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桔梗皮为原料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88500发布日期:2022-04-16 10:1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以桔梗皮为原料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桔梗皮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桔梗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桔梗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抗肿瘤、抗氧化及免疫增强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其根部多为采收后进行晒干的干燥方式,但由于表皮紧实,若不去皮会极大阻碍水分散失,影响干燥时间,易发生霉变,或出现黄色的水锈, 影响药材质量。
3.现阶段桔梗根部大多进行炮制后药用,桔梗皮的利用效率不高,桔梗皮中同样含有多糖、多酚等营养成分,可将其加工成功能型的饮料。目前的桔梗饮料是直接将其加水打浆过滤,然后调配,加入各种稳定剂和乳化剂,制成混浊型的风味饮料,但外观清澈透亮,色泽晶莹,清新爽口的澄清型桔梗饮品凤毛麟角。出于对工艺和产品外观的考虑,将其制成透明的澄清汁较混浊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且可与其他其它果蔬汁进行复配。但桔梗汁中成分复杂,利用酶解技术能使其充分水解达到澄清的目的。但由于桔梗中其他成分及酶解副产物的影响,在酶解后及高温杀菌下易出现二次浑浊,影响产品品质。
4.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的缺陷进行改进,发明一种桔梗澄清饮料的加工方法,以便获得清澈透亮、安全健康的桔梗澄清型饮料。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显著提高产品清澈度的以桔梗皮为原料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桔梗汁在酶解后及高温杀菌下易出现的二次浑浊,并制得一种清澈透亮、安全健康的桔梗澄清型饮料。
6.以桔梗皮为原料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2)打浆;(3)调酸;(4)酶解;(5)压榨;(6)酶解,灭酶;(7)过滤;(8)调配,获得成品。
7.优选的,上述的以桔梗皮为原料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将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将洗净的桔梗皮加入水,打浆;(3)调酸:加入ph调节剂来调节ph值;(4)酶解:加入果浆酶,酶解;(5)压榨:对(4)中所获得的酶解液压榨取汁,获得桔梗原汁;(6)酶解:加入果胶酶,酶解,灭酶,然后冷却;(7)过滤:将步骤(7)所得酶解液过滤,获得桔梗清汁;(8)杀菌:灭菌,灌装,获得成品。
8.优选的,上述的还包括(9)调配:将桔梗清汁、甜味剂和/或酸味剂及常规食品辅料
相配合,获得成品。
9.优选的,(2)中,将洗净的桔梗皮按料液比1:1.5~2.5的重量比加入水,打浆;优选的,(2)中,将洗净的桔梗皮按料液比1:2的重量比加入水,打浆。
10.优选的,(3)中,ph值调节剂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3)中,ph值调节剂为柠檬酸;优选的,(3)中,ph值调节剂为0.08~0.12wt%的柠檬酸;优选的,(3)中,ph值调节剂为0.1wt%的柠檬酸;优选的,(3)中,加入ph值调节剂将ph值调至为4.2~4.8;优选的,(3)调酸:加入0.1%的ph值调节剂将ph值调至为4.2~4.8;优选的,(3)调酸:加入0.1%的ph值调节剂将ph值调至为4.5。
11.优选的,(4)中,酶解时采用的酶为果浆酶;优选的,(4)中,果浆酶的加入量为:2~3g酶/kg桔梗皮;优选的,(4)中,酶解的温度为45~55℃;优选的,(4)中,酶解的温度为50℃;优选的,(4)中,酶解的时间为1小时;优选的,(4)中,酶解:加入果浆酶,加入量为:2~3g酶/kg桔梗皮,然后于45~55℃下酶解0.8~1.2h;优选的,(4)中,酶解:加入果浆酶,加入量为:2~3g酶/kg桔梗皮,然后于50℃下酶解1h。
12.优选的,(5)中,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取汁。
13.优选的,(6)中,酶解时采用果胶酶;优选的,(6)中,果浆酶的加入量为:0.3~0.5g酶/kg桔梗皮;优选的,(6)中,酶解的温度为45~55℃;优选的,(6)中,酶解的温度为50℃;优选的,(6)中,酶解的时间为1小时;优选的,(6)中,酶解:加入果胶酶,加入量为:0.3~0.5g酶/kg桔梗皮,然后于45~55℃下酶解0.8~1.2h;优选的,(6)中,酶解:加入果浆酶,加入量为:0.3~0.5g酶/kg桔梗皮,然后于50℃下酶解1h。
14.优选的,(7)灭酶:将步骤(6)所得桔梗汁加热至90~95℃保持5~10min,然后冷却;优选的,(8)中,采用硅藻土来过滤(7)中所获得的酶解液;优选的,(9)中,所述的酸味剂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柠檬酸钠、乳酸、果醋中的任一种;优选的,(9)中,所述的甜味剂为:蔗糖、葡萄糖、果糖、木糖醇、山梨糖醇、果葡糖浆、蜂蜜、低聚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甘草素、甜菊糖、水苏糖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9)调配:桔梗清汁15-20wt%,甜味剂4.4-6.6wt%,酸味剂0.02-0.04wt%,余量为水;优选的,(9)调配:桔梗清汁15-20wt%,白砂糖4.5-6.5wt%,柠檬酸0.02-0.04wt%,
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
