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3718发布日期:2020-08-25 18:4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



背景技术:

鳗鱼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于预防视力退化、保护肝脏、恢复精力有很大益处。近年来,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出口贸易对鳗鱼的需求量均不断增大,尤其是烤鳗鱼对外出口量比较大。但是烤鳗鱼之前需要对鳗鱼进行加工,包括剖开鳗鱼,去掉鳗鱼的脊骨、内脏和头部等,步骤比较多,工序较为复杂。

目前,鳗鱼的宰杀主要以人工为主,需要对剖杀人员进行培训,由于剖杀鳗鱼并不是每天都进行,具有间歇性,因此剖杀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熟练员工少,效率低,需要人员数量大,人工成本高。在鳗鱼剖杀前还需要对鳗鱼进行冰昏,以方便人员抓取鳗鱼,人工和冰昏设备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虽然目前也有一些设备可以对鳗鱼进行宰杀,但效率较低,往往只是解决其中一两个工序,缺少集鳗鱼剖背、清理内脏、去骨、去头为一体的全自动剖杀机,而且因为鳗鱼椭圆形的横截面和滑溜的鱼身,普通的剖鱼设备无法精确地剖开鳗鱼的背部,在加工时鳗鱼也容易滑出,直接影响鳗鱼的加工。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897323a)公开了“一种电动鳗鱼剖背装置”,该装置由调速电机、变速箱、鳗鱼输送槽、上压辊、下压辊、圆刀片等组成;通过两个v形压辊相对旋转对鳗鱼进行向前送动,剖鱼刀安装在上滚轮中间位置并高速旋转,剖鱼刀对鳗鱼定位的同时产生对鱼向前拉动的力量,将剖背后的鳗鱼送出装置;但是,该装置仍需人工抓取鳗鱼放入鳗鱼输送槽,抓取活鳗鱼比较困难,需要前期冰昏,且整个装置只解决了剖背这一环节,去除内脏、去骨和去头等环节未有涉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可以自动地将鳗鱼背部剖开、清理内脏、去骨、去头,提高鳗鱼剖杀效率、降低剖杀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包括倒料框1、进料管2、皮带轮3、传送皮带4、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第一滚轮6-1和第二滚轮6-2、刮内脏刀片7、切头刀片8、出料口9、斜面工作台11;倒料框1位于装置的上端,倒料框1底部的进料口凹槽14与进料管2的入口相连接;两个皮带轮3并排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由两个减速电机12分别带动运动,两条并排的传送皮带4由皮带轮3带动转动,进料管2的出口对应两条传送皮带4的间隙;两条传送皮带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滚轮6-1、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第二滚轮6-2、刮内脏刀片7;第一滚轮6-1和第二滚轮6-2固定在两条传送皮带4之间,可以自由转动;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倾斜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并伸入两条传送皮带4的间隙中;刮内脏刀片7固定于两条传送皮带4之间,与斜面工作台11表面保持有距离;切头刀片8位于两条传送带的下方,并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由步进电机13带动转动;出料口9位于装置的底端,是鳗鱼剖杀之后的出口位置。

所述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包括剖背刀片5-1、去骨刀片5-2、螺钉5-3、转动头5-4、铰链5-5、弹簧5-6和刀具主体5-7;剖背刀片5-1和去骨刀片5-2均通过螺钉5-3固定在转动头5-4上,转动头5-4通过铰链5-5与刀具主体5-7的背部相连接,弹簧5-6位于刀具主体5-7的内部且用于连接转动头5-4和刀具主体5-7的底部。优选的,去骨刀片5-2比剖背刀片5-1高6~8mm,剖背刀片5-1垂直于斜面工作台11,去骨刀片5-2向外倾斜20°~30°。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呈圆锥状,倾斜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倾斜角度为45°~50°。

所述刮内脏刀片7与斜面工作台呈30°~40°,安装于两条传送皮带4的间隙中,与斜面工作台11保持10~15mm的距离。所述刮内脏刀片7,包括固定片7-1、金属主体7-2、固定轴7-3、弹簧7-4、连杆7-5、橡胶刮片7-6和电位计;固定片7-1与固定轴7-3连接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弹簧7-4连接固定片7-1和金属主体7-2末端中间处,连杆7-5连接固定片7-1和金属主体7-2两侧;金属主体7-2套接在固定轴7-3上,可以自由转动,但同时受弹簧7-4和连杆7-5的约束,金属主体7-2还连接着电位计;橡胶刮片7-6安装在金属主体7-2上。

