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75389发布日期:2020-06-20 17:26阅读:18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叫茶子树,主要是指山茶属植物中油脂含量较高且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我国是世界上油茶产量最高、油茶分布最广、油茶品种最多的国家。全国现有油茶林面积约400万hm2,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面积的80%以上,年产茶籽约6万kg,茶油1.5万kg,其中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栽培面积达约300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约75%。油茶种子含油30%以上,供食用及调药、润发,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代用品。茶籽油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0%,远远高于豆油、花生油和菜油,比橄榄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且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茶籽油还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生产中;茶籽壳可以制成糠醛、活性炭等,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他们都是轻工、化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饼可做农药、肥料,还可用于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可直接用于提取栲胶。

目前,已有的油茶果脱壳机存在脱壳率不高、效率低、茶籽破损率高、脱壳后果壳与茶籽难分离及易结块堵塞在脱壳机内等问题。油茶籽的获得基本上采用先晒干果壳自然炸裂,再人工分拣茶籽的方法。该方法时间长、脱壳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且受天气影响,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因此,研究新的油茶果脱壳工艺将对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当前存在的油茶果脱壳效率低及脱壳效果欠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本方法主要通过采用发酵液对油茶果进行浸泡,然后将油茶果堆积发酵剥离果壳,达到整体脱壳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菌液的制备:选择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和光合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菌种,经过发酵后得菌液;

(2)浸泡:将采摘的新鲜油茶果倒入菌液中浸泡,菌液以淹没油茶果为准,浸泡10-15min捞出,得浸泡油茶果,备用;

(3)发酵床准备:将锯末、生石灰、防虫剂和防腐剂混合均匀,堆积成长×宽×厚为4-6m×2-3m×0.1-0.3m规格的发酵床;

(4)将步骤(2)得到的浸泡油茶果堆放在发酵床上,用塑料布遮盖,发酵至油茶果和油茶籽彻底分离即可。

优选地,所述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10-15公斤无菌水,将2-3公斤烧开,再加入1-1.5公斤红糖,将红糖充分融化,得红糖水;

s2:将红糖水和剩余的无菌水装至15-20公斤的容器里,混合均匀,无菌水冷却至30-40℃时,加入1-1.5瓶的菌种;

s3:将菌种和红糖水充分的搅拌均匀,口上盖一次塑料薄膜,在发酵温度为25-35℃下密封发酵7-14天,打开瓶口,有气体产生,闻到酸香味夹杂酒糟味和红糖水的刺激性气味,即得菌液。

优选地,步骤(3)中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各组分的含量为锯末35-70%、生石灰25-60%、防虫剂1-4%和防腐剂0.2-1%。

优选地,步骤(4)浸泡油茶果是以300-500kg/m2堆积在发酵床。

优选地,步骤(4)所述的发酵是在温度控制在30-45℃下发酵3-4天。

优选地,所述锯末为木本科植物或竹类植物经加工产生的细粉,其水分含量≤3%。

优选地,所述防虫剂为食品类防虫剂;所述防腐剂为食品类防腐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方法通过新鲜采摘的油茶果不需要进行任何预处理,直接发酵一定的时间即可将果壳与茶籽分离,而且所采用的发酵菌种为可食用菌种及采用的防虫剂和防腐剂为食品级,对油茶籽的品质无影响,也不会因为外力作用会导致油茶籽破碎,完整率达99%以上,且工艺简单、效率高、脱壳率高,脱壳率达到100%,还能够对油茶果进行批量处理;解决了当前油茶果脱壳率不高、效率低、茶籽破损率高、脱壳后果壳与茶籽难分离及易结块堵塞在脱壳机内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例1

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菌液的制备:以乳酸菌为菌种经过发酵后得菌液。所述发酵包括如下步骤:

s1:取15公斤无菌水,将3公斤烧开,再加入1.5公斤红糖,将红糖充分融化,得红糖水;

s2:将红糖水和剩余的无菌水装至20公斤的容器里,混合均匀,无菌水冷却至30℃时,加入1瓶的菌种;

s3:将菌种和红糖水充分的搅拌均匀,口上盖一次塑料薄膜,在发酵温度为30℃下密封发酵10天(容器不能装太满,要预留缓冲空间,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装满容易涨破塑料容器)打开瓶口,有气体产生,闻到酸香味夹杂酒糟味和红糖水的刺激性气味,发酵成功,即得菌液。

(2)浸泡:将采摘的新鲜油茶果倒入菌液中浸泡,菌液以淹没油茶果为准,浸泡15min捞出,得浸泡油茶果,备用;

