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筋洗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7448发布日期:2021-08-03 12:4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筋洗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筋洗涤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面筋洗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小麦淀粉生产工艺方法采用三相卧螺分离法。即面粉加水调成面浆,然后经均质机剪切后进入三相卧螺分离机进行分离,得到三种物料:一是a淀粉乳;二是湿面筋蛋白(即谷朊粉);三是戊聚糖。分离出的湿面筋蛋白逐渐形成网络,随后湿面筋蛋白被输送至熟化罐内进行熟化使得其充分形成网络蛋白;此时,一定量的淀粉被包裹在面筋蛋白内部,最后将面筋蛋白输送至圆筒筛内,用足量的水洗涤出淀粉,得到较高蛋白含量的谷朊粉。

但是,圆筒筛洗涤物料时存在缺陷:即由于湿面筋蛋白网络的已经充分形成,被包裹在内部的淀粉不容易被洗涤出来,要想提高面筋的蛋白含量,只有用超过一倍的水才能洗出淀粉。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量增加,生产成本随之提高,且产出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节约用水量,还能够将湿面筋蛋白中淀粉充分洗涤出来,同时提高面筋中蛋白含量的洗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筋洗涤装置。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面筋洗涤装置,其包括分离机及与其依次连接的熟化罐、储料罐、螺旋输送装置和串联设置的若干级圆筒筛;

所述分离机上设置有进料口及与其连接的进料管,所述分离机上还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管连接于分离机一侧;所述出料口包括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且其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所述第三出料口通过第三出料管连接熟化罐;

所述第三出料管设置为倾斜管路;所述第三出料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喷头;所述喷头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球阀;

所述熟化罐通过管路连接储料罐;所述储料罐下方连接螺旋输送装置;所述螺旋输送装置通过管路连接圆筒筛;

所述圆筒筛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圆筒筛进料端上设置有若干个碟片;所述碟片上设置有若干个小孔;所述每个碟片上小孔的孔径均不相同;所述每级圆筒筛进料端设置的碟片上小孔孔径均不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机采用三相卧螺离心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料管的倾斜角度为5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料管内部设置有四个喷头,且每个喷头相隔5cm。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输送装置包括螺杆输送泵。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筛设置有两级,其分别为1#圆筒筛和2#圆筒筛;所述1#圆筒筛和2#圆筒筛筛物料的精度不同,且1#圆筒筛筛物料的精度小于2#圆筒筛筛物料的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碟片采用金属材质;所述碟片上的小孔将物料分割为若干条状物料。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筛进料端设置有两个碟片,其分别为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所述第一碟片上小孔的孔径与第二碟片上小孔的孔径不相同;所述1#圆筒筛碟片上小孔的孔径与2#圆孔筛碟片上小孔的孔径均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由分离机分离出的物料分别经由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排出,从第三出料口排出的物料流经第三出料管时,水通过设置于第三出料管内部的喷头和球阀形成高压水,喷射于物料上,在第三出料管中对物料进行首次洗涤,首次洗涤后的物料通过第三出料管被输送至熟化罐,熟化后的物料被储存于储料罐中,储料罐中的物料通过螺旋输送装置经由管路被输送至圆筒筛进料端,物料经过1#圆筒筛进料端设置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被分割为若干条状物料,1#圆筒筛进水对物料进行筛分洗涤,再通过管路被输送至与其串联设置的2#圆筒筛的进料端,被2#圆筒筛进料端设置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分割,2#圆筒筛对分割后的物料进行筛分洗涤,最终物料经由管路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便于生产加工;