所述切头刀片8,包括固定转轴8-1、刀片8-2、限位板8-3、限位板弹簧8-4;切头刀片8通过平键与轴连接固定于斜面工作台11,刀片8-2通过平键与固定转轴8-1连接,刀片8-2的初始位置与斜面工作台11保持水平;限位板8-3位于刀片8-2的前端位置,用于限制刀片8-2的逆时针旋转,限位板8-3与限位板弹簧8-4连接并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下方,限位板8-3受到限位板弹簧8-4的拉力而紧贴斜面工作台11。

所述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还包括传送带张紧机构10;传送带张紧机构10紧贴传送皮带4的两侧,且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有效夹紧不同大小的鳗鱼。

所述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在斜面工作台11上设置有7~8mm的缝隙15,位于两条传送皮带4间隙的下方,用于掉落鳗鱼的内脏、鱼骨等。

所述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还包括外壳,外壳的两侧设有扶手19;装置的底部还设有轮子20,方便装置的搬运。

所述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工作时,由人工将鳗鱼倒入倒料框1,适当拨动鳗鱼从倒料框1的进料口凹槽沿着进料管2进入两条传送皮带4之间,两条传送皮带4夹带鳗鱼向前移动,依次经过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刮内脏刀片7、切头刀片8,完成鳗鱼的剖背、去骨、刮内脏、去头,最终在出料口9得到完整剖开的鳗鱼鱼身。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涵盖剖杀、去骨、去内脏、去头等加工全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易推广。

(2)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倒料框与进料管结合,只需人工辅助拨动鳗鱼进入进料管,不需要提前对鳗鱼进行冰昏,减少工序,降低人工与冰昏装置成本投入。

(3)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人工劳动强度低,且减少对人工熟练度的依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可适应不同体型的鳗鱼,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iii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7为剖背去骨组合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刮内脏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切头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包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倒料框;2、进料管;3、皮带轮;4、传送皮带;5、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1、剖背刀片;5-2、去骨刀片;5-3、螺钉;5-4、转动头;5-5、铰链;5-6、弹簧;5-7、刀具主体;6-1、第一滚轮;6-2、第二滚轮;7、刮内脏刀片;7-1、固定片;7-2、金属主体;7-3、固定轴;7-4、弹簧;7-5、连杆;7-6橡胶刮片;8、切头刀片;8-1、固定转轴;8-2、刀片;8-3、限位板;8-4、限位板弹簧;9、出料口;10、传送带张紧机构;11、斜面工作台;12、减速电机;13、步进电机;14、进料口凹槽;15、缝隙;16、皮带驱动减速齿轮组;17、切头刀片减速齿轮组;18、收集盒;19、扶手;20、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包括位于装置上端的倒料框1和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斜面工作台11,倒料框1的底部设有进料口凹槽14,进料口凹槽14与进料管2的入口相连接,便于借助重力使得鳗鱼自动进料,斜面工作台11上设置两条传送皮带4和两个皮带轮3,两条传送皮带之间留有容鳗鱼通过的间隙,对应地在斜面工作台上还设有7~8mm的内脏、鱼骨掉落缝隙15,既可以帮助鳗鱼定位,也能让刮出的内脏和鱼骨自由掉落到位于斜面工作台后方的收集盒18。皮带轮3由位于斜面工作台11背面的减速电机12通过齿轮传动来驱动,皮带轮3再带动传送皮带4转动。皮带驱动减速齿轮组16配以合适的减速比,将从进料管2滑出的鳗鱼紧贴着传送皮带4从进料口传送到鳗鱼出料口9。

传送带张紧机构10紧贴传送皮带4,不仅有张紧传送皮带的作用,也可以帮助传送皮带4适应不同体型的鳗鱼。可自由转动的滚轮6-1和6-2固定在两条传送皮带4之间,防止鳗鱼加工时窜出。

图4、5、7所示为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包括剖背刀片5-1、去骨刀片5-2、螺钉5-3、转动头5-4、铰链5-5、弹簧5-6和刀具主体5-7。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呈圆锥状,与斜面工作台11呈45°~50°倾斜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并伸入两条传送皮带4的间隙中。剖背刀片5-1和去骨刀片5-2均由螺钉5-3固定于转动头5-4,铰链5-5用于连接转动头5-4和刀具主体5-7背部,弹簧5-6在刀具主体5-7内部用于连接转动头5-4和刀具主体5-7底部。剖背刀片5-1垂直于斜面工作台11,去骨刀片5-2比剖背刀片5-1高约6~8mm,并向外倾斜20°~30°。随着鳗鱼不断向前运动,剖背刀片5-1首先接触鳗鱼头部,整个圆锥状组合刀片绕着铰链5-5逆时针转动轻微的角度,以适应不同体型的鳗鱼,鳗鱼头经过剖背刀片5-1后,弹簧5-6的拉力将圆锥状组合刀片复位。剖背刀片5-1依靠传送皮带运送鳗鱼的反向作用力将鳗鱼的背部剖开;去骨刀片5-2与剖背刀片5-1成一定角度,紧压着鱼身和传送皮带4,将鱼骨剔出,剔出的鱼骨从缝隙15掉落进收集盒18。