(3)发酵床准备: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将锯末58.5%、生石灰40%、防虫剂(粮虫净,粮虫净的主要成分是磷化铝)1%和防腐剂(山梨酸钾)0.5%混合均匀,堆积成长×宽×厚为4×2×0.2m规格的发酵床;

(4)将步骤(2)得到的浸泡油茶果堆放在发酵床上,按照300kg/m2堆积,用塑料布遮盖,在35℃下发酵4天,油茶果和油茶籽彻底分离。

实施例2

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菌液的制备:以酵母菌和放线菌为菌种经过发酵后得菌液。所述发酵包括如下步骤:

s1:取15公斤无菌水,将3公斤烧开,再加入1.2公斤红糖,将红糖充分融化,得红糖水;

s2:将红糖水和剩余的无菌水装至20公斤的容器里,混合均匀,无菌水冷却至35℃时,加入1瓶酵母菌和0.5瓶放线菌;

s3:将菌种和红糖水充分的搅拌均匀,口上盖一次塑料薄膜,在发酵温度为35℃下密封发酵7天(容器不能装太满,要预留缓冲空间,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装满容易涨破塑料容器)打开瓶口,有气体产生,用ph试纸测试,ph显示4-5之间,发酵成功,即得菌液。

(2)浸泡:将采摘的新鲜油茶果倒入菌液中浸泡,菌液以淹没油茶果为准,浸泡15min捞出,得浸泡油茶果,备用;

(3)发酵床准备: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将锯末52%、生石灰45%、防虫剂(粮虫净)2%和防腐剂(山梨酸钾)1%混合均匀,堆积成长×宽×厚为5×3×0.3m规格的发酵床;

(5)将步骤(2)得到的浸泡油茶果堆放在发酵床上,按照500kg/m2堆积,用塑料布遮盖,在40℃下发酵3天,油茶果和油茶籽彻底分离。

实施例3

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菌液的制备:以乳酸菌、放线菌和光合细菌为菌种经过发酵后得菌液。所述发酵包括如下步骤:

s1:取10公斤无菌水,将2公斤烧开,再加入1公斤红糖,将红糖充分融化,得红糖水;

s2:将红糖水和剩余的无菌水装至15公斤的容器里,混合均匀,无菌水冷却至30℃时,加入1瓶酵母菌、0.1瓶放线菌和0.1瓶光合细菌;

s3:将菌种和红糖水充分的搅拌均匀,口上盖一次塑料薄膜,在发酵温度为30℃下密封发酵10天(容器不能装太满,要预留缓冲空间,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装满容易涨破塑料容器)打开瓶口,有气体产生,用ph试纸测试,ph显示4-5之间,发酵成功,即得菌液。

(2)浸泡:将采摘的新鲜油茶果倒入菌液中浸泡,菌液以淹没油茶果为准,浸泡10min捞出,得浸泡油茶果,备用;

(3)发酵床准备: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将锯末45%、生石灰53.5%、防虫剂(粮虫净)1%和防腐剂(山梨酸钾)0.5%混合均匀,堆积成长×宽×厚为6×2×0.3m规格的发酵床;

(4)将步骤(2)得到的浸泡油茶果堆放在发酵床上,按照400kg/m2堆积,用塑料布遮盖,在35℃下发酵3天,油茶果和油茶籽彻底分离。

实施例4

一种油茶果的脱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菌液的制备: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菌种经过发酵后得菌液。所述发酵包括如下步骤:

s1:取15公斤无菌水,将3公斤烧开,再加入1.5公斤红糖,将红糖充分融化,得红糖水;

s2:将红糖水和剩余的无菌水装至20公斤的容器里,混合均匀,无菌水冷却至35℃时,加入0.8瓶乳酸菌、0.4酵母菌和0.1瓶放线菌;

s3:将菌种和红糖水充分的搅拌均匀,口上盖一次塑料薄膜,在发酵温度为25℃下密封发酵12天(容器不能装太满,要预留缓冲空间,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装满容易涨破塑料容器)打开瓶口,有气体产生,闻到酸香味夹杂酒糟味和红糖水的刺激性气味表明发酵成功,即得菌液。

(2)浸泡:将采摘的新鲜油茶果倒入菌液中浸泡,菌液以淹没油茶果为准,浸泡15min捞出,得浸泡油茶果,备用;

(4)发酵床准备:以质量百分比计算,将锯末50%、生石灰47%、防虫剂(粮虫净)2.5%和防腐剂(山梨酸钾)0.5%混合均匀,堆积成长×宽×厚为4×2×0.2m规格的发酵床;

(4)将步骤(2)得到的浸泡油茶果堆放在发酵床上,按照500kg/m2堆积,用塑料布遮盖,在45℃下发酵3天,油茶果和油茶籽彻底分离。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例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