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毛茶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5194发布日期:2020-05-15 17:2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毛茶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黑毛茶是以安化云台山大叶种、槠叶齐、安化群体种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传统黑毛茶制作工艺粗犷,未区分高等级原料与低等级原料加工工艺区别,若按照传统黑毛茶制作工艺,会造成以下缺陷:

1、未区分高等级原料与低等级原料加工工艺,导致黑毛茶品质不稳定;

2、采用一次渥堆工艺,很有可能造成茶叶在渥堆过程中产生品质劣变,如发酵过度则产生酸馊味,发酵过轻则无法达到黑茶品质风格要求;

3、渥堆工艺容易使茶叶结块,按照传统黑毛茶制作工艺,渥堆之后随即干燥,会使黑毛茶中带有大量茶叶坨块,影响黑毛茶品质。

以上缺陷的综合,会导致黑毛茶感官评价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毛茶及其制作工艺。所述工艺采用两次发酵,能够调节发酵程度;又加入解块工艺,能够在第一时间解散板结的茶叶,防止黑毛茶原料中带有坨块,因此更利于产品质量的把控。

本发明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黑毛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及杀青:摘取茶树鲜叶,然后再滚筒杀青,得杀青茶;

(2)揉捻:将杀青茶放置于揉捻机内,以“轻-重-轻”原则进行揉捻,得揉捻茶;

(3)渥堆:将揉捻茶进行归堆发酵,待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且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时,即为渥堆完成,得渥堆茶;

(4)解块:将渥堆茶进行打散解块,防止茶叶板结成坨块,完成后得解块茶;

(5)打火:将解块茶进行烘干,得打火茶;

(6)归堆:将打火茶进行收拢二次归堆,进行二次发酵,得归堆茶;

(7)干燥:将归堆茶进行烘干,即得黑毛茶。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摘取时,特级黑毛茶原料摘取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一级黑毛茶原料为一芽三叶;所述杀青的温度为220~250℃,时间为5~8min;所述采摘与杀青工艺之间还包含摊青工艺,具体为:将茶树鲜叶摊放至厚度为10~20cm,摊放时间为2~6h,待茶树鲜叶含水量为68~70%,即可进入杀青工艺。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揉捻先轻揉5~8min,再重揉8~10min,最后轻揉5~8min。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归堆的高度为1.2~1.5m;发酵的温度为20~35℃,发酵时间为8~15h。

优选地,在渥堆与解块工艺之间,还包括复揉工艺;复揉时间为6~8min。进行复揉,是为了让茶叶条形更加紧结,外形好看,提高商品价值。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5~22%。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二次归堆的高度为1.5~3m,二次发酵时间为12~24h。

优选地,在归堆与干燥工艺之间,还包括理条工艺:使用茶叶理条机,以摆动式往复运动使茶叶在理条机中加热、碰撞,至茶叶条索紧直。

优选地,步骤(7)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50~180℃,黑毛茶的含水量为8~10%。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工艺制作得到的黑毛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黑毛茶的制作工艺,采用两次归堆的工艺,第一次发酵程度较轻,能够防止发酵过度,第二次发酵采用低水分发酵工艺,又可调节发酵程度;另外,第一次渥堆时,茶叶水分含量在50~60%,此时渥堆由于茶叶水分含量高,容易造成底部茶叶板结现象,然而所采用的新工艺一是在此渥堆过程中能减少渥堆时间,能够降低板结率,二是在此次渥堆之后,加入解块工艺,能够在第一时间解散板结的茶叶,防止黑毛茶原料中带有坨块,因此更利于产品质量的把控;且经过感官评测,黑毛茶的形状、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8项感官指标均优于标准样,达到较高水准。

本发明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增加理条工艺,使茶叶外形更加紧直,大大提高黑毛茶的商品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毛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及杀青:以手工采摘的方式摘取茶树一芽一叶的鲜叶,以保证鲜叶等级的均匀性,然后采用滚筒杀青机,以嫩叶老杀的原则在220℃条件下杀青5min,得杀青茶;

(2)揉捻:将杀青茶放置于揉捻机内,投叶量为揉桶体积的85%,以“轻-重-轻”原则进行揉捻,先轻揉5min,再重揉8min,最后轻揉5min,得揉捻茶;

(3)渥堆:将揉捻茶进行归堆,高度为1.2m,在25℃条件下发酵10h,待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且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时,即为渥堆完成,得渥堆茶;

(4)解块:将渥堆茶进行打散解块,防止茶叶板结成坨块,完成后得解块茶;

(5)打火:使用链条式烘干机将解块茶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5%,得打火茶;

(6)归堆:将打火茶进行收拢二次归堆,高度为2m,再进行二次发酵12h,得归堆茶;

