高低自动调整下料口的大小,实现料层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参与。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位于筒体外且暴露在外,便于润滑维修且更换方便。自动料门浮子的锥形顶部,便于饲料下滑,避免饲料沉积在浮子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间接加热层、热风层和冷风层的筒壁上分别设有刮刀视镜和快开式人孔,所述快开式人孔包括人孔座和人孔盖,所述人孔座设有外大内小的锥形孔口,所述人孔盖的内壁设有与锥形孔口相适配的锥形内胆,所述锥形内胆的内壁与锥形孔口的内缘相平,所述人孔盖的外壁铰接在人孔开启臂上,所述人孔开启臂的一端铰接在人孔座的一侧,所述人孔开启臂的另一端通过人孔螺杆锁定,所述人孔螺杆的根部铰接在所述人孔座的另一侧;所述人孔盖的外端面中心连接有可转动的中心螺杆,所述中心螺杆的中部旋接在门盖螺母中,所述门盖螺母固定在人孔开启臂上,所述中心螺杆的外端头安装有人孔手轮。刮刀视镜不仅方便观察料层高度,而且当视镜被水汽及饲料糊住时,可随时旋转刮刀把视镜清除干净。每一层筒体采用快开式人孔,松开中心螺杆的螺母即可将其向外侧掰开,人孔盖即可打开,无需人工搬动。人孔盖合上后,锥形内胆插满锥形孔口,可以避免人孔座的内壁沉积饲料;转动人孔手轮,中心螺杆可以使人孔盖更加严实地扣合在人孔座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灭活熟化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一。

图3为图1的立体图二。

图4为主轴与搅拌翅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搅拌翅的俯视图。

图6为热风层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气动下料门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气动下料门扇部位的立体图。

图9为图7中气动下料门轴的剖视图。

图10为自动料门的立体图。

图11为快开式人孔的剖视图。

图中:1.筒体;1a.进料口;1b.主轴;1c.蒸汽旋转接头;1c1.主轴蒸汽入口;1d.总出料口;2.间接加热层;2a.负压抽气口;2b.总抽气管;2c.直接蒸汽喷射管;2d.蒸汽伴热管;3.热风层;3a.热风进口;3b.热风出口;3c.热风栅板;3d.热风层井字形支撑架;4.冷风层;4a.冷风进口;4b.冷风出口;5.搅拌翅;5a.三角形鳍片;5a1.鳍片喷射孔;5b.推料板;6.气动下料门;6a.气动下料门轴;6b.气动下料门转臂;6c.气动下料门扇;6d.门扇限位板;6e.气动下料曲柄;6f.气动下料门气缸;6g.气动下料门框;6h.上溜框;6h1.门转臂避让槽;6j.下溜框;6j1.下溜框调节孔;6k.气动下料内轴承座;6k1.连接板;6m.气动下料外轴承座;6n.气动下料内法兰;6p.气动下料外法兰;6q.气动下料填料座;6r.气动下料门油嘴;6s.底环;6t.填料;6u.铜环;6v.填料压盖;6w.外支架板;6x.接近开关支架;6y.电磁阀;6z.气源过滤器;7.旋转出料阀;7a.旋转出料阀电机;8.自动料门;8a.上轴;8b.上轴承座;8c.上支架;8d.自动料门浮子;8e.上曲柄;8f.上配重杆;8g.上配重块;8h.可调连杆;8j.下曲柄;8k.下轴;8m.下轴承座;8n.下支架;8p.弧形下料门;8q.下配重块;9.快开式人孔;9a.人孔座;9b.人孔盖;9c.锥形内胆;9d.人孔开启臂;9e.人孔螺杆;9f.中心螺杆;9g.门盖螺母;9h.人孔手轮;10.料位检测器;11.刮刀视镜;12.主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灭活熟化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a,筒体的底部设有总出料口1d,沿筒体轴线设有主轴1b,筒体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由夹层塔盘分隔而成的间接加热层2、热风层3和冷风层4,其中间接加热层2至少设有两层,热风层3和冷风层4各自设有一层或两层以上。各夹层塔盘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搅拌翅5,各搅拌翅5分别连接在主轴1b上,各夹层塔盘上分别设有塔盘出料口;相邻间接加热层2的塔盘出料口安装有气动下料门6,各间接加热层2的筒壁上分别设有负压抽气口2a,各负压抽气口2a的外端口分别与总抽气管2b相连。

