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42913发布日期:2020-07-10 17:3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代茶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出于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体出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活力、免疫力降低,多种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为了缓解亚健康的不适症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饮用袋泡茶,袋泡茶又名代茶饮、药代茶,是选用一二味或数味中草药(常研制成粗末后用)煎汤或以沸水泡数分钟后代茶徐徐饮之的茶包,茶包内的中草药通过茶水进入人体发挥药效,从而对各种身体不适起到良好的缓解与治疗效果。

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708907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治疗高血压高血糖的中药代茶饮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代茶饮品领域,所述中药代茶饮由以下原料制成:灵芝、茯苓、红景天、锁阳、诃子、丹参、天花粉、西洋参、葛根、肉丛蓉、决明子、甘草。该发明中药代茶饮益肺补肾,滋阴潜阳,调整机体的免疫力并具有较好的降压、降糖作用。但是,该发明专利中的中药代茶饮与目前市面上现行的中药代茶饮存在相同的弊端,即通常只针对某一类疾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适用人群范围较窄。

针对上述问题,一篇专利公开号为cn10572469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养生保健代茶饮及其制作工艺,该保健代茶饮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梅花20-30%、松子仁10-20%、佛手10-15%、玫瑰花10-20%、薄荷10-15%;辅料:10-15%、余量为为冰糖。该发明所得代茶饮具有疏肝解郁、抗疲劳、抗衰老、润肤养颜等功效,普遍适用于追求身体舒畅、美容养颜的的女性,适用人群更加广泛。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仍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专利中及目前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减肥茶、降脂茶、降压茶、降糖茶、通便茶等代茶饮要么适用人群范围较窄,要么主要针对女性进行通便减肥、排毒养颜调理,针对男性进行身体调理的代茶饮却乏善可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人群范围大、疗效均衡且对男性身体调养具有良好效果的袋泡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袋泡茶,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红茶55-65份、荞麦18-23份、决明子7-12份、栀子8-11份、β环状糊精4-6份;所述辅料包括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活血通络料、安神益气料、降三高料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料中采用红茶香气浓郁,且红茶作为一种全发酵茶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肿、消炎杀菌和抗衰老抗癌等功效,搭配荞麦、决明子和栀子等润肠通便、清肝明目、清热利湿的中草药成分,可对男性的痰湿、湿热、肝火旺盛体质起到良好的调理效果。

β环状糊精对茶中的茶多酚、咖啡因、蛋白质茶红素、茶黄素、脂类等物质进行包埋,可大大提高敏感性物质对光、氧气、热酸碱等的抵抗力,进而使袋泡茶不易变质,饮用安全性更好。

此外,还通过具有各种疗效的中草药辅料来进一步完善均衡袋泡茶的保健功效,使袋泡茶不仅可对普通男性大众起到较好的调理效果,也可因人而异地加强某一类或某几类疾病的调理治疗功效,实用性更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火止咳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陈皮3-5份、薄荷2-5份、菊花3-6份、蒲公英或马齿苋2-4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陈皮、薄荷、菊花、蒲公英和马齿苋均是燥湿健脾、行气化湿、止咳化痰的良药,可对慢性咳嗽、痰湿壅滞、痰湿水肿等身体不适具有良好的治疗功效。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肝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桑叶2-3份、荷叶3-5份、菊花5-7份、金银花2-4份、决明子5-8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桑叶、荷叶、菊花、金银花与决明子都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等功效,从而较好地调理男性肝火旺盛的问题。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素馨花3-5份、淮山药2-4份、红枣3-6份、黄精或玛卡3-5份、桑葚或枸杞子2-4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素馨花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等功效,淮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玛卡可调理和修复男性的更年期综合征,桑葚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枸杞子可生津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等功效,温补料中的各类中草药进行搭配,可对男性机体起到良好的温补调理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血通络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银杏叶3-5g、桑葚2-4g、红枣4-6g、麦芽2-3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银杏叶、桑葚、红枣和麦芽均是滋阴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的良药,因此可助人体经络畅通、神清气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神益气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五味子2-4份、酸枣仁2-3份、茯苓3-6份、百合3-5份、麦芽或玄米3-7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五味子、酸枣仁、茯苓、百合、麦芽或玄米都不同程度上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有效治疗惊悸失眠、阴虚盗汗、体虚多汗等症状。此外,五味子还具有固肾涩精的作用,从而治疗阳痿、早泄等男科疾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三高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青钱柳2-4份、玉米须3-5份、山楂5-7份、槐花或菊花2-4份、莲子或荷叶3-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青钱柳、玉米须、山楂、槐花、菊花、莲子、荷叶等中草药成分具有降血脂、调节血压、降血糖的作用,因此可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男性患者起到较好的降三高效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料中的红茶选用普洱茶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普洱茶相较于其他红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而且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复杂的变化过程,其对于肝火旺盛的人具有良好的降火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延年益寿和提神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上述袋泡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可更好地保留茶叶的醇香及其他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且可有效减少袋泡茶中的杂质,口感更佳。