(7)干燥:将归堆茶置于烘干机内,在150℃条件下进行烘干,至含水量为8%,即得黑毛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毛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及杀青:以手工采摘的方式摘取茶树一芽二叶的鲜叶,以保证鲜叶等级的均匀性,然后采用滚筒杀青机,以嫩叶老杀的原则在250℃条件下杀青6min,得杀青茶;

(2)揉捻:将杀青茶放置于揉捻机内,投叶量为揉桶体积的85%,以“轻-重-轻”原则进行揉捻,先轻揉8min,再重揉10min,最后轻揉8min,得揉捻茶;

(3)渥堆:将揉捻茶进行归堆,高度为1.5m,在20℃条件下发酵15h,待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且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时,即为渥堆完成,得渥堆茶;

(4)解块:将渥堆茶进行打散解块,防止茶叶板结成坨块,完成后得解块茶;

(5)打火:使用链条式烘干机将解块茶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8%,得打火茶;

(6)归堆:将打火茶进行收拢二次归堆,高度为3m,再进行二次发酵24h,得归堆茶;

(7)干燥:将归堆茶置于烘干机内,在180℃条件下进行烘干,至含水量为10%,即得黑毛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毛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摊青及杀青:以手工采摘的方式摘取茶树一芽三叶的鲜叶,以保证鲜叶等级的均匀性,再将茶树鲜叶摊放至厚度为10cm,摊放时间为2h,待茶树鲜叶含水量为68%,然后采用滚筒杀青机,以嫩叶老杀的原则在220℃条件下杀青7min,得杀青茶;

(2)揉捻:将杀青茶放置于揉捻机内,投叶量为揉桶体积的85%,以“轻-重-轻”原则进行揉捻,先轻揉5min,再重揉8min,最后轻揉5min,得揉捻茶;

(3)渥堆:将揉捻茶进行归堆,高度为1.2m,在25℃条件下发酵10h,待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且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时,即为渥堆完成,得渥堆茶;

(4)复揉:将渥堆茶置入揉捻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复揉6min,至茶叶条索紧卷,得复揉茶;

(5)解块:将复揉茶进行打散解块,防止茶叶板结成坨块,完成后得解块茶;

(6)打火:使用链条式烘干机将解块茶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18%,得打火茶;

(7)归堆:将打火茶进行收拢二次归堆,高度为1.5m,再进行二次发酵12h,得归堆茶;

(8)理条:将归堆茶置于茶叶理条机,以摆动式往复运动使茶叶在理条机中加热、碰撞,至茶叶条索紧直,得理条茶;

(9)干燥:将理条茶置于烘干机内,在150℃条件下进行烘干,至含水量为8%,即得黑毛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黑毛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摊青及杀青:以手工采摘的方式摘取茶树一芽二叶的鲜叶,以保证鲜叶等级的均匀性,再将茶树鲜叶摊放至厚度为20cm,摊放时间为6h,待茶树鲜叶含水量为70%,然后采用滚筒杀青机,以嫩叶老杀的原则在250℃条件下杀青8min,得杀青茶;

(2)揉捻:将杀青茶放置于揉捻机内,投叶量为揉桶体积的85%,以“轻-重-轻”原则进行揉捻,先轻揉8min,再重揉10min,最后轻揉8min,得揉捻茶;

(3)渥堆:将揉捻茶进行归堆,高度为1.5m,在35℃条件下发酵8h,待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且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时,即为渥堆完成,得渥堆茶;

(4)复揉:将渥堆茶置入揉捻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复揉6min,至茶叶条索紧卷,得复揉茶;

(5)解块:将复揉茶进行打散解块,防止茶叶板结成坨块,完成后得解块茶;

(6)打火:使用链条式烘干机将解块茶进行烘干,至茶叶含水率为22%,得打火茶;

(7)归堆:将打火茶进行收拢二次归堆,高度为2m,再进行二次发酵12h,得归堆茶;

(8)理条:将归堆茶置于茶叶理条机,以摆动式往复运动使茶叶在理条机中加热、碰撞,至茶叶条索紧直,得理条茶;

(9)干燥:将理条茶置于烘干机内,在180℃条件下进行烘干,至含水量为10%,即得黑毛茶。

为表明本发明所述黑毛茶的感官性能,参考gb/t23776-2018对实施例1~4所得黑毛茶与市售同类茶叶进行对比评价。具体为:选取20名专业的茶领域品鉴人员,对黑毛茶的外形和内质进行感官评价,外形分为形状、整碎、净度和色泽4个指标;内质分为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4个指标。

感官评价选取标准茶叶进行对照,采用七档制审评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感官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1七档制审评方法

表2感官评价结果

结果及结论:

通过实施例1~4所得黑毛茶和市售同类茶叶的感官评价虽然均高于标准茶叶,但本发明所得黑毛茶评价亦明显优于市售茶叶,有显著的进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