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食品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80029发布日期:2021-11-15 19:39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食品加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食品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食品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对海鲜贝类如牡蛎、生蚝等的加工中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于,如牡蛎、生蚝开口作业,就需要工人手拿利器敲击牡蛎、生蚝,然后强行将牡蛎、生蚝的壳撬开,取出壳内肉并进行收集以便进行后续的蒸煮等作业,这个过程很容易伤到手同时耗费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食品加工方法。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食品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蒸汽箱内注入水使得水位与档杆相平齐;此时浮箱内进入水且水位与蒸汽箱内的水位相平齐;将生蚝或牡蛎等贝类海鲜按次序一个挨着一个插入至相邻的皮条之间的插入间隙内;生蚝或牡蛎的缝口朝下且竖直放置,一个插入间隙内并排只纵向放置一列生蚝或牡蛎;将生蚝或牡蛎整齐码放在剥离框内;插入间隙底部的一根钢丝进入至生蚝或牡蛎的缝口内;然后通过缺口将剥离框插入至蒸汽箱内;将盖壁一、盖壁二、盖壁三、盖壁四对准插入孔插入,同时浮板进入至浮腔内;加热蒸汽箱内的水,蒸汽箱内的大部分上升蒸汽被压盖封堵,同时浮腔内产生的大部分蒸汽被浮板封堵;同时一部分蒸汽从压盖与插入孔之间的间隙和浮板与浮腔之间的间隙溢出;随着蒸煮过程的进行蒸汽箱内的水位逐渐下降,浮腔内的水位随之下降而浮板随着浮腔内水位的下降也逐渐向下移动,并且浮板带动压盖向下移动,压盖内的压板向下挤压剥离框内的已经逐渐被煮熟的生蚝或牡蛎,在蒸汽煮熟和压板下压力的作用下,随着生蚝或牡蛎被煮熟,生蚝或牡蛎的缝口被钢丝打开,从而完成开口作业;蒸煮完毕后打开压盖,将剥离框从缺口拉出即可。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加工效率高,避免了人工将贝类的开口的麻烦,通过剥离框分布的钢丝对贝类进行开口处理,提高了贝类的加工效率,同时将贝类开口加工和蒸煮加工合并在一起,利用蒸煮过程中液位的下降通过盖板对剥离框内的贝类进行挤压从而利于贝类开口。
附图说明
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7.图1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8.图2是图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9.图3是本发明中剥离框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0.图4是本发明中剥离框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1.图5是本发明中蒸汽箱结构示意图。
12.图6是本发明中剥离框和蒸汽箱结合结构示意图。
13.图7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本发明中压盖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5.图9是本发明中压盖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6.图10是本发明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8.如图1

10所示的一种自动化食品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蒸汽箱1内注入水使得水位与档杆16相平齐;此时浮箱4内进入水且水位与蒸汽箱1内的水位相平齐;将生蚝或牡蛎等贝类海鲜按次序一个挨着一个插入至相邻的皮条22之间的插入间隙221内;生蚝或牡蛎的缝口朝下且竖直放置,一个插入间隙221内并排只纵向放置一列生蚝或牡蛎;将生蚝或牡蛎整齐码放在剥离框2内;插入间隙221底部的一根钢丝24进入至生蚝或牡蛎的缝口内;然后通过缺口131将剥离框2插入至蒸汽箱1内;将盖壁一31、盖壁二32、盖壁三33、盖壁四34对准插入孔17插入,同时浮板37进入至浮腔45内;加热蒸汽箱1内的水,蒸汽箱1内的大部分上升蒸汽被压盖3封堵,同时浮腔45内产生的大部分蒸汽被浮板37封堵;同时一部分蒸汽从压盖3与插入孔17之间的间隙和浮板37与浮腔45之间的间隙溢出;注意可以在压盖3上设置减压阀(图中未示)。
19.随着蒸煮过程的进行蒸汽箱1内的水位逐渐下降,浮腔45内的水位随之下降而浮板17随着浮腔45内水位的下降也逐渐向下移动,并且浮板17带动压盖3向下移动,压盖3内的压板3511向下挤压剥离框2内的已经逐渐被煮熟的生蚝或牡蛎,在蒸汽煮熟和压板3511下压力的作用下,随着生蚝或牡蛎被煮熟,生蚝或牡蛎的缝口被钢丝24打开,从而完成开口作业;蒸煮完毕后打开压盖3,将剥离框2从缺口131拉出即可,注意后续可以自行将开壳完毕的被煮熟的生蚝或牡蛎从剥离框2取出或倒出即可。
20.剥离框2搭接于蒸汽箱1上部,压盖3扣合于蒸汽箱1上部,压盖3的正投影覆盖剥离
框2;蒸汽箱1两侧设置浮箱4,蒸汽箱1与浮箱4相连通,压盖3依靠浮箱4提供的浮力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压盖3上下移动过程中挤压剥离框2上的物体。
