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头果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12289发布日期:2021-03-26 19:5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蒜头果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蒜头果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微胶囊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蒜头果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蒜头果(malaniaoleifera)为青皮木科蒜头果属常绿乔木,别名山桐果,猴子果,马兰后(壮语音)等,已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蒜头果仅自然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的狭窄地带,广西主要产地为巴马、凤山等县。蒜头果油为蒜头果仁油中得到的油脂,目前国内外关于蒜头果油的报道较少,主要集中在蒜头果油的提取以及脂肪酸组成方面,tang等人研究发现,蒜头果油中的含有大量的脂肪酸,其中神经酸是蒜头果油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0%。神经酸具有恢复神经末梢活性、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发育功能的作用,是大脑发育维持的必需营养物,还具有抗老年痴呆的作用,除此之外,神经酸还可作为医药、香料工业的珍贵材料,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然而,蒜头果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发生氧化变质,会使蒜头果油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氧化酸败,导致油脂的品质下降,变质的油脂不仅会产生难闻的气味,酸败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如何提高蒜头果油的氧化稳定性是保证蒜头果油的品质的关键。
3.微胶囊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成膜性,将液体,气体或固体包覆在一个封闭的微囊内,避免芯材遭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将油脂微胶囊化,使液态油脂转变为固态粉末,不仅能延缓其氧化腐败,延长油脂的贮藏期,提高其稳定性,还提高产品的使用,贮藏和运输方便性。喷雾干燥法由于低成本和简单操作的优点成为目前食品工业中制备油脂微胶囊最常用的方法。近年来,关于油脂如核桃油、亚麻籽油、牡丹籽油等的微胶囊化已有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关于蒜头果油微胶囊化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蒜头果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如何优化制备工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7.(1)称取阿拉伯胶溶于水中,然后搅拌,制得混合物a;
8.(2)向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a中加入麦芽糊精加热搅拌至溶解,制得混合物b;
9.(3)向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制得混合物c;
10.(4)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c中加入蒜头果油后进行乳化,制得乳化液;
11.(5)步骤(4)制得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制得蒜头果油微胶囊。
12.优选地,所述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2

5:3(g/g)。
13.更优选地,所述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4:3(g/g)。
14.优选地,步骤(3)中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5%

1.5%,所述乳化剂由蔗糖酯和单甘
酯按质量比为1:1组成。
15.更优选地,步骤(3)中乳化剂的添加量为1%。
16.优选地,所述蒜头果油为芯材,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3

6(g/g)。
17.更优选地,所述蒜头果油为芯材,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4(g/g)。
18.优选地,固形物为除了水之外的所有物,包括拉伯胶、麦芽糊精、乳化剂、蒜头果油,固形物添加量为10%

30%。
19.更优选地,固形物添加量为16%。
20.优选地,步骤(4)中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c中加入蒜头果油后在16000r/min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得乳化液。
21.优选地,步骤(5)中乳化液的进料量为3.3

4.7ml/min。
22.更优选地,步骤(5)中乳化液的进料量为4ml/min。
23.优选地,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50

180℃。
24.更优选地,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
25.优选地,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为90℃。
2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发明利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蒜头果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蒜头果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4:3(g/g),芯壁比1:4(g/g),固形物添加量16%,进风温度160℃,进料量4ml/min,此条件下包埋率达76.9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水分含量、堆积密度、粒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油微胶囊呈较光滑球形,结构完成,粒径均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热稳定性、分散性。体外模拟肠胃液释放结果表明,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微胶囊芯材几乎完全释放。将蒜头果油微胶囊化有利于保护蒜头果油的有效成分,提高其消化吸收效果,扩大其应用范围,适于食品工业的应用。
【附图说明】
28.图1为固形物含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图;
29.图2为乳化剂添加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图;
30.图3为壁材比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图;
31.图4为芯壁比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图;
32.图5为进风温度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图;
33.图6为进料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图;
34.图7为固形物含量和芯壁比互作用关系的响应面图;
35.图8为固形物含量和芯壁比互作用关系的等高线图;
36.图9为固形物含量和进风温度互作用关系的响应面图;
37.图10为固形物含量和进风温度互作用关系的等高线图;
38.图11为芯壁比和进风温度互作用关系的响应面图;
39.图12为芯壁比和进风温度互作用关系的等高线图;
40.图13为蒜头果油微胶囊粒径分布图;
41.图14为蒜头果油微胶囊sem图;
42.图15为蒜头果油微胶囊(a),ga(b),混合壁材ga/md(c),md(d)的xrd图;
43.图16为蒜头果油微胶囊热重曲线图;
44.其中,a

