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与桂花的融合窨制的新型茶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510540发布日期:2021-11-22 17:1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与桂花的融合窨制的新型茶饮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茶叶与桂花的融合窨制的新型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红茶以其独特的香气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红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桂花有清香提神功效,将桂花成分沏入茶中,不仅可以起到美白肌肤的作用的,还可以使口齿长留余香,使人回味无穷,桂花茶可以清热消毒,润肠通便,对口腔炎,皮肤干裂,牙周炎,声音沙哑也可以起到一定疗效,桂花中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3.178%,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6.126%,占氨基酸总量的45.155%,尤其钾、锌明显高于一般植物样品。将桂花中的香味及成分尽数转移到红茶中,能够使得桂花红茶兼具茶坯与桂花的香味、功能及口味。探寻能够制备出具有香浓可口桂花红茶的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3.现有的利用桂花窨制茶叶得到桂花红茶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桂花红茶,难以使窨制的桂花的香味和茶叶的味道完美融合,不能使花香慢慢的随茶味同步衰减,达到茶汤香而不腻和浓而不燥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叶与桂花的融合窨制的新型茶饮及其制备方法,以至少达到桂花的味道和茶叶的味道完美融合,使得花香慢慢的随茶味同步衰减,达到茶汤香而不腻和浓而不燥的目的。
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茶叶与桂花的融合窨制的新型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采摘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待制茶叶备用;并手工采摘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备用;
7.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其后铺设于竹筐中窨制6

8h后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
8.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9.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条件同步骤s2中第一次窨制的条件;
10.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9%,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11.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条件同步骤s2中第一次窨制的条件;
12.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8%,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13.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条件同步骤s2中第一次窨制的条件;
14.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窨制、第二次窨制、第三次窨制和至第四次窨制的过程时,堆心温度均控制在35

