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气健脾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8015发布日期:2020-09-18 12:1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理气健脾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饮品,具体涉及一种理气健脾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健茶首先是一种茶,具备茶的色、香、味,口感好,味道美,但不同于一般的茶叶,也不同于中草药品,而是取药物之性,饮茶之味,两者配伍,相辅相成,起到茶借药力,药助茶功的协同作用,收到饮茶与药物保健的双重效应,所以保健茶又是保健饮品,对人体健康有预防、保健、辅助治疗、滋补作用,饮用方便,适应面广,并且效果比较好。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经常加班、熬夜,不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导致脾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中脘痞塞不通,胀满疼痛、烧心反酸,嗳气叹息、食欲不佳、腹痛腹泻、腹胀肠鸣、情绪急躁、失眠多梦等不适。脾胃病目前多以中药或化学药物治疗,由于药物口感不好,多具有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患者依从性不好,易复发。

为此,我们研发出一种具有理气健脾功效的保健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理气健脾功效的保健茶。

本发明采用药食两用中药提取浸膏,浸膏均匀粘附在茶叶上,经干燥制得外观具茶叶形态。该茶能极大改善口感,冲泡出来性状美观,具有原茶的形态,同时具有茶叶的香气,让患者能很好地饮用,且能长期服用,极大改善患者的食欲,具有理气健脾,助消化,保护胃黏膜的功效。

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茶,由药食两用的药材提取物与茶叶按重量配比1:10-10:1组成。其中茶叶1-50份,药材提取物,由以下单位为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茯苓1-5份,枳椇子1-4份,橘皮1-4份,代代花0.1-1份,甘草0.1-1份,大枣1-4份,山楂0.1-1份,佛手0.1-1份。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茶,由药食两用的药材提取物与茶叶按重量配比1:5-5:1组成,其中茶叶3-30份,药材提取物,由以下单位为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茯苓2-4份,枳椇子2-3份,橘皮2-3份,代代花0.5-1份,甘草0.5-1份,大枣0.5-2份,山楂0.5-1份,佛手0.5-1份。

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茶,由药食两用的药材提取物与茶叶按重量配比1:2组成,其中乌龙茶30份,药材提取物,由以下单位为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茯苓3份,枳椇子4份,橘皮3份,代代花0.2份,甘草0.3份,大枣3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

更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茶,由药食两用的药材提取物与红茶按重量配比2:1组成,其中红茶5份,药材提取物,由以下单位为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茯苓2份,枳椇子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

本发明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从理气健脾入手,以茯苓利水渗湿,健脾,橘皮理气健脾,山楂消食健胃,化浊降脂,辅以枳椇子止渴除烦,清湿热,保护胃黏膜,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代代花理气、宽胸、开胃,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共奏疏肝、理气、健脾,除湿、消食健胃。再加上红茶的香气醒脾,促消化。能有效地使消化不良的患者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同时保护胃黏膜。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枳椇子: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dulcisthunb.的干燥成熟种子。甘,平。归心、脾经。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用于酒精中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

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橘皮经麸炒后,降低辛燥之性,燥性缓和,用于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蜜炙后,健脾胃而和中,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胄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大枣:为鼠李科椬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甘,温。归脾、胃、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大枣炒过后更偏于健脾。代代花:芸香科植物代代花citrusaurantiuml.var.amaraengl.的干燥花蕾。甘、微苦、平。理气、宽胸、开胃。用于胸脘胀闷、恶心、食欲不振。

