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85725发布日期:2021-11-15 21:17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饮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乳酸菌饮料即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类培养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得制品。乳酸菌饮料按照类别的不同可以分为活性乳酸菌饮料和非活性乳酸菌饮料两种。前者在被人体饮用后,其内含有的乳酸菌便沿着消化道到达大肠,由于它具有活性,乳酸菌在人体的大肠内迅速繁殖,同时产生酸,从而有效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繁殖和成活,有益于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因此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优异的口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逐渐成为活性乳酸饮料发展的趋势。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营养成分含量低、稳定性不理想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4.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5~10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5~10倍的无水乙醇,于30~40℃搅拌20~30min,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继续搅拌20~30min,减压浓缩至总体积的50%~60%,得到功能糖液;
6.s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称取牛奶25%~50%、新鲜果粒5%~10%、功能糖液2%~3%、木糖醇1%~1.4%、白砂糖2%~2.8%、发酵菌种0.02%~0.05%、稳定剂0.1%~0.15%、酸度调节剂0.1%~0.3%、余量为配料用纯水;
7.s3、将步骤s2称取的牛奶进行预热、均质、杀菌后,使牛奶温度保持在36~38℃,加入步骤s2称取的发酵菌种,发酵得到酸奶基料;
8.s4、将步骤s2称取的配料用纯水置于化料罐中,加热至60~70℃,加入步骤s2称取的木糖醇和白砂糖,搅拌至溶解后,依次加入步骤s2称取的稳定剂和功能糖液,继续搅拌20~30min,并在121℃保持4s,降至36~38℃,加入步骤s3得到的酸奶基料,搅拌至均匀,得到饮料半成品;
9.s5、将步骤s2称取的酸度调节剂用无菌纯水稀释10倍,并将稀释后的酸度调节剂加入到步骤s4得到的饮料半成品中,至ph值为3~4,将饮料半成品的温度调至30~40℃,在15~20mpa下均质,均质后加入步骤s2称取的新鲜果粒,搅拌至均匀,再经无菌灌装即得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
10.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3~6:2,进一步优选的,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5:2。
11.优选的,所述新鲜果粒为芒果、火龙果、草莓、桑葚、菠萝、凤梨、水蜜桃中的任意一种水果的果肉,或任意2种水果的果肉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
12.优选的,所述新鲜果粒由以下方法制得:从新鲜水果中取得相应果肉,果肉经清洗后切成规格为5mm
×
5mm
×
5mm的小块,在90℃进行灭酶处理5~7min,冷却后置于质量比为1:1:200的微晶纤维素、普鲁兰糖和无菌纯水的混合液中保持10~20min,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护色10~20min,最后用无菌纯水漂洗3~5次后,即得新鲜果粒。
13.优选的,所述发酵菌种为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中的一种。
14.优选的,所述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复配物,且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质量比为2~3:1。
15.优选的,所述酸度调节剂为乳酸、柠檬酸、苹果酸中的一种。
16.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预热的温度为50~60℃,均质的温度为15~20mpa,杀菌条件为95℃保持5min,发酵时间为3~5h。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
18.1、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在传统的基本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基础上,添加合理比例的新鲜果粒,以提高活性乳酸菌饮料的营养价值,且加入的新鲜果粒并非传统的直接从水果中取下的果实,还进行了清洗、切割、灭酶、改善、护色、漂洗的操作步骤,以保证成品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果粒保持了原有水果的口感、营养成分以及色泽,进而提高活性乳酸菌饮料的适口感和营养成分,有效解决了传统活性乳酸菌饮料的营养成分含量低的问题,且在制备过程中避免了果实养分的流失和适口感的降低,且经实验证明本发明中微晶纤维素、普鲁兰糖和水组成的混合液对果实的处理对成品中果粒的适口感具有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微晶纤维素和普鲁兰糖同时加入时适口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提升效果要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时效果的加和。