阿拉伯胶的热重曲线,b

蒜头果油的热重曲线,c

微胶囊的热重曲线,d

麦芽糊精的热重曲线;
45.图17为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蒜头果油微胶囊芯材释放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7.实施例1
48.一种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49.(1)称取阿拉伯胶溶于60℃蒸馏水中,然后搅拌30min,制得混合物a;
50.(2)向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a中加入麦芽糊精加热搅拌至溶解,制得混合物b;
51.(3)向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制得混合物c;
52.(4)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c中加入蒜头果油后在16000r/min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得乳化液;
53.(5)步骤(4)制得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制得蒜头果油微胶囊。
54.所述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5:3(g/g)。
55.步骤(3)中所述乳化剂的添加量为1.5%,所述乳化剂由蔗糖酯和单甘酯按质量比为1:1组成。
56.步骤(4)中蒜头果油为芯材,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3(g/g)。
57.固形物为除了水之外的所有物,包括拉伯胶、麦芽糊精、乳化剂、蒜头果油,固形物添加量为10%。
58.步骤(5)中乳化液的进料量为3.3ml/min。
59.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70℃。
60.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为90℃。
61.实施例2
62.一种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63.(1)称取阿拉伯胶溶于60℃蒸馏水中,然后搅拌30min,制得混合物a;
64.(2)向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a中加入麦芽糊精加热搅拌至溶解,制得混合物b;
65.(3)向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制得混合物c;
66.(4)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c中加入蒜头果油后在16000r/min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得乳化液;
67.(5)步骤(4)制得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制得蒜头果油微胶囊。
68.所述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4:3(g/g)。
69.步骤(3)中所述乳化剂的添加量为1%,所述乳化剂由蔗糖酯和单甘酯按质量比为
1:1组成。
70.步骤(4)中蒜头果油为芯材,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4(g/g)。
71.固形物为除了水之外的所有物,包括拉伯胶、麦芽糊精、乳化剂、蒜头果油,固形物添加量为16%。
72.步骤(5)中乳化液的进料量为4ml/min。
73.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60℃。
74.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为90℃。
75.实施例3
76.一种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77.(1)称取阿拉伯胶溶于60℃蒸馏水中,然后搅拌30min,制得混合物a;
78.(2)向步骤(1)制得的混合物a中加入麦芽糊精加热搅拌至溶解,制得混合物b;
79.(3)向步骤(2)制得的混合物b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制得混合物c;
80.(4)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物c中加入蒜头果油后在16000r/min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得乳化液;
81.(5)步骤(4)制得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制得蒜头果油微胶囊。
82.所述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3:3(g/g)。
83.步骤(3)中所述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5%,所述乳化剂由蔗糖酯和单甘酯按质量比为1:1组成。
84.步骤(4)中蒜头果油为芯材,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芯材、壁材的质量比为1:5(g/g)。
85.固形物为除了水之外的所有物,包括拉伯胶、麦芽糊精、乳化剂、蒜头果油,固形物添加量为20%。
86.步骤(5)中乳化液的进料量为4.7ml/min。
87.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80℃。
88.步骤(5)中喷雾干燥的出风温度为90℃。
89.实施例4
90.为了探讨蒜头果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单因素的影响,同时开展蒜头果油微胶囊产品的性质分析,采用box

behnken设计响应面优化喷雾干燥制备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对性质分析,粒径分析,体外模拟释放试验分析等,作了如下实验。
91.1材料与方法
92.1.1材料与试剂
93.蒜头果油,购自云南文山。
94.阿拉伯胶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麦芽糊精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se