山楂:为蔷薇科椬物山里红pimiatifici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髙脂血症。炒山楂能消食调中,可用于脾虚食滞的腹泻。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而成。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是基于传统中医对脾虚气虚导致的脘痞塞不通,胀满疼痛、烧心反酸,嗳气叹息、食欲不佳、腹痛腹泻、腹胀肠鸣、情绪急躁、失眠多梦等脾虚气弱症状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中药药理研究成果,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具有疏肝理气,补中益气,行气养血安神,化湿除热,健脾养胃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并运用中药的性味相须相使,并调节各中药的比例使得提取出来的浸膏清甜可口,且使提取出来的浸膏能完全附着在茶叶上,使得冲泡出来的药液及茶性状美观,具有原茶的形态,同时具有茶叶的香气,让患者能很好地饮用,且能长期坚持使用,极大改善患者的食欲,同时中药发挥理气健脾,助消化,保护胃黏膜的功效,可长期服用,能疏肝理气,补中益气,补后天之本,调理五脏,预防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该保健茶具有理气健脾,消食养胃,见效快,周期短,标本兼治,易携带,服用方便,冲泡即饮,口感好,四季皆宜,成本低,治愈率高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橘皮进行麸炒炮制处理,甘草进行蜜炙,大枣清炒,山楂清炒,取炮制后的橘皮、甘草、大枣、山楂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进行水煎煮提取、浓缩、水沉、再浓缩得浸膏,与茶叶混合,浸膏粘附于茶叶上,干燥后即得。

优选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随即投入橘皮,筛去麸皮,放凉;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时,取出,放凉;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8-12倍量水微沸煎煮1-3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25(50℃),加入1-3倍量水,静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35(50℃),得中药浸膏;

(6)将茶叶放入糖衣锅中,加入中药浸膏,轻轻拌匀后静置约0.2-2小时。开启糖衣锅,并不断翻拌,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或取茶叶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中药浸膏,静置0.1-10小时,不断翻拌。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在温度为1-5℃环境中静置过夜,离心,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5(50℃),得中药浸膏;

(6)将茶叶放入糖衣锅中,加入中药浸膏,轻轻拌匀后静置约0.2-2小时。开启糖衣锅,并不断翻拌,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或取茶叶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中药浸膏,静置0.1-10小时,不断翻拌,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根据实施例之一,本发明的保健茶由以下原料制成:

茯苓2份,枳椇子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红茶5份。

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2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过夜,离心,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得中药浸膏。

(6)取茶叶,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中药浸膏,静置30分钟,不断翻拌。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根据实施例之二,本发明的保健茶由以下原料制成:茯苓3份,枳椇子4份,橘皮3份,代代花0.2份,甘草0.3份,大枣3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乌龙茶30份。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2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24h,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得浸膏。

(6)将茶叶放入by-400荸荠型糖包衣锅中,加入中药浸膏,轻轻拌匀后静置约1h。开启糖衣锅,并不断翻拌,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保健茶在制备理气健脾的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保健茶在制备健脾养胃、保护胃黏膜、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患者的食欲的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由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筛选出具有疏肝理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养血宁心安神的药食两用中药,各组分原料在按照特定的配比组合能起到较好的健脾助消化、保护胃黏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理气健脾茶、开胃健脾丸有效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列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保健茶(药材提取物:乌龙茶=1:3)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茯苓2份,枳椇子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乌龙茶30份。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24h,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5(50℃),得中药浸膏10份。

(6)取红茶,取乌龙茶,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中药浸膏,静置30分钟,不断翻拌。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实施例2、保健茶(药材提取物:乌龙茶=1:2)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茯苓3份,枳椇子4份,橘皮3份,代代花0.2份,甘草0.3份,大枣3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乌龙茶30份。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24h,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5(50℃),得中药浸膏15份。

(6)放入by-400荸荠型糖包衣锅中,加入中药浸膏,轻轻拌匀后静置约1h。开启糖衣锅,并不断翻拌,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实施例3、保健茶(药材提取物:红茶=1:1)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茯苓2份,枳椇子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红茶10份。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24h,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5(50℃),得中药浸膏10份。

(6)取红茶,放入by-400荸荠型糖包衣锅中,加入中药浸膏,轻轻拌匀后静置约1h。开启糖衣锅,并不断翻拌,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每袋装8克。

实施例4、保健茶(药材提取物:红茶=3:1)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茯苓2份,枳椇子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红茶3.3份。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过夜,离心,取出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50℃),得中药浸膏10份。

(6)取红茶,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中药浸膏,静置30分钟,不断翻拌。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实施例5、保健茶(药材提取物:红茶=2:1)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茯苓2份,枳椇子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红茶5份。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过夜,离心,取出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50℃),得中药浸膏10份。