图2、图8所示为刮内脏刀片7,包括固定片7-1、金属主体7-2、固定轴7-3、弹簧7-4、连杆7-5和橡胶刮片7-6。刮内脏刀片7与斜面工作台呈30°~40°,安装在两条传送皮带4的间隙中,与斜面工作台11表面保持10~15mm的距离。固定片7-1与固定轴7-3连接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上作为刮内脏刀片7的支架;弹簧7-4连接固定片7-1和金属主体7-2末端中间处,连杆7-5连接固定片7-1和金属主体7-2两侧,金属主体7-2套接在固定轴7-3上,金属主体7-2可自由转动,但同时也受弹簧7-4和连杆7-5的约束,金属主体7-2还连接着电位计,电位计起着记录转动角度的作用,金属主体7-2逆时针转动则记录负值,顺时针转动则记录正值;橡胶刮片7-6与金属主体7-2固定,外形上呈凹状。随着鳗鱼不断向前,橡胶刮片7-6先接触鳗鱼头,鳗鱼头部高度低于鱼身高度,但颈部位置高于鱼身,所以金属主体7-2和橡胶刮片7-6会绕着连杆7-5逆时针转动,经过鱼颈后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顺时针复位,对应的,电位计记录的数值将由负值变为正值,通过此数值的变化快慢来衡量所加工鳗鱼的体型,数值变化越快说明鳗鱼体型越小。橡胶刮片7-6呈凹状,在弹簧7-4和连杆7-5组成的压紧机构下深入鱼身内,有效抵住鳗鱼刮去内脏且不伤及肉体,刮出的内脏从缝隙15掉落进收集盒18内。

图3、图9所示为鳗鱼切头刀片8,包括固定转轴8-1、刀片8-2、限位板8-3、限位板弹簧8-4。固定转轴8-1上连接着切头刀片减速齿轮组17,并由步进电机13驱动转动,刀片8-2通过平键与固定转轴8-1连接在一起,刀片8-2初始位置与斜面工作台11平行。切头时采用电位计和步进电机13相配合,电位计能有效根据头部的长度改变电位,从而控制电机能够根据不同大小的鳗鱼来准确切头。当步进电机13得到电位计由负值转变为正值的信号时,说明此时鳗鱼头部已经运动到鳗鱼切头刀片8的位置,则步进电机13开始顺时针转动一周,通过固定转轴8-1带动刀片8-2在巨大的冲力下将鳗鱼头切断,切断的鳗鱼头掉落进斜面工作台11背后的收集盒18内。为了保证刀片8-2的初始位置始终与斜面工作台11保持平行,设置有限位板8-3和限位板弹簧8-4,限位板8-3位于刀片8-2的前端位置,限位板8-3与限位板弹簧8-4连接并固定在斜面工作台11下方,限位板的作用是限制刀片8-2的逆时针旋转,当刀片8-2顺时针转动一圈后,在惯性作用下会偏转一定的角度,此时给步进电机13信号,让其逆时针旋转,紧压着限位板8-3,达到自锁的目的,而限位板8-3在限位弹簧8-4的作用下也会一直保持着紧贴斜面工作台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全自动鳗鱼剖杀装置还包括外壳,外壳的两侧设有扶手19;装置的底部还设有轮子20,方便装置的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鳗鱼放入倒料框1中,鳗鱼从倒料框1下方的进料管2进入传送皮带4的间隙中,鳗鱼会有一个自己调整姿态的动作,使腹部向下,然后传送皮带4带动鳗鱼经过剖背去骨组合刀片5、刮内脏刀片7、切头刀片8,完成鳗鱼的剖背、去骨、刮内脏、去头,最终在出料口9得到加工好的完整的鳗鱼鱼身,同时取出的内脏、骨头、鱼头都集中在收集盒18中。

实施例2

在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不变的基础上,可在斜面工作台上增加进料口、出料口及相应的加工装置结构,可实现一个员工对多条鳗鱼并排同时剖杀,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