本发明的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s1.主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主料中的各原料,先将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红茶、荞麦在40-50℃温度下翻炒10-15min,再加入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的混合物并在60-80℃温度下继续翻炒3-5min,得预处理主料;

s2.辅料预处理:选取辅料并按配比称取各原料,将辅料中的各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粉碎成平均长度在0.5-1.0cm的碎料,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烘干得预处理辅料;

s3.茶包成型:将s1步骤得到的预处理主料与s2步骤得到的预处理辅料分别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混合并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装入不同规格的无纺布袋中再封口,得到不同规格的袋泡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1步骤中将主料中的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先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使β环状糊精先对决明子、栀子进行包裹保护,决明子、栀子在加入至红茶、荞麦中后进行翻炒时不易由于高温发生氧化或变质问题,从而高效保留主料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药效。s1步骤将主料中的各原料进行翻炒,既可炒出茶叶、荞麦等作物及中草药的清香,提升袋泡茶的口感,也可对主料起到干燥和高温杀菌作用,延长袋泡茶的保质期与食品安全性。

s2步骤将辅料粉碎成平均长度在0.5-1.0cm的碎料,可使辅料中各中草药的药效成分可以更好地渗入茶水中,而且也不至于太细碎而破坏药效成分,同时提高袋泡茶的茶色与清澈度,提升饮用体验。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步骤中,在将混合料装入无纺布袋之前先除去粒径小于75μm的粉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s3步骤除去混合料中粒径小于75μm的粉尘,可进一步提高袋泡茶的清澈度,提升袋泡茶的茶色与口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的袋泡茶以主料、辅料相结合的方式,既保留红茶生津止渴、提神消疲等基础效果,也可搭配辅料从而具备清火止咳、清肝明目、温补调理、活血通络、安神益气及降三高等疗效,从而对男性身体机能产生更好的治疗与调理效果;

(2)袋泡茶的辅料中,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活血通络料、安神益气料、降三高料通过选用合适的中草药,使辅料中的各原料之间相辅相成,实现中医学上的“阴阳理论”的良好运用,最终达到更好的理疗效果;

(3)袋泡茶的制备方法中,在主料中添加β环状糊精并预先和决明子、栀子进行混合,使β环状糊精对决明子、栀子等药效组分起到保护效果,在翻炒主料时既产生良好的增香杀菌作用,也能更大程度上地保留药效组分,疗效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袋泡茶,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普洱红茶55g、荞麦18g、决明子7g、栀子8g、β环状糊精4g;辅料为清火止咳料,清火止咳料包括陈皮3g、薄荷2g、菊花3g、蒲公英2g。

该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主料中的各原料,先将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红茶、荞麦在40-50℃温度下翻炒10min,再加入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的混合物并在60-80℃温度下继续翻炒3min,得预处理主料;

s2.辅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清火止咳料中的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粉碎成平均长度在0.5cm的碎料,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烘干得预处理辅料;

s3.茶包成型:将s1步骤得到的预处理主料与s2步骤得到的预处理辅料分别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混合并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以20g/包的规格装入无纺布袋中再封口,得到成品袋泡茶。

实施例2:

一种袋泡茶,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普洱红茶57g、荞麦19g、决明子8g、栀子8.6g、β环状糊精4.4g;辅料包括清火止咳料和清肝料,清火止咳料包括陈皮4g、薄荷3g、菊花4g、马齿苋3g,清肝料包括桑叶2g、荷叶3g、菊花5g、金银花2g、决明子5g。

该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主料中的各原料,先将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红茶、荞麦在40-50℃温度下翻炒11min,再加入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的混合物并在60-80℃温度下继续翻炒4min,得预处理主料;

s2.辅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清火止咳料和清肝料中的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粉碎成平均长度为0.7cm的碎料,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烘干得预处理辅料;

s3.茶包成型:将s1步骤得到的预处理主料与s2步骤得到的预处理辅料分别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混合并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以22g/包的规格装入无纺布袋中再封口,得到成品袋泡茶。

实施例3:

一种袋泡茶,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普洱红茶59g、荞麦20g、决明子9g、栀子9.2g、β环状糊精4.8g;辅料包括清肝料、温补料和活血通络料,清肝料包括桑叶3g、荷叶4g、菊花6g、金银花3g、决明子7g,温补料包括素馨花3g、淮山药2g、红枣3g、黄精3g、桑葚2g,活血通络料包括银杏叶3g、桑葚2g、红枣4g、麦芽2g。

该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主料中的各原料,先将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红茶、荞麦在40-50℃温度下翻炒12min,再加入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的混合物并在60-80℃温度下继续翻炒4.5min,得预处理主料;

s2.辅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清肝料、温补料和活血通络料中的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粉碎成平均长度为0.8cm的碎料,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烘干得预处理辅料;

s3.茶包成型:将s1步骤得到的预处理主料与s2步骤得到的预处理辅料分别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混合并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以25g/包的规格装入无纺布袋中再封口,得到成品袋泡茶。