(6)取红茶,放入不锈钢锅中,加入中药浸膏,静置30分钟,不断翻拌。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中药浸膏被完全吸干。取出吸附中药浸膏的茶叶,放入30℃-9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表面干燥,冷却后包装。

对比例1:纯药材提取物

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茯苓2份,枳椇子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过夜,离心,取出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50℃),得浸膏。

对比例2:缺枳椇子、佛手的保健茶

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茯苓2g,橘皮2g,代代花0.5g,甘草0.5g,大枣2g,山楂0.5g,红茶5g。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大枣,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4)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5)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大枣、甘草与茯苓、代代花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过夜,离心,取出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50℃),得浸膏,浸膏与红茶混合均匀,干燥,分装进袋。

对比例3:缺茯苓、大枣的保健茶

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枳椇子2g,橘皮2g,代代花0.5g,甘草0.5g,山楂0.5g,佛手0.5g,红茶5g。按以下步骤处理:

(1)取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表面微黄时,取出,放凉。

(2)取橘皮,切丝,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橘皮,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份橘皮,用麸皮0.1-0.15份。

(3)取甘草,用沸水稀释后的炼蜜适量,加入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时时,取出,放凉。每1份甘草用炼蜜0.25份。

(4)取以上处理好的山楂、橘皮、甘草与枳椇子、代代花、佛手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过夜,离心,取出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50℃),得浸膏,浸膏与红茶混合均匀,干燥,分装进袋。

药效学试验例1、

实验目的

观察各药材、茶叶、理气健脾茶对小鼠胃排空、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实验方法

实施例1、2、3、4、5样品,对比例1、2、3样品。

各药材样品制备方法:茯苓、枳椇子、橘皮、大枣、甘草、山楂、佛手、代代花药材(橘皮、大枣、甘草、山楂按实施例1中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分别加10倍量水微沸煎煮2次,2次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25(50℃),加入1-3倍量1-8℃水,至1-5℃环境下静置过夜,离心,取出吸取上清液进行浓缩,得茯苓浸膏,橘皮浸膏,甘草浸膏,山楂浸膏,佛手浸膏,代代花浸膏。茶叶以5倍量沸水冲泡而成。

以多潘立酮为阳性对照组(3mg/kg)、蒸馏水为正常对照组,硫酸阿托品为造模组,实施例1-5组(2g生药/kg),对比1-3组(2g生药/kg),茯苓实验组(2g生药/kg),橘皮实验组(2g生药/kg),甘草实验组(2g生药/kg),山楂实验组(2g生药/kg),佛手实验组(2g生药/kg),代代花实验组(2g生药/kg),连续灌胃2周。

将200只昆明种小鼠根据体重均匀分为20组,每组10只,每只小鼠按2g生药/kg体重给药,将药液稀释至0.2g/ml,每只小鼠按0.1ml/10g体重给药,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多潘立酮组将多潘立酮配成1mg/ml浓度,每只小鼠按0.1ml/10g体重,每天固定在同一时间给药,持续给药2周。给药后20min,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2mg/kg)。实验前一天禁食18小时,于最后一次给药2小时后予色素,每只0.3ml,15分钟后以颈脱臼处死动物,开腹取全部胃肠测定。

色素是用“2%葡聚糖蓝+7.5%阿拉伯树胶”用蒸馏水配制而成葡聚糖蓝阿拉伯胶流体制剂,观察以上各组小鼠胃内的残留比及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及至盲肠的距离比。

自幽门括约肌处取胃,将其内残留色素充分溶于2ml蒸馏水中,3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夜在“721分光光度计”λ620nm,以蒸馏水管调零测吸光度为胃内色素残留比,求出各组均值。另分别量取自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及至盲肠距离,以二者之比为小肠推进比,并求各组均值。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组动物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比参数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实验结论:

模型组的胃残留率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而给予阳性药后胃残留率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炙甘草组残留率与模型组比较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茯苓、枳椇子、麸炒橘皮、炒大枣、佛手、代代花组及茶叶小鼠胃残留率与模型组比较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炒山楂组胃残留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说明甘草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中药及茶叶及对比组1-3对小鼠胃排空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均不能完全拮抗硫酸阿托品抑制小鼠的胃排空功能,胃排空功能恢复不到正常组水平。

