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饲料生产线的调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4347发布日期:2021-04-16 14:0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用于饲料生产线的调质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饲料生产线的调质器。


背景技术:

2.调质是制粒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调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颗粒饲料的质量。调质目的即将配合好的干粉料调质成为具有一定水分、湿度利于制粒的粉状饲料,目前我国饲料厂基本都是通过加入蒸汽来完成调质过程。
3.现有技术中,调制器结构较简单,其圆柱型壳体中间装有一条搅动轴,搅动轴上安装多个可以调节、更换的浆叶。调质器工作时,粉料颗粒在桨叶搅动下进行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绕轴转动,二是沿轴向推移,运动轨迹近似于螺旋线。但沿轴向推移的过程中,蒸气与物料的混合程度与物料的导热性及蒸气的温度及流量有关,因为在混合的进程中,蒸气的温度及流量有波动,在调制器的前端与后端的调质有差异,导致物料吸收蒸气与水份不均匀,混合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粉料与蒸气混合均匀的一种用于饲料生产线的调质器。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饲料生产线的调质器,包括
6.调质筒,所述调质筒的一端有进料口,另一端有出料口;
7.调质辊,所述调质辊置于调质筒内并相互配合;
8.所述调质辊包括主轴、浆叶及固定装置,沿平行于轴线有n列所述浆叶,n≥3,所述浆叶沿径向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主轴上;
9.所述浆叶从所述主轴的一端开始排列,所述主轴的一端靠近所述进料口,各列的第一片浆叶顺次错位,形成第一圈,置于同一列的相邻的浆叶定距分布,依次形成第二圈至第 m圈,m≥17;
10.所述浆叶沿径向的投影线与所述主轴形成夹角a,第一圈、第二圈及第三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40-50
°
,第四圈及第五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25-35
°
,第六圈及第七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0
°
,第八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130-140
°
,第九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25-35
°
,第十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40-50
°
,第十一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25-35
°
,第十二圈及第十三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0
°
,从第一圈至第十三圈作为一个循环,沿轴向重复排列;每列最后一片浆叶的夹角a为90
°

11.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从进料方向起算,第一圈、第二圈及第三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40-50
°
,第四圈及第五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25-35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进行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绕轴转动,二是沿轴向前推移,运动轨迹近似于螺旋线;第六圈及第七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仅仅绕轴转动;第八圈的浆叶的夹角a
为130-14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绕轴转动的同时向后移动,原料随着调质器桨叶的转动形状往复走向,而形成峰度、波形,可以提高原料与蒸汽接触的均匀性,原料混合更均匀;第九圈、第十圈、第十一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25-35
°
或40-5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先绕轴转动及沿轴向前推动,第十二圈、十三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0
°
,即仅仅绕轴转动;作为一个循环,可以沿轴向重复排列;直到出料口时,每列最后一片浆叶的夹角a为9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停止轴向移动。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方案,所述第一圈、第二圈及第三圈的浆叶的夹角a 为45
°
,第四圈及第五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30
°
,第六圈及第七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 0
°
,第八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135
°
,第九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30
°
,第十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45
°
,第十一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30
°
,第十二圈及第十三圈的浆叶的夹角a为0
°
。经过多次实践检验,本技术方案的角度产生的有益效果最好。
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通孔及锁紧螺母,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所述螺纹杆固接在所述浆叶下方。本技术方案便于调整浆叶。
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的具体方案,所述浆叶为伞形。
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的另一个具体方案,所述浆叶为正倒梯形。
1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的具体方案,所述n=4,所述m=17。
1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前补位浆叶及后补位浆叶。本技术方案使得主轴的端部有桨叶空缺的地方得到补缺。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19.图2是图1中b局部放大图;
20.图3是图1中c-c截面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桨叶投影展开图;
22.图5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桨叶立体图;
23.图6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桨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一
26.参见图1,调质筒1,调质筒1的一端有进料口11,另一端有出料口12;
27.调质辊3,调质辊3置于调质筒1内并相互配合;
28.参见图2,调质辊3包括主轴31、浆叶32及固定装置33,沿平行于轴线有n列浆叶32, n≥3,参见图3,浆叶32的列数,本实施例的n=4,回见图2,浆叶32沿径向通过固定装置33固定在主轴31上;固定装置33包括螺纹杆321、通孔311及锁紧螺母322,通孔311设置在主轴31上,螺纹杆321固接在浆叶32下方。
29.回看图1,浆叶32从主轴31的一端开始排列,主轴31的一端靠近进料口11,各列的第一片浆叶32顺次错位,形成第一圈,置于同一列的相邻的浆叶32定距分布。回看图2,浆叶32沿径向的投影线与主轴31形成夹角a。
30.参见图4,第一圈8的浆叶32的夹角a为40-50
°
,第二圈及第三圈的浆叶32 的夹角a为40-50
°
,本实施例中,取夹角a为45
°
,第四圈及第五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25-35
°
,本实施例中,取夹角a为30
°
,第六圈及第七圈的浆叶32的夹角a 为0
°
,第八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130-140
°
,本实施例中,取夹角a为135
°
,第九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25-35
°
,本实施例中,取夹角a为30
°
,第十圈的浆叶32 的夹角a为40-50
°
,本实施例中,取夹角a为45
°
,第十一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 25-35
°
,本实施例中,取夹角a为30
°
,第十二圈及第十三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0
°
,从第一圈至第十三圈作为一个循环,沿轴向重复排列;每列最后一片浆叶32的夹角a 为90
°
,本实施例中,每列最后一片浆叶32的夹角a为90
°
。还包括前补位浆叶34 及后补位浆叶35。
31.依次形成第二圈至第m圈,m≥17;本实施例中,m=17。
32.参见图5,浆叶32为伞形。
33.由于从进料方向起算,第一圈、第二圈及第三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40-50
°
,第四圈及第五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25-35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进行两个方向的运动,一是绕轴转动,二是沿轴向前推移,运动轨迹近似于螺旋线;第六圈及第七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仅仅绕轴转动;第八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130-14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绕轴转动的同时向后移动,原料随着调质器桨叶的转动形状往复走向,而形成峰度、波形,可以提高原料与蒸汽接触的均匀性,原料混合更均匀;第九圈、第十圈、第十一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25-35
°
或40-5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先绕轴转动及沿轴向前推动,第十二圈、十三圈的浆叶32的夹角a为0
°
,即仅仅绕轴转动;作为一个循环,可以沿轴向重复排列;直到出料口时,每列最后一片浆叶32的夹角a为90
°
,使得物料在桨叶搅动下停止轴向移动
34.实施例二
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参见图6,浆叶32为正倒梯形。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