15.上述的以桔梗皮为原料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清洗:将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将洗净的桔梗皮按料液比1:1.5~2.5的重量比加入水,打浆;(3)调酸:加入0.1%酸味剂将ph值调至为4.2~4.8;(4)酶解:加入果浆酶,加入量为:2~3g酶/kg桔梗皮,然后于45~55℃下酶解0.8~1.2h;(5)压榨:对(4)中获得的酶解液压榨取汁,获得桔梗原汁;(6)酶解:加入果胶酶,于45~55℃下酶解桔梗原汁0.8~1.2h;加入量为:0.3~0.5g酶/kg桔梗皮;(7)灭酶:将步骤(6)所得桔梗汁加热至90~95℃保持5~10min,然后冷却;(8)过滤:将步骤(7)所得酶解液过滤,获得桔梗清汁;(9)调配:按以下的重量百分比配料:桔梗清汁15-20wt%,白砂糖4.5-6.5wt%,柠檬酸0.02-0.04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
16.(10)杀菌:灭菌,灌装。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利用果浆酶和果胶酶协同作用,既能提高澄清度和出汁率,提高多酚等营养成分的溶出,同时有利于后续过滤澄清。
18.2、本发明中通过调酸工艺使桔梗汁达到最适酶解ph的同时,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后续的酶解和加热副产物溶解,防止最后杀菌出现浑浊以及贮藏过程中的后浑浊;本发明经过实验进一步的验证了未经调酸工艺处理所获得的饮料,较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产品要浑浊,且贮藏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浑浊;3、本发明为桔梗皮的回收利用开辟了途径,提高了桔梗的附加值。此外,本发明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产品外观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21.本发明所用的原料,购自以下的厂家:桔梗:市售;果胶酶:10000u/g ;果浆酶:20000u/g;柠檬酸:市售;硅藻土:市售;实施例1一种利用桔梗皮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
(1)清洗:将200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400g的水;(3)调酸:加入0.6g柠檬酸调至ph为4.5左右;(4)酶解:加入果浆酶1.2g至(3)中获得的调酸后的物料中,于50℃下酶解1小时;(5)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4)中获得的酶解液,压榨后取汁;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原汁;(6)酶解:加入果胶酶0.18g,50℃下酶解桔梗原汁1小时;(7)灭酶:步骤(6)所得桔梗汁 加热至95℃后保持10min,然后冷却至50℃;(8)过滤:将步骤(7)所得酶解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9)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10)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22.实施例2一种利用桔梗皮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1)清洗:将10k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20kg的水;(3)调酸:加入30g柠檬酸调至ph为4.5左右;(4)酶解:加入果浆酶60g,50℃下酶解1小时;(5)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4)中获得的酶解液,取汁,获得桔梗原汁;(6)酶解:加入果胶酶12g,50℃下酶解桔梗原汁1小时;(7)灭酶:步骤(6)所得桔梗汁 加热至90℃后保持5min,然后冷却至55℃;(8)过滤:将步骤(7)所得酶解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9)调配:桔梗清汁15wt%,白砂糖5.5wt%,柠檬酸0.04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10)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23.实施例3一种利用桔梗皮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1)清洗:将6k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12kg的水;(3)调酸:加入18g柠檬酸调至ph为4.5左右;(4)酶解:加入果浆酶54g,50℃下酶解1小时;(5)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4)中获得的酶解液,取汁;获得桔梗原汁;(6)酶解:加入果胶酶9g,50℃下酶解桔梗原汁1小时;(7)灭酶:步骤(6)所得桔梗汁加热至95℃后保持10min,冷却至50℃左右;(8)过滤:将步骤(7)所得酶解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9)调配:桔梗清汁20wt%,白砂糖6.5wt%,柠檬酸0.04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10)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24.上述实施列1-3中所得得到的桔梗饮料,外观澄清透亮,呈现浅黄色,桔梗风味浓
郁,微苦,口感细腻,加热罐装和贮藏过程中未出现沉淀。
