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腐乳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328685发布日期:2021-06-04 17:5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腐乳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腐乳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腐乳,又称乳豆腐、霉豆腐、酱豆腐、臭豆腐或长毛豆腐,是中国著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微生物发酵豆类制品。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一种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佐餐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以及良好的生理保健功能。由于在腐乳的前期发酵以及后期发酵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微生物的影响而产生白点、产气、发霉、有害微生物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腐乳的外观和质量,严重影响了腐乳产品的流通与消费。
3.以下描述腐乳生产过程质量波动较大的工序存在问题:
4.1、酸水制备:酸水由点浆产生黄浆水自然发酵而成,含大量乳酸菌、少量醋酸菌、酵母等,随着酸水与豆花结合,形成白坯。酸水微生物组成复杂,形成的白坯质量存在波动。
5.2、前发酵:白坯接种毛霉菌液后,送入发酵房,通过温湿度合理控制,毛霉与其他细菌协同发酵,微生物的组成情况影响着前发酵质量。
6.3、腌制:制坯、发酵环节引入大量微生物,微生物经高盐环境的筛选,形成特有菌群,从而生成特有风味。
7.4、后酵:后酵区域温度存在波动,为微生物营造出不同的生长环境。
8.腐乳发酵是一个微生态系统,主要依赖细菌及毛霉协同发酵,但细菌的种类、方式、存活时间不稳定,直接影响腐乳发酵质量。
9.行业控制腐乳产品质量主要通过生产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落实,以控制杂菌的数量,从而减少白点、产气漏汁、褐变等质量问题。因无法区分腐乳有益菌、有害菌,无法判定是何种微生物导致腐乳出现质量问题,故控制效果一般,行业普遍存在白点、产气漏汁、褐变等质量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氨基酸较高,白点、产气漏汁、褐变控制效果较好的腐乳制备方法。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12.一种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煮沸,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14.s2、制坯:豆浆经酸度为0.7~1.0g/100ml的有益菌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15.s3、喷种:使用5~15%的乳酸乳球菌或嗜盐四联球菌与85~95%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混合菌液,将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16.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
17.s5、后发酵:将5~10%的嗜盐四联球菌或乳酸乳球菌与90~95%的半成品汁液混
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汁液,将所述有益菌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包括5~10%的乳酸乳球菌与90~95%的毛霉菌种;所述步骤s5中所述有益菌汁液包括5~10%的嗜盐四联球菌与90~95%半成品汁液。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包括10~15%的乳酸乳球菌与85~90%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所述步骤s5中所述有益菌汁液包括5~10%的嗜盐四联球菌与90~95%半成品汁液混合灌装至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包括5~10%的嗜盐四联球菌与90~95%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所述步骤s4中所述有益菌汁液包括5~10%的乳酸乳球菌与90~95%半成品汁液混合灌装至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将步骤s3中得到的所述毛坯,放入胶箱,逐层撒盐,进行食盐腌制成所述半成品。
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有益菌酸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5~15%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形成酸度为0.7~1.0g/100ml的所述有益菌酸水。
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有益菌酸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5~10%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形成酸度为0.7~0.9g/100ml的所述有益菌酸水。
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有益菌酸水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10~15%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形成酸度为0.9~1.0g/100ml的所述有益菌酸水。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6.本发明通过检测对比良品与不良品的微生物组成及数量、腐乳生产制备过程微生物数量变化,筛选优势菌,定向接种于腐乳在制品中,通过调整发酵条件,使有益菌成为腐乳产品中的优势菌群,抑制有害菌,从而针对性地控制白点、产气漏汁、褐变等质量问题,生产出质量稳定,风味健康的腐乳产品。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的有益菌酸水制备流程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白坯接种有益菌混合菌液流程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半成品灌装有益菌汁液流程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腐乳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2.本发明通过对腐乳生产全流程进行梳理,对关键环节在制品进行成分分析、微生态系统菌群分析,解析腐乳生产过程中各种感官品质的机理;收集成品良品腐乳和有白点、
褐变、产气漏汁问题的腐乳,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微生物系统分析,筛选出良品腐乳的优势菌种,分离纯化培养;通过收集良品的汁液回填至腐乳生产过程中,观察良品汁液对半成品、成品质量的影响,以期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对分离纯化的优势菌种进行定向接种培养,通过提高有益菌的数量,提高腐乳产品的质量。
33.实施例1
34.本实施例中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蒸汽煮沸20min,熟浆在≥98℃保温5min,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36.s2、制坯: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5%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1天,形成酸度为0.7~0.8g/100ml的有益菌酸水;豆浆经所述的有益菌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37.s3、喷种:使用5%的乳酸乳球菌或嗜盐四联球菌与95%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混合菌液,将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38.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腌制所述豆腐乳,其中所述干湿腌结合的方式为:按照质量比为17%的量加盐,静态干腌制18h;再以15
°
b
é
盐水浸泡5h,且其中每4h循环1h盐水浸泡;
39.s5、后发酵:将5%的嗜盐四联球菌或乳酸乳球菌与95%的半成品汁液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汁液,将所述有益菌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40.实施例2