通过在第三出料管上设置喷头和球阀,在分离出的湿面筋蛋白网络还没有形成前,将湿面筋内部的淀粉冲洗出,因此,在湿面筋进入熟化罐进行熟化形成网络蛋白后,网络蛋白内被包裹的淀粉含量减少,物料经圆筒筛洗涤时所用清洗淀粉的洗水量就降低,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的消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最终产物谷朊粉的蛋白含量,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通过在圆筒筛进料端设置不同孔径的碟片,物料被多次挤压并分割后,网络蛋白中包裹的部分淀粉露出,再通过圆筒筛的洗涤,再次降低了物料中的淀粉含量,提高了最终产物中蛋白的含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碟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分离机;2、进料口;3、第一出料口;4、第二出料口;5、第三出料口;6、第三出料管;7、喷头;8、熟化罐;9、储料罐;10、螺旋输送装置;11、1#圆筒筛;12、2#圆筒筛;13、碟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下方”、“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连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一种面筋洗涤装置,其包括分离机1及与其依次连接的熟化罐8、储料罐9、螺旋输送装置10和串联设置的若干级圆筒筛;

分离机1上设置有进料口2及与其连接的进料管,分离机1上还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2通过进料管连接于分离机1一侧;出料口包括第一出料口3、第二出料口4和第三出料口5,且其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6;第三出料口5通过第三出料管6连接熟化罐8;

第三出料管6设置为倾斜管路;第三出料管6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喷头7;喷头7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球阀;

熟化罐8通过管路连接储料罐9;储料罐9下方连接螺旋输送装置10;螺旋输送装置10通过管路连接圆筒筛;

圆筒筛上设置有进料端和出料端;圆筒筛进料端上设置有若干个碟片13;碟片13上设置有若干个小孔;每个碟片13上小孔的孔径均不相同;每级圆筒筛进料端设置的碟片13上小孔孔径均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分离机1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三相卧螺离心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料口3位于分离机1左侧下端;进料口2位于分离机1的右侧;第二出料口4和第三出料口5均位于分离机1右侧的下端,且第三出料口5位于第二出料口4和进料口2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出料管5的倾斜角度为50度,第三出料管5上设置有四个喷头7,喷头7固定于第三出料管6的管壁,且朝向管道内部,每个喷头7相隔5c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料罐9的下端开口固定连接于螺旋输送装置10的上表面,螺旋输送装置10包括螺杆输送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圆筒筛设置有两级,其分别为1#圆筒筛11和2#圆筒筛12;1#圆筒筛11和2#圆筒筛12筛物料的精度不同,且1#圆筒筛11筛物料的精度小于2#圆筒筛12筛物料的精度;圆筒筛左侧为进料端,右侧为出料端,1#圆筒筛11的出料端通过管路连接2#圆筒筛12的进料端,2#圆筒筛12的出料端通过管路与下一道工序所使用的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碟片13采用金属材质;碟片13上的小孔将物料分割为若干条状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圆筒筛进料端设置有两个碟片13,其分别为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第一碟片位于进料端的左侧,第二碟片位于进料端的右侧;第一碟片上小孔的孔径与第二碟片上小孔的孔径不相同,即第一碟片上小孔的孔径大于第二碟片上小孔的孔径;1#圆筒筛11碟片上小孔的孔径与2#圆孔筛12碟片上小孔的孔径也不相同,即1#圆筒筛11第一碟片上小孔的孔径大于2#圆筒筛12第一碟片上小孔的孔径,2#圆筒筛12第一碟片上小孔的孔径大于1#圆筒筛11第二碟片上小孔的孔径,1#圆筒筛11第二碟片上小孔的孔径大于2#圆筒筛12第二碟片上小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分离机1分离出的物料分别经由第一出料口3、第二出料口4和第三出料口5排出,从第三出料口5排出的物料流经第三出料管6时,水通过设置于第三出料管6内部的喷头7和球阀形成高压水,喷射于物料上,在第三出料管6中对物料进行首次洗涤,首次洗涤后的物料通过第三出料管6被输送至熟化罐8,熟化后的物料被储存于储料罐9中,储料罐9中的物料通过螺旋输送装置10经由管路被输送至圆筒筛进料端,物料经过1#圆筒筛11进料端设置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被分割为若干条状物料,1#圆筒筛11进水对物料进行筛分洗涤,再通过管路被输送至与其串联设置的2#圆筒筛12的进料端,被2#圆筒筛12进料端设置的第一碟片和第二碟片分割,2#圆筒筛12对分割后的物料进行筛分洗涤,最终物料经由管路被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