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70032发布日期:2020-04-29 00:4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其体内的消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条件下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下降最为显著,淀粉酶的活性下降较缓和。低温条件,具体指每年的10月初到12月底这段时间。所以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活率,延长有效生长期,降低肝脏负担,提高消化率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成为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提高消化率,降低肝脏负担,延长生长期,提高成活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所述饲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小麦10份~15份、木薯淀粉10~15份、菜粕6份~15份、发酵豆粕15份~18份、膨化大豆5份~8份、进口鱼粉10份~15份、国产鱼粉20份~25份、玉米蛋白粉3~5份、啤酒酵母粉3~5份、大豆磷脂油1份~2份、鱼油1份~3份、磷酸二氢钙1份~2份、复合维生素0.2份~0.5份、复合矿物质1份、氯化胆碱0.1份~0.3份、蛋白酶0.01份~0.02份和脂肪酶0.01份~0.02份。其中,所述复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酰胺、d~泛酸、叶酸、d~生物素和肌醇。其中,所述复合矿物质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钴和硫酸镁。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按规定重量份数准备饲料组分;s2:将饲料组分进行粉碎并混合;s3:将混合后的饲料组分经调质解调器在95~100℃下调制2~5分钟;s4:制粒得到饲料颗粒;s5:将饲料颗粒进行烘干、冷却后,即得到饲料。其中,步骤s2中,将饲料组分经过二次粉碎至90%过70~90目筛。其中,步骤s4中,制粒时,将饲料组分在100~140℃下经双螺杆挤压膨化机挤出得到饲料颗粒。其中,步骤s5中,将饲料颗粒在70~90℃下烘干。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提高消化率,降低肝脏负担,延长生长期,提高成活率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所述饲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小麦10份、木薯淀粉10、菜粕6份、发酵豆粕15份、膨化大豆5份、进口鱼粉10份、国产鱼粉20份、玉米蛋白粉3、啤酒酵母粉3、大豆磷脂油1份、鱼油1份、磷酸二氢钙1份、复合维生素0.2份、复合矿物质1份、氯化胆碱0.1份、蛋白酶0.01份和脂肪酶0.01份。实施例二: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所述饲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小麦15份、木薯淀粉15份、菜粕15份、发酵豆粕18份、膨化大豆8份、进口鱼粉15份、国产鱼粉25份、玉米蛋白粉5份、啤酒酵母粉5份、大豆磷脂油2份、鱼油3份、磷酸二氢钙2份、复合维生素0.5份、复合矿物质1份、氯化胆碱0.3份、蛋白酶0.02份和脂肪酶0.02份。实施例三: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所述饲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小麦15份、木薯淀粉12份、菜粕6份、发酵豆粕15份、膨化大豆5份、进口鱼粉10份、国产鱼粉25份、玉米蛋白粉3份、啤酒酵母粉3份、大豆磷脂油2份、鱼油1份、磷酸二氢钙1.5份、复合维生素0.3份、复合矿物质1份、氯化胆碱0.2份、蛋白酶0.01份和脂肪酶0.01份。其中,复合维生素的含量组成如下:其中,所述复合矿物质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碘酸钙、亚硒酸钠、氯化钴和硫酸镁。复合矿物质的含量组成如下(单位g/kg):铁铜锰锌碘硒钴镁5.50.52100.120.0350.0512具体的,鱼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其体内的消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条件下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下降最为显著,淀粉酶的活性下降较缓和。低温季节在鱼类的饲料的配方设计上酌情增加淀粉类供能,可以适量降低一些消化利用率低的蛋白原料,如菜粕、棉粕、花生粕、葵花粕等,转而使用一些消化利用率高的蛋白原料,如膨化大豆、酶解豆粕、发酵豆粕等,通过在体外的微生物、酶制剂的预处理,提升这些原料进入鱼体肠道后的消化利用率。同时在淀粉数量和来源上挑选一些低温下鱼类比较容易消化的淀粉,如小麦淀粉、木薯淀粉等,提升鱼体在低温环境下的消化利用率。