19.2、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中还使用了功能糖液以提高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和适口感,易于新鲜果粒与酸奶基质的融合,进而增强适口感,且经实验证明功能糖液中的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对成品的稳定性和适口感起着决定性作用,两者的比例在3~6:2时综合效果较佳,尤其是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为5:2时得到的成品稳定性和适口感最优。
20.3、本发明制备功能糖液时褐藻岩藻聚糖的加入时机对功能糖液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经实验证明在仙草多糖与水、无水乙醇搅拌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得到的功能糖液对产品的口感要优于同时将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与水、无水乙醇搅拌混合的得到的功能糖液。
21.4、本发明中为了改善传统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糖分含量过高的问题,特加入少量对人身体有益的木糖醇,在保证饮料甜味的同时可以减少饮料中糖分含量,使饮料的适用人群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23.实施例1
2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5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10倍的无水乙醇,于30℃搅拌30min,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继续搅拌30min,减压浓缩至总体积的50%,得到功能糖液;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6:2;
26.s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称取牛奶25%、新鲜果粒10%、功能糖液2%、木糖醇1%、白砂糖2.8%、发酵菌种0.02%、稳定剂0.15%、酸度调节剂0.3%、余量为配料用纯水;
27.s3、将步骤s2称取的牛奶于50℃预热、在20mpa下均质、并于95℃保持5min,再使牛奶温度保持在38℃,加入步骤s2称取的发酵菌种,发酵3h得到酸奶基料;
28.s4、将步骤s2称取的配料用纯水置于化料罐中,加热至60℃,加入步骤s2称取的木糖醇和白砂糖,搅拌至溶解后,依次加入步骤s2称取的稳定剂和功能糖液,继续搅拌30min,并在121℃保持4s,降至38℃,加入步骤s3得到的酸奶基料,搅拌至均匀,得到饮料半成品;
29.s5、将步骤s2称取的酸度调节剂用无菌纯水稀释10倍,并将稀释后的酸度调节剂加入到步骤s4得到的饮料半成品中,至ph值为4,将饮料半成品的温度调至30℃,在20mpa下均质,均质后加入步骤s2称取的新鲜果粒,搅拌至均匀,再经无菌灌装即得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
30.其中,新鲜果粒为草莓的果肉;新鲜果粒由以下方法制得:从新鲜水果中取得相应果肉,果肉经清洗后切成规格为5mm
×
5mm
×
5mm的小块,在90℃进行灭酶处理5min,冷却后置于质量比为1:1:200的微晶纤维素、普鲁兰糖和无菌纯水的混合液中保持20min,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护色20min,最后用无菌纯水漂洗3次后,即得新鲜果粒。
31.其中,发酵菌种为双歧杆菌;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复配物,且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质量比为2:1;酸度调节剂为乳酸。
32.实施例2
3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无水乙醇,于35℃搅拌30min,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继续搅拌25min,减压浓缩至总体积的50%,得到功能糖液;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5:2;
35.s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称取牛奶40%、新鲜果粒8%、功能糖液2.5%、木糖醇1.2%、白砂糖2.4%、发酵菌种0.03%、稳定剂0.13%、酸度调节剂0.18%、余量为配料用纯水;
36.s3、将步骤s2称取的牛奶于55℃预热、在18mpa下均质、并于95℃保持5min,再使牛奶温度保持在37℃,加入步骤s2称取的发酵菌种,发酵4h得到酸奶基料;
37.s4、将步骤s2称取的配料用纯水置于化料罐中,加热至65℃,加入步骤s2称取的木糖醇和白砂糖,搅拌至溶解后,依次加入步骤s2称取的稳定剂和功能糖液,继续搅拌25min,并在121℃保持4s,降至37℃,加入步骤s3得到的酸奶基料,搅拌至均匀,得到饮料半成品;