15蔗糖脂肪酸酯柳州爱格富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硬脂酸甘油酯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为食品添加剂。石油醚(60℃

90℃,分析纯)天津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上海源叶生物有限公司。
95.1.2仪器与设备
96.fj200

sh型高速分散均质机上海沪析实业有限公司;zfd

a5040a鼓风干燥箱上海
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zy

8000小型喷雾干燥仪上海紫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h

4b恒温搅拌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pw

100

517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热重分析仪美国ta仪器公司。
97.1.3方法
98.1.3.1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制备
99.称取一定量的阿拉伯胶溶于60℃的蒸馏水中,恒温搅拌30min,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麦芽糊精加热搅拌至溶解,随后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蔗糖酯和单甘酯(1:1),缓慢加入一定量的蒜头果油,乳液于16000r/min高速剪切乳化5min得到均匀的乳化液,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得蒜头果油微胶囊粉末,喷雾干燥出风温度为90℃。
100.1.3.2蒜头果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
101.1.3.2.1单因素试验
102.在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4:3,芯壁比1:3、乳化剂添加1%、进风温度160℃,进料流量4ml/min为的条件下,考察固形物含量为10%、15%、20%、25%、30%时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103.在壁材比为4:3,芯壁比1:3、固形物含量为15%、进风温度160℃,进料流量4ml/min的条件下,考察乳化剂添加量为0%、0.5%、1%、1.5%、2%时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104.在芯壁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1%、固形物含量为15%、进风温度160℃,进料流量为4ml/min的条件下,考察壁材比为1:3、2:3、3:3、4:3、5:3时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105.在壁材比为4:3、固形物含量为20%、乳化剂添加量为1%、进风温度160℃,进料流量为4ml/min的条件下,考察芯壁比为1:2、1:3、1:4、1:5、1:6时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106.在壁材比为4:3、芯壁比1:3、乳化剂添加1%、固形物含量为20%、进料流量为4ml/min的条件下,考察进风温度为130℃、140℃、150℃、160℃、170℃、180℃时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107.在壁材比为4:3、芯壁比1:3、乳化剂添加1%、固形物含量为20%、进风温度为160℃的条件下,考察进料流量为2.7、3.3、4.0、4.7、5.3、6.0ml/min时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108.1.3.2.2响应面试验
109.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蒜头果油包埋率为响应值,选取固形物含量、芯壁比、进风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具体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110.表1响应面试验因素与水平
[0111][0112]
1.3.3蒜头果油微胶囊产品的性质分析
[0113]
1.3.3.1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0114]
微胶囊产品表面油含量:称取质量为m蒜头果油微胶囊于锥形瓶中,缓慢加入30ml石油醚(沸程60

90℃)轻微震荡条件下浸提5min,过滤,用5ml石油醚洗涤滤渣,过滤,将滤液合并置于已恒质量的圆底烧瓶中,旋转蒸干石油醚,于105℃烘干至恒重,计算表面油的含量。
[0115]
微胶囊产品总油含量:准确称取质量为m的蒜头果油微胶囊于锥形瓶中,加入20ml石油醚,超声破碎30min,过滤,重复三次,将滤液合并置于已知质量的圆底烧瓶中,旋转蒸干石油醚,于105℃烘干至恒重,计算总油的含量。
[0116]
包埋率的计算如下式:
[0117][0118]
式中:m为微胶囊表面油含量/g;m为微胶囊总油含量/g;y为微胶囊包埋率/%。
[0119]
1.3.3.2微胶囊水分含量测定
[0120]
微胶囊水分含量的测定参照gb/t5009.3

