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发酵风味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42913发布日期:2021-11-10 03:54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乳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薯发酵风味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红薯(sweet potato),又称地瓜、白薯、甘薯、番薯、红苕等,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中具有不同营养成分,各种营养成分都具有保健作用。
3.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古农书《金薯传习录》有红薯疗病六益的论述。民间用红薯来治疗维生素a缺乏的夜盲症,治疗便秘、黄疽、血虚等症。
4.现代营养学理论表明:红薯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因子。
5.(1)红薯富含维生素b1、b2、e和维生素a源。红薯所含的维生素b1、b2是大米的6倍,面粉的2倍。b族维生素是氨基酸代谢及糖代谢中多种酶的辅助因子。缺乏维生素b1,糖代谢不完全,神经肌肉系统易出现兴奋、疲劳、肌肉萎缩、麻痹及心衰等。缺维生素b2,易生口角炎、舌炎、视力下降、白内障、角膜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症。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强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和维持人类生殖机能的作用,还具有维持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结构的功能。红薯还富含维生素a源-胡萝卜素,维生素a含量可高达40mg/100g。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6.(2)红薯富含钙、磷、铁、硒等矿物质。钙、磷是骨骼的重要成分,磷又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特有成分。硒是对免疫有重要影响的元素,有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产生的作用,有防癌、防止动脉硬化及防衰老的作用。
7.(3)红薯还富含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红薯所含的膳食纤维相当于米面的10倍,其质地细腻,不伤肠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动,有助排便,清理消化道,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减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体自身中毒,降低肠道致癌物质浓度,预防痔疮和大肠癌。同时纤维素能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液中含糖量减少,有助预防糖尿病。
8.酸奶(yoghurt)是指在乳中接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经过发酵而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含有大量相应的活菌。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9.(1)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容易被消化代谢。牛乳中的碳水化合物以乳糖为主,约占4.5%,制成酸奶后有20%~30%变为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如苯甲酸、柠檬酸、醋酸及酪酸等。产生的酸味物质不但能供给机体能源,还具有营养和生理功能。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酸奶中乳糖含量大大降低,对于体内缺少乳糖酶的人来说可安心食用,不会发生饮用牛奶时出现的腹泻、恶心等所谓乳糖不耐症状。酸奶中约含3%的脂肪,其脂肪球小,易于消化;低级脂肪酸含量高而容易代谢;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另外,酸奶中脂类因受乳酸菌脂酶的作用,不仅产生少量的游离脂肪酸,而且脂肪的构造发生变化,易于消化吸收。牛乳中的蛋白质经过乳酸菌的发酵,可变为微细的凝块,更易于消化。游离氨基酸约比牛奶
增加4倍,多肽类也增多,从而容易受消化酶作用,易于吸收。
10.(2)酸奶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a、d、e、β

胡萝卜素等;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可合成大量的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5等;矿物元素中k和p含量较多,fe和i稍低。
11.(3)酸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抑制有害菌生长,使有益菌如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占优势。嗜酸杆菌能产生有机酸、抗生素物质,双歧杆菌具有防止便秘、预防及治疗细菌性下痢、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合成维生素b群等功能。
12.(4)酸奶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研究证明,食用酸奶能使血清中胆固醇含量降底,这是由于乳酸菌可在肠道内吸附、繁殖,从而干扰了小肠壁对胆固醇的吸附。
13.(5)酸奶具有抗肿瘤效果。肠道中有害菌产生的吲哚、亚硝酸、亚销胺、偶氮化合物等物质具有强致癌性。而通过乳酸菌作用,可调整肠内菌群,抑制有害菌过量生成,同时降低了各种有害物质(致癌诱变剂)的浓度,减少了肿瘤发生率。并且,试验还证实,食用酸奶后,酸奶中乳酸菌对体内的巨噬细胞有激活作用,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所以酸奶有抑制癌病变的作用。
14.将红薯添加到酸奶中进行发酵,综合红薯和酸奶两者的优点,提高了酸奶的食疗价值,因而红薯酸奶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同时红薯酸奶还结合了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的营养特点,实现膳食的营养平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它的研制生产不仅丰富了市场上酸奶的品种,也维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1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红薯发酵风味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将牛奶与红薯粉有机结合,其牛奶中蛋白质对谷物内的必须氨基酸有互补作用,同时补充牛奶中碳水化合物的不足,将红薯的功能特性在发酵乳中得以体现,得到一种营养均衡,并有利于保护心脏的风味酸牛奶。
1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17.一种红薯发酵风味酸牛奶,组分及重量比例如下:
18.牛奶850

