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式贝类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9736发布日期:2021-08-31 13:3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式贝类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工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气动贝类处理器。



背景技术:

贝类中绝大多数种均可食用,很多贝类肉质肥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贝类的身体虽然柔软,但是有坚硬的贝壳保护身体。贝类的闭壳肌非常有力,当它紧紧闭住时,需要借用开壳工具进行打开。

现有的贝类开壳器绝大多数是针对某种特定种类或者特定大小的双壳贝类进行开壳,例如蚌的开壳器,只适用于开启大型的贝类,对于不同形状的中小型贝壳几乎没有任何用处,其设计简陋粗糙,缺乏核心技术,开壳过程中有造成手部受伤的风险,极易造成贝壳的受损破坏导致样品死亡。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为提取青蛤等中小型贝类的组织,一般采用刀撬或切割机切割等方法。这些方法或者效率低下,或者对实验样品的破坏极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中国贝类,如牡蛎的主要养殖地在沿海的一些城市,其大部分养殖地仍然采用最为传统的人工方式开壳或者在煮熟后自然开壳。人工重击撬刀开壳的方式比较费力,撬牡蛎壳劳动强度较大,容易戳伤,一些表面杂质多或者抱团的牡蛎,在开壳取肉之前还需要进行分离及去杂质,分离的方式主要是借助锤子手工分离,分离不但费力,而且效率不高,去杂质通常是借助金属铲手工操作,清理强度大,且容易受伤,长期劳作对人体上臂及颈椎损害较大。为此,需要一种贝类处理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省力,且可对贝类进行开壳取肉、除杂及分离操作的气动式贝类处理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气动式贝类处理器,其包括一外壳、一进气组件、一传动组件、一刀头、至少一套筒及一刀头连接机构,刀头通过刀头连接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前端,外壳的尾端连接进气组件,传动组件设置在刀头与进气组件之间的外壳内,且传动组件与进气组件相连,套筒可拆卸的套装在刀头上,进气组件进气后,通过传动组件供给压缩空气而驱动刀头进行往复运动,使套装在刀头一并受力,而对贝类进行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动作可更换不同的套筒,从而实现对贝类开壳取肉、对贝类表面杂质进行清理以及分离成团的贝类。

进一步,所述外壳为“一”字型的结构、“t”型的结构或“l”型的枪式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材质为pom塑料或者塑钢。

进一步,所述套筒套装在刀头的一端设有与刀头配合的套孔,套筒的另一端为操作端,操作端为扁平铲、月牙铲或尖锥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外壳包括前壳体及后壳体,前壳体设有工作腔,后壳体设有进气通道,所述启动开关设置在后壳体上。

进一步,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进气接头、阀杆、阀杆弹簧及螺钉,进气接头的一端设置在后壳体的进气通道上,进气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进气管,后壳体还设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控制通道,所述阀杆设置在后壳体的进气控制通道中,阀杆的一端穿过进气控制通道的一端与设置在后壳体上的启动开关相对应,阀杆上设置有进气口,螺钉锁固在背离阀杆一端的进气控制通道上,阀杆弹簧设置在阀杆与螺钉之间。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气缸、活塞、阀片及阀座,气缸设置在前壳体的工作腔内,后壳体连接进气接头,活塞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气缸内,阀座连接前壳体与后壳体,阀片设置在阀座上,阀片上设置有进气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内接头、外接头及接头弹簧,所述内接头可拆卸的固定在前壳体的工作腔前部,所述刀头的后端设有对应内接头的连接部,刀头于连接部的前方设有止挡部,内接头可拆卸的固定在前壳体的前端,所述接头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刀头的止挡部,另一端抵靠在内接头的后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气动式贝类处理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动式的传动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在温度范围很宽、潮湿和有灰尘的环境下可靠工作,稍有漏泄不会污染环境,无火灾爆炸危险,使用安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工作寿命长、适应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采用气动方式代替现有的人工手动处理贝类产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处理效率,且可减轻清理强度及清理难度,并可去除手工操作容易被工具戳伤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处理贝类的套筒采用可拆装的方式直接套装在刀头上,这样便于更换不同的贝类处理套筒。