25.对比例1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桔梗饮料的生产工艺,该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打浆之后未进行调酸和酶解处理,直接进行压榨、过滤、调配等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将6k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12kg的水;(3)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2)中的浆液,取汁;(4)过滤:将步骤(3)所得汁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5)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6)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26.本对比例得到的桔梗饮料呈现褐色,过滤过程中因杂质太多导致制备效率低,过滤澄清后杀菌重新出现浑浊。
27.对比例2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桔梗饮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中未采用调酸的步骤,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将6k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12kg的水;(3)酶解:加入果浆酶54g,50℃下酶解1小时;(4)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取汁(3)中的酶解液;(5)酶解:加入果胶酶9g,50℃下酶解1小时;(6)灭酶:步骤(5)所得桔梗汁 加热至95℃后冷却至55℃;(7)过滤:将步骤(6)所得酶解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8)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9)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28.本对比例得到的桔梗汁呈现黄褐色,过滤后澄清杀菌重新出现浑浊。放置长时间后沉淀物增多。
29.对比例3对比例3中所提供的利用桔梗皮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最大的区别在于,将加酶酶解的顺序作调整,先采用果胶酶酶解,再采用果浆酶酶解,其余的步骤同实施例1;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将200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400g的水;(3)调酸:加入0.6g柠檬酸调至ph为4.5左右;(4)酶解:加入果胶酶0.18g,50℃下酶解1小时;(5)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取汁;(6)酶解:加入果浆酶1.2g,50℃下酶解1小时;(7)灭酶:步骤(6)所得桔梗汁加热至95℃后冷却至55℃;(8)过滤:将步骤(7)所得酶解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
(9)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10)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30.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采用果浆酶和果胶酶来酶解物料,具体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1)清洗:将200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400g的水;(3)调酸:加入0.6g柠檬酸调至ph为4.5左右;(4)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取汁;(5)过滤:将步骤(4)所得汁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6)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7)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31.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经过一种酶的酶解,即果浆酶酶解;其加工方法,步骤如下:(1)清洗:将200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400g的水;(3)调酸:加入0.6g柠檬酸调至ph为4.5左右;(4)酶解:加入果浆酶1.2g,50℃下酶解1小时;(5)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取汁;(6)灭酶:步骤(5)所得桔梗汁加热至95℃后冷却至55℃;(7)过滤:将步骤(6)所得灭酶后的汁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8)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9)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32.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经过一种酶的酶解,即果胶酶酶解;其加工方法,步骤如下:一种利用桔梗皮制备桔梗澄清饮料的加工方法,步骤如下:(1)清洗:将200g的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400g的水;(3)调酸:加入0.6g柠檬酸调至ph为4.5左右;(4)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取汁;(5)酶解:加入果胶酶0.18g,50℃下酶解1小时;(6)灭酶:步骤(5)所得的酶解桔梗汁加热至95℃后冷却至55℃;(7)过滤:将步骤(6)所得酶解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8)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9)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33.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7中未经过调酸处理,且加酶的顺序与实施例1不同,具
