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蒸煮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9743发布日期:2020-09-11 21:3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笋蒸煮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笋蒸煮池。



背景技术:

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营养上,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由于笋的季节性较强,故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对鲜笋进行加工,以延长笋的食用周期。加工过程中有一个蒸煮的环节,蒸煮后有一个极冷到室温的步骤,蒸煮和极冷过程都决定了笋的食用品质。现有的鲜笋蒸煮是将竹笋放入蒸篮内,在通过吊装设备将装满竹笋的蒸篮放入蒸煮池内,蒸煮完成后吊出蒸篮,由于温度较高的原因,故需等竹笋待稍微冷却后人工才将其从蒸篮内取出,费时费力,员工还容易出现烫伤的事故;而且冷却不及时还会造成竹笋的食用品质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笋蒸煮池,实现快速取料,达到极冷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竹笋蒸煮池,包括蒸煮池和蒸煮篮;

所述蒸煮篮放置于所述蒸煮池内,且所述蒸煮篮与所述蒸煮池的体积适配;

所述蒸煮篮包括滚柱和底板;

所述蒸煮篮相对的两侧面上靠近底部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底板;

所述蒸煮篮上底板所在的两个侧面均可转动设置有多个所述滚柱;

所述多个滚柱沿所述蒸煮篮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滚柱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且不同滚柱的从动齿轮之间依次啮合;

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转轴的一端;

所述主动齿轮为间歇齿轮;

所述底板闭合时,所述主动齿轮的齿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齿啮合;

所述底板打开时,所述主动齿轮的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齿的齿顶可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杆;

所述蒸煮篮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分别可转动设置一个所述控制杆;

所述控制杆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并且位于其所在所述蒸煮篮侧面的虚拟对称面上;

所述控制杆底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固定所述底板;

所述控制杆顶部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控制杆的把手。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保险环;

所述蒸煮篮上控制杆所在的两个侧面上靠近顶部的一端均可转动设置一个所述保险环;

所述保险环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杆顶部的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篮所述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设有用于套设所述控制杆的套筒;

所述套筒与所述控制杆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篮所述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4个脚轮;

所述4个脚轮对称固定在所述蒸煮篮的底部的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吊耳;

所述多个吊耳固定设置在所述蒸煮篮的侧面上靠近顶部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池安装有自动控温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池包括箱体、箱盖和多个搭扣;

所述箱盖上设有用于连接蒸汽管道的接口;

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通过所述多个搭扣实现可分离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竹笋蒸煮池,包括蒸煮池和蒸煮篮;蒸煮篮采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的结构形式。在进行蒸煮过程中,蒸煮篮底部的底板是闭合的状态,蒸煮篮呈无盖箱体的形状;当蒸煮完成后,吊装设备将装有蒸煮完成的竹笋连同蒸煮篮一起吊出,打开蒸煮篮底部的底板,竹笋便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蒸煮篮底部的开口落下,无需人为取料,大大节省时间的同时也避免工人取料可能出现烫伤的事故,而且也极大满足蒸煮后极冷的需求。在蒸煮篮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滚柱,滚动摩擦减少了竹笋挂壁不出料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竹笋蒸煮池内蒸煮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竹笋蒸煮池内蒸煮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竹笋蒸煮池内蒸煮篮的主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竹笋蒸煮池内蒸煮篮的左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竹笋蒸煮池内蒸煮篮的出料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竹笋蒸煮池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蒸煮池;2、蒸煮篮;3、滚柱;4、底板;5、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7、控制杆;8、挡板;9、把手;10、保险环;11、套筒;12、脚轮;13、吊耳;14、箱体;15、箱盖;16、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竹笋蒸煮池,包括蒸煮池和蒸煮篮;

所述蒸煮篮放置于所述蒸煮池内,且所述蒸煮篮与所述蒸煮池的体积适配;

所述蒸煮篮包括滚柱和底板;

所述蒸煮篮相对的两侧面上靠近底部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底板;

所述蒸煮篮上底板所在的两个侧面均可转动设置有多个所述滚柱;