21.剥离框2包括框架21、皮条22、底筒23、钢丝24,框架21主体为矩形框状结构,框架21内部之间固定皮条22,皮条22选用耐高温弹性橡胶材质,皮条22具有一定的弹性,皮条22纵向设置且相邻的皮条22之间相平行,同时相邻的皮条22之间形成插入间隙221,使用时将海鲜如牡蛎或生蚝经过插入间隙221放入,利用皮条22的弹性使得放入其中的海鲜被夹紧直接不偏斜,同时放入插入间隙22海鲜不论大小均可以被皮条22进行夹紧提高了使用的普遍性,框架21边缘固定底筒23,底筒23主体为矩形状,底筒23内部固定钢丝24,注意钢丝24和皮条22布置方向一致,钢丝24起到分割牡蛎壳的作用,钢丝24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纵向固定于底筒23内壁之间,钢丝24与钢丝24之间形成进入间隙241,进入间隙241的宽度小于插入间隙221的最小宽度,钢丝24密布于皮条22下部,钢丝24选用细钢丝,海鲜如生蚝或牡蛎其壳体先被皮条22夹紧即在插入间隙221内不左右前后移位但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垂直向下移位,当海鲜如生蚝或牡蛎从插入间隙221下移时其壳体间隙必定会被触碰密布的钢丝24的其中一根,即其壳体的接缝处进入钢丝24,而随着后期蒸汽的蒸煮海鲜逐渐被蒸熟,而此时进入壳体接缝的钢丝24逐渐更深入的进入至壳体缝隙内,伴随着压盖3的挤压,生蚝或牡蛎壳体沿着壳体缝隙被钢丝24分割成两瓣,分割后的海鲜壳体分别进入至进入间隙241内;注意钢丝24的密集分布且有间隙的布局形式同时便于蒸汽穿过,使得蒸汽蒸熟位于其中的海鲜。
22.请重点参阅图1、5,蒸汽箱1包括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和底壁15,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首尾相垂直固定连接,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底部固定底壁15;框架21两侧底部分别搭接于侧壁二12和侧壁四14上端面,底筒23深入至蒸汽箱1内。
23.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和底壁15形成蒸汽加热室150;蒸汽加热室150内装入水然后通过加热管151进行加热,加热产生的蒸汽向上对剥离框2内的海鲜进行蒸煮,同时压盖3罩在剥离框2内避免从蒸汽加热室150产生的蒸汽外溢,将蒸汽限制在压盖3与蒸汽箱1之间的区域内利于对该区域内的剥离框2内的海鲜进行蒸煮。
24.底壁15固定加热管151;加热管151用于对蒸汽加热室150内的水进行加热。
25.侧壁三13上部开设缺口131,缺口131呈“凵”状,缺口131高度略大于剥离框2的高度。蒸煮完毕后可以直接取出压盖3,同时剥离框2(特别是底筒23)直接从缺口131拉出,从而实现框架21和底筒23与蒸汽箱1的分离,然后单独从剥离框2内分离出已经开裂且煮熟的海鲜壳。
26.侧壁二12和侧壁四14内壁之间固定档杆16,档杆16为圆杆状且数量为若干个,相邻的档杆16平行设置;档杆16横向设置,档杆16与钢丝24相垂直布置。挡杆16之间设置蒸汽通过间隙161,间隙161宽度为30

50mm。挡杆16一方面便于蒸汽加热室150内的蒸汽通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从剥离框2掉落的海鲜壳进入至蒸汽加热室150内。
27.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上均开设插入孔17,插入孔17主体为矩形中空状且向下深入至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内,相邻的插入孔17相连通,插入孔17底端位于侧壁一11、侧壁二12、侧壁三13、侧壁四14底端的上部,压盖3匹配插入至插入孔17内。
28.请重点参阅图2、8、9,压盖3包括盖壁一31、盖壁二32、盖壁三33、盖壁四34和顶壁35,盖壁一31、盖壁二32、盖壁三33、盖壁四34首尾垂直固定,盖壁一31、盖壁二32、盖壁三33、盖壁四34一端固定顶壁35;盖壁一31、盖壁二32、盖壁三33、盖壁四34与插入孔17匹配对于设置,盖壁一31、盖壁二32、盖壁三33、盖壁四34的高度小于插入孔17的深度。随着压盖3在插入孔17内向下移动,压盖3完成对剥离框2上部的密封,这样蒸汽箱1内的蒸汽可以被压盖3封闭于蒸汽箱1内,从而避免影响剥离框2内海鲜壳的蒸煮效果,而同时插入孔17作为对压盖3的限位孔避免压盖3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产生偏离。
29.顶壁35内壁与弹簧351一端固定连接,弹簧351另一端与压板3511固定连接,3511为矩形板状结构,压板3511与框架21对应设置,剥离框2向上的正投影覆盖压板3511,这样保证压板3511能将海鲜壳向下压制皮条22以下的位置保证海鲜开壳更彻底。压板3511可向下压制放置于皮条22之间的海鲜壳,同时弹簧351给予压板3511一定的缓冲力使得压制过程更加柔和。
30.浮箱4包括浮箱一401浮箱二402,浮箱一401和浮箱二402对称设置。
31.浮箱一401包括浮箱侧壁一41、浮箱侧壁二42、浮箱侧壁三43和浮箱底壁44,浮箱侧壁一41、浮箱侧壁二42、浮箱侧壁三43首尾垂直固定连接,浮箱侧壁一41、浮箱侧壁二42、浮箱侧壁三43呈“凵”状,浮箱侧壁一41和浮箱侧壁三43端部均与侧壁四14相固定连接,浮箱侧壁一41、浮箱侧壁二42、浮箱侧壁三43和浮箱底壁44以及侧壁四14之间形成浮腔45;浮腔45通过连通孔451与蒸汽加热室150相连通,连通孔451贯通开设于侧壁二12和侧壁四14底部中间位置(参见图2),连通孔451呈“∏”状,浮箱一401和浮箱二402结构一致次不再赘述,而壁二32、盖壁四34外壁上部一侧均与连接杆36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杆36呈“『”状,连接杆36另一端与浮板37,浮板37为矩形板状结构,板37与浮腔45匹配设置,浮板37跟随浮腔45内的水位变化进行上下移动,而浮腔45内的水位与蒸汽加热室150的的水位一致,随着蒸煮过程的进行蒸汽加热室150内的水位逐渐降低而浮腔45内的水位同时降低,浮板37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压盖3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压板3511下压剥离框2内皮条22之间的海鲜壳,从而使得海鲜壳向下移动,进而完成海鲜壳的分离开口作业。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所示”、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