体的加工方法如下:(1)清洗:将200g桔梗皮用水冲洗干净,并沥干水分;(2)打浆:洗净的桔梗皮放入破碎机中打浆,加入400g的水;(3)酶解:加入果胶酶0.18g,50℃下酶解1小时;(4)压榨:用60目的尼绒滤袋压榨取汁;(5)酶解:加入果浆酶1.2g,50℃下酶解1小时;(6)灭酶:步骤(5)所得桔梗汁加热至90℃后冷却至50℃;(7)过滤:将步骤(6)所得酶解液通过硅藻土过滤,所得桔梗汁即为桔梗清汁;(8)调配:桔梗清汁18wt%,白砂糖5wt%,柠檬酸0.03wt%,0.0025wt%三氯蔗糖;余量为水;(9)杀菌:加热至90℃后灌装。
34.对比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果浆酶的用量与实施例1有所区别,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4)酶解:加入果浆酶0.2g,50℃下酶解1小时。
35.对比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果浆酶的用量与实施例1有所区别,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4)酶解:加入果浆酶2.5g,50℃下酶解1小时;产品的透光率较实施例1略低,结果表明,果浆酶的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一定用量范围之后,不仅会产生酶用量上的额外成本,并且产品的透光率并不会因为酶用量增加而随之增加。
36.对比例1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6)加入果胶酶0.05g,50℃下酶解1小时;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产品的透光率较实施例1低;结果表明,减少果胶酶的用量,对于澄清具有一定的影响。
37.对比例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6)加入果胶酶0.35g,50℃下酶解1小时;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38.对比例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6)中,加入木瓜蛋白酶0.18g,50℃下酶解1小时;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产品的透光率较实施例1低,结果表明,虽然木瓜蛋白酶也具有一定的澄清产品的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如果胶酶。
39.对比例1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6)中,加入生姜蛋白酶0.18g,50℃下酶解1小时;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产品的透光率较实施例1低,结果表明,虽然生姜蛋白酶也具有一定的澄清产品的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如果胶酶。
40.实施例4将实施例1-3的与对比例1-12的桔梗饮料进行出汁率、透光率等对比,检测结果见下表1所示。
41.出汁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参考马艳弘等人《无花果酶解制汁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中的方法;
浊度检测方法:参照gb/t 18963-2012 浓缩苹果汁;透光率的检测方法:参照gb/t 18963-2012 浓缩苹果汁;多酚含量的检测方法:引用马艳弘等人《无花果酶解制汁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中的方法。
42.表1 不同加工工艺效果的比较项目出汁率浊度(ntu)透光率(%)多酚含量(mg/l)实施例165.36.897.6521.53实施例268.47.598.1514.67实施例366.77.398.5517.94对比例148.339420.6324.28对比例260.522135.7476.14对比例361.516.386.3403.81对比例446.225.379.2305.95对比例552.712.689.5453.86对比例650.38.793.3446.32对比例759.524618.9463.64对比例856.311.594.3485.1对比例965.616.685.3505.29对比例1051.615340.5509.28对比例1165.48.592.8513.43对比例1248.613945.7487.65对比例1352.411048.6496.3通过上表1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不同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桔梗饮料澄清度、出汁率和营养成分都有不同。本发明经过果浆调酸、酶解技术的作用,尤其果胶酶和果浆酶复合使用,促使桔梗汁从果胶、纤维中溶出,并有助于提高出汁率和透光率。调酸改变了体系的ph值,有效解决了酶和加热副产物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桔梗饮料产品的澄清度。而对比例由于没经过调酸、酶解等工艺,产品杂质含量过高,导致过滤困难,出汁率低,酶解后副产物在最后一步杀菌后析出,造成产品浑浊。