2016《食品中水分含量测定》。将微胶囊产品置于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0121]
1.3.3.3微胶囊堆积密度测定
[0122]
将微胶囊产品倒入5ml量筒中摇匀震实,使微胶囊填充至量筒刻度线处,记录填充的微胶囊质量(m),以及量筒的填充体积(v),微胶囊的堆积密度的计算。
[0123][0124]
式中:d为微胶囊的堆积密度,g/cm3;m为填充的微胶囊质量,g;v为微胶囊填充体积,cm3。
[0125]
1.3.3.4微胶囊休止角测定
[0126]
称取10g蒜头果油微胶囊于漏斗中,使微胶囊下落堆积在圆形玻璃板上,测定微胶囊的堆高度h及堆覆盖半径r,微胶囊休止角的计算如下式:
[0127][0128]
1.3.3.5 sem测定
[0129]
将双面导电胶贴在扫描电镜样品台上,然后在样品台上撒上少量的蒜头果油微胶囊粉末,用吸耳球吹去多余粉末,将样品进行喷金处理后用sem观察蒜头果油微胶囊产品的形态,加速电压为10kv。
[0130]
1.3.3.6 xrd测定
[0131]
采用x

射线衍射对微胶囊样品进行xrd分析,扫描速度为5
°
/min,扫描角度为10

50
°

[0132]
1.3.3.7热重(tg)测定
[0133]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样品进行热重分析,氮气流速为30ml/min,升温范围为50℃

600℃,升温速率为10℃/min。
[0134]
1.3.3.8体外模拟释放
[0135]
模拟胃液(sgf)的配制:称取2gnacl溶解于900ml蒸馏水中,用hcl调节ph至1.2后加3.2g胃蛋白酶后定容至1000ml。模拟肠液(sif):称取6.8g磷酸二氢钾溶解于800ml蒸馏水中,用0.1mol/lnaoh调节ph至6.8,用适量蒸馏水将10g胰蛋白酶溶解,与前面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后定容至1000ml,在4℃下保存,防止酶失活。
[0136]
体外模拟消化:称取5g微胶囊加入50mlsgf溶液,于(37
±
0.5)水浴下以100r/min搅拌2h,模拟胃消化。在模拟胃液消化结束后,用1mol/lnaoh调节ph至6.8使胃蛋白酶失活,随后添加50mlsif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模拟肠消化4h。
[0137]
1.3.3.9微胶囊释放率的测定
[0138]
每隔0.5h取混合均匀消化液,将酶灭活,消化后的样品转入分液漏斗中,加入25ml石油醚,混合萃取,萃取过程重复3次,合并有机相,旋蒸除去石油醚,得到的油脂即为消化过程中释放的油脂,释放率计算如下所示:
[0139][0140]
2结果分析
[0141]
2.1单因素试验结果
[0142]
2.1.1固形物含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0143]
由图1可知,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随着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固形物含量为15%时,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最大值。随着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降低。固形物含量较低时,水分含量过多,导致液滴水分不能及时蒸发,不能形成致密的微胶囊,当固形物含量过高,乳化液粘度增大,造成喷雾干燥过程黏壁现象,不利于微胶囊的形成,从而使微胶囊的包埋率下降。
[0144]
2.1.2乳化剂添加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0145]
添加适量的乳化剂能提高乳化液体系的稳定性,适量的乳化剂能使油脂均匀分散在乳液中,形成稳定的o/w型颗粒,有利于后续喷雾干燥的进行。由图2可知,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乳化剂的添加量为1%时,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最大值。当乳化剂添加量较低时,乳化液体系稳定性较差,造成微胶囊包埋率较低,当乳化剂的添加量过多时,乳化液粘度增大,增加后续喷雾干燥的难度,造成微胶囊包埋率下降。
[0146]
2.1.3壁材比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0147]
由图3可知,随着阿拉伯胶用量的增加,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4:3时,微胶囊包埋率达到最大。这是因为:阿拉伯胶具有很好的乳化性和成膜性,较高浓度时黏度较低,但其氧化稳定性较差,而麦芽糊
精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氧化稳定性,但是其乳化性和成膜性较差,当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4:3复配使用时,在产生协同作用下增强壁材功能,不仅可以提高乳液稳定性的同时还提高微胶囊致密性和氧化稳定性,还可以降低成本。
[0148]
当阿拉伯胶的用量较少时,壁材的成膜性较差,壁材不足以包埋芯材,导致微胶囊包埋率低;随着阿拉伯胶用量的增加,壁材成膜性较好,乳化液体系稳定性较高,微胶囊包埋率升高;当阿拉伯胶用量过多时,乳液黏度随之增大,喷雾干燥过程中容易堵塞喷头,增加喷雾干燥的难度,降低微胶囊的包埋率。
[0149]
2.1.4芯壁比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0150]
由图4可知,随着芯壁比的增大,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先升高后降低,当芯壁比为1:3时达到最大值。当芯壁比过小时,壁材含量过多使得乳液黏度过高,喷雾干燥过程易堵塞喷头,降低微胶囊的包埋率,当芯壁比较大时,即壁材含量过少时,较少的壁材无法将芯材完全包埋,导致微胶囊包埋率降低。
[0151]
2.1.5进风温度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0152]
由图5可知,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随进风温度的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进风温度为160℃时,包埋率最高。当进风温度较低时,液滴表面成膜的时间长,干燥速率变慢,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易出现黏壁现象,导致微胶囊包埋率降低;当进风温度过高时,会加速水分蒸发速率,微胶囊囊壁表面出现凹陷现象,使得已成型的产品出现破裂或微胶囊囊壁出现小气孔,囊壁结构变得疏松,包埋率降低,导致微胶囊品质下降。
[0153]
2.1.6进料量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0154]
由图6可知,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随进料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进料量为4ml/min时,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进料量大小直接决定着喷雾干燥雾滴的速度大小,进料量过多容易导致干燥不完全,产生严重的粘壁现象,降低微胶囊产品产率的同时还影响微胶囊包埋率。
[0155]
2.2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0156]
2.2.1模型的建立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
[0157]
在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上,采用box