所述多个滚柱沿所述蒸煮篮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竹笋蒸煮池,包括蒸煮池和蒸煮篮;蒸煮篮采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的结构形式。在进行蒸煮过程中,蒸煮篮底部的底板是闭合的状态,蒸煮篮呈无盖箱体的形状;当蒸煮完成后,吊装设备将装有蒸煮完成的竹笋连同蒸煮篮一起吊出,打开蒸煮篮底部的底板,竹笋便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蒸煮篮底部的开口落下,无需人为取料,大大节省时间的同时也避免工人取料可能出现烫伤的事故,而且也极大满足蒸煮后极冷的需求。在蒸煮篮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滚柱,滚动摩擦减少了竹笋挂壁不出料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所述滚柱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且不同滚柱的从动齿轮之间依次啮合;

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转轴的一端;

所述主动齿轮为间歇齿轮;

所述底板闭合时,所述主动齿轮的齿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齿啮合;

所述底板打开时,所述主动齿轮的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齿的齿顶可滑动连接。

齿啮合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当底板打开时,底板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的转动,由于主动齿轮的齿部与从动齿轮啮合,并且从动齿轮之间又顺序啮合,故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进而带动滚柱转动,滚柱的转动利于竹笋的出料;当底板完全打开时,主动齿轮的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的齿顶滑动连接,故滚柱不会因为挡板的限制而无法转动。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间歇传动机构,可以有效避免竹笋将蒸煮篮撑紧滚轮无法转动的现象,又可以在底板打开时滚柱可以自由滚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杆;

所述蒸煮篮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分别可转动设置一个所述控制杆;

所述控制杆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并且位于其所在所述蒸煮篮侧面的虚拟对称面上;

所述控制杆底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固定所述底板;

所述控制杆顶部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控制杆的把手。

控制杆工作原理:当需要打开蒸煮篮底部取料时,通过转动把手,将挡板从底板下移出,底板失去挡板的支撑后打开,竹笋从蒸煮篮底部落下。当需要往蒸煮篮内盛放竹笋时,人为将底板合拢后转动控制杆,利用挡板实现对底板的固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控制杆对蒸煮篮底板开闭的控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保险环;

所述蒸煮篮上控制杆所在的两个侧面上靠近顶部的一端均可转动设置一个所述保险环;

所述保险环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杆顶部的把手。

由上述描述可知,保险环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有效抑制把手转动,防止在蒸煮过程中蒸煮篮底板被打开,从而造成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篮所述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设有用于套设所述控制杆的套筒;

所述套筒与所述控制杆同轴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控制杆设置在套筒内,能有效避免控制杆与水蒸气接触,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篮所述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透气孔的设置能使蒸煮篮内的竹笋受热更为均匀,节省蒸煮时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4个脚轮;

所述4个脚轮对称固定在所述蒸煮篮的底部的连接板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脚轮的设置有利于蒸煮篮的搬运移动,提高了便捷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吊耳;

所述多个吊耳固定设置在所述蒸煮篮的侧面上靠近顶部的一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吊耳有利于吊装设备的爪钩挂起,使吊装过程更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池安装有自动控温系统。

由上述描述可知,自动调节温度可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笋的口感。

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池包括箱体、箱盖和多个搭扣;

所述箱盖上设有用于连接蒸汽管道的接口;

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通过所述多个搭扣实现可分离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搭扣连接便利,且不易出现松脱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待蒸煮的竹笋放入蒸煮篮内,利用吊装设备通过吊耳将装有竹笋的蒸煮篮放入蒸煮池内进行蒸煮;蒸煮好后,将蒸煮篮吊装至浸泡池上方,脱开控制杆把手的保险环,转动控制杆,使得控制杆下方的挡板发生旋转并从底板下方移出,底板在无挡板固定的情况下向下打开,竹笋从蒸煮篮底部落下,打开过程中通过齿轮啮合作用带动滚柱旋转,便于竹笋落料,当完全打开时,主动齿轮只有轮部与从动齿轮滑动连接,故滚柱可以自由转动而不会发生干涉。当取料完成时,人为将底板复位,并将控制杆旋转至挡板位于两底板下方的位置,使得挡板可以固定底板,然后将保险环套在把手上,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继续装填竹笋。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竹笋蒸煮池,包括蒸煮池1和蒸煮篮2;

所述蒸煮篮2放置于所述蒸煮池1内,且所述蒸煮篮2与所述蒸煮池1的体积适配;

所述蒸煮篮2包括滚柱3和底板4;

所述蒸煮篮2相对的两侧面上靠近底部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一个所述底板4;