理气健脾茶实施例1-5组胃残留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的理气健脾茶能显著增强胃排空功能,能完全拮抗硫酸阿托品抑制的小鼠胃排空功能,胃排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实施例5的理气健脾茶胃残留比最小,促胃排空作用最强。

模型组的肠推进率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减小(p<0.01),除炙甘草组降低小鼠肠推进率外,其他药材茯苓、枳椇子、麸炒橘皮、炒大枣、佛手、代代花、炒山楂及茶叶组及对比组的小鼠肠推进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说明甘草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中药及茶叶及对比组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均不能完全拮抗硫酸阿托品抑制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不能将小肠推进功能恢复正常组水平。理气健脾茶各实施例组1-5能显著增加小鼠肠推进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理气健脾茶能显著增强肠推进功能,能完全拮抗硫酸阿托品抑制的小鼠肠推进功能,肠推进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实施例5的理气健脾茶小肠推进比最大,促肠推进作用最强。

由此可见,按中医传统理论配伍后的理气健脾茶,各药材能起到协同作用,促进胃排空、促进肠推进作用较各药材组显著提高,而按照本发明的原料组成、提取物与茶叶比例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能将胃排空、小肠推进功能抑制的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表明理气健脾茶具有理气益气,健脾养胃功能,尤其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药效确切。其中以原料组成为:茯苓2份,橘皮2份,代代花0.5份,甘草0.5份,大枣2份,山楂0.5份,佛手0.5份,红茶5份,中药提取物浸膏:茶叶为2:1时制备的保健茶效果最佳。本发明用药食两用中药制成保健茶,动物实验表明能达到多潘立酮相当的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即药效相同,但又无化药多潘立酮的副作用,口感好,能长期服用。

临床试验例2:

实验目的及设计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对照临床研究设计,评价理气健脾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

通过打表评分的方式对参与试用人员肠胃功能进行评估,分为两次分别评分,第一次记录基线,第二次试用结束时再次记录评分情况,以尼莫地平法计算评分变化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方法。

病历选择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颁发的《中药新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执行。内容如下:

主证: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中上腹痛;④中上腹烧灼感。

次证:①嗳气反酸;②恶心呕吐;③乏力;④食欲不振;⑤口苦口干。

主证包括其中1项或多项,症状出现至少3个月为诊断标准。常规检查(包括胃镜检查)未发现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证据。

评分标准如下所示:

表2主证症候及次证症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表

纳入标准

[1]年龄为18周岁以上,性别不限。

[2]中医辨证诊断具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候,符合既定诊断标准(主证,次证)。

[3]了解整个试验过程,自愿参加。

病历排除标准

[1]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对本品中药成分过敏者。

[3]近3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治疗方案

临床样品的名称和规格

(1)理气健脾茶(实施例5样品),每袋6.8g,300-400ml热水冲泡3次以上,每日一次,一次一袋。

(2)开胃健脾丸,每10丸重lg,温水送服,一次一日2次。

临床样品分配与发放

试用者按随机分配分别服用理气健脾茶、开胃健脾丸两组。填写《保健茶试用者情况记录表》记录基线信息。试用中若症状得以改善则填写《观察日记》记录症状改善时间及当下评分。

理气健脾茶、开胃健脾丸发放的量为2周(14天),进行食品茶疗效有效性试验。

试验结果

招募人群为: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早饱(吃一点就饱)、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适等症状的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人除外),共招募42人,有10人脱落,有效统计人数为32人。

表3两组试用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4两组病人用药前症状评分情况的比较

表5试用者入组时症状分布情况

证候疗效指数应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计算公式:

证候积分减少百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减少大于或等于90%;显效:大于或等于70%,小于90%;有效:大于或等于30%,小于70%;无效:减少小于30%。

经过14天的试用,结果如下:

表6各症状人数有效率统计(理气健脾茶)

表7各症状人数有效率统计(开胃健脾丸)

从图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理气健脾茶的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症(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的有效率均高于开胃健脾丸,在次要症状方面除乏力外其他的症状口苦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的有效率也高于开胃健脾丸。该款理气健脾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