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皮烘干装置及油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5132发布日期:2020-04-28 20:04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油皮烘干装置及油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制品的及时烘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油皮烘干装置,以及使用该油皮烘干装置的油皮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件“用于油皮自动起皮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全自动油皮机”,专利申请号2015108396957,公开日2016年2月3日,公开了一种采用钢丝进行循环起皮、输送烘干的设备。烘干完成后的油皮通过利用与钢丝绳相贴合的切刀实现将烘干后的油皮与钢丝分离,以便于钢丝绳进入下一循环实现再次起皮。

油皮在烘干程序中,由于油皮厚度较薄,传统的烘干设备在进行烘干过程难于控制油皮的湿度造成烘干过度,从而造成油皮分离及输送过程的碎裂问题,为了避免或者降低碎裂,现有做法通常需要在烘干程序后加入返潮程序,利用设备对烘干后的油皮进行返潮,以提高油皮的湿度,软化油皮。但是在油皮自动化生产线中,增加返潮设备造成了生产线更加庞大、设备造价使用成本更高,十分不利于生产线的使用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首先就是提供一种在烘干过程中易于控制油皮湿度,便于后续输送和分离,同时可避免增加返潮设备所造成的体积庞大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热源组件,还包括为提供热源组件安装位置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围设形成密闭的用于烘干物停放的腔体,所述腔体处设有控制腔体密闭的结构,所述壳体还包括一与所述腔体对应的活动连接的散气窗,形成可通过散气窗控制所述腔体内蒸发量的结构。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箱体结构,两所述箱体相对扣合形成所述的腔体结构。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箱体上端通过枢轴形成铰接,两所述箱体的下端为自由开合端。

在上说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气窗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上方位置处,包括一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组件翻转连接。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安装热源组件的安装板,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板的壳体结构。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外壳,还包括位于外壳与安装板之间由保温材料制成的保温层。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散热板,所述热源组件的发热件位于安装板和散热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油皮机,可在烘干过程中易于控制油皮湿度,便于后续输送和分离,同时可避免增加返潮设备所造成的体积庞大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用于盛放豆浆并形成油皮的锅台和与锅台成直线分布的油皮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热源组件,还包括为提供热源组件安装位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围设形成密闭的用于烘干物停放的腔体,所述腔体处设有控制腔体密闭的结构,所述壳体还包括一与所述腔体对应的活动连接的散气窗,形成可通过散气窗控制所述腔体内蒸发量的结构。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皮机还包括位于锅台上方的长条形挑架,所述挑架分别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挑架上下移动,所述挑架包括用于输送绳传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带动输送绳沿锅台长度方向移动的主动轮、从动轮。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绳自锅台一端延伸至所述烘干装置,所述输送绳部分位于两所述箱体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刚起出的油皮在进入烘干装置进行烘干时,烘干装置闭合形成封闭的腔体,此时油皮自身携带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填满整个封闭的腔体,在进行烘干的过程中,油皮中的液态水分转化为气态化的水汽围绕油皮,一方面可降低油皮的过渡烘干,另一方面可实现对油皮的浸润,保持油皮一定的含水量,避免在进行分离式崩碎;同时,位于箱体上的散气窗提供了一种控制封闭腔体内水汽量的装置,当打开散气窗时通过位于盒体上方的优势,实现热水汽的上升,进而降低腔体内水汽的含量,以实现多个散气窗根据调节腔体内水汽含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上述烘干装置的油皮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和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构思,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具体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作出限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文件所记载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跟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替换和规避也应当被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或不应当取得授权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实施例,壳体组件200构成了围设形成腔体201的结构,所围设形成的腔体201用于存放需要烘干的油皮的空间,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00最外层由外壳205、保温层206、安装板208、散热板207构成,首先由外壳205构成箱体202时的结构,然后在箱体202的内侧面固定安装安装板208,安装板208与散热板207之间留设用于安装散热组件的夹层,同时为了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在安装板208与箱体202之间设置保温层206,保温层206由保温材料制成并填充形成,所述的发热组件均匀布置在所述的夹层中,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蛇形排布的蒸汽管道作为热源,通过蒸汽管道通过固定件实现与安装板208之间的固定安装,另由蒸汽管道组成的管路其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穿过安装板208、保温层206、外壳205并与供气管道和供气回路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实现腔体201的打开或关闭,所述的腔体201由两相对设置的箱体202构成,两相对相对的表面设有凹槽,当箱体202相对扣合时,凹槽形成所述的腔体201,当然为了便于扣合或者扣合后的密封效果,可以考虑在箱体202相对的表面处设置用于辅助扣合的槽体结构。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线型布置的烘干装置更容易是的油皮进行输送,两相对的盒体结构上端通过铰接结构实现转动连接,同时另一端保持自由开合的结构,这样就能保持油皮在进入时盒体间保持较大的空间,方便油皮进入,同时又能在进入完成进行闭合实现烘干。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疏散在封闭的腔体201内的高热湿热空气,在所述盒体结构上开设有多个连通腔体201内的散气窗300,优选地所述散气窗300位于所述壳体组件200的上方位置处,包括一盖板301,所述盖板301与所述外壳205通过合页或者枢轴203翻转连接。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板207用于将蒸汽管管道敷设的热量传递至腔体201内,同时为了避免散热板207与湿热的油皮粘结,散热板207表层涂设有特氟龙涂层构成的防粘层。