各间接加热层2的圆周上分别连接有蒸汽供给管和冷凝水排放管,饲料从进料口1a进入筒体内腔,主轴1b由筒体下方的主减速机12驱动,主轴1b驱动各搅拌翅5旋转,在搅拌翅5的推动下,平铺在第一间接加热层的塔盘上,蒸汽进入夹层塔盘的内腔对饲料进行间接加热,饲料被搅拌翅5一边搅拌一边干燥,干燥后的饲料从第一层塔盘出料口落入第二间接加热层的塔盘上,继续进行加热和搅拌。可根据饲料的性质及产量,串联多层间接加热层,通常间接加热层2需要设置三层,底层间接加热层上的饲料已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及已满足足够的灭活熟化时间,各间接加热层2的负压抽气口2a将饲料加热灭活过程中产生的水汽抽走,并汇入总抽气管2b,防止水汽在设备内部冷凝滋生细菌,促进降低饲料中的水分,减小干燥负荷。熟化后的饲料落至热风层3干燥,干燥后的饲料落至冷风层4冷却,冷却后的饲料从冷风层4的总出料口1d排出,排出后即可打包,减少污染源,避免其他细菌二次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热风层3的夹层塔盘的圆周上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热风进口3a,热风层夹层塔盘的内腔设有热风层井字形支撑架3d,热风层井字形支撑架3d的上方设有热风栅板3c,热风层3的筒壁上部设有热风出口3b。热风从热风进口3a进入热风层3的夹层塔盘内腔,从热风栅板3c的各热风喷孔均匀向上吹出,对饲料进行干燥,吸湿后的热风从热风层3上部的热风出口3b排出。热风层井字形支撑架3d可以稳定支撑热风栅板3c,使其保持平整不变形,保证搅拌翅5的刮料。

冷风层4的夹层塔盘的圆周上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冷风进口4a,冷风层夹层塔盘的内腔设有冷风层井字形支撑架,冷风层井字形支撑架的上方设有冷风栅板,冷风层4的筒壁上部设有冷风出口4b。冷风从冷风进口4a进入冷风层4的夹层塔盘内腔,从冷风栅板的各冷风喷孔均匀向上吹出,对饲料进行冷却,升温后的冷风从冷风层4上部的冷风出口4b排出。

各间接加热层2的筒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根插入筒体内腔的直接蒸汽喷射管2c,各直接蒸汽喷射管2c上分布有多个蒸汽喷射孔。某些情况下,通过直接蒸汽喷射管2c可以对间接加热层2的饲料进行直接加热,可以配合间接加热同步进行;在出现火情时,可以从直接蒸汽喷射管2c喷人蒸汽进行灭火。

各间接加热层2的筒壁上分别盘绕有蒸汽伴热管2d,蒸汽伴热管2d不仅可以使筒壁升温对饲料进行辅助加热,还能防止筒壁上面的水汽冷凝,减少饲料与冷凝水粘在筒壁上滋生细菌。

各搅拌翅5呈中心对称结构,各搅拌翅5靠近主轴轴线的顶面上设有三角形鳍片5a,各搅拌翅5远离主轴轴线的顶面上设有可拆卸的推料板5b,推料板5b的上端向搅拌翅5前进方向的后侧倾斜。三角形鳍片5a可以增加搅拌翅5的强度,提高中心区域搅拌效果,推料板5b可以增加对外周饲料的搅拌力度,同时便于饲料从各塔盘出料口下落;推料板5b迎着搅拌方向均为斜面,不仅能对搅拌翅5起到加强作用还能向上松动饲料。可拆卸的推料板5b不仅磨损后方便更换,而且更换时可以调整高度大小,可以稳定可靠地带动自动料门浮子8d及料位检测器10浮子摆动。

主轴1b的上部为空心轴,主轴1b的顶部安装有蒸汽旋转接头1c,蒸汽旋转接头1c的上端设有主轴蒸汽入口1c1;各间接加热层搅拌翅5的三角形鳍片5a为空腔结构,三角形鳍片5a前进方向的背侧分别有多个鳍片喷射孔5a1,各三角形鳍片5a的内腔通过蒸汽孔道与主轴1b的中心孔道相连通。蒸汽从主轴蒸汽入口1c1进入主轴内腔,然后进入各搅拌翅5,从三角形鳍片5a上的鳍片喷射孔5a1喷出,对间接加热层2的饲料一边搅拌一边进行直接加热;且加热均匀无死角,从而进一步保证饲料灭活熟化的效果;鳍片喷射孔5a1设置在三角形鳍片5a前进方向的背侧,可以避免鳍片喷射孔5a1堵塞。在出现火情时,从主轴蒸汽入口1c1通入直接蒸汽可作为消防蒸汽使用。