900kg、红薯粉30kg、白砂糖30kg、乳化稳定剂3kg、红薯香精0.4kg、酸奶香精0.2kg、奶油香精0.2kg、菌种x1(10uc),其中牛奶添加量为加入全部组分后用牛奶定容到1000kg。其中菌种x1(10uc)为丹麦科汉森公司生产的乳酸菌种发酵剂。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薯由甘薯清洗、去皮、切丝片丁、护色、干燥、粉碎而成,其水分在6%以下。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化稳定剂包括单硬脂肪酸甘油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三聚磷酸钠、海藻酸钠、结冷胶。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香精的组分及重量比例如下:酸奶香精0.2kg、红薯香精0.4kg、奶油香精0.2kg。
22.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发酵风味酸牛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奶检测、原料奶标准化、配料、混合定量、均质杀菌、接种、发酵、破乳、灌装及二次发酵。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料步骤为:红薯粉加水溶解、浸泡后经耐高温α

淀粉酶水解、糖化酶糖化后备用;其中耐高温α

淀粉酶添加量40u/g、温度95℃、时间2.5h;糖化
酶解条件:ph5.0、加酶量424u/g、酶解时间4.1h、酶解温度58℃。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奶检测步骤为:72
°
t酒精蛋白质稳定,酸度≤18
°
t,煮沸正常;检测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及抗生素残留;奶温≤4℃。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奶标准化步骤为:奶温45℃

50℃和循环时间10分钟,标准化后蛋白质、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必须达到规定要求:蛋白质≥2.8%,脂肪:≥3.1%,非脂乳固体:≥8.1%。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料步骤为:将适量牛奶加热至55

60℃,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稳定剂与5

6倍的白砂糖的混合物,保温搅拌至充分溶解,加入剩余白砂糖及其他辅料并搅拌至充分溶解。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和定量步骤为:加入剩余的牛奶以及酶解好的红薯液混合,定量到1000kg。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质、杀菌步骤为:物料在18

20mpa/65

70℃条件下进行均质,在95℃/300s的条件下杀菌。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种、发酵、破乳、灌装及二次发酵步骤为:往杀菌后并冷却至42

43℃牛奶中加入乳酸菌种发酵剂x1(10uc),搅拌至分散均匀后,停止搅拌发酵至酸度70
°
t。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破乳降温至18

22℃;灌装并移至冷库2

6℃中进行二次发酵。
31.综上所述,红薯发酵风味酸牛奶的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32.1.原料奶检测,72
°
t酒精蛋白质稳定,酸度≤18
°
t,煮沸正常;检测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及抗生素残留,奶温≤4℃;
33.2.原料奶标准化,标准化时注意奶温45

50℃和循环时间10分钟,标准化后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必须达到规定要求:蛋白质≥2.8%,脂肪≥3.1%,非脂乳固体≥8.1%;
34.3.红薯液配制,将红薯粉加沸水溶解、浸泡后经淀粉酶水解、糖化酶糖化后备用,其中耐高温α

淀粉酶添加量40u/g、温度95℃、时间2.5h;糖化酶解条件:ph5.0、加酶量424u/g、时间4.1h、酶解温度58℃;
35.4.稳定剂溶解,将适量牛奶加热至55

60℃,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稳定剂与5

6倍的白砂糖的混合物,保温搅拌至充分溶解,加入剩余白砂糖及其他辅料并搅拌至充分溶解;
36.5.混合和定量,加入剩余的牛奶和水解、酶解好的红薯液相混合,定量到1000kg;
37.6.均质、杀菌,物料在18