所述蒸煮篮2上底板4所在的两个侧面均可转动设置有多个所述滚柱3;

所述多个滚柱3沿所述蒸煮篮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蒸煮篮2、滚柱3和底板4都采用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制成;

其中,本装置的转动连接处不采用轴承连接,而是通过提高转动连接处的表面精度,利用轴与轴孔的间隙配合,来实现转动连接。减少装置的零件数量,减轻蒸煮篮2质量的同时避免零件脱落造成食品安全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底板4的底部设置有加强筋,用以提高底板4的强度和刚度。

请参照图1和图4,具体的,还包括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

所述滚柱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6,且不同滚柱3的从动齿轮6之间依次啮合;

所述主动齿轮5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转轴的一端;

所述主动齿轮5为间歇齿轮;

所述底板4闭合时,所述主动齿轮5的齿部与所述从动齿轮6齿啮合;

所述底板4打开时,所述主动齿轮5的轮部与所述从动齿轮6齿的齿顶可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齿轮5的齿部应小于四分之一周长,保证在底板4打开时,主动齿轮5的齿部不与从动齿轮6齿啮合。

具体的,所述主动齿轮5和从动齿轮6套设在齿轮轴上相应位置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其固定。

请参照图4,具体的,还包括控制杆7;

所述蒸煮篮2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分别可转动设置一个所述控制杆7;

所述控制杆7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4,并且位于其所在所述蒸煮篮2的侧面的虚拟对称面上;

所述控制杆7底部设有挡板8,所述挡板8用于固定所述底板7;

所述控制杆7顶部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控制杆7的把手9。

其中,所述挡板8呈半圆形状,所述半圆形的直边与所述控制杆7的圆柱面相切,保证再转出挡板8时不会干涉到底板4的下放。

优选的,所述挡板8的边缘做翻边处理,并在挡板8的底部设置加强筋以提高挡板8的强度和刚度。

请参照图1,具体的,还包括两个保险环10;

所述蒸煮篮2上控制杆7所在的两个侧面上靠近顶部的一端均可转动设置一个所述保险环10;

所述保险环10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杆7顶部的把手9。

具体的,所述保险环10穿过蒸煮篮2上预设的孔洞内,实现对保险环10的固定。

请参照图1和图5,具体的,所述蒸煮篮2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设有用于套设所述控制杆7的套筒11;

所述套筒11与所述控制杆7同轴设置。

所述套筒1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蒸煮篮2的侧面上。

请参照图1,具体的,所述蒸煮篮2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请参照图1至图6,具体的,还包括4个脚轮12;

所述4个脚轮12对称固定在所述蒸煮篮2的底部的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脚轮1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蒸煮篮2的底部的连接板上。

请参照图1至图6,具体的,还包括多个吊耳13;

所述吊耳13固定设置在所述蒸煮篮2的侧面上靠近顶部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吊耳包括4个,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吊耳13两两对应固定在滚柱3所在侧面的顶端。

请参照图6,具体的,所述蒸煮池1安装有自动控温系统。

具体的,本装置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为pt100温度传感器。自动控温系统在食品加工领域属于完善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请参照图6,具体的,所述蒸煮池1包括箱体14、箱盖15和多个搭扣16;

所述箱盖15上设有用于连接蒸汽管道的接口;

所述箱体14与所述箱盖15通过所述多个搭扣16实现可分离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竹笋蒸煮池,包括蒸煮池和蒸煮篮;蒸煮篮采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的结构形式。在进行蒸煮过程中,蒸煮篮底部的底板是闭合的状态,蒸煮篮呈无盖箱体的形状;当蒸煮完成后,吊装设备将装有蒸煮完成的竹笋连同蒸煮篮一起吊出,打开蒸煮篮底部的底板,竹笋便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蒸煮篮底部的开口落下,无需人为取料,大大节省时间的同时也避免工人取料可能出现烫伤的事故,而且也极大满足蒸煮后极冷的需求。在蒸煮篮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滚柱,利用齿轮的实现间歇传动,可以有效避免竹笋将蒸煮篮撑紧滚轮无法转动的现象,又可以在底板打开时滚柱可以自由滚动,滚动摩擦减少了竹笋挂壁不出料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利用控制杆控制底板的开放,该方法便捷实用且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