顶层间接加热层的上部设有探测顶层料位的料位检测器10,底层间接加热层的塔盘出料口安装有旋转出料阀7,旋转出料阀7的转速受控于料位检测器10所探测的料位。料位检测器10将探测到的料位高低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改变旋转出料阀电机7a的频率控制旋转出料阀7的转速,达到降低或升高料层的目的,以灵活适应进料量的波动或产量大小的调整,保证稳定的灭活熟化时间。

如图7至图9所示,气动下料门6包括气动下料门框6g、气动下料门扇6c和气动下料门轴6a,气动下料门轴6a位于气动下料门框6g的一侧且气动下料门轴6a中段固定有气动下料门转臂6b,气动下料门转臂6b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气动下料门扇6c的背面,气动下料门轴6a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气动下料曲柄6e,气动下料曲柄6e的自由端与气动下料门气缸6f的活塞杆端部相铰接;气动下料门框6g的下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上溜框6h,上溜框6h与气动下料门轴6a相邻的侧壁设有门转臂避让槽6h1;上溜框6h的下部外周套装有向下延伸的下溜框6j,沿下溜框6j的高度方向设有多排下溜框调节孔6j1,螺栓穿过某排下溜框调节孔6j1将下溜框6j与上溜框6h固定连接。

立式蒸脱机开机时,气动下料门气缸6f的活塞杆缩回,气动下料门扇6c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层料层达到一定高度及停留时间达到工艺要求后,气动下料门气缸6f的活塞杆伸出将气动下料门扇6c打开,物料落入第二层,这样刚开机时的物料依然能达到需要的蒸脱及熟化停留时间。

正常生产时,气动下料门扇6c保持在打开状态,上溜框6h与下溜框6j形成一个溜管,物料从第一层直接落入第二层,当第二层的料层顶部达到下溜框6j的下缘时,物料开始堵实下溜框6j的出口,第二层料层高度开始稳定,不再升高,上下层之间实现闭气;第二层的物料被搅拌翅5带走落入第三层,使下溜框6j的下缘不再处于堵实状态,第一层的物料得以继续向第二层流动。各层搅拌翅5不停地转动,物料不停地向下一层下落,各层下料量与设备最终出料口的出料量保持一致,下层出料口的下料量加快,上一层下料门的下料量也加快;下层出料口不下料,上一层下料门也不下料。这样正常生产时,采用本气动下料门的每一层料层高度始终是恒定的,不会超过下溜框6j的底边,不用担心料层波动;而且上溜框6h与下溜框6j相当于一个溜管,无需担心机械结构失效,也不会像旋转阀那样容易被铁块卡住。

气动下料门框6g焊接在间接加热层2上,下溜框6j与上溜框6h通过螺栓连接,上溜框6h与气动下料门框6g通过螺栓连接,在磨损后方便拆卸更换,同时减小拆卸物的尺寸,方便从人孔取出,避免在浸出车间切割动火。设置多排下溜框调节孔6j1,可以调节下溜框6j与上溜框6h的相对高度,以调节料层高度。

气动下料门扇6c远离气动下料门轴6a的一侧连接有向外延伸的门扇限位板6d,当气动下料门扇6c到达水平位置时,门扇限位板6d会阻止气动下料门扇6c继续向上转动,避免与上层的搅拌翅5发生干涉。

气动下料门轴6a的内端头支撑在气动下料内轴承座6k中,且气动下料内轴承座6k中设有自润滑石墨滑动轴承;气动下料门轴6a的外端从法兰副及密封装置中穿出,且支撑在气动下料外轴承座6m中。气动下料内轴承座6k位于设备内腔,采用自润滑石墨滑动轴承,不用添加润滑油,避免污染物料,气动下料内轴承座6k通过连接板6k1与间接加热层2相连接;气动下料外轴承座6m可以采用带座外球面球轴承,带有调心功能,克服气动下料门轴6a的小范围不同心,减小安装难度。

法兰副包括气动下料内法兰6n和气动下料外法兰6p,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在气动下料外法兰6p中心的气动下料填料座6q,气动下料填料座6q的内腔填充有多道填料6t,填料6t的底部设有底环6s,填料6t的中段设有铜环6u,铜环6u内壁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外端口与气动下料门油嘴6r相连,气动下料填料座6q的外端口压有填料压盖6v。气动下料内法兰6n焊接在筒壁上,气动下料外法兰6p通过螺栓固定在气动下料内法兰6n上;聚四氟底环与气动下料填料座6q的底部相吻合,尽可能减小通道,减少泄漏量,同时为外侧的填料6t形成一个平整的支撑面。底环6s外侧的填料6t形成第一道密封,通过气动下料门油嘴6r向铜环6u的储油槽中加注润滑脂,内外油封形成第二道密封,铜环6u外侧的填料6t形成第三道密封;填料压盖6v将填料6t压紧,保证密封的可靠性。