behnken设计响应面优化喷雾干燥制备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在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比为4:3,乳化剂添加量为1%,进料量为4ml/min的条件下,以固形物含量,芯壁比,进风温度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响应值,试验设计及分析结果见表2。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与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之间的多元二次回归编码模型方程:y=76.20+3.26x1‑
2.34x2+0.31x3‑
1.15x1x2‑
0.20x1x3+1.46x2x3‑
7.96x
12

6.80x
22

9.88x
32

[0158]
表2 box

behnken试验优化结果
[0159][0160][0161]
由表3可知,模型的p<0.01,表明该二次方程模型具有极显著性,失拟项不显著,一次项a、b具有显著性,二次项abc具有极显著性,其余项均不显著,由f值的大小可判断各因素对蒜头果油包埋率的影响主次,f值越大,表明对包埋率的影响越大。各个因素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固形物含量(a)>芯壁比(b)>进风温度(c),回归模型方程的相关系数r2=0.9570,校正确定系数r
2adj
=0.9016,表明该模拟合度较好,可靠性高,可用于对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的理论预测与分析。
[0162]
表3蒜头果油微胶囊包埋率方差分析结果
[0163][0164][0165]
2.2.2交互作用响应面分析
[0166]
根据回归方程,对固形物含量、芯壁比、进风温度3个因素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各因素交互作用关系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见图7

12。
[0167]
由图7、图8可知,随着芯壁比和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蒜头果油的包埋率先增加后降低,由此可知,适当的增加芯壁比和固形物含量可以有效提高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效率。由图9、图10可知,当芯壁比一定时,随着进风温度和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包埋率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由图11、图12可知,微胶囊的包埋率随着芯壁比和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有效提高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应控制好进风温度、芯壁比及固形物含量。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响应面趋势呈抛物线形,因此回归方程有极大值。
[0168]
2.2.3验证试验
[0169]
采用design

expertv8.06软件对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得到最佳蒜头果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比4:3,乳化剂添加量1%,固形物含量16.15%,芯壁比1:4.1,进风温度159.98℃,进料量4ml/min。得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包埋率预测值为76.09%。为方便实际操作,在壁材比为4:3,乳化剂添加量为1%,进料量为4ml/min的基础上,将工艺条件修改为芯壁比1:4,固形物含量16%,进风温度160℃,按以上条件做三组验证实验,得到蒜头果油微
胶囊的包埋率为76.92%,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为1.09%,说明优化结果可靠,表明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可行。
[0170]
2.3性质分析
[0171]
表4为微胶囊产品质量指标。由表可知,蒜头果油微胶囊的水分含量为2.58%,满足微胶囊产品水分含量在2%