还通过补充一些外源的,质量较好的蛋白酶,如来源于诺伟司的蛋白酶dp100,来源于禾本生物的脂肪酶,来补充低温下鱼体消化酶分泌的不足以及温度下降后酶活性的降低,从而总体上让低温下鱼类能够吃得下并且消化吸收较好的饲料,让水产动物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够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降低肝脏负担,从而相应延长鱼体的生长周期,同时保障健康,商品鱼提前达到上市规格,让养殖户可以提前卖鱼,在行情好的时候有鱼可以卖,对于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淀粉、蛋白、脂肪比例的调整,可消化、可利用原料的挑选,以及外源帮助消化的酶制剂的添加,鱼体在低温下也能很好的吸收营养,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这对于鱼类的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让鱼在低温环境下的成活率更高。与传统的鱼类饲料相比,饲喂本发明公开的饲料具有以下优点:a、鱼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其体内的消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条件下蛋白酶、脂肪酶活性下降最为显著,淀粉酶下降较缓和,本发明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通过提升低温下饲料可消化淀粉的比例,优选低温下鱼体能够更好消化吸收的淀粉源,最大限度的降低低温下由于消化酶的变化对饲料消化的影响。同时提供鱼体在低温下消化利用率相对较好的磷脂油和鱼油,满足低温下鱼体保持细胞液能够持续流动的磷脂类物质和身体供能的需要。b、本发明的饲料配方在酌情增加可消化淀粉类供能的同时,减少部分消化利用率低蛋白原料,如菜粕、棉粕、花生粕、葵花粕等,转而使用一些消化利用率高的蛋白原料,如膨化大豆、酶解豆粕、发酵豆粕等,这些原料通过在体外的微生物、酶制剂的预处理,可以提升这些原料进入鱼体肠道后的消化利用率。c、本发明的饲料配方中添加蛋白酶(采用dp100蛋白酶,来源于诺伟司公司产品)及脂肪酶(来源于禾本生物产品)来补充由于低温导致鱼体分泌的消化酶数量的降低和活性减弱,提高低温下鱼类对于饲料蛋白、脂肪的消化率。实施例四:以10月初到12月底低温期间的黄颡鱼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配方采用适量降低蛋白、脂肪含量,通过补充足量可消化淀粉(小麦淀粉和木薯淀粉)及蛋白酶、脂肪酶(dp100蛋白酶,来源于诺伟司公司产品;脂肪酶,来源于禾本生物产品)来提高低温下黄颡鱼对于饲料蛋白、脂肪的消化率,油脂选择磷脂油和鱼油。黄颡鱼又名黄辣丁、嗄牙子,是属于鲶形目跪科黄颡鱼属的一种小型鱼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水域都有分布。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刺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鱼类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1000千克为例:小麦150公斤、木薯淀粉120公斤、菜粕60公斤、发酵豆粕150公斤、膨化大豆50公斤、进口鱼粉100公斤、国产鱼粉250公斤、玉米蛋白粉30公斤、啤酒酵母粉30公斤、大豆磷脂油20公斤、鱼油10公斤、磷酸二氢钙15公斤、复合维生素3公斤、复合矿物质10公斤、氯化胆碱2公斤、蛋白酶0.1公斤、脂肪酶0.1公斤。具体的,国产鱼粉,选择烟台万通鱼粉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鱼粉;进口鱼粉,选择秘鲁tasa鱼粉公司生产的鱼粉。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规定质量准备饲料组分;s2:将饲料组分进行粉碎经过二次粉碎至90%过80目筛,并均匀混合;s3:将混合后的饲料组分经调质解调器在98℃下调制3分钟;s4:将饲料组分在120℃下经双螺杆挤压膨化机挤出得到饲料颗粒;s5:将饲料颗粒在80℃下进行烘干、冷却后,即得到饲料。1、将上述制得的饲料在相同条件下和当前市售的黄颡鱼饲料进行试验对比。(试验时间:3个月(2018年10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地点:成都新津池塘,环境:自然养殖环境,平均水温15℃,ph7.8,溶氧4.1毫克/升)。本发明的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在相同条件下和当前市售的黄颡鱼饲料饲养效果对照情况如下表(a为本发明产品,b、c、d为市场上的黄颡鱼饲料产品)。由上述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的养殖效果体重增长率、成活率等与市场主销品牌相比均有明显优势。所以本发明的饲料经过严格认真的养殖实验,表明本发明的一种适合低温条件下鱼类生长的饲料在养殖实践应用中,在黄颡鱼体重增长率、成活率等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适合池黄颡鱼低温下养殖的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