实施例4

一种袋泡茶,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普洱红茶62g、荞麦21g、决明子10g、栀子9.8g、β环状糊精5.2g;辅料包括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和降三高料,清火止咳料包括陈皮5g、薄荷4g、菊花5g、蒲公英4g,清肝料包括桑叶2.5g、荷叶5g、菊花7g、金银花4g、决明子6g,温补料包括素馨花4g、淮山药3g、红枣4g、玛卡4g、枸杞子3g,降三高料包括青钱柳2g、玉米须3g、山楂5g、槐花2g、苦莲子3g。

该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主料中的各原料,先将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红茶、荞麦在40-50℃温度下翻炒13min,再加入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的混合物并在60-80℃温度下继续翻炒5min,得预处理主料;

s2.辅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和降三高料中的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粉碎成平均长度为0.9cm的碎料,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烘干得预处理辅料;

s3.茶包成型:将s1步骤得到的预处理主料与s2步骤得到的预处理辅料分别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混合并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以28g/包的规格装入无纺布袋中再封口,得到成品袋泡茶。

实施例5:

一种袋泡茶,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普洱红茶63g、荞麦22g、决明子11g、栀子10.4g、β环状糊精5.6g;辅料包括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活血通络料、安神益气料,清火止咳料包括陈皮3.5g、薄荷5g、菊花3g、马齿苋2.5g,清肝料包括桑叶2.7g、荷叶4.5g、菊花6.5g、金银花3.5g、决明子8g,温补料包括素馨花5g、淮山药4g、红枣5g、黄精5g、桑葚4g,活血通络料包括银杏叶4g、桑葚3g、红枣5g、麦芽2.5g,安神益气料包括五味子2g、酸枣仁2g、茯苓3g、百合3g、麦芽3g。

该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主料中的各原料,先将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红茶、荞麦在40-50℃温度下翻炒14min,再加入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的混合物并在60-80℃温度下继续翻炒4min,得预处理主料;

s2.辅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活血通络料和安神益气料中的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粉碎成平均长度为1.0cm的碎料,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烘干得预处理辅料;

s3.茶包成型:将s1步骤得到的预处理主料与s2步骤得到的预处理辅料分别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混合并搅拌均匀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以30g/包的规格装入无纺布袋中再封口,得到成品袋泡茶。

实施例6:

一种袋泡茶,包括主料和辅料,主料包括普洱红茶65g、荞麦23g、决明子12g、栀子11g、β环状糊精6g,辅料包括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活血通络料、安神益气料、降三高料,清火止咳料包括陈皮4.5g、薄荷4g、菊花6g、马齿苋3g,清肝料包括桑叶2.3g、荷叶3.5g、菊花5.5g、金银花2.5g、决明子6g,温补料包括素馨花4.5g、淮山药3.5g、红枣6g、玛卡4.5g、枸杞子2.5g,活血通络料包括银杏叶5g、桑葚4g红枣6g、麦芽3g,安神益气料包括五味子3g、酸枣仁2.5g、茯苓5g、百合4g、麦芽5g,降三高料包括青钱柳3g、玉米须4g、山楂6g、菊花3g、苦莲子4g。

该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主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主料中的各原料,先将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将红茶、荞麦在40-50℃温度下翻炒15min,再加入决明子、栀子与β环状糊精的混合物并在60-80℃温度下继续翻炒3.5min,得预处理主料;

s2.辅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清火止咳料、清肝料、温补料、活血通络料、安神益气料和降三高料中的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粉碎成平均长度为0.8cm的碎料,再进行紫外线消毒烘干得预处理辅料;

s3.茶包成型:将s1步骤得到的预处理主料与s2步骤得到的预处理辅料分别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混合并搅拌均匀得混合料,将混合料通过风选机除去粒径在75μm以下的粉尘,然后再将混合料以25g/包的规格装入无纺布袋中再封口,得到成品袋泡茶。

实施例7

一种袋泡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辅料中的降三高料包括青钱柳4g、玉米须5g、山楂7g、菊花4g、荷叶5g。

实施例8

一种袋泡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红茶选用祁门红茶。

口感与疗效测试:

随机选取40名年龄在25-65岁且伴有肝火旺盛、失眠盗汗、阴亏肾虚、惊悸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等症状的男性作为实验组测试对象并均分为8组,每组5人。同时再随机选取5名年龄在25-65岁且伴有贫血、痛经、月经不调、惊悸失眠、三高等症状的女性作为对照组测试对象。8组实验组测试对象分别对实施例1-8中的袋泡茶进行感官测试,对照组试验对象对实施例6中袋泡茶进行感官测试。

测试方法为:8组测试对象分别采用实施例1-8中的袋泡茶每日泡茶饮用,对照组实验对象采用实施例6中的袋泡茶每日泡茶饮用,一日一次。一个月后让所有测试对象填写感官测试表,记录各种症状的好转人数,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袋泡茶以主料、辅料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其独到的制备工艺,既保留红茶生津止渴、提神消疲等基础效果,也可搭配辅料从而具备清火止咳、清肝明目、温补调理、活血通络、安神益气及降三高等疗效,辅料中的各原料之间相辅相成,实现中医学上的“阴阳理论”的良好运用,从而对男性身体机能产生更好的治疗与调理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