38.s5、将步骤s2称取的酸度调节剂用无菌纯水稀释10倍,并将稀释后的酸度调节剂加入到步骤s4得到的饮料半成品中,至ph值为3.6,将饮料半成品的温度调至35℃,在18mpa下均质,均质后加入步骤s2称取的新鲜果粒,搅拌至均匀,再经无菌灌装即得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
39.其中,新鲜果粒为芒果、水蜜桃的果肉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新鲜果粒由以下方法制得:从新鲜水果中取得相应果肉,果肉经清洗后切成规格为5mm
×
5mm
×
5mm的小
块,在90℃进行灭酶处理5min,冷却后置于质量比为1:1:200的微晶纤维素、普鲁兰糖和无菌纯水的混合液中保持15min,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护色15min,最后用无菌纯水漂洗4次后,即得新鲜果粒。
40.其中,发酵菌种为鼠李糖乳杆菌;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复配物,且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质量比为3:1;酸度调节剂为柠檬酸。
41.实施例3
4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10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5倍的无水乙醇,于40℃搅拌20min,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继续搅拌20min,减压浓缩至总体积的60%,得到功能糖液;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3:2;
44.s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称取牛奶50%、新鲜果粒5%、功能糖液3%、木糖醇1.4%、白砂糖2%、发酵菌种0.05%、稳定剂0.1%、酸度调节剂0.1%、余量为配料用纯水;
45.s3、将步骤s2称取的牛奶于60℃预热、在15mpa下均质、并于95℃保持5min,再使牛奶温度保持在36℃,加入步骤s2称取的发酵菌种,发酵5h得到酸奶基料;
46.s4、将步骤s2称取的配料用纯水置于化料罐中,加热至70℃,加入步骤s2称取的木糖醇和白砂糖,搅拌至溶解后,依次加入步骤s2称取的稳定剂和功能糖液,继续搅拌20min,并在121℃保持4s,降至36℃,加入步骤s3得到的酸奶基料,搅拌至均匀,得到饮料半成品;
47.s5、将步骤s2称取的酸度调节剂用无菌纯水稀释10倍,并将稀释后的酸度调节剂加入到步骤s4得到的饮料半成品中,至ph值为3,将饮料半成品的温度调至40℃,在15mpa下均质,均质后加入步骤s2称取的新鲜果粒,搅拌至均匀,再经无菌灌装即得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
48.其中,新鲜果粒为桑葚的果肉;新鲜果粒由以下方法制得:从新鲜水果中取得相应果肉,果肉经清洗后切成规格为5mm
×
5mm
×
5mm的小块,在90℃进行灭酶处理7min,冷却后置于质量比为1:1:200的微晶纤维素、普鲁兰糖和无菌纯水的混合液中保持10min,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护色10min,最后用无菌纯水漂洗5次后,即得新鲜果粒。
49.其中,发酵菌种为鼠李糖乳杆菌;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复配物,且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质量比为3:1;酸度调节剂为苹果酸。
50.对比例1
5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无水乙醇,于35℃搅拌30min,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继续搅拌25min,减压浓缩至总体积的50%,得到功能糖液;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5:2;
53.s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称取牛奶40%、新鲜果粒8%、功能糖液2.5%、木糖醇1.2%、白砂糖2.4%、发酵菌种0.03%、稳定剂0.13%、酸度调节剂0.18%、余量为配料用纯水;
54.s3、将步骤s2称取的牛奶于55℃预热、在18mpa下均质、并于95℃保持5min,再使牛奶温度保持在37℃,加入步骤s2称取的发酵菌种,发酵4h得到酸奶基料;
55.s4、将步骤s2称取的配料用纯水置于化料罐中,加热至65℃,加入步骤s2称取的木糖醇和白砂糖,搅拌至溶解后,依次加入步骤s2称取的稳定剂和功能糖液,继续搅拌25min,
并在121℃保持4s,降至37℃,加入步骤s3得到的酸奶基料,搅拌至均匀,得到饮料半成品;
56.s5、将步骤s2称取的酸度调节剂用无菌纯水稀释10倍,并将稀释后的酸度调节剂加入到步骤s4得到的饮料半成品中,至ph值为3.6,将饮料半成品的温度调至35℃,在18mpa下均质,均质后加入步骤s2称取的新鲜果粒,搅拌至均匀,再经无菌灌装即得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
57.其中,新鲜果粒为芒果、水蜜桃的果肉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新鲜果粒由以下方法制得:从新鲜水果中取得相应果肉,果肉经清洗后切成规格为5mm
×
5mm
×
5mm的小块,在90℃进行灭酶处理5min,冷却后置于无菌纯水中保持15min,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护色15min,最后用无菌纯水漂洗4次后,即得新鲜果粒。
58.其中,发酵菌种为鼠李糖乳杆菌;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复配物,且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质量比为3:1;酸度调节剂为柠檬酸。