3、本实用新型的外壳较佳可采用pom塑料或者塑钢,除了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能够适应在海水中工作,且质量轻,可降低工作强度,进一步提升贝类的处理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可采用t型或l型结构,方便使用者手部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气动式贝类处理器,其包括外壳1、进气组件2、传动组件3、刀头4、套筒5及刀头连接机构6,刀头4通过刀头连接机构6设置在外壳1的前端,外壳1的尾端连接进气组件2,传动组件3设置在刀头4与进气组件2之间的外壳1内,且传动组件3与进气组件2相连,套筒5可拆卸的套装在刀头4上,进气组件2进气后,通过传动组件3供给压缩空气而驱动刀头4进行往复运动,使套装在刀头4上的套筒5可受力对贝类进行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动作可更换不同的套筒5,从而实现对贝类开壳取肉、对贝类表面杂质进行清理以及分离成团的贝类。

所述外壳1的造型可选用如图1所示的类似一字型的结构,也可选用如图3所示的类似“l”型的枪式结构,或者如图4所示的类似“t”型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字型结构中,该外壳1的启动开关11可设置在壳体1的尾部,如图3所示的枪式结构及图4所示的“t”型中,所述外壳1包括握持部12及传动部13,所述启动开关11设置在外壳的握持部12一侧,方便食指控制。由于本实用新型气动式贝类处理器需要经常在潮湿的海边或者海水环境中使用,因此,该外壳1的材质较佳可采用pom(polyoxymethylene聚甲醛)塑料或者塑钢,pom具有耐疲劳、耐蠕变、耐磨、耐热、耐冲击等优良的性能,且摩擦系数小,自润滑性好,在潮湿的环境中尺寸稳定性好。而塑钢的刚性、弹性、耐腐蚀、耐候性性能十分优异,且隔音性能好,在烈日暴晒、潮湿环境中都不会使其出现变质、老化、脆化等现象,可作为本实用新型外壳1的最佳选材。外壳1包括前壳体1a及后壳体1b,前壳体1a设有工作腔,后壳体1b设有进气通道1c,所述启动开关11设置在后壳体1b上。

所述进气组件2包括进气管21、进气接头22、阀杆23、阀杆弹簧24及螺钉25,进气管21连接空压机(图中未示意),进气接头22的一端设置在后壳体1b的进气通道1c上,进气接头22的另一端连接进气管21,后壳体1b还设有连通进气通道1c的进气控制通道1d,所述阀杆2设置在后壳体1b的进气控制通道1d中,阀杆23的一端穿过进气控制通道1d的一端与设置在后壳体上的启动开关11相对应,阀杆2上设置有进气口231,螺钉25锁固在背离阀杆2一端的进气控制通道1d上,阀杆弹簧24设置在阀杆23与螺钉25之间。

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气缸31、活塞32、阀片33及阀座34,气缸31设置在前壳体1a的工作腔内,后壳体1b连接进气接头22,活塞32可前后移动地设置在气缸31内,阀座32连接前壳体1a与后壳体1b,阀片33设置在阀座34上,阀片33上设置有进气孔35。

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内接头61、外接头62及接头弹簧63,所述内接头61可拆卸的固定在前壳体1a的工作腔前部,所述刀头4的后端设有对应内接头61的连接部41,刀头4于连接部41的前方设有止挡部42,内接头61可拆卸的固定在前壳体1a的前端,所述接头弹簧63的一端抵靠在刀头4的止挡部42,另一端抵靠在内接头61的后端。

所述套筒6可以包括多个,套筒6直接套设在刀头4的前端,便于更换套筒6,套筒6可包括用以清理贝类表面或分离背离的扁平铲或月牙铲、用以撬开贝类的尖锥等,同时各套筒6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气动式贝类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缩空气从进气接头22处接入,按下启动开关11后,阀杆23往下压缩阀杆弹簧24,使阀杆23的进气口21与进气通道1c连通,压缩空气从阀片33的进气孔35进入气缸31,推动气缸内的活塞31往复运动,最终由活塞32撞击设置在内接头61上的刀头4配合接头弹簧63进行往复运动,刀头4带动套设在刀头4前端的套筒对贝类进行处理。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