5%之间,堆积密度为0.49g/cm3,休止角为34.15
°
,微胶囊的休止角越小,摩擦力越小,微胶囊流动性越好,当休止角小于30
°
时,表明粉末流动性好,当休止角介于30
°‑
45
°
时表明粉末流动性良好,当休止角介于45

60
°
时表明粉末流动性一般,当休止角大于60
°
时表明粉末流动性差
]
。蒜头果油微胶囊的休止角为32
°
,表明蒜头果油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分散性。
[0172]
表4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0173][0174]
2.4粒径分析
[0175]
微胶囊的粒径以及分布状态是微胶囊产品的重要参数。图13为蒜头果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图,由图可知,微胶囊粒径分布曲线呈现正态分布,蒜头果油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均匀。
[0176]
2.5 sem
[0177]
由图14可知,蒜头果油微胶囊基本呈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较均匀,完整性较好且无明显裂纹,少量微胶囊表面出现凹陷,这是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的普遍特性,喷雾干燥过程温度升高,导致微胶囊水分快速收缩从而出现凹陷。
[0178]
2.6 xrd
[0179]
图15分别为蒜头果油微胶囊(a),壁材阿拉伯胶(b),阿拉伯胶/麦芽糊精(c)以及麦芽糊精(d)的xrd图。如图10所示,壁材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分别在2θ为19
°
和17.9
°
处出现明显特征峰,蒜头果油为液体,不能观察到其相应谱图,蒜头果油微胶囊在20
°
出现明显特征峰,与壁材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不同,表明蒜头果油微胶囊的形成并且蒜头果油微胶囊中存在新的结晶相。
[0180]
2.7 tg
[0181]
通过热重分析可以了解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图16为微胶囊产品的及壁材、蒜头果油的热重曲线图。如图所示,在温度为100℃左右,蒜头果油微胶囊曲线开始下降,出现一个台阶,质量损失为2.95%,从微胶囊的质和失重的温度范围可知,此时应该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产品水分的蒸发而出现的失重。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在200℃后,曲线开始下降,在303.7℃左右,质量损失较多,损失为71.73%,随着温度继续上升,微胶囊进一步失重。当温度低于380℃时,微胶囊的变化趋势与壁材的变化趋势类似,这可能是壁材的热解导致。温度高于400℃,失重曲线趋于平缓,蒜头果油基本完全失重,而微胶囊产品还保留一定的质量,表明微胶囊化后蒜头果油的热稳定性提高。
[0182]
2.8体外模拟释放
[0183]
微胶囊的形态,粒径分布以及包埋率都影响芯材在胃肠道中的释放,人体胃液的ph值在1

3之间,而肠液的ph值在7左右。将蒜头果油微胶囊放入模拟胃液中2h,随后置于模拟肠液中4h。图17为蒜头果油微胶囊在体外模拟肠胃液中的释放曲线图。在体外模拟胃液消化2h后,蒜头果油释放缓慢,释放率为27.59%,在3

6h模拟肠液消化过程中,芯材释放速度加快。在碱性环境中,肠液中的胰蛋白酶进一步水解微胶囊壁材,囊壁结构瓦解,导致蒜头果油的大量释放,在消化6h后,微胶囊中蒜头果油几乎完全释放。
[0184]
3结论
[0185]
利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蒜头果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蒜头果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4:3(g/g),芯壁比1:4(g/g),固形物添加量16%,进风温度160℃,进料量4ml/min,此条件下包埋率达76.9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水分含量、堆积密度、粒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蒜头果油微胶囊呈较光滑球形,结构完成,粒径均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热稳定性、分散性。体外模拟肠胃液释放结果表明,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微胶囊芯材几乎完全释放。将蒜头果油微胶囊化有利于保护蒜头果油的有效成分,提高其消化吸收效果,扩大其应用范围,适于食品工业的应用。
[0186]
以上内容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