40℃;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调节窨制温度,让堆心温度控制在35

40℃,使得桂花达到最佳的放香温度。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窨制、第二次窨制、第三次窨制和第四次窨制的过程中,第一次至第四次窨制时均每4h翻堆一次;翻堆使得茶堆吸收新鲜空气,使得茶叶能充分吸收桂花香气,同时防止堆心温度超过42℃,使得桂花会因温度过高导致散发香味的不是纯正优雅的桂花香,而是水闷味,使得窨制出来的茶叶口感会大打折扣,香气低沉。
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所述步骤s4中,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所述步骤s6中,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所述步骤s8中,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也可根据当天的气温,空气湿度,昼夜温差,桂花自身的放香效果等影响因素来适当调整茶花比例。
18.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竹筐中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物的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
19.进一步的,步骤s1中桂花采摘时段控制在晴天上午10点到12点。
20.进一步的,步骤s1中预干后所述的待制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3%。
21.进一步的,所述的待制茶叶选自生长在海拔1200米到1300米的野放群体种。
22.进一步的,每次烘干的烘干温度皆控制在80℃。
23.本发明是以特殊海拔范围的茶叶制作成茶叶半成品,然后用当地的海拔850米左右的特殊桂花品种(金桂)的花与茶叶相互拌和,且为了获取香气芬芳纯正的桂花,采摘标准为花瓣刚刚破口为宜,摒弃开放过的花瓣;让茶叶吸收桂花的水分来产生热量,桂花在达到特定热量的过程中释放大量香气融合到茶叶中,反复进行4次窨制(严格把控茶花比例,宜淡不宜浓,可根据实际进香效果来合理调整窨次),窨制过程中严格把控桂花的放香时间、温度、茶叶和桂花的比例和茶叶的水分等影响因素,让花香完全渗透进茶叶内部,达到牢牢锁住花香,使得茶叶中花香的浓度恰到好处,达到香而不腻,花香随茶味变淡而逐步减弱,使得桂花的味道和茶叶的味道达到完美融合。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严格选材,再严格控制窨制过程中的茶花比例、窨制温度、时间以及茶叶的水分,使得桂花的味道与茶叶的味道完美融合,使得茶汤中的花香随茶味慢慢的同步衰减、茶汤香而不腻、浓而不燥。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6.实施例1
27.一种茶叶与桂花的融合窨制的新型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8.s1:采摘生长海拔为12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0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29.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晚上进行窨制,窨制6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35℃;
30.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31.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32.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9%,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33.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34.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8%,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35.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36.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37.实施例2
38.s1:采摘生长海拔为13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1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39.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晚上进行窨制,窨制7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38℃;
40.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41.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42.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9%,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43.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44.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8%,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45.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46.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47.实施例3
48.s1:采摘生长海拔为13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2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49.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晚上进行窨制,窨制8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40℃;
50.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51.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52.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9%,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53.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54.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8%,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55.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56.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
到新型茶叶成品。
57.实施例4
58.s1:采摘生长海拔为12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0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59.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白天进行窨制,窨制6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35℃;
60.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61.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62.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9%,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63.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64.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8%,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65.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66.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67.实施例5
68.s1:采摘生长海拔为13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1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69.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白天进行窨制,窨制7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38℃;
70.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71.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72.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9%,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73.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74.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8%,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75.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76.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77.实施例6
78.s1:采摘生长海拔为13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2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79.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白天进行窨制,窨制8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40℃;
80.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81.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82.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9%,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83.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84.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8%,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85.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86.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87.实施例7
88.s1:采摘生长海拔为13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
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1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89.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白天进行窨制,窨制7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38℃;
90.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一次烘干茶叶;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91.实施例8
92.s1:采摘生长海拔为1300米的野放群体种的一芽三叶的新鲜茶叶,其后去除茶叶中的碎茶和杂质,预干后得到含水量为3%的待制茶叶;并在晴天上午11点手工采摘海拔850米的花瓣刚刚破口的金桂,其后除去桂花中的杂质,得到待制桂花;
93.s2:将所述待制茶叶和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待制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铺设于竹筐中,铺设厚度控制在20cm,在白天进行窨制,窨制7h后通过竹筛将窨制后的待制桂花筛除,其后得到一次窨制茶叶,窨制过程中每4h翻堆一次,堆心温度控制在38℃;
94.s3:将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一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一次烘干茶叶;
95.s4: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一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二次窨制,得到二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96.s5:将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二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二次烘干茶叶;
97.s6: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二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三次窨制,得到三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98.s7:将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三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10%,得到三次烘干茶叶;
99.s8: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放置24h,其后将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混合均匀(所述三次烘干茶叶与所述待制桂花的重量比为7:3),其后进行第四次窨制,得到四次窨制茶叶,窨制步骤及条件同步骤s3中第一次窨制的步骤及条件;
100.s9:将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烘干,80℃烘干至所述四次窨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得到新型茶叶成品。
101.实施例中干燥步骤在茶叶干燥机中进行,所述茶叶干燥机型号为yxjx

hb33a。
102.对比例9:选取市面现有的传统工艺制备的桂花红茶作为对比例。
103.表1:对比例及实施例制备的茶叶成品的性能指标
[0104][0105][0106]
由表1的数据可看出,本发明通过严苛选材后经过严格控制窨制过程中的茶花比例、窨制温度、时间以及茶叶的水分(前三次窨制、干燥后茶叶含水量降低1%),制备出紧结弯曲露毫、显锋苗,色乌润,匀整,净度好、叶底红亮均齐嫩、香气高鲜甜香、汤色红艳及滋味鲜醇甜的桂花红茶,使得茶味和桂花味完美融合,桂花味随着茶叶的浸泡次数逐渐衰减,使得茶香浓而不腻,完美的保留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儿茶素类物质以及茶碱等有益物质,同时在桂花的调节下,使得本发明制备的新型茶饮具有养胃、延缓衰老、去除口臭以及提神醒脑的功效。
[010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