43.具体分析如下:对比例1中,未经调酸和酶解处理的产品,其出汁率较低,仅仅才48.3%,且浊度大,达到了394,透光率低,并且多酚含量也不高,这充分说明调酸与酶解处理有利于桔梗中的活性成分溶出,也有利于产品由浊汁转变为澄清汁;对比例2中,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未经调酸处理,结果表明,产品的出汁率较实施例1略低,产品的浊度明显高于实施例1,这说明调酸处理对于提高产品的澄清度有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调酸处理不仅有利于后续的酶解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后续酶解加热副产物的溶解,使终产品中出现浑浊的机率降低;此外, 还能防止产品在贮藏过程中出现后浑浊或者是分层、沉淀等现象; 对比例3中,将果胶酶与果浆酶的作用顺序进行调整,结果表明,改变了酶作用顺序之后的产品,其澄清度及多酚含量也会受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酶解时,先采用果胶酶对桔梗进行酶解,分解其中的果胶成分,提高出汁率;然后再采用
果浆酶对其进一步的分解,使其中的活性成分溶出,并且在酸环境的作用下,一部分的副产物溶解,从而使得汁液变得澄清;对比例4中,仅仅采用调酸的方式来对原料进行处理,未进行酶处理,结果是,产品的出汁率显著降低,甚至还要低于对比例1,这说明酶解对于出汁率的影响大,而调酸作用更侧重于澄清,酶解时将桔梗原料进行分解,比如对于果胶进行分解从而提高原料的出汁率;同时对比例4中的浊度高、透光率低、多酚含量少,这是因为缺少酶解的步骤,桔梗中的活性成分难以溶出,从而导致多酚含量低,并且由于容易导致产品浑浊的成分并未被分解,从而也使得产品的透光率低、浊度高;对比例5、6中,仅经过单一的酶比如果胶酶或果浆酶的酶解,结果表明,产品的浊度也较各实施例高,多酚含量较各实施例低,这说明两种酶的共同作用优于采用单一的酶作用的效果;对比例7中,相较于实施例1,不仅未经过调酸处理,并且还改变了酶的作用顺序,结果表明,对比例7中的产品出汁率显著低于实施例1,略低于对比例2,浊度明显的高于对比例2,透光率低于对比例2,多酚含量低于对比例2;对比例8、10中,调整了其中一种酶的用量,比如果浆酶或者是果胶酶的用量,将它们的用量减少,结果表明,从产品的透光率降低及浊度增加可以明显看出,产品的酶解效果也相应的变差;酶的用量需要达到一定的范围才能保证产品的最终品质;对比例9、11中,增加了果胶酶及果浆酶的用量,产品的出汁率不会因为酶用量的增加而进一步提高,这说明本发明中酶的用量是合适的,既能使原料中的成分有效的分解并转化,同时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也是合理的;对比例8中,产品的透光率还随着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透光率降低,这说明当酶的用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酶的用量,不仅不会更进一步的提高产品的品质,反而还会影响产品的澄清度,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所以并非酶的用量越高越好;对比例12中,将其中的果浆酶替换为与果浆酶作用相当的其它酶木瓜蛋白酶,结果表明产品的出汁率不如实施例高,且产品的浊度高于实施例1,透光率低于实施例1,多酚含量也较实施例1低,可见,即便是具有相同作用的酶类,在具体的酶解反应时它们所显现的效果也是有区别的,一方面这与原料及原料的成分有关,另一方面,果浆酶与果胶酶的协同作用要优于果胶酶与木瓜蛋白酶的组合;同对比例12的原理,虽然对比例13中的生姜蛋白酶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澄清的作用,但是生姜蛋白酶与果胶酶的配合,并不如果胶酶与果浆酶的配合。
44.实施例5将实施例及对比例的产品放置3个月之后,观察其浊度、分层现象及沉淀,结果如下:表2 产品放置3个月之后检测结果
项目浊度(ntu)透光率(%)多酚含量(mg/l)分层沉淀实施例16.997.2521.38均一、无分层无沉淀实施例27.697.9514.12均一、无分层无沉淀实施例37.498.2517.45均一、无分层无沉淀对比例141517.3324.06分层严重大量沉淀对比例224531.0476.21分层有沉淀
对比例317.183.1403.37略有分层有沉淀对比例426.577.7305.49分层有沉淀对比例513.186.4453.13略有分层轻微沉淀对比例68.991.6446.25略有分层有沉淀对比例726217.2463.30严重分层大量沉淀对比例813.792.5485.24略微分层少量沉淀对比例917.281.2505.13几乎无分层极少量沉淀对比例1016438.3509.06有分层少量沉淀对比例118.988.7513.24几乎无分层几乎无沉淀对比例1214342.1487.19明显分层略有沉淀对比例1311048.6496.04有分层明显有沉淀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各实施例及对比例中的产品贮藏3个月之后,多酚含量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各实施例中的产品透光率及浊度几乎没有变化,并且也未出现分层或沉淀等现象;各对比例中的产品或多或少出现浊度增加、透光率进一步下降且产品分层、出现沉淀,部分产品的分层及沉淀现象较严重。这说明采用不同的工艺处理,对于最终产品的品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表1、2中可以看出,调酸处理在本发明中所起到的作用较大,不仅对于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浊度提高透光率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对于后续的避免产品分层及出现沉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调酸工艺与双酶酶解工艺相结合,使得产品最终的品质(透光率及稳定性)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