59.对比例2
60.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无水乙醇,于35℃搅拌30min,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继续搅拌25min,减压浓缩至总体积的50%,得到功能糖液;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5:2;
62.s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称取牛奶40%、新鲜果粒8%、功能糖液2.5%、木糖醇1.2%、白砂糖2.4%、发酵菌种0.03%、稳定剂0.13%、酸度调节剂0.18%、余量为配料用纯水;
63.s3、将步骤s2称取的牛奶于55℃预热、在18mpa下均质、并于95℃保持5min,再使牛奶温度保持在37℃,加入步骤s2称取的发酵菌种,发酵4h得到酸奶基料;
64.s4、将步骤s2称取的配料用纯水置于化料罐中,加热至65℃,加入步骤s2称取的木糖醇和白砂糖,搅拌至溶解后,依次加入步骤s2称取的稳定剂和功能糖液,继续搅拌25min,并在121℃保持4s,降至37℃,加入步骤s3得到的酸奶基料,搅拌至均匀,得到饮料半成品;
65.s5、将步骤s2称取的酸度调节剂用无菌纯水稀释10倍,并将稀释后的酸度调节剂加入到步骤s4得到的饮料半成品中,至ph值为3.6,将饮料半成品的温度调至35℃,在18mpa下均质,均质后加入步骤s2称取的新鲜果粒,搅拌至均匀,再经无菌灌装即得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
66.其中,新鲜果粒为芒果、水蜜桃的果肉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新鲜果粒由以下方法制得:从新鲜水果中取得相应果肉,果肉经清洗后切成规格为5mm
×
5mm
×
5mm的小块,在90℃进行灭酶处理5min,冷却后置于质量比为1:200的普鲁兰糖和无菌纯水的混合液中保持15min,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护色15min,最后用无菌纯水漂洗4次后,即得新鲜果粒。
67.其中,发酵菌种为鼠李糖乳杆菌;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复配物,且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质量比为3:1;酸度调节剂为柠檬酸。
68.对比例3
69.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0.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无水乙醇,于35℃搅拌30min,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继续搅拌25min,减压浓缩至总
体积的50%,得到功能糖液;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5:2;
71.s2、按照重量百分比计,分别称取牛奶40%、新鲜果粒8%、功能糖液2.5%、木糖醇1.2%、白砂糖2.4%、发酵菌种0.03%、稳定剂0.13%、酸度调节剂0.18%、余量为配料用纯水;
72.s3、将步骤s2称取的牛奶于55℃预热、在18mpa下均质、并于95℃保持5min,再使牛奶温度保持在37℃,加入步骤s2称取的发酵菌种,发酵4h得到酸奶基料;
73.s4、将步骤s2称取的配料用纯水置于化料罐中,加热至65℃,加入步骤s2称取的木糖醇和白砂糖,搅拌至溶解后,依次加入步骤s2称取的稳定剂和功能糖液,继续搅拌25min,并在121℃保持4s,降至37℃,加入步骤s3得到的酸奶基料,搅拌至均匀,得到饮料半成品;
74.s5、将步骤s2称取的酸度调节剂用无菌纯水稀释10倍,并将稀释后的酸度调节剂加入到步骤s4得到的饮料半成品中,至ph值为3.6,将饮料半成品的温度调至35℃,在18mpa下均质,均质后加入步骤s2称取的新鲜果粒,搅拌至均匀,再经无菌灌装即得含有新鲜果粒的活性乳酸菌饮料。
75.其中,新鲜果粒为芒果、水蜜桃的果肉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新鲜果粒由以下方法制得:从新鲜水果中取得相应果肉,果肉经清洗后切成规格为5mm
×
5mm
×
5mm的小块,在90℃进行灭酶处理5min,冷却后置于质量比为1:200的微晶纤维素和无菌纯水的混合液中保持15min,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护色15min,最后用无菌纯水漂洗4次后,即得新鲜果粒。
76.其中,发酵菌种为鼠李糖乳杆菌;稳定剂为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复配物,且藻酸丙二醇酯和槐豆胶的质量比为3:1;酸度调节剂为柠檬酸。
77.一、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制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试验
78.对实施例1~3制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以及对比例1~3制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进行离心沉淀率的测定,结果见表1。
79.测定方法:以表1各组样品为实验样品,准确称取10ml样品的质量记为a,经4000r/min转速下离心30min,取出沉淀物于90℃烘干20min,此时沉淀物质量记为b,按照离心沉淀率(%)=(a/b)
×
100计算表中各组的离心沉淀率,离心沉淀率越低表示活性乳酸饮料的稳定性越好。
80.表1:
[0081][0082]