填料压盖6v由相互嵌合的两半拼接而成,更换填料6t时,填料压盖6v可分成两半取出,简单方便,避免更换填料6t时拆卸气动下料外轴承座6m和气动下料曲柄6e,大大降低工作量。

气动下料外轴承座6m固定在外支架板6w上,外支架板6w焊接在气动下料外法兰6p上,外支架板6w的外端头焊接有接近开关支架6x,接近开关支架6x上安装有探测气动下料曲柄6e位置的接近开关。通过接近开关,控制系统可以探知气动下料门扇6c处于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便于自动控制。

气动下料门气缸6f的气源管路设有气源过滤器6z,气源过滤器6z的出口与电磁阀6y的入口相连,电磁阀6y的出口与气动下料门气缸6f的接气口相连。压缩空气通过气源过滤器6z过滤后,再进入气动下料门气缸6f,可以延长气缸使用寿命;通过电磁阀6y控制气动下料门气缸6f的伸出与缩回动作,以控制气动下料门6的启闭。

如图10所示,热风层3和冷风层4的塔盘出料口安装有自动料门8,自动料门8包括感应料层高度的自动料门浮子8d,自动料门浮子8d固定在上轴8a的一端且顶部为锥形,上轴8a的外端通过两个上轴承座8b固定在上支架8c上,上轴8a上固定有上曲柄8e且位于两上轴承座8b之间,上曲柄8e的自由端铰接有可调连杆8h,可调连杆8h的下端与下曲柄8j的自由端相铰接,下曲柄8j固定在下轴8k上且位于两个下轴承座8m之间,两下轴承座8m固定在下支架8n上,下轴8k的内端头固定有弧形下料门8p,下曲柄8j的下端安装有下配重块8q;上曲柄8e的上部固定有上配重杆8f,上配重杆8f的自由端向上轴8a的另一侧下方伸出且安装有上配重块8g。

热风层3和冷风层4采用自动料门8下料,本层的料位升高时,自动料门浮子8d向上浮起,带动上轴8a逆时针转动,上轴8a通过上曲柄8e带动可调连杆8h上行,可调连杆8h的下端带动下曲柄8j向上摆动,下轴8k和弧形下料门8p同步逆时针转动,使料门的开度增大,加快下料。反之,弧形下料门8p顺时针转动使料门的开度变小,减缓下料。自动料门8能够根据本料层高低自动调整下料口的大小,实现料层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参与。上轴承座8b和下轴承座8m位于筒体外且暴露在外,便于润滑维修且更换方便。自动料门浮子8d的锥形顶部,便于饲料下滑,避免饲料沉积在浮子顶部。

各间接加热层2、热风层3和冷风层4的筒壁上分别设有刮刀视镜11和快开式人孔9,刮刀视镜11不仅方便观察料层高度,而且当视镜被水汽及饲料糊住时,可随时旋转刮刀把视镜清除干净。

如图11所示,快开式人孔9包括人孔座9a和人孔盖9b,人孔座9a设有外大内小的锥形孔口,人孔盖9b的内壁设有与锥形孔口相适配的锥形内胆9c,锥形内胆9c的内壁与锥形孔口的内缘相平,人孔盖9b的外壁铰接在人孔开启臂9d上,人孔开启臂9d的一端铰接在人孔座9a的一侧,人孔开启臂9d的另一端通过人孔螺杆9e锁定,人孔螺杆9e的根部铰接在人孔座9a的另一侧;人孔盖9b的外端面中心连接有可转动的中心螺杆9f,中心螺杆9f的中部旋接在门盖螺母9g中,门盖螺母9g固定在人孔开启臂9d上,中心螺杆9f的外端头安装有人孔手轮9h。每一层筒体采用快开式人孔9,松开中心螺杆9f的螺母即可将其向外侧掰开,人孔盖9b即可打开,无需人工搬动。人孔盖9b合上后,锥形内胆9c插满锥形孔口,可以避免人孔座9a的内壁沉积饲料;转动人孔手轮9h,中心螺杆9f可以使人孔盖9b更加严实地扣合在人孔座9a上。

主减速机12置于设备底部,方便检修;并且驱动系统底座在距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处与支腿连接,使驱动系统与设备本体形成一个整体,方便在出厂前安装试机,现场无需再为驱动系统单独做基础,驱动系统不再只能在现场安装,减少现场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