20mpa/65

70℃条件下进行均质,在95℃/300s的条件下杀菌;
38.7.接种、发酵、破乳、灌装及二次发酵,往杀菌后并冷却至42

43℃牛奶中加入发酵剂乳酸菌种x1(10uc),搅拌至分散均匀后,停止搅拌发酵至酸度70
°
t,然后破乳降温至18

22℃;灌装并移至冷库2

6℃中进行二次发酵。
3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0.本发明是一种以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红薯粉,混合定量、均质杀菌、接种、发酵、破乳、灌装及二次发酵制成的风味酸牛奶。
41.本发明产品中蛋白质含量≥2.5%,脂肪含量≥2.7%,非脂乳固体≥8.1%。
42.本发明最终产品内容物特点:
43.(1)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将牛乳和红薯的营养与功能特性进行优势互补,开展高效利用。开发围绕地方特色资源—优质红薯为原料,牛乳蛋白质对谷物中必需氨基酸有互补作用,同时补充牛乳碳水化合物不足,并将红薯的功能特性在发酵乳中得到体现。本发明利用现代营养学、医学和饮食保健理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等,开发兼具营养、良好口感与色泽,同时又赋予产品良好功能特性的新型乳制品。
44.(2)在酶解基础上,利用专利菌株x1(10uc)发酵开发功能乳制品。
45.本发明将红薯中淀粉适度降解,提高甜度,降低蔗糖添加量,并释放许多功能活性成分,进而与益生菌发酵产生功能活性成分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和互补作用。
46.(3)提高发酵乳凝胶强度,替代部份乳化稳定剂。
47.本发明对红薯中淀粉经过糊化及蛋白质交联,提高发酵乳的凝胶强度,从而替代部分乳化稳定剂,开发天然、绿色新型发酵乳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49.实施例1
50.(1)溶解:将2kg稳定剂与8kg白砂糖混合,用300kg、65℃奶液溶解,并搅拌20min,与配制好的红薯液相混合备用。稳定剂成份为:单硬脂肪酸甘油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三聚磷酸钠、海藻酸钠、结冷胶。
51.(2)混合、定量:用剩余牛奶与(1)中溶解好的配制液相混合,定量到1000kg,杀菌前冷却到10℃以下。
52.(3)均质、杀菌:物料在18

20mpa/65

70℃条件下进行均质,在95℃/300s的条件下杀菌。
53.(4)接种、发酵、破乳、灌装及二次发酵:往杀菌后并冷却至42

43℃牛奶中加入乳酸菌种发酵剂x1(10uc)。搅拌至分散均匀后,停止搅拌发酵至酸度70
°
t。然后破乳降温至18

22℃;灌装并移至冷库2

6℃中进行二次发酵。
54.实施例2
55.(1)溶解:将3kg稳定剂与15kg白砂糖混合,用300kg、65℃奶液溶解,并搅拌20min,与配制好的红薯液相混合备用。稳定剂成份为:单硬脂肪酸甘油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三聚磷酸钠、海藻酸钠、结冷胶。
56.(2)混合、定量:用剩余牛奶与(1)中溶解好的配制液相混合,定量到1000kg,杀菌前冷却到10℃以下。
57.(3)均质、杀菌:物料在18

20mpa/65

70℃条件下进行均质,在95℃/300s的条件下杀菌。
58.(4)接种、发酵、破乳、灌装及二次发酵:往杀菌后并冷却至42

43℃牛奶中加入发酵剂乳酸菌种x1(10uc)。搅拌至分散均匀后,停止搅拌发酵至酸度70
°
t。然后破乳降温至18

22℃;灌装并移至冷库2

6℃中进行二次发酵。
59.口味测试
60.测试目的:组织专业品质员对产品的各项感官指标进行评判,便于产品配方的调
整。
61.测试设计:分别对产品的整体感觉、奶香味、稀稠度、新鲜度、甜度、幼滑度、爽口度、回味等进行评价。
62.品尝方式:采用不记名打分的方式进行。奶香味、稀稠度、甜度、幼滑度、爽口度、回味、整体感觉7项指标进行测试。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对品尝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施例2反映较好,结果如下:
63.1奶香味9.62稀稠度8.83甜度8.24幼滑度8.95爽口度8.86回味8.77整体感觉9.2
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