上述烘干装置在使用时与用于产生油皮的锅台400部分配合形成自油皮生成至烘干分离的生产线,及油皮机。使用时包括用于盛放豆浆并形成油皮的锅台400和与锅台400成直线分布的油皮烘干装置,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油皮机还包括位于锅台400上方的挑架500,挑架还配合设有支撑架700,挑架500分别连接有升降机构600,支撑架用于提供升降机构800的安装,而挑架直接与升降机构800的运动件直接连接,升降机构600用于带动挑架500上下移动,挑架500包括用于输送绳传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用于带动输送绳沿锅台400长度方向移动的主动轮、从动轮。

在上述或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绳自锅台400一端延伸至烘干装置,输送绳部分位于两箱体202之间。锅台400上直线排布多个相邻的容器,各容器用于盛放豆浆,同时锅台400下方或侧壁内可排布设有用于保持豆浆温度的加热装置,为了实现

烘干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热源组件100,还包括为提供热源组件100安装位置的壳体组件200,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200围设形成密闭的用于烘干物停放的腔体201,腔体201处设有控制腔体201密闭的结构,壳体还包括一与腔体201对应的活动连接的散气窗300,形成可通过散气窗300控制腔体201内蒸发量的结构。

在所述油皮机使用时容器为多个,且成水平矩形阵列排布,长度方向上相邻容器间通过槽体形成连通的结构,弹性片位于长度方向上矩形阵列起始端容器、末端容器的外侧槽体处,各长度方向容器阵列上方正对设有一长条形挑架500,柔性绳可选择钢丝绳,容器上与挑架500正投影相对位置处设有与挑架500相配合的槽体,槽体延伸至容器内豆浆液的液面下,槽体与挑架500相匹配形成挑架500在细缝内移动的结构,最外侧容器的均槽体处设有弹性片,的弹性片设有与槽体正对的细缝,形成挑架500位于槽体和细缝处时挑架500弹性贴合并密封的结构,弹性片由软质橡胶制成,弹性片与对应的容器通过粘结固定,由于油皮制作过程中容器的液面高度大约4~5cm,故弹性片细缝处的液体压力较小,豆浆依靠自身压力不足以通过细缝,可避免其渗漏出现,容器内侧面均设有特氟龙涂层,特氟龙涂层可防止在挑架500起皮时油皮粘结容器内层,沿锅台400两侧及烘干装置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多个支撑架,各支撑架分别配合设有升降机构600,升降机构600作用于挑架500通过升降机构600使得挑架500上升或者下降,该所述升降机构600可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丝杠传动、皮带输送等现有的直线运动输出结构来实现,挑架500下降时沿槽体和细缝下压并位于豆浆液面之下,豆浆产生油膜后控制升降机构600带动挑架500上上升,实现油膜的起皮动作,一次同时实现多个容器的起皮动作,在具体使用上述发明时,升降机构600可利用自动化控制设备,如plc或者单片机进行自动化控制,其上升和下降的间隔可在程序进行预设,满足其油膜形成时间的需求。

上述发明在使用时,环形的钢丝绳900通过挑架500上的主动轮带动钢丝绳900向油皮1000的输送方向移动,实现油皮自锅台400上方至烘干装置的移动,当油皮到达烘干装置指定位置后,烘干装置闭合,此时油皮位于所述腔体201内,同时烘干装置对油皮进行烘干过程,并达到设定时间,当时间满足后,烘干装置的盒体打开,同时主动轮再次带动油皮移动,通过与钢丝绳贴合的切刀实现烘干后油皮的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刚起出的油皮在进入烘干装置进行烘干时,烘干装置闭合形成封闭的腔体,此时油皮自身携带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填满整个封闭的腔体,在进行烘干的过程中,油皮中的液态水分转化为气态化的水汽围绕油皮,一方面可降低油皮的过渡烘干,另一方面可实现对油皮的浸润,保持油皮一定的含水量,避免在进行分离式崩碎;同时,位于箱体上的散气窗提供了一种控制封闭腔体内水汽量的装置,当打开散气窗时通过位于盒体上方的优势,实现热水汽的上升,进而降低腔体内水汽的含量,以实现多个散气窗根据调节腔体内水汽含量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