41.本实施例中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蒸汽煮沸20min,熟浆在≥98℃保温5min,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43.s2、制坯: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10%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1天,形成酸度为0.8~0.9g/100ml的有益菌酸水;豆浆经所述的有益菌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44.s3、喷种:使用10%的乳酸乳球菌或嗜盐四联球菌与90%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混合菌液,将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45.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腌制所述豆腐乳,其中所述干湿腌结合的方式为:按照质量比为17%的量加盐,静态干腌制18h;再以15
°
b
é
盐水浸泡5h,且其中每4h循环1h盐水浸泡;
46.s5、后发酵:将10%的嗜盐四联球菌或乳酸乳球菌与90%的半成品汁液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汁液,将所述有益菌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47.实施例3
48.本实施例中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9.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蒸汽煮沸20min,熟浆在≥98℃保温5min,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50.s2、制坯: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15%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1天,形成酸度为0.9~1.0g/100ml的有益菌酸水;豆浆经所述的有益菌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51.s3、喷种:使用15%的乳酸乳球菌或嗜盐四联球菌与85%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混合菌液,将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52.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腌制所述豆腐乳,其中所述干湿腌结合的方式为:按照质量比为17%的量加盐,静态干腌制18h;再以15
°
b
é
盐水浸泡5h,且其中每4h循环1h盐水浸泡;
53.s5、后发酵:将15%的嗜盐四联球菌或乳酸乳球菌与85%的半成品汁液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汁液,将所述有益菌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54.实施例4
55.本实施例中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蒸汽煮沸20min,熟浆在≥98℃保温5min,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57.s2、制坯: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15%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1天,形成酸度为0.9~1.0g/100ml的有益菌酸水;豆浆经所述的有益菌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58.s3、喷种:使用5%的乳酸乳球菌或嗜盐四联球菌与95%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混合菌液,将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59.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腌制所述豆腐乳,其中所述干湿腌结合的方式为:按照质量比为17%的量加盐,静态干腌制18h;再以15
°
b
é
盐水浸泡5h,且其中每4h循环1h盐水浸泡;
60.s5、后发酵:将5%的嗜盐四联球菌或乳酸乳球菌与95%的半成品汁液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汁液,将所述有益菌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61.实施例5
62.本实施例中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3.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蒸汽煮沸20min,熟浆在≥98℃保温5min,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64.s2、制坯:点浆产生的黄浆水密封冷却至40℃以下,接种15%的乳酸乳球菌自然发酵1天,形成酸度为0.9~1.0g/100ml的有益菌酸水;豆浆经所述的有益菌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65.s3、喷种:使用10%的乳酸乳球菌或嗜盐四联球菌与90%的毛霉菌种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混合菌液,将所述有益菌混合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66.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腌制所述豆腐乳,其中所述干湿腌结合的方式为:按照质量比为17%的量加盐,静态干腌制18h;再以15
°
b
é
盐水浸泡5h,且其中每4h循环1h盐水浸泡;
67.s5、后发酵:将10%的嗜盐四联球菌或乳酸乳球菌与90%的半成品汁液混合均匀,得到有益菌汁液,将所述有益菌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68.对比例1
69.本对比例中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0.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蒸汽煮沸20min,熟浆在≥98℃保温5min,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71.s2、制坯:点浆产生的黄浆水敞口自然发酵2天,形成酸度为1.4~1.5g/100ml的酸水;豆浆经所述的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72.s3、喷种:使用纯毛霉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73.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腌制所述豆腐乳,其中所述干湿腌结合的方式为:按照质量比为17%的量加盐,静态干腌制18h;再以15
°
b
é
盐水浸泡5h,且其中每4h循环1h盐水浸泡;
74.s5、后发酵:将半成品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75.对比例2
76.本对比例中腐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7.s1、制豆浆:将大豆浸泡、磨浆、过滤后蒸汽煮沸20min,熟浆在≥98℃保温5min,过筛后得豆渣和豆浆;
78.s2、制坯:点浆产生的黄浆水与发酵成熟的酸水按1:1的比例混合,敞口自然发酵1天,形成酸度为1.4~1.5g/100ml的酸水;豆浆经所述的酸水点浆、压榨、介乳后得到白坯;
79.s3、喷种:使用纯毛霉菌液接种于所述白坯,得到毛坯;
80.s4、腌制:将所述毛坯进行腌制得到半成品;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腌制所述豆腐乳,其中所述干湿腌结合的方式为:按照质量比为17%的量加盐,静态干腌制18h;再以15
°
b
é
盐水浸泡5h,且其中每4h循环1h盐水浸泡;
81.s5、后发酵:将半成品汁液灌装至所述半成品中进行后发酵。
8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3.①
腐乳产品微生物菌群分析:系统分析了腐乳生产各阶段样品中微生物组成的情况,便于指导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工作的开展;
84.②
人工接入有益菌,其发酵速度快于对照,氨基酸较对照高0.2~0.3g/100g;
85.③
半成品质量、成品质量有所提升:
[0086][0087]
由上表可知:相对对比例1、2,实施例1~5所得产品氨基酸较高,白点、产气漏汁、褐变控制效果较好,提高腐乳发酵质量。
[0088]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
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