表1实验结果显示,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均较优,6组样品的离心沉淀率均在1%以下,且6组间离心沉淀率结果相当,表明新鲜果粒处理过程中微晶纤维素和普鲁兰糖的加入对成品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
[0083]
二、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制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口感风味品尝测试
[0084]
在商场中随机选取200位顾客,分别对表2中各组样品的香气、口感、风味的喜好程度进行评判,每一项的满分位20分,统计总分计算平均分,平均分越高表示效果越好,结果见表2。
[0085]
表2:
[0086][0087][0088]
表2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的香气、口感、风味的分数明显高于对比例制得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且实施例2的综合效果最优。
[0089]
三、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对成品稳定性的影响
[0090]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功能糖液中的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按照表3进行替换,制得不同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以表3各组样品为实验样品,准确称取10ml样品的质
量记为a,经4000r/min转速下离心30min,取出沉淀物于90℃烘干20min,此时沉淀物质量记为b,按照离心沉淀率(%)=(a/b)
×
100计算表中各组的离心沉淀率,离心沉淀率越低表示活性乳酸饮料的稳定性越好,结果见表3,表中x表示仙草多糖,y表示褐藻岩藻聚糖。
[0091]
表1:
[0092][0093][0094]
表3试验结果表明,功能糖液中的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对成品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仅加入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中的一种(对比例5和对比例6)相比于两者都不加(对比例4)活性乳酸菌饮料的离心沉淀率所有降低(成品稳定性有所提升),但相比于两者都加时的改善效果差,尤其是当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为3~6:2时改善效果较好,离心沉淀率可以降到1%以下,而且当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为5:2时改善效果最好。
[0095]
四、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对成品口感风味品尝测试
[0096]
在商场中随机选取200位顾客,分别对表4中各组样品的香气、口感、风味的喜好程度进行评判,每一项的满分位20分,统计总分计算平均分,平均分越高表示效果越好,结果见表4。
[0097][0098][0099]
表4试验结果表明,功能糖液中的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对成品的口感风味具有显著的影响,仅加入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中的一种(对比例5和对比例6)相比于两者都不加(对比例4)活性乳酸菌饮料的香气、口感、风味的得分有所提升,但相比于两者都加时的提高幅度小,尤其是当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为3~6:2时香气、口感、风味的得分均能达到17分以上,综合效果较优,且当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比例为5:2时综合效果最好。
[0100]
五、在制备功能糖液时,褐藻岩藻聚糖的加入时间对产品口感的影响
[0101]
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将步骤s1中的内容替换为“s1、在反应器中加入仙草多糖、褐藻岩藻聚糖以及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配料用纯水和仙草多糖质量8倍的无水乙醇,于35℃搅拌30min,再继续搅拌25min,减压浓缩至总体积的50%,得到功能糖液;所述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的质量比为5:2”,其他条件同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作为对比例14的样品,在商场中随机选取200位顾客,分别对比例14和实施例2得到的样品的香气、口感、风味的喜好程度进行评判,每一项的满分位20分,统计总分计算平均分,平均分越高表示效果越好,结果见表5。
[0102]
表5:
[0103] 香气得分口感得分风味得分实施例218.219.419.2
对比例1416.517.317.0
[0104]
表5试验结果表明,在制备功能糖液时,先将仙草多糖与水、无水乙醇搅拌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褐藻岩藻聚糖得到的功能糖液对产品口感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且要远优于同时将仙草多糖和褐藻岩藻聚糖与水、无水乙醇搅拌混合的得到的功能糖液对产品口感的影响。
[01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